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斌[1]2007年在《乌西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文中认为编组站是铁路枢纽内组织货车车流的专业站,负责所衔接方向的本线车流和转线车流的到达、中转交换和出发,是铁路运输的基层单位,是畅通枢纽的主体,是铁路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联系环节。编组站担负车流的集散、牵引动力的换挂、车辆设备的检修整理和有关货运检查。编组站工作质量对加速铁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编组站工作可靠性是编组站工作不间断的主要指标,是从整体上评价编组站工作能力的客观标准,影响着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对整个铁路系统运输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乌西编组站各单位及工种构成及任务、工作流程、信息传递和结构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乌西编组站各子系统工作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乌西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研究了乌西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评价定性指标定量化方法。在此研究基础上最后对乌西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进行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其中在一级模糊综合评判中可以得出乌西编组站工作的薄弱环节,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中可得出乌西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达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郭寒英[2]2003年在《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编组站是铁路运输网络上的关键结点,其工作是由不同部门、多工种联合劳动、共同协作完成的。编组站工作可靠性是编组站工作不间断的主要指标,是从整体上评价编组站工作能力的客观标准,影响着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对整个铁路系统运输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编组站工作流程可靠性、信息流可靠性、工作组织可靠性、编组站本身结构可靠性,明了引起编组站工作延误的主要因素,使编组站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编组站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而且由于人子系统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编组站信息流的可靠性及工作人员的可靠性对编组站工作的可靠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编组站工作中人为失误的类型、数据结构、数学计算方法及工作人员的模糊工作状态计算方法,确定了人为失误评价方法,对编组站工作组织中人为失误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并对信息流的可靠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针对信息流具有反馈的特点,分析了编组站信息流传递径路及信息流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并对编组站工作中信息流的状态转移进行了剖析。 在分析编组站工作可靠性分配及各子系统工作可靠性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编组站工作可靠性逻辑框图,对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进行模型化分析,以明确系统工作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及系统的薄弱环节,制定预防措施,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陈亮[3]2010年在《编组站解体和编组子系统工作可靠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我国铁路网的车流对于编组站来讲,呈现出列车流分别集中于不同的时间段密集到达和发送的特征,这种运输的不均衡性对编组站工作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编组站系统中,解体和编组子系统完成了编组站系统的主要功能即货物列车的解体和编组,而解体和编组子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又是衡量编组站解体和编组能力以及作业不间断性的重要指标,因此解体和编组子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水平对实现编组站工作的及时性,安全性以及铁路网的畅通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研究解体和编组子系统的工作可靠性,需先要明确其定义。根据系统思想和编组站的技术作业流程对编组站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排队特征进行了说明,同时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从研究对象、使用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四个方面入手,具体描述了解体和编组子系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解体和编组子系统的工作可靠性进行了定义,即解体子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是指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解体子系统及时地完成解体作业,保证到达列车被不间断地接入至到达场内的能力。编组子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是指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编组子系统及时地完成编组作业,保证不间断地进行解体作业的能力。运用排队理论和随机过程理论,按照子系统输入车数与子系统容量之间的不同关系,对解体和编组子系统的工作可靠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过程中使用相位法和更新过程,对子系统进入“满线”状态下的工作可靠度计算方法进行了仔细研究。然后以两个子系统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排队模型为前提,分别建立了其工作可靠度的具体计算公式,这些排队模型有:M/M/1/∞、Ek/M/1/∞、M/Er/1/∞、Er/Ek/1/∞、M/M/C/N/和M/Ek/C/N。最后是实例分析。首先收集了郑州北站下行解体和编组子系统关于系统输入车流和作业时间的实际数据,以此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整理数据,提出了输入车流和作业时间的统计分布假设并验证了所提假设是否成立。其次,根据已经建立的计算公式,对解体和编组子系统的工作可靠度进行计算。最后,从子系统容量和作业组织方式等方面对提高其工作可靠度的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丁恩山[4]2014年在《驼峰重载车辆减速器可靠性技术及维修重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满足重载运输需要和大幅提高货运运输效益,我国铁路开展在既有线上开行27t轴重通用货车相关技术的研究。27t轴重货车在编组站的作业安全关键在于驼峰溜放安全。提高货车轴重以后,已经超出既有驼峰设备设计规范及标准,必须提高调速设备强度、制动性能和安全余量。驼峰车辆减速器是国内最重要的驼峰调速设备,减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调车安全和运转效率,进而关系到整个铁路货运系统的安全和效率。27t轴重新型货车在编组站驼峰溜放过程中,新型驼峰重载车辆减速器是否能完成对轴重27t车辆的制动和缓解,可靠调整溜放车组速度和车组间的间隔,使其最终以不大于5km/h的速度与停留车安全连挂。本文对怎样提高目前在用的减速器设备在功能或性能方面的可靠性问题,对既有的减速器在重载条件下的维修重点进行深化分析,为研究适应27t及以上大轴重重载车辆减速器的提供设计经验。利用减速器可靠性故障模式分析(FMEA),从减速器基础、控制、传动和核心部件等几个方面,对减速器可靠性关键技术和维修重点进行深化分析,所取得的有关减速器可靠性的深化分析成果,对用来指导减速器生产和维修使用等环节有一定帮助,并应通过不断改进,全面提升设备的可靠性。
冯冰洁[5]2005年在《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评定》文中研究表明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对提高编组站作业的效率,减少故障的发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的提高,可以减少各种延误,从而提高整个铁路运输系统安全性、畅通性,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增加铁路运输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整个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阮毅[6]2013年在《铁路编组站调度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素有“列车工厂”之称的编组站,是铁路枢纽内组织货物列车的专业站。担负列车的“到”、“解”、“集”、“编”、“发”和“路网车流调控”等任务,负责所衔接方向本线和转线的车流到达、中转交换和出发。调度是编组站日常运输的指挥中枢,处于管理金字塔的顶端,占据信息收发的关键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工作质量对加速铁路货物送达、加速机车车辆周转、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等都十分重要。随着编组站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调度工作的安全可靠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受自身的结构和性能可靠性的影响,还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它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会促使整个编组站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非线性加速降低甚至失效,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质量、绩效等指标。本文主要涉及到有:调度指挥系统,指挥模式,信息系统,人员系统,设备系统,命令系统,管理系统等。在这样一个人-机-环境动态大系统中,都是在调度人员统一指挥下来完成的,所以,人的安全可靠性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重点分析调度人员的安全可靠性,从人为失误产生的原因、机制、机理等方面入手,利用人机工程学,人因失误等相关理论来对人员进行可靠性分析,利用人因可靠性理论计算人员可靠度,找出调度人员子系统的不足之处,通过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人员系统的可靠性。
万俊希[7]2009年在《编组站工作人员子系统可靠性分析》文中认为编组站是铁路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对提高编组站作业的效率,减少故障的发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提高人的可靠性对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编组站工作中人为失误的类型、数据结构及其可靠性计算。编组站系统中的人工作可靠性的提高,可以减少各种延误,从而提高整个铁路运输系统安全性、畅通性,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增加铁路运输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整个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李俊娥[8]2009年在《编组站CIPS系统工作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编组站CIPS系统目标、特点及构成;对编组站CIPS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具体介绍了编组站CIPS系统可靠性设计措施及试验情况。
陈喜春[9]2010年在《基于人因紧张度的铁路编组站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阐述人因可靠性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铁路编组站的人因可靠性分析,并根据编组站的作业组织指挥系统,建立基于层次分析的人因紧张度可靠性分析模型,并通过模型解算,找出影响系统可靠性的人因紧张度关键因子,对提高编组站作业组织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李超辉[10]2015年在《基于随机Petri网的编组站作业系统可靠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编组站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主要负责衔接方向车流的改编及中转,是限制铁路网络负载能力的关键环节。编组站的可靠性对整个铁路系统运输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组站的工作能力,而编组站工作的不间断是评价编组站工作能力的主要指标,换而言之,编组站作业系统的可靠性是从整体上评价编组站可靠性的客观标准,是影响铁路运输系统的关键点。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出编组站工作是由到达—解体子系统、解体—编组子系统,编组—出发子系统组成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研究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对系统的建模问题。在以往的编组站作业系统研究中,多用传统的数学模型工具—排队网络模型,其乘积解特性使得对系统求解复杂度大大降低,然而一般情况下,离散时间排队网络模型没有乘积解的特性,求解只能通过转换成连续时间的马尔可夫链,除此在同步、阻塞、顾客分裂方面描述不足。针对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特性,在逻辑层次上,Petri网具有更强的描述能力,事件驱动的系统状态可以在Petri网模型一一对应;在时间层次上,便于引入时间参数,随机Petri网可以准确的描述实时动态过程;在统计层次上,系统模型可以统计分布规律嵌入对应的马尔可夫链,得到系统稳态规律性。本文采取随机Petri模型作为编组站作业系统的研究方法,车流是引起系统稳定性的先决条件,以车流资源分析为“先行官”,对列车在编组站的技术作业时间进行统计分布。然后为简化求解复杂度证明嵌入马尔可夫链的必要条件—马尔可夫特性的连续随机变量服从指数分布。最后选取兰州北编组站进行编组站作业系统可靠性分析,得出兰州北编组站作业系统可靠性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提出几项措施以应对车流不均衡条件下的系统可靠性的波动。
参考文献:
[1]. 乌西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D]. 樊斌.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2]. 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D]. 郭寒英. 西南交通大学. 2003
[3]. 编组站解体和编组子系统工作可靠性研究[D]. 陈亮.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4]. 驼峰重载车辆减速器可靠性技术及维修重点的研究[D]. 丁恩山.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4
[5]. 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评定[J]. 冯冰洁. 甘肃科技. 2005
[6]. 铁路编组站调度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D]. 阮毅. 西南交通大学. 2013
[7]. 编组站工作人员子系统可靠性分析[J]. 万俊希.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8]. 编组站CIPS系统工作可靠性研究[J]. 李俊娥.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09
[9]. 基于人因紧张度的铁路编组站可靠性研究[J]. 陈喜春.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0
[10]. 基于随机Petri网的编组站作业系统可靠性的研究[D]. 李超辉. 兰州交通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