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近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斜坡,沾化,成因,渤海湾,油气,圈闭,地热能。
新近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丹丹,赵国祥,官大勇,黄颖,朱勇超[1](2019)在《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新近系油气成藏关键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为靶区,结合围区近几年所钻探井资料、叁维地震资料及测录井资料,对该区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认为,充足的油源供给、横向广泛发育的输导层与断层耦合、反向断层与挤压性断层的良好侧封能力是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叁大关键因素。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紧邻渤中、渤东等富烃凹陷,烃源充足;潜山不整合面和馆陶组底部砂岩广泛发育,有利于油气从凹陷区向斜坡区运移,而且两套横向输导层与晚期活动断裂匹配良好,有利于油气垂向运移到新近系;斜坡带发育的反向断层及挤压性正断层为油气侧封提供了保障。因此,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新近系具有良好勘探前景,有望形成中型油田。(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6期)
朱明,陈维涛,杜家元,颜承志,刘汉卿[2](2019)在《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新近系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发育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是南海北部陆架区岩性圈闭勘探的首选靶区,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近亿方,对该区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发育类型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岩性圈闭勘探方向,提升陆架区海相沉积体系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受多期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复杂水动力条件影响,新近纪古珠江叁角洲沉积形成的多成因砂体具有分带性发育和多层系储盖组合纵向迭置的特点,这为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物质基础;东沙运动使东沙隆起在新近纪晚期抬升,断裂体系发育,这为岩性圈闭形成提供了构造背景。惠西南地区岩性圈闭分为叁角洲平原带、叁角洲前缘带和条带砂发育带3个区带。叁角洲平原带以河道型岩性圈闭为主;叁角洲前缘带以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前积末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前积内幕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条带砂发育带以形成于局限古地貌背景下的条带状砂岩圈闭为主。分析不同类型圈闭的发育位置、尖灭特征及储层物性,认为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和圈闭边界条件。(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6期)
张帅,刘莉辉,乔志川,刘钦甫[3](2019)在《临泽县杨台洼滩新近系白杨河组凹凸棒石的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赋存在临泽县北部杨台洼滩盆地中白杨河组地层上部凹凸棒石黏土的矿物成分、形貌和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成分除黏土矿物外,还含有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其他矿物。黏土矿物以凹凸棒石和伊利石为主,还含有一定量的绿泥石、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矿物。白杨河组地层沉积时期为干旱气候,盆地中的水体不断蒸发使得石膏沉积下来,致使水体中Mg~(2+)和Ca~(2+)的比率和水体的碱性增大。在富Mg~(2+)、碱性的介质条件中,二氧化硅胶体和Mg~(2+)、Al~(3+)、Fe~(3+)随着水体的蒸发结晶析出凹凸棒石。(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乃忠,高超,谢玉祥,周鸣[4](2019)在《新近系煤层开采沉陷与覆岩移动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近系煤层开采沉陷及覆岩移动规律国内研究较少,依兰第叁煤矿开采新近系近距离煤层群、顶底板岩性偏软、采深较大,为研究该条件下地表沉陷及覆岩破坏规律,首先通过钻探进一步查明地层构成,并对岩芯进行物理力学试验,计算得出覆岩综合评价系数P,求得地表沉陷预计参数;其次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模拟研究了多煤层开采过程中的覆岩破坏与地表移动变形特征。(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德英,薛永安,于海波,黄江波,张宏国[5](2019)在《渤中凹陷斜坡类型与新近系油气成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海域新近系是最重要的勘探层系,多年的勘探实践表明深层汇聚脊、基底形态、斜坡产状等共同控制了浅层的油气富集。本文主要依据洼中隆起型汇聚脊特征及其与斜坡产状的关系,结合基底形态将渤中凹陷区斜坡划分为14个二级斜坡带。不同类型斜坡带的浅层成藏模式、成藏特征分化性较大,其中顺脊斜坡区运移条件好,油气在高凸起区大规模聚集成藏,斜坡区难以大规模成藏,但是在切脊断裂强发育区可以形成中小型商业聚集;横向脊宽缓斜坡区是浅层油气富集的主要部位,具有多个交叉脊成排成带富集的特征;挠曲坡折晚期断裂相对不发育,深层沉积砂体发育,油气主要富集在深层,一部分可以侧向运移在斜坡高部位馆陶组成藏,但规模相对较小。勘探实践表明,斜坡类型及其浅层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可以有效指导渤海海域斜坡区勘探,指明下步方向,并为类似的断陷盆地浅层勘探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4期)
李龙,张新涛,徐春强,张震,刘腾[6](2019)在《渤中凹陷西洼区新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及“脊-断”联控成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主要的富油气凹陷之一。总结了渤中西洼区(渤中凹陷西部)近年勘探成果,重点剖析了油气分布特征、成藏机制及成藏控制因素。渤中西洼区油气分布不均衡,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平面上集中分布在活动性断裂带;古构造脊的规模和断层的形态共同控制了新近系油气运聚和空间分布,二者的有效配置决定了该区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条件。建立了渤中西洼区"脊-断"联控成藏模式,划分出2类"脊-断"配置关系、3种垂向组合模式。本文研究成果对深化环渤中凹陷油气成藏认识和寻找有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4期)
盖永浩,欧阳敏,覃利娟[7](2019)在《涠西南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涠西南凹陷新近系地层已发现多个油气田和含油构造,但分布不均。凹陷中央新近系油藏主要分布于中央断裂带的西段,在凹陷边部的隆起区南北两端均有油藏,但是南北分布差异很大。研究认为,新近系油气藏分布不均主要受多种控制因素影响。其中,凹陷中央的油气主要来源于垂向运移,有效烃源岩、沟源断裂、涠洲组上部泥岩控制油气的垂向运移;古近系运移路径特征、边缘基底古隆起控制油气的横向运移和分布。(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牛博,赵家宏,付平,李军建,鲍志东[8](2019)在《曲流河废弃河道走向判定与单砂体构型表征——以渤海湾盆地埕宁隆起石臼坨凸起西部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测井响应特征,结合沉积模式与砂体厚度,对渤海湾盆地埕宁隆起石臼坨凸起西部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叁油层组第2小层古曲流河沉积砂体分布特征开展研究。针对目前废弃河道形态存在多解性的问题,探索出一种利用水平井电阻率曲线计算砂泥岩界面产状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随钻探测半径、界面倾角、曲线变化段长度之间的叁角函数关系对砂泥岩界面产状进行定性—定量计算,以确定废弃河道的真实走向,是对现有曲流河砂体构型解剖技术的补充与完善。利用经验公式、水平井等方法对研究区点坝内部侧积层倾角与侧积体规模进行定量研究,确定点坝内部侧积层的空间分布。利用界面搭建相关构型要素,采用非均匀粗化对侧积层、侧积体分别施加不同的网格密度,对研究区多点坝复合曲流河砂体进行精细叁维构建,实现构型级别数值模拟的工业化应用。研究结果对油田剩余油分布预测和挖潜以及油田优化注水具有指导意义。图13参31(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王华军,于萌,赵苏民,高新智,刘峰[9](2019)在《新近系地热钻孔砂岩孔隙微观分析及渗透特性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华北盆地和渤海湾盆地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热储层的砂岩样品为例,进行孔隙特征测试,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微CT扫描及土工实验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砂岩的实际渗透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砂岩泥质含量增加,比表面积和表观孔隙率整体上分别呈增加和降低趋势。砂岩沉积过程中的复杂旋回会造成内部孔隙分布的不均匀性,形成局部狭窄的喉道,削弱渗透能力。高泥质含量的干燥砂岩在渗透实验中容易发生黏土矿物浸水膨胀崩解,从而改变内部孔隙结构,使得测试结果出现较大变化。对于上述孔隙型砂岩,经典渗透率模型难以给出较高的预测精度。在实际地热井开采与回灌过程中,应慎重选取预测模型,并评估其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门晶璇[10](2019)在《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主要岩性组合的沉积后构造变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岩岩性组合的沉积后构造变形是非常规与常规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基础,前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不深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沾化凹陷为主要研究区域,以古近系-新近系为主要研究层系,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和岩心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对沾化凹陷拉张背景下岩性组合的沉积后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⑴主要岩性组合类型结合31口井的岩心、薄片的观察和统计,依据矿物成分和粒度的沉积岩分类将沾化凹陷主要岩性组合类型归为两种,即砂岩-细粒岩组合和细粒岩组合,其中细粒岩组合主要为碳酸盐岩-粘土杂岩组合、碳酸盐岩-有机质组合和膏盐岩-粘土杂岩组合。⑵岩性组合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所反映的构造变形特征选取沾化凹陷45口井的砂岩、细粒岩声波时差测井数据并绘制了砂岩和细粒岩声波时差随埋深变化的散点图,砂岩-细粒岩组合及细粒岩组合的声波时差随着埋深的增加在0-1000m范围内快速降低,反映出它们在该深度段主要为塑性变形;在1000-2000m范围内变化较慢,反映出它们在该深度段主要为弹塑性变形。⑶主要沉积岩应力应变曲线对比根据叁轴向岩石力学测试,在同等应力条件下,砂岩-细粒岩组合中砂岩的应变量比细粒岩的大,碳酸盐岩-粘土杂岩组合中粘土杂岩的应变量比碳酸盐岩的大,碳酸盐岩-有机质组合中有机质的应变量比碳酸盐岩的大,膏盐岩-粘土杂岩组合中膏盐岩的应变量比粘土杂岩的大。应变越大,塑性越强;相反,应变越小,弹性越强,越易破裂。⑷岩心中岩性组合的构造变形特征通过观察31口井的岩心和薄片,在砂岩-细粒岩组合中,界面上发育平行缝,细粒岩中发育垂向缝和斜向缝;在碳酸盐岩-粘土杂岩组合中,界面上和碳酸盐岩中发育裂缝;在碳酸盐岩-有机质组合中碳酸盐岩发育裂缝,有机质充填裂缝;在膏盐岩-粘土杂岩组合中,粘土杂岩发育裂缝,膏盐岩充填裂缝。另外,裂缝发育深度段的统计结果显示,细粒岩裂缝主要发育在2000m深度以下。⑸岩性组合的沉积后构造变形一般特征随着埋深的增加,砂岩-细粒岩组合、细粒岩组合等岩性组合的构造变形大致可以分为叁个带:0-1000m大致以塑性变形为主,1000-2000m大致以弹塑性变形为主,2000m以下大致以弹塑性与破裂变形为主。(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新近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是南海北部陆架区岩性圈闭勘探的首选靶区,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近亿方,对该区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发育类型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岩性圈闭勘探方向,提升陆架区海相沉积体系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受多期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复杂水动力条件影响,新近纪古珠江叁角洲沉积形成的多成因砂体具有分带性发育和多层系储盖组合纵向迭置的特点,这为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物质基础;东沙运动使东沙隆起在新近纪晚期抬升,断裂体系发育,这为岩性圈闭形成提供了构造背景。惠西南地区岩性圈闭分为叁角洲平原带、叁角洲前缘带和条带砂发育带3个区带。叁角洲平原带以河道型岩性圈闭为主;叁角洲前缘带以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前积末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前积内幕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条带砂发育带以形成于局限古地貌背景下的条带状砂岩圈闭为主。分析不同类型圈闭的发育位置、尖灭特征及储层物性,认为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和圈闭边界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近系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丹丹,赵国祥,官大勇,黄颖,朱勇超.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新近系油气成藏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2019
[2].朱明,陈维涛,杜家元,颜承志,刘汉卿.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新近系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发育类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3].张帅,刘莉辉,乔志川,刘钦甫.临泽县杨台洼滩新近系白杨河组凹凸棒石的成因[J].矿物学报.2019
[4].徐乃忠,高超,谢玉祥,周鸣.新近系煤层开采沉陷与覆岩移动规律研究[J].煤炭技术.2019
[5].王德英,薛永安,于海波,黄江波,张宏国.渤中凹陷斜坡类型与新近系油气成藏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2019
[6].李龙,张新涛,徐春强,张震,刘腾.渤中凹陷西洼区新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及“脊-断”联控成藏模式[J].中国海上油气.2019
[7].盖永浩,欧阳敏,覃利娟.涠西南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牛博,赵家宏,付平,李军建,鲍志东.曲流河废弃河道走向判定与单砂体构型表征——以渤海湾盆地埕宁隆起石臼坨凸起西部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
[9].王华军,于萌,赵苏民,高新智,刘峰.新近系地热钻孔砂岩孔隙微观分析及渗透特性对比[J].太阳能学报.2019
[10].门晶璇.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主要岩性组合的沉积后构造变形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