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段文强(辽宁省彰武县第二人民医院辽宁彰武123221)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0-0404-01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乌梅丸痛泻要方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也可累及全结肠。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等。病情轻重不等,常反复发作。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有所增高。笔者在2004-2008年期间,采用汤剂乌梅丸合痛泻要方加减口服加灌肠治疗轻中度为主的溃疡性结肠炎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我院住院和门诊。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小于30岁6例,大于30岁7例,大于40岁10例,大于50岁5例,大于60岁2例;病程1年内15例,1-2年8例,2-5年5例,5-10年2例;病变侵犯直肠15例,侵犯直肠及乙状结肠10例,侵犯直肠及左半结肠3例,侵犯直肠及右半结肠2例;初发型7例,慢性反复发作型19例,慢性持续型3例,爆发型1例;轻度12例,中度17例,重度1例。

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UC的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粘膜活体组织病理、钡剂灌肠、大便常规及细菌培养等检查,并排除菌痢、阿米巴痢、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病、结肠癌及肠易激综合征等确诊为本病。

二、治疗方法

应用乌梅丸合痛泻要方加减,采用汤剂,组方:乌梅30g,细辛5g,川连10g,干姜5g,制附子10g(先煎),黄柏10g,党参30g,白术30g,当归15g,桂枝10g,白芍30g,防风30g,炙甘草30g,共煎取汁500ml,于早晚饭前各服一剂,每次200ml,另100ml睡前1小时保留灌肠。先排净大便,左侧卧位,将肛管经肛门插入约10cm-15cm,把温度约36℃左右的药液缓慢灌入,药物保留至第2天排便。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之间停止治疗1周。女性患者经期停用,孕产妇、痔疮有炎症及肛裂患者忌用。治疗期间不服其他药物。

三、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化验正常,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减轻,大便常规化验红细胞在6个HP以下,纤维结肠镜复查肠粘膜病变面积改善在50%以上或仅有轻度粘膜充血;无效: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2、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在本组病例中,以降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以下病变者及轻中度患者疗效较好,在治疗过程中,无过敏现象,未出现肠穿孔、大出血、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

四、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多在青壮年,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与自身免疫、遗传、肠道感染、过敏及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该病在中医属“泻泄”、“痢疾”、“肠癖”、“脏毒”等范畴,与湿热内蕴、情志郁结、饮食失调及禀赋不足有关,常迁延反复难愈。疾病初起湿热内蕴以实证为主,久则伤及脾肾,表现虚实相兼之证。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毒瘀血,气机不利为标,病情往往寒热错杂。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主治蛔厥,但同时又指出“又主久利”。方中乌梅为君药,入肝能敛阴柔肝以制木,入大肠有涩肠止泻之功;配干姜、附子、桂枝、细辛辛热之品共奏温脏祛寒,振奋脾胃肾功能之力;川连、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又能缓和方中诸药之过于温热,以防伤阴;党参、白术益气健脾以补中虚;当归补血活血和血。单用苦寒燥湿、甘淡渗湿,健脾化湿之品难以奏效,而须用苦辛酸合法,融寒热于一炉,方能起验,顾适用于本病。全方补虚泻实,寒热并用,调和肝脾,辛开苦降。一消一补,虚实并治。具有益气温中,温补下焦虚寒,苦寒燥湿,调和阴阳的作用。痛泻要方是治疗肝郁乘脾之泄泻的主方,方中防风祛风胜湿,解痉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两者共用可调节免疫,解痉止痛。两方合用,药证相符,调治得宜,顾得良效。而且在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特点以左半结肠为主的居多,因此通过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并且副作用少,操作简单,发挥了中医治疗的优势。

标签:;  ;  ;  

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