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振型数论文_吴雨杭,尹越,刘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合理振型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数,质量,位移,分解,特征,质量法,参数。

合理振型数论文文献综述

吴雨杭,尹越,刘璐[1](2015)在《空间网格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合理振型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钢管桁架、平板网架、双层球面网壳及双层柱面网壳等常用空间网格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分别按《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及振型质量参与系数累积达到90%确定参与组合的振型数量,通过对所得网格结构杆件动应力相对误差的比较,确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空间网格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所需参与组合的合理振型数量.(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5年04期)

谢道清,邓华,张瑞[2](2010)在《局部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法确定大跨屋盖结构的合理振型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整体建模的大跨屋盖结构进行反应谱法分析时,发现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20至30阶振型数无法实现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达90%的要求。这是由于下部支撑体系的刚度和质量远远大于上部屋盖体系,从而导致下部支撑体系需要更高频率的荷载才能被激发振动起来。本文通过动力学公式推导和对Willson所提出的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进行修正,定义上部屋盖体系的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即:局部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并通过算例证明,采用局部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所确定的振型数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0-12-09)

李世翠,聂大亮,孙斌[3](2007)在《抗震设计合理振型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确定合理振型数的90%准则的来源与机理,给出了有效质量法的证明,并对比了振型参与系数、有效质量系数、振型的有效质量、振型参与质量系数等与振型有关而又极易混淆的几个抗震规范振型系数的概念。结合一规则结构算例对不同阶振型下的周期、累计质量参与系数、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做了对比。针对规则与不规则结构,结合抗震设计人员对振型数选取的模糊性,提出了不同的程度的修正意见,对规范中振型的选取给出了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伍定一,邓次兵[4](2007)在《有效质量法确定合理振型数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有效质量法控制振型截断的物理本质,从力的响应和能量的角度进行了两种数学推导,揭示了有效质量法的控制公式,阐明了其物理意义,得出有效质量法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的结论,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7年18期)

刘庆林,傅学怡[5](2006)在《反应谱CQC法合理振型数确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抗震设计中,广泛应用反应谱CQC法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及其效应,参与组合的振型数是影响反应谱CQC法计算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确定反应谱CQC法的合理组合振型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应用反应谱CQC法的算例分析表明,质量参与系数法和振型位移控制法存在不足。本文根据对应规范反应谱的当量功率谱密度对质量参与系数法做出修正和完善,提出临界频率控制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合理有效。(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韦承基,史铁花,薛彦涛[6](2002)在《合理振型数的确定及扭转振型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合理振型数的确定及扭转振型判定 ,提出了特征参数法控制振型数 ,并与有效质量进行比较 ;定义了新的振型方向因子来判定扭转振型。(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期刊2002年04期)

史铁花,韦承基[7](2002)在《振型分解法中合理振型数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振型分解法中采用振型位移控制的方法确定结构所需振型数,证明了国外所采用的有效质量法确定振型数的方法,并对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02年02期)

史铁花[8](2002)在《振型分解法中确定结构合理振型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结构在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确定所需计入的振型数是必不可少的。国内外也有一些书籍提出了这方面的建议或计算方法,但就如何合理地确定某一建筑结构所需计算的振型数还需进一步探讨。 本文首先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建议的考虑扭转时取9~15个振型数出发,提出了应该按照一定的依据确定结构计算时所取的振型数。为此,先论述了结构振动系统特征问题的求解方法,为后面的阐述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又讨论了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地震反应谱、反应谱曲线以及最重要的设计地震反应谱的意义、使用等;第四章进入本课题的核心——振型分解法中振型数的确定,从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切入,提出采用控制“特征参数”的方法确定结构计算时所需的合理振型数,这里的“特征参数”是本文对质点振型位移与参与系数乘积的定义。控制特征参数法分为有效特征参数法、质点特征参数法两种:有效特征参数法是控制X向、Y向和绕Z轴转动向各自方向的累计特征参数之和;质点特征参数是控制每一质点的累计特征参数,因而后者的要求更高一些。本文对该两种法进行了严密的证明,论证了该法的可行性、准确性、以及最重要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实现的方法。与此同时,对国内外部分结构计算程序中所采用的“有效质量法”确定振型数的方法进行了证明,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对比。 就如何实现利用控制特征参数的方法确定合理振型数的问题,第五章作了详细论证,并对该法进行了程序实现。该章明确地论证了有效质量与地震力、特征参数与位移和地震力之间的关系,为“质点特征参数控制法”和“有效质量法”的对比奠定了基础,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对特征参数控制确定振型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确定计算精度系数等。 通过以上论述,得出第六章结论部分,质点特征参数控制的方法是建立在结构特征值基础上利用累计质点振型位移与参与系数积确定结构所需振型数的,该法可行并合理;有效质量法也是一种确定结构所需振型数的方法,不过它是从质量的观点出发。比较而言,前者是对结构每一层、每个质点的特征参数都作控制;后者则是对结构总有效质量之和进行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期刊2002-03-01)

合理振型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整体建模的大跨屋盖结构进行反应谱法分析时,发现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20至30阶振型数无法实现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达90%的要求。这是由于下部支撑体系的刚度和质量远远大于上部屋盖体系,从而导致下部支撑体系需要更高频率的荷载才能被激发振动起来。本文通过动力学公式推导和对Willson所提出的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进行修正,定义上部屋盖体系的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即:局部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并通过算例证明,采用局部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所确定的振型数是合理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理振型数论文参考文献

[1].吴雨杭,尹越,刘璐.空间网格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合理振型数研究[J].空间结构.2015

[2].谢道清,邓华,张瑞.局部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法确定大跨屋盖结构的合理振型数[C].第十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3].李世翠,聂大亮,孙斌.抗震设计合理振型数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

[4].伍定一,邓次兵.有效质量法确定合理振型数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

[5].刘庆林,傅学怡.反应谱CQC法合理振型数确定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

[6].韦承基,史铁花,薛彦涛.合理振型数的确定及扭转振型判定[J].工程抗震.2002

[7].史铁花,韦承基.振型分解法中合理振型数的确定[J].建筑科学.2002

[8].史铁花.振型分解法中确定结构合理振型数的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2

论文知识图

不同振型阶数下层间位移和楼层剪力的...不同高位转换层结构前3阶振型曲线环向索平行布置形式的振型图不同组合振型的结构位移响应(c)z向反应...叁阶振型分量Fig.5Proportionofthirdmo...叁阶振型分量Fig.8Proportionofthirdmo...

标签:;  ;  ;  ;  ;  ;  ;  

合理振型数论文_吴雨杭,尹越,刘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