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皆政治

诗画皆政治

王丽君(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中国古代是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是一个典型的皇权社会。皇帝以及他所掌握的国家权力机构,有着绝对的政治权力。在权力高度集中的时代生存,就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学。11世纪的宋代,一些士大夫就探索出了表达不满的优雅而微妙的方式——诗歌与绘画。他们在诗歌与绘画中巧妙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与哀愁,用诗歌与绘画表达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关键词:权利,政治,诗歌与绘画

中国古代是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是一个典型的皇权社会。皇帝以及他所掌握的国家权力机构,有着绝对的政治权力。每个人都必须毫无怨言的遵从,一旦有违背皇权意志和破坏其政治权益的,都会遭受严厉的政治处置:或处死、或罢黜官职、或流放……所以要在这个权力高度集中的阵营里生存就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学。是毫无思想的遵从以求生存的机会,还是以自己的思想为生存的源泉?11世纪的宋代,一些士大夫就探索出了表达不满的优雅而微妙的方式——诗歌与绘画。

美国姜菲德女士的《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就是从宋代的诗画中来探究里面的政治隐情。在中国古代,文人一般身兼数职,既可以是政府官员,又可以是诗人画家。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的一生都与政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宋代的文人们为了既能在这个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里生存,又能表达自己对当权者的不满,于是他们便把自己的思想隐藏在自己的诗画里面,极其隐晦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本书中,姜菲德女士以千年潇湘怨为开篇,讲述了潇湘地区幽怨色彩的累积。舜与湘妃的故事让潇湘地区开始蒙上了幽怨的色彩,加之很多被罢黜的官员都被流放于此地,这让潇湘地区的幽怨色彩更加的浓厚。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许多政治权力下的牺牲者们都被流放于此:屈原、宋玉、贾谊、王逸、庚信、沈

期、张说、李白、杜甫、韩愈以及柳宗元。在这里这些被流放的文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便把心中的愤懑之情隐喻在自己的诗画里面。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熙宁变法),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而这一案件的大量罪证来自苏轼的那些非正式的诗歌。乌台诗案之后,文人们的言论变的极为谨慎,他们诗歌的思想表达也愈加的隐晦。在熙宁变法事件中,另外一位受牵连的重要人物是宋迪。他因为一场火灾、一场三个月前就不在他职权范围内的建筑物中的火灾被罢黜,而这场大火仅仅是由于宋迪的随从“遗火于盐铁之废厅”而引起的。在被罢黜之后,宋迪对自己屈辱的革职难以释怀,因此他画了《潇湘八景图》聊以自慰,他把自己对朝廷、对当权者的不满及哀思都融在了《潇湘八景图》里面。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这样记录: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这便是宋迪《潇湘八景图》里面的八景。

在宋迪的《潇湘八景图》里面,每一景都有其特殊的政治隐喻,所以得到了很多在政治斗争中受害的文人墨客们及被罢黜官员们的认同与欣赏。

姜斐德女士在第四章“贬谪与归返”和第五章“忧思寄山水”中为我们阐述了潇湘八景在诗歌与绘画中的隐喻。“平沙雁落”传达出:忠诚的贤士被不公正的流放。“远浦帆归”表达了忠臣从内地归返、复职并以博学和专长赢得相应的承认的一种愿望。“山市晴岚”是对国家状况的深刻反思,也是对自己隐退的领悟。“江天暮雪”是一种希望,是黎明破晓前的曙光。而“洞庭秋月”则是理想的彰显,反映了旧党人士的心声。“潇湘夜雨”传达出被弃忠臣的悲哀心声,以及对欣欣向荣的事业和繁荣昌盛的国家如此戏剧性的衰落的质问。“烟寺晚钟”预示了一种顿悟和觉悟。“渔村落照”暗示了尽管士大夫在大自然中颐养着宁静的心性,但他们仍然在思念着朝廷;而且,在洛阳的那些博学的“渔夫”是最衷心耿耿的儒家隐士。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朝廷怎样对待这些士大夫们,他们依然心系朝廷,心系家国天下。我们可以说是朝廷辜负了他们的一片衷心,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入世。他们想把自己的一片衷心奉献给这个国家,希望这个国家永远蓬勃向上。可是,事与愿违,这些个忠臣贤士们几乎耗尽了自己所有的青春、斗志、报复,甚至临终了还没有一个平反的机会,再也不能居庙堂之上畅谈理想、治国平天下。

在流亡中,诗歌与绘画是他们最好的精神出口,有抱怨、有叹息、有憧憬、有失望。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没有放弃过,他们的精神与理想在诗歌与绘画中永存。

虽然时隔很久很久,但是我们从今天的这个视角去看、去审视,也会被里面的意蕴所感动。那些隐喻在宋代诗画中的政治意味,就显得更悠长且耐人回味。

标签:;  ;  ;  

诗画皆政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