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者的归来:斯泰伦在《苏菲的选择》中关于生死的言说

流放者的归来:斯泰伦在《苏菲的选择》中关于生死的言说

王爽[1]2004年在《流放者的归来:斯泰伦在《苏菲的选择》中关于生死的言说》文中研究说明威廉·斯泰伦是当代美国文坛的杰出代表,之所以能饮誉美国文坛,《苏菲的选择》功不可没。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迂回曲折的叙事手法,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等等,都使这本书堪称美国文学的经典。对哲学最优的理解是把它当成文学来读,对文学最好的理解之一莫若从中读出哲学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苏菲的选择》开篇的两段卷首题词明确指出了生死,善恶在小说中的主体地位,以往的评论家的确注意到了这一点,却把两部分看成无任何交叉点的平行线,从而忽略了生死与善恶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研究者追索了斯泰伦在《苏菲的选择》中的生死哲学,并认为斯泰伦对善恶的分析以阐述生死关系为归宿。物体呈现的颜色是它反射的光线而不是它所吸收的光线,所以,要明了一个人的观点,首先应当清楚他反对什么。本文从小说对《创世纪》前叁部分的戏拟入手,得出斯泰伦反对基督教生死观的结论。引诱是这叁部分的主题:蛇用禁果引诱夏娃,夏娃引诱亚当,而在小说中,亚当(内森)引诱夏娃(苏菲),用的却是与禁果迥然不同的工具——死亡,然后二人一同引诱蛇(斯丁戈)。进而,研究者通过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探讨了基督教的生死观。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都把生死截然对立起来,虽然为人获得永生提供了一条捷径,但是既然假定了天堂中的不朽,它潜在的前提就是,无论在地狱还是天堂,生与死都不可能相互协调达成一致。对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生死部分的引用体现了斯泰伦在生死关系方面与里尔克的一致,所以,里尔克的生死观即斯泰伦的生死观——生死统一。死亡是里尔克喜欢歌咏的一个永恒主题,《哀歌》无疑是其死之思的代表作。里尔克也反对基督教二元对立的生死观,努力重建生与死的亲密性:死亡包含在生命中犹如一枚果核包含在水果中。存在,在他看来,永远指一个包含生与死在内的一个整体存在。斯泰伦在《苏菲的选择》中的生死统一哲学可以从以下叁方面获得求证。1厄洛斯,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死紧紧相连。死亡是苏菲和内森爱情故事的主旋律,二人的施虐-受虐情节是生死统一强有力的例证。2 负罪感,苏菲和斯丁戈饱受负罪感的折磨,这种感觉都同他人的死亡密切相关,进一步说,他人的死深深地影响了二者的生。3 恶,主要分析两个纳粹人物,司令官霍斯和医生冯尼尔曼,他们的恶对康德和基督教提出的挑战,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二者恶的形成机制——双重人格。生死统一也体现在恶中:双重人格使霍斯和冯尼尔曼用别人的死保证了自己的生。基督教为了建立一种无形的权威,一贯采用二元对立的视角来看待人生,看待整个世界,在生死观方面也不例外:肯定生,否定死。斯泰伦把被基督教放逐出生命的死亡带回到家乡,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死亡之于生命,如影随形。当然,生与死,研究者决无抑此扬彼之意,对死亡的探索也决不以死亡为目的,而在于让人的意识坚强得足以接受死亡,在于人类更完满的存在,这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郝玉梅[2]2011年在《《苏菲的选择》中的创伤与复原》文中研究表明自1979年出版以来,威廉·斯泰隆的《苏菲的选择》就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大屠杀文学作品。一些评论家认为斯泰隆通过苏菲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创伤构建大屠杀之邪恶,呈现一个充满邪恶、偏狭、仇恨、不公正等问题的世界,从而探讨人们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生存。还有评论家尝试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小说当中的梦境并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少有评论家关注过斯泰隆在小说中所呈现的种种创伤事件。本文就针对这一研究空白,应用创伤理论对这些创伤事件进行探讨。本文以心理分析和创伤理论为理论框架,旨在通过分析丁哥和苏菲两位主人公迥然不同的命运来研究他们所经历的创伤事件,从而论证朱迪思·赫曼所提出创伤复原中的叁个重要阶段:重建安全感、追忆创伤事件、融入社会群体,同时也研究了斯泰隆在小说中所设计的一些有助于复原的方法。通过分析这些创伤事件,本文得出结论:斯泰隆不仅通过创伤诠释大屠杀之罪恶,从而表明要从创伤中复原就必须建立安全感、正确追忆往事、重建新的自我、见证创伤。自1979年出版以来,威廉·斯泰隆的《苏菲的选择》就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大屠杀文学作品。一些评论家认为斯泰隆通过苏菲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创伤构建大屠杀之邪恶,呈现一个充满邪恶、偏狭、仇恨、不公正等问题的世界,从而探讨人们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生存。还有评论家尝试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小说当中的梦境并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少有评论家关注过斯泰隆在小说中所呈现的种种创伤事件。本文就针对这一研究空白,应用创伤理论对这些创伤事件进行探讨。本文以心理分析和创伤理论为理论框架,旨在通过分析丁哥和苏菲两位主人公迥然不同的命运来研究他们所经历的创伤事件,从而论证朱迪思·赫曼所提出创伤复原中的叁个重要阶段:重建安全感、追忆创伤事件、融入社会群体,同时也研究了斯泰隆在小说中所设计的一些有助于复原的方法。通过分析这些创伤事件,本文得出结论:斯泰隆不仅通过创伤诠释大屠杀之罪恶,而且也探讨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创伤事件、见证创伤,从创伤中复原。

参考文献:

[1]. 流放者的归来:斯泰伦在《苏菲的选择》中关于生死的言说[D]. 王爽. 吉林大学. 2004

[2]. 《苏菲的选择》中的创伤与复原[D]. 郝玉梅. 兰州大学. 2011

标签:;  ;  ;  ;  

流放者的归来:斯泰伦在《苏菲的选择》中关于生死的言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