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地质模型论文_张旭博,黄珊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细地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地质,建模,精细,地质灾害,油藏,剖面。

精细地质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博,黄珊珊[1](2019)在《断块油藏精细叁维地质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断块油藏的精确描述已成为指导油藏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某断块油藏为基础,通过研究分析已有的地质资料和测井数据,借助PETREL软件建立了断层模型和构造模型,直观表现出该断块油藏的地质构造和断层的空间分布情况,利用聚类分析得出井附近岩相分布,采用序贯指示模拟出岩相模型,在相控条件下采用序贯高斯模拟出孔渗属性参数模型,对该断块油藏后续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刘玮,张遂安,彭川,白铁峰,李欢欢[2](2019)在《基于叁维精细地质模型的煤层气排采过程压降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研究区地质资料和生产数据,采用叁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研究区生产井进行了生产数据分析和历史拟合,研究了不同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厚度、井间距、排水速率、排采时间和井底流压条件下的储层压力扩展动态,分析各因素对压降传播的影响,研究认为:孔隙度偏小、渗透率偏大、储层厚度偏小、井间距偏小、排水速率偏大、排采时间偏长和井底流压偏低,更有利于压降漏斗在储层中的扩展。(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仉义星,兰恒星,李郎平,伍宇明,陈志超[3](2019)在《综合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地质灾害精细评估——以福建省龙山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对象相同但评价内容有差异,即两者表达地质灾害的时间、空间和强度信息各有不同。本文将崩塌滑坡易发性中的统计模型和危险性评价中的物理模型进行结合,综合统计模型客观预测空间位置信息的优点以及物理模型模拟包含地质灾害发生机制的优势,弥补了区域统计模型无法预测灾害强度信息的不足,也对物理模型模拟的空间位置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修正,进而完成区域崩塌滑坡的易发性和危险性等级综合分析,实现对区域崩塌滑坡潜在高风险位置的精细评估。本文以福建省福鼎市龙山社区为例,利用野外获取的高清影像、地形、钻孔和地质灾害等数据,通过综合统计模型评价和物理模型危险性评估,完成潜在高风险位置的精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需要进行重点排查治理的区域约占社区附近山体总面积的26. 92%;研究区域内需要进行集中排查与治理的区域有5个,其中3个区域需要进行重点治理,其潜在高风险区域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区域隐患点吻合; 5个高风险区域直接对180幢左右楼房(约360余户居民)的安全构成威胁,该评估将野外调研中划定的大范围高风险区域精细化处理,并验证了该评价方法体系的可行性。该评价方法体系为区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精细化排查和治理提供了工作思路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姬广军,张永波,朱吉祥,陆琰[4](2019)在《精细城市叁维地质模型垂向格网粒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格网决定了表达地质体内部属性非均质性分布特征的精细程度,故叁维格网粒度的确定对精细城市叁维地质建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钻孔地层厚度数据,提出了3种确定垂向格网粒度的方法——最小层厚法、逐一表达法和厚度统计法,并分析了3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它们都先计算格网粒度在单层中的最大误差;然后利用误差传递公式建立单层误差与容许误差之间的关系,获取较优格网粒度。3种方法中最小层厚法计算获取的格网粒度较小、剖分的单元格数量大,而逐一表达法和厚度统计法突出了所有地层的共同影响,计算获取的格网粒度大、剖分的单元格数量小,厚度统计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非采样点处地层厚度分布特征。最后,结合呼和浩特地区的实际钻孔信息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满足容许误差的要求,可作为格网粒度的理论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3期)

梁卫卫,党海龙,张亮,高荣华,王强[5](2019)在《基于平面与剖面相资料建立储层叁维精细地质模型——以鄂尔多斯盆地S区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精细表征鄂尔多斯盆地S区块不同沉积微相环境下储层砂体在平面及垂向上的展布规律,综合利用沉积平面相与单井剖面相资料,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计算储层的叁维精细相模型,再根据相模型控制采用高斯随机函数算法建立储层的属性参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相模型预测方面,工区平面上长8_2~1小层主要发育3条北东向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东部主要发育泥质沉积;垂向上长8_2~1小层中部发育一套连片分布、稳定性好、厚度为15~30m的主力砂体,长81小层内部主要发育3套厚度为5~10m且平面上广泛发育的泥质隔夹层。在提高模型精度方面,变差函数主、次变程分析中步长取值150m可搜索到平面上任意井点的属性参数。抽稀井相模型验证可知相模型偏差率最大为6.5%,最小为0.0%,平均为3.0%,相模型精度高,为区块后期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9年02期)

张美玲,李培楠,石来,刘陕南,吴俊[6](2019)在《基于潜势场理论的叁维复杂地质模型参数精细化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实际工程中可获得的地质资料有限,而地层关系复杂,传统的地质建模方法进行区域地质体建模精度可能不足,无法满足工程需求;而潜势场理论通过集成地层界面接触数据和方向数据,并利用协克里金方法进行梯度场插值,使得地质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更符合实际地层结构。本文基于潜势场理论,以南京地铁5号线某区间工程钻孔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经过模型尺寸分析、地层合并及土层接触关系分析等步骤,建立了精细化的叁维地质模型;并对地铁穿越的关键土层③-1b1-2层压缩模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属性建模进行了精细化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潜势场理论的叁维地质建模方法对于复杂地质条件建模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关键土层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精细化分析有利于指导工程设计与施工。(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李兵[7](2018)在《基于流动单元的精细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剩余油分布是油田二次开发调整过程中关注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据统计,多达60%的储量是在二次开发阶段采出的,因此如何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是油藏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生产实践表明,砂体构型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来对砂体分布特征进行精细刻画,并通过流动单元对砂体非均质性进行描述是搞清楚地下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因素。油藏开发过程中是一个资料不断丰富的,同时也是静态地质和动态油藏相互验证的一个过程。随着开发程度的增强,储层的非均质性影响越来越来强,因而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方式也越来越复杂。储层非均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以储层砂体精细描述和流动单元为基础,建立叁维精细地质模型,通过油藏工程手段和数值模拟来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对剩余油分布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油藏描述为基础,来探索结合地质、测井和油藏生产来预测剩余油的新方法。确定了以砂体精细描述为基础,以流动单元为手段,利用随机建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对Adar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二次开发过程的方案部署,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1)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建立Adar油田了沉积体系和储层砂体分布特征,并对砂体进行定量和定性描述,得到了叁维地质模型需要砂体分布参数;根据砂体分布和测井解释,对研究区的砂体物性进行描述。2)利用实验资料,结合测井分析数据,建立Adar油田的流动单元模型,并对流动单元进行分类,将研究区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I类、II类和III类流动单元为储层,IV类流动单元为非储层。其中III类流动最好,为流体容易流动储层;II类次之,I类最差。并根据不同流动单元的孔隙结构特征,利用J函数,建立了不同流动单元的饱和度模型。3)以流动单元为基础,利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研究区的叁维精细地质模型,为油藏数值数值模拟提供了地质基础。同时基于流动单元的饱和度模型,架起了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之间的桥梁。4)利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根据剩余油富集区域,提供了下步的开发部署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唐丙寅,吴冲龙,李新川[8](2017)在《一种基于TIN-CPG混合空间数据模型的精细叁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细叁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是实现地质体真叁维可视化分析的难题之一。提出一种基于不规则叁角网(TIN)和角点网格(CPG)的混合空间数据模型来构建叁维精细地质模型的方法。首先建立基于TIN的构造-地层格架叁维地质模型,然后进行TIN面元模型到CPG体元模型的转换,将基于TIN的构造-地层格架模型转换为基于CPG的精细网格体元地质模型,从而实现"表达上"精细叁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在转换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地层序列的定义,然后对空间格网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计算格网中各个单元格的空间坐标和各个网格的有效性,并将计算结果存储为GRDECL格式文件,最后通过QuantyView3D系统读取该文件实现精细地质属性模型的展示。利用该方法对沿海某城市一个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水文地质模型的构建,验证了其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7年04期)

胡娟,闵颖,李华宏,许迎杰,李超[9](2016)在《云南省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模型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怒江州为例,采用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优化云南省目前业务应用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并根据灾情点的地理信息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进行了更新。研究表明,怒江州降水型地质灾害以连续性降水导致的灾害为主,受到短期强降水的激发,并且地质灾害区域性分布明显。用2015年地质灾害实例对优化后的预警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发现优化后的预警模型能有效降低原预警模型中高风险预警等级的空报率,提高风险预警的空间分辨率,使得预警服务效果更具备针对性。(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6年04期)

谷金鹏,杨柳河,王虎[10](2015)在《精细地质导向模型在提高水平井钻井成功率方面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导向技术在开发薄油层、致密油气层、复杂断块油藏、油水关系复杂油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某油田B6h水平井为例,应用Geo Steer RT随钻实时地质导向软件,通过建立精细的前导地质模型,并在实钻过程中根据不断更新的实时数据,及时修正、精细刻画地质模型,准确预测、判断钻遇目的层,预测地层倾角变化,确定钻穿油层的位置,及时给出钻完井建议,大大提高了实时决策的科学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应用水平井开发层状构造油气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精细地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研究区地质资料和生产数据,采用叁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研究区生产井进行了生产数据分析和历史拟合,研究了不同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厚度、井间距、排水速率、排采时间和井底流压条件下的储层压力扩展动态,分析各因素对压降传播的影响,研究认为:孔隙度偏小、渗透率偏大、储层厚度偏小、井间距偏小、排水速率偏大、排采时间偏长和井底流压偏低,更有利于压降漏斗在储层中的扩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细地质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旭博,黄珊珊.断块油藏精细叁维地质模型的建立[J].石油化工应用.2019

[2].刘玮,张遂安,彭川,白铁峰,李欢欢.基于叁维精细地质模型的煤层气排采过程压降特征研究[J].煤炭技术.2019

[3].仉义星,兰恒星,李郎平,伍宇明,陈志超.综合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地质灾害精细评估——以福建省龙山社区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19

[4].姬广军,张永波,朱吉祥,陆琰.精细城市叁维地质模型垂向格网粒度计算方法[J].地质科技情报.2019

[5].梁卫卫,党海龙,张亮,高荣华,王强.基于平面与剖面相资料建立储层叁维精细地质模型——以鄂尔多斯盆地S区块为例[J].非常规油气.2019

[6].张美玲,李培楠,石来,刘陕南,吴俊.基于潜势场理论的叁维复杂地质模型参数精细化建模与分析[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9

[7].李兵.基于流动单元的精细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8].唐丙寅,吴冲龙,李新川.一种基于TIN-CPG混合空间数据模型的精细叁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J].岩土力学.2017

[9].胡娟,闵颖,李华宏,许迎杰,李超.云南省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模型优化研究[J].灾害学.2016

[10].谷金鹏,杨柳河,王虎.精细地质导向模型在提高水平井钻井成功率方面的应用研究[J].石化技术.2015

论文知识图

于I35小层沉积微相分布于I11小层顶部部分井数据缺失Fig.2...于I11小层泥岩、砂岩在每个细分小层...于I12小层净总比分布太190地区精细地质模型精细地质模型

标签:;  ;  ;  ;  ;  ;  ;  

精细地质模型论文_张旭博,黄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