痉挛性膀胱论文_黄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痉挛性膀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膀胱,脊髓,损伤,痉挛性,间歇性,莨菪,穴位。

痉挛性膀胱论文文献综述

黄刚[1](2015)在《针灸及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作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针灸及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联合清洁间歇导尿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康复训练。随访1年,对比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膀胱容量有所增加,残余尿量有所减少,实验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并可减少泌尿系感染、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风险。(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5年09期)

白田雨[2](2015)在《针刺联合牵张法治疗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脊髓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SCI患者尤其是圆锥上SCI多发展为痉挛性膀胱,出现膀胱顺应性下降、膀胱痉挛,尿潴留与尿失禁同时存在,尿路感染和膀胱内高压引起膀胱-输尿管返流,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此引发的肾功能衰竭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1—3]。据报道在唐山地震造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刘晓霞,相洁,程晓婕,赵亚丽[3](2014)在《多元化穴位早期治疗对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元化穴位早期治疗对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脊髓损伤(SCI)后脊髓损伤性后痉挛性膀胱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同样的基础治疗,治疗组从术后第7天开始采用多元化穴位治疗联合骨盆肌锻炼介入,多元化穴位治疗即穴位的艾灸、按摩及中频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从术后第20天开始实施与治疗组一样的治疗;3个疗程后,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和泌尿系感染情况、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恢复自主排尿等,评价其疗效。同时教会患者或陪护记录排尿日记;B超监测残余尿量及尿常规检查,每周检查一次;出院后随访6个月,通过门诊复诊与电话询问的方式。结果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的次数都有明显下降,自主排尿全部恢复,生活质量评分也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多元化穴位早期治疗介入对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能明显降低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有效地恢复了自主排尿的功能、并显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法具有经济、方便、实用、易于掌握、副作用小等特点,利于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9-19)

沈峰,王惠芳,诸澄[4](2014)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治疗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骶上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40例,分为药物组和药物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组(简称联合组),分别记录治疗前1周,治疗后2月的排尿日记和尿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价疗效。包括日漏尿次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监测指标。结果:药物组及联合组治疗前后日漏尿次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有显着改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无明显改善,联合组的改善幅度优于药物组(P<0.05),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对痉挛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具有协同效应,同时可以减少药物使用量,减轻药物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曾凡硕,周谋望,刘楠,杨延砚,李芮志[5](2011)在《犬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尿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犬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模型的建立。方法:12只成熟雄性比格犬,在T10水平硬膜外夹闭脊髓,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尿动力学检测分析造模术前及术后每周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压力、膀胱顺应性和尿道压力,直到模型成功。结果:12只犬死亡2只,其余10只造模成功,造模成功时尿动力学指标如下:与术前相比最大膀胱容量减少,膀胱顺应性下降,膀胱压力上升,其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尿道压力与术前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造模成功时间为2—5周,其中5只为2周,1只为3周,2只为4周,2只为5周。结论:犬痉挛性膀胱模型符合骶上脊髓损伤后的膀胱表现,适用于痉挛性膀胱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11期)

蓝佼晖,廖明珍,梁天佳,韦婉丹[6](2010)在《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措施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术与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联合手法训练及局部微波治疗对患者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对60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入院后即施以间歇性导尿,并对8例膀胱容量小于250 ml及膀胱内压力大于80 cmH2O的患者予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10 mg/次,3次/d,微波治疗1次/d,同时施以手法训练;以上各项训练前及训练后第4周检测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实验室指标并进行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训练后第4周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P<0.01)。结论间歇性导尿与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联合微波治疗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和自主排尿,减少尿路感染几率,缩短康复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报》期刊2010年13期)

廖明珍[7](2009)在《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治疗与康复护理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损伤(SCI)后,膀胱或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而产生排尿功能障碍,以至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等,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做好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与护理,减低并发症,提高其生存质量成为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环节[1]。本文就Th12以上SCI后痉挛性膀胱的治疗与康复护理的研究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09年10期)

廖明珍,蓝佼晖,罗丹[8](2009)在《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膀胱功能训练和康复护理疗效。方法53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施以间歇性导尿结合手法训练、局部音频电疗、微波治疗等膀胱功能训练等康复护理。结果53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治疗前后差异有显着意义(P=0.000)。结论康复护理结合膀胱功能训练,配合局部音频电疗、微波治疗,能使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训练达到平衡和恢复自主排尿,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期。(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09年16期)

郑勇强[9](2009)在《双侧骶神经交叉缝合在SCI后痉挛性膀胱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积-压力测定在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康复及治疗中的实际作用,为评价SCI所致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骶神经交叉缝合重建膀胱功能效果提供依据;探讨双侧骶神经交叉缝合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1、选择性随访33例SCI所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简易膀胱容积-压力测定装置,根据测得的膀胱容积、压力,针对性指导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评价其效果。2、利用患者截瘫平面以下健存的体反射-跟腱反射,选择性切断双侧S1神经前根及双侧支配膀胱最主要的神经根(一般为S2或S3),通过双侧硬膜内骶神经前根交叉缝合,治疗8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简易膀胱容积-压力测量双侧骶神经交叉缝合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的容积、压力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随访33例:“膀胱安全容量”达到或超过350ml的4例,压力≥40cmH2O、注入量<300ml的“小膀胱”29例;根据膀胱容积-压力变化及患者不同的情况指导患者膀胱排尿功能的管理,患者泌尿系感染较前减少。未采取治疗患者,膀胱功能管理欠佳。2、8例术后膀胱痉挛均明显缓解,膀胱贮尿及排尿功能明显改善;术后第2周拔除导尿管,行间歇性清洁导尿,每天4-6次,每次尿量200ml-400ml;术后膀胱容积、膀胱顺应性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简易膀胱容积-压力测定膀胱安全容积,各组之间差别无临床意义。经3个月-19个月随访,8例膀胱容量、压力已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结论:1、简易膀胱容积-压力测定装置可判断膀胱容积、压力,指导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和膀胱功能重建术中神经根的定位,改善患者对排尿的控制能力,适合在基层医院及患者家中开展;2、双侧骶神经交叉缝合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近期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09-03-01)

马勇,周建中,杨文贵,孙文健,孙士杰[10](2009)在《脊髓康治疗犬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脊髓康对犬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治疗作用,并与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进行对照。方法:雄性家犬30只随机分为6组(n=5),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切断S1神经根;D组:切断S1、S2神经根;E组:切断S1~S3神经根;F组:脊髓康组,造模后予脊髓康。造模成功1周后行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观察犬一般表现,存活率,排尿量及阴茎勃起情况;实验结束取损伤脊髓作病理学分析。结果:A组活动能力正常,B、C、D、E组双后肢无任何活动,F组活动能力较强。手术后第1、第7天A组勃起功能正常,B、F组勃起率相似;C、D、E组勃起率随骶神经根切断数量的增加而依次降低。C、D、E及F组术后排尿量高于B组而低于A组。病理结果:脊髓康组犬脊髓病理变化程度较轻。结论:脊髓康可改善脊髓损伤犬生存质量;可缓解逼尿肌、括约肌痉挛,改善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贮尿功能及降低尿道出口阻力;可促进损伤脊髓的恢复,减轻脊髓水肿。阴茎勃起功能与S3神经关系密切,但存在个体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痉挛性膀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脊髓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SCI患者尤其是圆锥上SCI多发展为痉挛性膀胱,出现膀胱顺应性下降、膀胱痉挛,尿潴留与尿失禁同时存在,尿路感染和膀胱内高压引起膀胱-输尿管返流,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此引发的肾功能衰竭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1—3]。据报道在唐山地震造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痉挛性膀胱论文参考文献

[1].黄刚.针灸及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作用探讨[J].陕西中医.2015

[2].白田雨.针刺联合牵张法治疗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

[3].刘晓霞,相洁,程晓婕,赵亚丽.多元化穴位早期治疗对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影响[C].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2014

[4].沈峰,王惠芳,诸澄.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治疗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

[5].曾凡硕,周谋望,刘楠,杨延砚,李芮志.犬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尿动力学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

[6].蓝佼晖,廖明珍,梁天佳,韦婉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措施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

[7].廖明珍.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治疗与康复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2009

[8].廖明珍,蓝佼晖,罗丹.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

[9].郑勇强.双侧骶神经交叉缝合在SCI后痉挛性膀胱的临床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9

[10].马勇,周建中,杨文贵,孙文健,孙士杰.脊髓康治疗犬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

论文知识图

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性膀胱患者...如何改善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功能-图8正常排尿控制和调节中枢圆锥以上脊髓...骶神经交叉缝合重建膀胱功能手术2.手...心理护理不同效果组膀肤痉挛的比较、12.骶神经交叉缝合重建膀胱功能前已...

标签:;  ;  ;  ;  ;  ;  ;  

痉挛性膀胱论文_黄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