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贵州省贞丰县贞丰中学王金红

【摘要】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在诸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又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它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它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278.08【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5-012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创造能力的开发在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时代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力,具有创造意识并能利用这些意识获得新知,能克服自身的局限等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就无法参与竞争,更无法去赢得竞争。因此,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课程之一,且有着缜密的学问系统的历史学科应该确立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和内容体系,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质疑探究,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程理念重新定义了教学中师生地位,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其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才能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启发其先前可能处于压抑或非觉醒状态下的智慧和能力。日常教学或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的主动权,给学生创设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机会。只有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如在教学意大利统一时,教材中对加里波第这个英雄是如此评价的:他在战场上是足智多谋的统帅,勇敢善战的将领,但到了关键时刻,却拱手把政权让给了撒丁王国的国王。而有学生认为加里波第是为了统一意大利而战的,把政权让给撒丁王国的国王与他的初衷并不矛盾。相反,如果他与撒丁国王为争夺统治权继续开战,并不一定有利于意大利的统一和发展。避免了内战,正是他的优点而不是他的缺点。通过这种质疑,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体现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启发指导,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

2、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如在讲“匈牙利共和国成立”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问题来,当时有学生提出:“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合并,为什么最终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匈牙利共和国?”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征求其他同学的看法。立刻有学生告诉他,因为社会民主党主动提出来与共产党合并,共产党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匈牙利共和国。我对他的回答予以了肯定。那么为什么社会民主党同意了共产党的条件?社会民主党把政权拱手交给共产党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于是学生答:社会民主党无力一党支撑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党掌握着武装力量。从而使学生理解,匈牙利社会主义革命特点是在暴力基础上和平过渡。因此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还能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同时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创新教育,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所谓“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思维不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不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屈服专家学者的权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选择地突破教学常规,以史实为依据,对已形成定论的史实,运用悖逆法,设立新情境,交给学生猜测、推导、反证,对改变学生的定势思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选修一《戊戌变法》这课时,我假设了一个观点:“假如袁世凯不向荣禄告密,那么慈禧太后就不会发动政变,去囚禁光绪帝和逮捕、杀害维新派,即变法不致失败。”观点提出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最后在他们争论的基础上,再及时诱导、总结: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注定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命运,袁世凯告密只是加速了变法失败的进程而已。恰当地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不失为教与学的好方法。

四、联系生活,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展开联想

我们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例如,在讲到苏联与德国法西斯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为防范德国的侵略,为作战做了一些准备,加紧东部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并将重工业迁往东部。这些准备工作为苏联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就此我联想到我们国家正在开发大西北。提到此,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结果得出了新颖的结论,开发大西北不仅仅是发展了中国经济,还具有战略意义,获得了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思想不但受到教育,比较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总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这些能力将来走出校门后,可以用于实际生活,在这一点上,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润华,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2008年01期

2、杨金泉,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1987年12期

标签:;  ;  ;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