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异鳔鳅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长,年龄,长江上游,金沙江,碱基,生活史,线粒体。
异鳔鳅鮀论文文献综述
董微微,汪登强,田辉伍,俞立雄,申绍祎[1](2018)在《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目前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干流及岷江江段,近年来其资源量呈显着下降趋势。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mt DNA)控制区序列,分析江津、南溪、犍为和水富4个群体共178尾异鳔鳅鮀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异鳔鳅鮀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共检测出38个变异位点,定义41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817和0.002;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总群体间无显着遗传分化,绝大部分变异来自群体内部;但基因流(Nm)分析显示部分群体间基因交流受到阻碍,两两群体间的FST值支持部分群体间出现初步分化;错配分布及中性检验表明,异鳔鳅鮀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群体扩张事件,发生群体扩张的时间是0.0173 Ma;单倍型网络结构及NJ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异鳔鳅鮀遗传结构比较单一。基于上述结论,应将异鳔鳅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就地保护。(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曾晓芸,杨宗英,田辉伍,汪登强[2](2015)在《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裸体异鳔鳅鮀微卫星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法,分析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裸体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nudicorpa)的基因组微卫星序列,观察其微卫星的组成及其特征。结果显示:在所测得的2到5碱基微卫星重复单元中,两碱基重复所占比例最多(83.15%),其中又以AC/TG类型为主。AAT和ATC是叁碱基重复单元出现频率最多的,比例分别为56.01%和13.46%,高于其他六种类型的总和。四碱基重复单元占所有微卫星序列比例的2.73%,AAAG、AAAT和AGAT叁种类型出现的次数最多。五碱基重复单元中,只发现3种重复序列,并且重复次数仅在1~2次内。使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Version 5.0设计引物,选择合成50对,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共23对。实验还对裸体异鳔鳅基因组微卫星各碱基重复单元的长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裸体异鳔鳅微卫星主要集中在12~20 bp的范围内,占比91.53%。分析认为,在趋同选择的压力下,重复序列有向较短序列进化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5年01期)
王生,罗宏伟,田辉伍,刘绍平,段辛斌[3](2014)在《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种群资源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江段,采集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405尾。采用体长股分析法(LCA)对其资源量进行初步评估,运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对其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补充年龄(tr)、开捕年龄(tc)及极限年龄(Tmax)分别为1.1a、1.5a及11.7a;种群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及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31/a、0.57/a及0.74/a。当前开发率(Ecur)为0.57,表明该种群已面临较高的捕捞压力。2010年至2011年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年平均资源量及资源尾数分别为0.350×104kg、0.533×106尾,初始资源量及资源尾数分别为0.627×104kg、0.957×106尾。研究表明: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种群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且渔获物以幼鱼为主。建议将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最小可捕规格定为94.43 mm,以保护其资源不被过度开发。(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4年04期)
王生,田辉伍,罗宏伟,李小芳,段辛斌[4](2012)在《异鳔鳅鮀年龄结构、生长特性与生活史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江段采集405尾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样本。以耳石作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研究了异鳔鳅鮀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推断了异鳔鳅鮀的生活史类型。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优势年龄组为1~2龄(占83.70%);体长(L)与体重(W)关系为W=5×10-6L3.294 3(r2=0.941 3,n=405,F=6 040.22,P<0.01),体长与耳石半径(R)的关系为L=0.000 8R2-0.168 4R+42.504(r2=0.836 5,n=399,F=399.20,P<0.01);von Bertalanffy方程描述的生长方程为Lt=179.49(1-e-0.249 8(t+0.289 8))、Wt=133.18(1-e-0.249 8(t+0.289 8))3.294 3,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4.48龄;异鳔鳅鮀属于r-选择类型鱼类。当前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群体生长特征较2001~2002年已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王生[5](2012)在《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生物学及资源量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隶属于鲤形目(Cyprin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鳅鮀亚科(Gobiobotinae).异鳔鳅鮀属(Xenophysogobio),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江段共采集异鳔鳅鮀样本933尾。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活史类型及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科学利用长江上游渔业资源及制定有效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鳞片、耳石、脊椎骨及鳃盖骨均有年轮特征。鳞片轮纹存在缺损或碎裂,影响年龄判读;脊椎骨起始年轮较难判定;鳃盖骨轮纹不明显。最终采用耳石作为异鳔鳅鮀的年龄鉴定材料,鳞片及脊椎骨作为辅助年龄鉴定材料。2.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由1-4龄,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优势龄组为2-3龄,占总数的82.97%。平均体长为80.13±12mm,优势体长组60~90mm,占总数的81.88%。平均体重为9.32±4.98g,优势体重组为4-10.0g,占总数的53.86%。3.异鳔鳅鮀体长与全长的关系为:LT=1.1873LB+9.0741(r2=O.9443,n=933),异鳔鳅鮀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5×10-6L3.2841(r2=0.9641,n=933,F=7142.64,P<0.01):体长与耳石半径关系式为:L=0.0008R2-0.1684R+42.504(r2=0.8365,n=399,F=399.20,P<0.01)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描述的生长方程为:Lt=188.05(1-e-2487(t+0.2863),Wt=147.21(1-e-0.2487(t+0.2863)3.2841;渐进体长L∞=188.05mm;渐进体重W∝=147.21g;生长参数K=0.2487;初始年龄to=-0.2863龄;拐点年龄为ti=4.49龄,该拐点年龄所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Lt=130.79mm,Wt=44.67g。4.异鳔鳅鮀食物种类主要包括蚊科幼虫、淡水壳菜、水生昆虫、水蛭幼虫、水蚯蚓、水草、丝状藻及枝角类,另外还含有泥沙中的有机质。饵料生物中的无脊椎动物大多属于营底栖或中下层自游泳生物类群。初步判定异鳔鳅鮀为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鱼类。5.异鳔鳅鮀繁殖群体性比为早:♂=1.03:1。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70mm,对应年龄为1.62龄;初始性成熟年龄为2.01龄,相应体长为78.5mm。异鳔鳅鮀的成熟卵径为0.892±0.226mm,相对怀卵量为93.18±90.25(89.74~122.56)粒/g,初步判断异鳔鳅鮀的繁殖季节是6月至9月。6.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以己知生活史类型鱼类为参照物,判断异鳔鳅鮀属于γ选择类型鱼类。7.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总死亡系数Z=1.37,自然死亡系数M=0.56,捕捞死亡系数F=0.81,开发率E=0.59;采用体长结构的世代分析(LCA)估算异鳔鳅舵年平均资源量为0.279×104kg,年平均资源数量为0.450x106尾,初始资源量为0.512×104kg,初始资源数量为0.827×106尾。8.目前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开捕年龄Lc=1.5龄,开捕体长Lc=65mm。利用B-H模型进行资源评估表明,目前异鳔鳅鮀的开发率已接近最大开发率,建议推迟开捕年龄,重点保护其栖息地、索饵场及产卵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2-05-05)
曹玉琼[6](2003)在《异鳔鳅鮀的年龄与生长、繁殖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是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干流及其支流。2001年10月-2002年9月在长江上游泸州江段至金沙江下游宜宾江段收集了1613尾标本,应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对年龄结构、生长特点和繁殖特性等生活史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适应性。主要结论如下: 1.鳞片作为异鳔鳅鮀的年龄鉴定材料是可行和有效的。鳞片的年轮特征主要为疏密碎裂型,在侧区与后区交接处间或有切割现象,未发现幼轮和生殖轮。鳞片与脊椎骨年龄鉴定的吻合率为80.00%(n=155)。鳞片年轮形成周期为1年,3-4月为形成高峰期,新轮出现率由39.66%上升至98.46%。 2.异鳔鳅鮀渔获物由5个年龄组组成,1-3龄个体合计约占90%。渔获物的体长范围在51-146mm之间,平均为89mm。主要捕捞的网目在1.8-2.4cm之间,体长大于90mm的个体进入捕捞网具的完全选择。约有22.05%的1龄个体的体长达到了网具捕捞选择的标准。雌雄生长无显着性差异,性比接近1:1。 3.体长与鳞径的关系为L=29.742+71.735R(R~2=0.805 n=450),体重与体长关系为W=1×10~(-5)×L~(3.1136)(R~2=0.9718 n=118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可表述为L_t=195.51(1-e~(-0.1611(t+1.51)))和W_t=136.08(1-e~(-0.1611(t+1.51)))~(3.1136),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5.54龄。 4.副性征。繁殖季节雄性个体在颊部、眼眶、鳃盖骨、头顶部以及体侧鳞片上出现白色颗粒状的“珠星”,以颊部、鳃盖骨和侧线鳞为最多。雌性个体没有发现“珠星”。 5.繁殖群体共有5个年龄组,主要由2、3龄个体组成,约占整个繁殖群体的90%。雌雄性成熟最小年龄均为1龄,多数初次性成熟年龄在2龄,有部分个体(约占11.6%)要到第3年才完全成熟。雌性最小体长84mm,体重9.4g,Ⅳ期卵巢重0.25g。雄性最小体长为80mm、体重8.8g。 6.卵巢以Ⅱ期越冬,次年3月份开始进入大生长期,5月份可以发育到成熟期Ⅴ期,一直到9月份都有Ⅳ、Ⅴ期卵巢的个体出现。成熟系数从3月份开始上升,6月份达最高点,并开始下降,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成熟系数处于全年最低水平。结合野外调查,异鳔鳅鮀的繁殖期在5-9月份。 7.Ⅵ期卵巢中除了空滤泡膜外,还有大量发育正常的3、4时相卵母细胞,其数量和面积分别占:60.87%,39.04%;39.13%,60.96%,卵巢以Ⅱ期越冬,表明 曹玉琼:异缥鳅鱿的年龄与生长、繁殖生物学研究 中文摘要这些卵母细胞在当年成熟。异缥鳅舵是分批产卵型鱼类。卵径一卵粒分布图中卵径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异缥鳅蛇在一周年中可能是分两次产卵。异缥鳅能产漂流性卵。 8.异鳃鳅蛇的绝对繁殖力F为1112一15805粒,平均绝对繁殖力F为5791粒士2797.64;相对繁殖力Fw为85.54一634.31粒、F,为12.09一131.65粒,平均相对繁殖力Fw为282.49粒士93.75、F.为53.55粒士22.64。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性腺重、成熟系数GSI、体长和体重是影响异镖鳅舵繁殖力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3-05-01)
异鳔鳅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法,分析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裸体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nudicorpa)的基因组微卫星序列,观察其微卫星的组成及其特征。结果显示:在所测得的2到5碱基微卫星重复单元中,两碱基重复所占比例最多(83.15%),其中又以AC/TG类型为主。AAT和ATC是叁碱基重复单元出现频率最多的,比例分别为56.01%和13.46%,高于其他六种类型的总和。四碱基重复单元占所有微卫星序列比例的2.73%,AAAG、AAAT和AGAT叁种类型出现的次数最多。五碱基重复单元中,只发现3种重复序列,并且重复次数仅在1~2次内。使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Version 5.0设计引物,选择合成50对,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共23对。实验还对裸体异鳔鳅基因组微卫星各碱基重复单元的长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裸体异鳔鳅微卫星主要集中在12~20 bp的范围内,占比91.53%。分析认为,在趋同选择的压力下,重复序列有向较短序列进化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鳔鳅鮀论文参考文献
[1].董微微,汪登强,田辉伍,俞立雄,申绍祎.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J].生态学杂志.2018
[2].曾晓芸,杨宗英,田辉伍,汪登强.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裸体异鳔鳅鮀微卫星组成[J].淡水渔业.2015
[3].王生,罗宏伟,田辉伍,刘绍平,段辛斌.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种群资源现状[J].淡水渔业.2014
[4].王生,田辉伍,罗宏伟,李小芳,段辛斌.异鳔鳅鮀年龄结构、生长特性与生活史类型[J].动物学杂志.2012
[5].王生.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boulengeri)生物学及资源量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2
[6].曹玉琼.异鳔鳅鮀的年龄与生长、繁殖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