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理论论文-李成,吕昊旻

转型理论论文-李成,吕昊旻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型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货币政策,数量型调控,价格型调控,利率市场化

转型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成,吕昊旻[1](2019)在《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自由化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是顺应金融自由化水平提升的客观要求。基于金融发展与货币经济理论,深入剖析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理论逻辑,实证对比了1998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2季度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短期调控效果强烈、时滞短且促增长效应显着,长期影响效果不佳,价格型货币政策短期紧缩效应微弱,长期调控效果温和、周期长且防通胀效应突出;当前,数量型货币政策仍占据宏观调控的主导地位,但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渐进式推进,金融自由化水平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动态收敛,以及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传导机制及政策工具向价格型框架的内生转型,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性正日益凸显。(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9年11期)

仇童伟,罗必良,何勤英[2](2019)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理论与证据——基于对农地流转对象与农地租金关系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文献普遍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存在大量熟人交易,且该类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偏低。然而,鲜有研究从价格视角和解决流转对象内生性方面做出努力。本研究以市场交易的营利性特征为出发点,采用农地租金衡量市场化程度,并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1478户农地转入户样本分析了农地流转对象与农地租金的关系。统计显示,在熟人交易中,有52.5%的转入户是出于营利性动机转入的农地,且该类交易的平均租金达到了每亩320.165元。实证结果表明,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熟人之间交易与非熟人之间交易在农地租金上不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营利性动机会显着提高农地租金。此外,多项稳健性检验均表明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旨在说明,熟人间的农地流转已经呈现明显的市场化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观察》期刊2019年04期)

李雪姣[3](2019)在《“社会生态转型”理论的术语学解析——兼与布兰德“批判性政治生态学理论”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生态转型"理论已逐步形成了新兴本体论意义上的理论主张、政策导向,政治哲学领域却依旧以布兰德"批判性政治生态学理论"为研究范式。然而,该范式面临着结构性转型困境与转型动力难题,致使其理论不够开阔、实践特征比较特殊,解释力有限。因此,为了得出"社会生态转型"理论一般意义上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通过采用术语解析法对"社会生态转型"从"转型"、"社会"和"生态"叁个范畴进行分析,得知它是一种具有相对激进性和有机性并包含了社会公正及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左翼理论,它依靠绿色政府及绿色自发组织,并基于当下替代性实践和转型创意分层次、有步骤地将"好生活"理念纳入长远的转型目标中去。跟进该种新型理论并进行术语解析有助于把握当代欧洲绿色左翼现状,判断和挖掘该理论在欧陆版本之外的发展潜力,为中国生态治理问题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赵黎[4](2019)在《公共服务合作生产与农民合作社转型:理论基础与发展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要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在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上,我国政府强调鼓励市场机制、社会力量和农村社区的广泛参与,这为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里,公共服务合作生产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可以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在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的过程中,经典合作社将有可能转型成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19年04期)

刘为忠[5](2019)在《汉语修辞研究的当代转型:理论背景、问题及学术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修辞研究的当代转型呈现出鲜明的多维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从单向考察到双向审视、从现象描写到成因解释、从狭义修辞到广义修辞、从言语技巧到言语行为、从修辞学史到修辞史等,分别从理论背景、问题及学术回应叁个方面对当代汉语修辞研究的五种转型进行论述,可以发现:它们既独立发展,又相互影响,展现了不同的研究范式,从不同维度体现了"修辞学转向"的内涵。(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静[6](2018)在《社会变革与政治社会学——中国经验为转型理论提供了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聚焦政治社会学研究对四十年中国社会变革的回应:中国的社会变革之所以避免了巨大的社会动荡,主要不是依靠正式制度的变更,而是依靠名实分离的基层实践。一方面,中国特有的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有利于社会中不同的类别和身份群体形成广泛的互赖关系,借以互换或共享资源,宏观上降低了大范围冲突的聚集联合。另一方面,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非正式渠道,促进了商谈和私下利益联盟的产生,这成为变革所赖的社会支撑资源,也是执政之社会基础能够缓慢扩展的基本原因。作为社会变革的稳定器,这种基础性结构关系的作用,促进了非正式政治整合的发生。而转型理论将变革和体制设定为对立、且无法发生适应性改变的相互破坏关系,但中国的变革经验,对这一理论提供了补充性解释:解答了体制连续性与快速变革为何会同时共存的原因。这一补充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多重路径:它既可以沿着对抗———制度此消彼长的正面冲突方式,也可以是以迂回的、避免正面冲突的"名实分离"方式演进。(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蒋平[7](2018)在《再论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的叁种假说》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中后期,西方学者将研究视角分散化的科学知识生产融合到科学技术社会学的范畴,集中关注到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研究,以普赖斯、约翰·齐曼和吉本斯等人为代表。从"小科学"到"大科学",从"学院科学"到"后学院科学",从知识生产"模式1"到"模式2",新的知识生产观念、标准、规范以及价值等开始形成,并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一场剧烈的知识生产模式变革或转型运动正在发生着。叁种关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假说实际上在论证关于新旧知识生产模式交替或转型时期的到来。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提出了两种具有比较参照意义的研究模型;分析了两种不同知识生产模式演变的逻辑关系;指出了两种知识生产模式中研究者角色的转变;描述了两种不同知识生产场所及地位功能的变化;概括了两种知识生产模式相似的基本特征。并且,在大学与政府、市场"叁角关系"发展的论述,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带给知识生产的影响,知识生产成果价值认定方式及标准的探讨以及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功能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本文来源于《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刘贻新,谭蓉娟,张光宇,梁霄[8](2018)在《可持续转型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外近20年才兴起的可持续转型(ST)理论,为破解当前新兴技术产业化发展成功率和贡献度不高、扶持效果不大的困境提供了系统有效的分析模型和方法工具,已成为当前技术创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目前国内对ST理论的研究全貌和前沿跟踪仍显不足。辨析了国外ST理论的研究缘起和内涵特征,运用知识图谱方法描绘了ST研究的知识基础、发展脉络及热点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运用ST研究新兴技术产业化的优势,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8年18期)

李晓瑜[9](2018)在《刍议社会转型理论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转型有两种不同层次的观测标准,即现代化观和社会发展观,从实践逻辑和实践价值上看,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与西方背景下的现代化转型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宏观进程和微观阶段上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基调,将是不断地认识和解决"卡夫丁峡谷"之跨越所带来的发展挑战。在传统马克思主义未能给出具体答案的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现代化转型需要,直面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坚定不移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的治国理政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本文来源于《报刊荟萃》期刊2018年09期)

孙伯龙[10](2018)在《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管制转型:理论与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四十年来,我国校外培训行业的市场准入管制逐步从行政审批模式向负面清单模式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仍有诸多不足亟待解决。各界呼吁政府提高教育培训市场的准入标准、加强事前审批监管,这种行政监管方式忽视了教育培训产业的特征,也不利于教育培训行业的公平竞争。从规制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消费者权益理论的叁个理论维度来看,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中应当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借鉴日本、美国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管制经验,不仅要依靠市场机制保障校外培训行业的竞争秩序,还要厘清与行业协会的监管责任分工。因此在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管制转型过程中,有必要明确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清理在准入环节对于资质获取、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的法规政策,同时也要发挥行业协会的协同治理作用,强化对市场主体法律责任的监督机制。(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转型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已有文献普遍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存在大量熟人交易,且该类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偏低。然而,鲜有研究从价格视角和解决流转对象内生性方面做出努力。本研究以市场交易的营利性特征为出发点,采用农地租金衡量市场化程度,并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1478户农地转入户样本分析了农地流转对象与农地租金的关系。统计显示,在熟人交易中,有52.5%的转入户是出于营利性动机转入的农地,且该类交易的平均租金达到了每亩320.165元。实证结果表明,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熟人之间交易与非熟人之间交易在农地租金上不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营利性动机会显着提高农地租金。此外,多项稳健性检验均表明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旨在说明,熟人间的农地流转已经呈现明显的市场化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型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李成,吕昊旻.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J].现代经济探讨.2019

[2].仇童伟,罗必良,何勤英.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理论与证据——基于对农地流转对象与农地租金关系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9

[3].李雪姣.“社会生态转型”理论的术语学解析——兼与布兰德“批判性政治生态学理论”比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赵黎.公共服务合作生产与农民合作社转型:理论基础与发展前景[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9

[5].刘为忠.汉语修辞研究的当代转型:理论背景、问题及学术回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张静.社会变革与政治社会学——中国经验为转型理论提供了什么[J].浙江社会科学.2018

[7].蒋平.再论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的叁种假说[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

[8].刘贻新,谭蓉娟,张光宇,梁霄.可持续转型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

[9].李晓瑜.刍议社会转型理论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J].报刊荟萃.2018

[10].孙伯龙.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管制转型:理论与路径[J].教育学报.2018

标签:;  ;  ;  ;  

转型理论论文-李成,吕昊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