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燕[1]2007年在《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股票期权制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旨在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实现报酬和风险相对称的长期激励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股票期权制度作为股权激励的典型方式在国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财富》排名前1000位的美国企业中,已有90%的企业对经理人员实行了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制度。20世纪90年代后期股票期权引入我国,至今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研究相对滞后,与国际惯例存在一些差距。虽然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一股份支付》规范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使股份支付业务会计处理有了操作指南,在会计准则上为股票期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随着股票期权业务的发展,将对准则提出新的要求,应随着实务的发展对准则作出补充。本文通过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的研究及与国外关于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的比较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旨在加强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研究,进而推动我国股票期权的健康发展。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股票期权的含义、类型和理论基础,从而得出了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并且对股票期权会计主要问题加以分析。第二部分,对股票期权的会计规范进行了国际比较,介绍了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进展。第叁部分,指出我国目前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相关问题,借鉴国外的会计处理思想,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股票期权会计的理论体系,对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肖瑛[2]2005年在《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股票期权日益风靡全球的大背景下,期权制已经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企业的探索、引进和应用将逐步展开。而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这一制度激励功能的发挥。本文拟对股票期权会计如何在我国实施予以研究,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提出建议,从而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股票期权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采用的主要是规范研究方法,共分为五章,文章首先按照财务会计对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一般流程,深入探讨了股票期权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披露问题;然后具体介绍了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深入思考了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制度所引发的问题;接下来在总结美国股票期权会计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建立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基本思路及其主要内容进行探讨,最后分析了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基本思路的指导下,对完善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实务指南。
钱春风[3]2007年在《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股票期权日益风靡全球的大背景下,期权制度已经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企业的探索、引进和应用将逐步展丌。而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这一制度激励功能的发挥。本文以现代会计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及世界各国在股票期权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的现有成果,充分吸收现代公司治理理论、激励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股票期权会计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股票期权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新会计准则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完善我国新的会计准则提供一些参考。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股票期权会计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为全文的分析奠定研究基础。第二部分介绍了股票期权存在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对股票期权形成直观详细的了解,掌握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更好地进行相关会计制度的设计,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实施的股票期权经济事项对企业财务形成的影响。第叁部分讨论了股票期权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股票期权会计确认观的选择、初始确认时间的确定、计量方法和计量模型的选择等。第四部分结合我国国情,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此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股票期权会计准则及其理论框架。
周媛媛[4]2005年在《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能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创新激励机制,股票期权制度曾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被誉为“dot-com”革命的推进剂,据统计,在美国《财富》500强公司中,有90%以上推行股票期权。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股票期权制度以来,这一制度已为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3·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的资料显示,截止2002年9月,在其所调查的3539家样本企业中,有3.7%的企业已经采用了“期权股份”的薪酬形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与股票期权制度相关的配套法规还一片空白,而学术界对于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问题也颇多争议,鉴于此,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以现代会计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及国外在股票期权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的现有成果,从确认、计量、披露叁个环节入手研究股票期权会计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研究中同时兼顾我国的实际情况,力图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股票期权账务处理系统。 对于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本文主要围绕股票期权的归属及报酬成本应否费用化这两个最具争议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在对国内外各方观点进行分析评述的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观点:在现行会计模式下,股票期权属于企业的或有事项并满足负债的确认条件;因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所引起的报酬成本应予以费用化。 确认和计量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解决了股票期权的确认问题之后,本文又分别从计量属性的选择及计量日的确定两个方面对股票期权的计量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本文的观点:应以赠予日作为计量日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股票期权在年度报告中的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重点讨论了股票期权在财务报告中的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问题。 在方法上,本文建议采用趋势外推法估计股票期权授权率,这一方法的提出将弥补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的空白,同时对实务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黄开兴[5]2007年在《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继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后,国资委和财政部印发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宣布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进入实施阶段。之后,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则对其中的股票期权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作了明确的规定。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探讨股票期权的会计相关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中美针对股票期权会计推出的相关法规,归纳吸收国内外对股权激励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着重分析股票期权会计的现状和完善股票期权会计的建议和对策。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股票期权会计相关理论。本部分通过简要介绍股票期权的相关概念,进而引申出股票期权会计的五种理论依据。第二部分,美国股票期权会计的发展过程。本部分主要介绍美国股票期权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修订的内容。同时介绍其股票期权会计的确认、计量、披露和税收制度等方面的发展过程。第叁部分,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部分开始讲述新准则出台前后我国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而介绍新会计准则第11号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规定,最后重点探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并提出新会计准则对股票期权会计规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行股票期权后对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第四部分,对完善股票期权制度的设想。主要包括对股票期权会计的确认、计量、披露和税收征收制度提出改进设想,并且介绍了美国股票期权会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邓鹏[6]2003年在《我国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一、研究背景及研究动机1952年,美国一家叫菲泽尔的公司,为了避免公司主管们的现金薪酬被高额的所得税率所征收,在雇员中推出了首例股票期权。所谓股票期权就是指,公司授予员工,主要是高级管理人员,一种权利,允许他们在约定的期限内,按某一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在购买股票前,员工没有收益。在执行期权后,员工收益就体现为行权价格与行权日市场价格的差额。股票期权的实施能够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同企业的长期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能够有效的激励他们为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股票市场的异常活跃,这种制度显露出巨大的激励效应。正如美国《商业周刊》所说,“股票期权制度曾像魔法一般地刺激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繁荣,被称为‘dot-com'革命的推进剂。"然而,随着安然公司的破产,一系列大公司的丑闻被揭露,股票期权在美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但即便是这样,股票期权对中国企业仍有巨大的诱惑力。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公司在进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方面的尝试,目前渐成燎原之势。一些在香港上市的红筹高科技公司,如联想、方正,开风气之先,向其高级管理人员授予股票期权;武汉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大股东向其下属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实施以年薪制为主的股票奖励计划;深沪两地的一些公司也积极探索试验股票期权。然而,由于我国股票期权会计研究的相对滞后、会计立法的空缺,现阶段,国内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极不规范。不同的公司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多数公司甚至还处在不入账、仅做备查记录的阶段,这样将使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导致信息严重失真。实际上,股票期权会计是股票期权制度的一个核心内容。不解决会计问题,股票期权便无法进入规范的操作实施阶段,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写作的。二、研究现状<WP=3>随着股票期权的推广,国内对于股票期权的研究也日渐升温,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大都是从经济金融学角度出发,从会计学角度进行较系统研究的还比较少。也有一些学者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个别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大都比较零星,而且带有较大的争议性。因此,对股票期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叁、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本文从股票期权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股票期权的发展和现状,指出了我国引入股票期权的必要性。文章的重点并不是讨论如何解决我国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的宏观环境问题,如股票期权的股票来源、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等。而是站在会计研究的角度,尝试性的在我国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股票期权会计。文章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股票期权概论及股票期权会计的涵义这部分首先阐述了股票期权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激励原理。然后分析了股票期权在美国的发展和现实的困惑,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阐明了我国引入股票期权的必要性。接着对股票期权会计的涵义、内容,以及在我国建立股票期权会计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这一部分试图解决叁个方面的问题:股票期权是否具有价值;应将股票期权确认为什么;股票期权应于何时确认。经过比较论证,我认为股票期权具有经济价值、并且应当在授予日确认为一项费用要素。第叁部分是关于股票期权会计计量问题这一部分是股票期权会计的核心内容。首先,我总结、比较和评价了目前美国的两种计量方法——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并结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提出公允价值法是大势所趋;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的原因;紧接着用真实的历史数据,按照公允价值法对假设的“中国联通”股票期权进<WP=4>行了全过程的会计计量,对计量的程序、方法作出了示范;最后对我国采用公允价值法进行股票期权会计计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我国采用公允价值法对股票期权进行会计计量的难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第四部分为股票期权会计记录问题在这部分里,首先对目前我国股票期权会计记录的实际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每个方法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然后在公允价值法计量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股票期权会计记录方法。第五部分为股票期权会计报告问题会计报告作为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股票期权会计报告尤其如此。因此,这部分详细地说明了股票期权会计报告应当反映的表内、表外信息及其反映格式。第六部分为股票期权会计相关建议在这部分里我针对目前我国股票期权会计的实际状况,指出目前对股票期权会计的规范应逐步进行,同时应加强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审计,防止利用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操纵利润等。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提出了本文的局限和今后的任务。四、本文力求在以下几个地方有所创新1.关于股票期权的现实困惑和前景。面对目前股票期权所受到的种种质疑,本文分析了股票期权出现问题的原因,认为目前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股票期权的前景还是看好的。2.关于股票期权会计计量问题,提出了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法的观点,并且用实例演示了用公允价值法?
杨海燕[7]2010年在《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股票期权旨在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后发展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20世纪70年代于美国起源,80年代得到高科技公司认可,90年代飞速发展,同时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广泛流行。由于其成本优势和激励成效,股票期权为经济发达国家实现生产增长、股市繁荣和技术创新作出重要贡献。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的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此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股票期权,该制度广受关注。而股票期权会计则是股票期权的核心内容,只有合理规范的股票期权会计才能保证股票期权的健康发展,才能让其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规范,但是具体环节还存在争议和问题有待研究。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尝试从股票期权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及税收方面进行研究,在结合SFAS123r、IFRS2r及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试图对新准则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全文共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介绍了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对经理人股票期权形成直观详细的了解,掌握其经济实质。第叁部分对股票期权会计制度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着重分析了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叁个准则:APBNo.25、SFAS No.123和SFAS No.123r,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IFRS2,介绍其核心观点及评价。第四部分主要分析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总结了会计确认的理论依据,同时主要分析了股票期权确认的两个问题:股票期权的价值以及确认的时间问题。第五部分主要分析股票期权会计计量问题,在对会计计量的基本理论作出总结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方法、股票期权定价模型的应用、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日的选择及股票期权费用的摊销和分配问题。第六部分主要分析股票期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在对财务报告(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基本理论,对股票期权会计信息披露的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进行了对比研究。第七部分在介绍新会计准则出台前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从会计处理、会计计量、会计披露及税收征收方面分析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第八部分主要针对第六章提出的问题,相应地提出完善建议,着重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制度和股票期权税收征收政策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赵欣[8]2009年在《经理人股票期权与财务会计问题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理股票期权最先开始于美国,它所要解决的是公司内部所有者与经营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委托代理问题。由于其对经理人员的长期激励效果比较明显,所以,中国本土的大量企业都引入了这种好的激励手段。可是由于我们国家对经理股票期权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对股票期权会计尚未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本论文就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出发,去研究经理股票期权的实行对公司财务以及会计核算的影响,以期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经理股票期权的概念,并对其特点、激励机理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于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的变迁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本文借助于现代企业理论对经理股票期权进行了理论解析,得出经理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并以其蕴含的经济实质来讨论了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同时,文章还对美国股票期权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美国股票期权实施中暴露出来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出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文章的最后,介绍了经理股票期权近年来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接着对我国目前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所存在的主要财务与会计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存在障碍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程果[9]2011年在《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股票期权已经开始引入我国。随着股票期权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股票期权在我国上市公司得到广泛的应用。股票期权会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与规范性直接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的多个方面。本文以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为基础,研究股票期权会计规范在上市公司的执行、实施过程过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针对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股票期权会计的建议,为建立适合我国的股票期权会计提供理论的参考。本文采用以规范研究为主,结合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兼收并蓄的研究方法,共分为五章,首先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然后通过对股票期权相关理论及相关准则规范进行介绍,以此为基础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与总结,并且具体探讨以上这些问题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以及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完善股票期权会计(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的政策性建议、建立有效的公司机制与良好的宏观市场环境,进而推动我国股票期权的健康发展。
赵立[10]2007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由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两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阻碍。股票期权制度正是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股票期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为美国公司所普遍采用进而迅速地风行于欧洲亚洲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已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激励政策。我国也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了股票期权。许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权激励制度创新的实践。作为股票期权制度的核心内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股票期权制度的推行和规范,影响着这一制度激励功能的发挥。然而我国股票期权制度尚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因此,面对我国股票期权的飞速发展,对其进行理论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其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本文力求基于新准则的视角,将股票期权的会计问题作为研究目标,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股票期权会计准则提出政策建议,期望能对现行的新会计准则提出有意义的补充性观点。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并对股票期权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同时提出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股票期权理论基础研究。介绍了股票期权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并就我国实际情况对股票期权进行了划分;对股票期权的经济性质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股票期权的运行过程,从而为后文确认的归属和在相应的环节作出恰当的会计处理奠定理论基础。第叁部分,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研究。本部分对当前存在的几种不同确认观点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做出了费用观的合理性分析;结合新准则阐述、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确认过程的变革,同时就新准则中“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和新准则中存在的灰色地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四部分,股票期权会计计量问题研究。这一部分对股票期权计量日的确定及计量基础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从而提出授予日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趋势;结合新准则比较了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方法的转变,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应分情况选择计量基础而不是实行“一刀切”的观点。第五部分,股票期权会计记录问题研究。本部分主要探讨股票期权的会计账户的设置,并通过具体案例描述了其采用公允价值确认为费用的会计记录流程,是对其确认与计量具体会计操作的直观演示。第六部分,股票期权会计报告问题研究。本部分先对新准则下股票期权会计报告的规定进行了评价,之后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报告新途径的探索,即将表内确认与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式。本文的主要观点:1、关于股票期权是否应确认为公司费用。股票期权的薪酬性质决定了其必然应计入公司相应成本和费用。尽管新准则未对股东转让股票作出规定,但本文认为股东转让股票同属公司所有者向员工支付股票期权以获取服务,因此同样应将其纳入公司费用。2、关于股票期权是否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尽管公允价值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只能代表国际潮流,代表一个发展方向,在我国实际国情中,应分别上市公司的性质和发展程度来进行计量,而不是“一刀切”地实行公允价值计量。3、关于股票期权的表内确认。现行新准则只规定了股票期权应于表外披露,没有将其纳入表内披露范围,但为了更好地体现会计报告“真实、公允、充分披露”的原则和适应国际上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报告存在从表外披露到表内披露的转变趋势,本文认为,作为企业会计报告的一部分,股票期权的会计报告也应纳入表内确认。本文的主要贡献:通过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一系列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对新准则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建议。在股票期权的确认环节,提出了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和“股东转让股票”费用化的思考;在股票期权的计量环节,提出了应结合我国国情分别高新技术为依托的上市公司、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新上市公司和成熟发展的具有较好资质的上市公司,选择不同股票期权计量基础与计量模型,以更好地引导其健康发展;在股票期权的报告环节,本文认为应将其纳入表内披露。
参考文献:
[1]. 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 刘秀燕.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2].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研究[D]. 肖瑛. 中南大学. 2005
[3]. 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 钱春风.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4]. 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 周媛媛. 江苏大学. 2005
[5]. 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 黄开兴.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 邓鹏. 西南财经大学. 2003
[7].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探讨[D]. 杨海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
[8]. 经理人股票期权与财务会计问题探讨[D]. 赵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9].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 程果. 兰州大学. 2011
[10].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 赵立.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股票期权论文; 会计论文; 公允价值论文; 会计处理论文; 会计计量论文; 会计确认论文; 激励模式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会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