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平滑肌及其细胞内信使物质的影响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平滑肌及其细胞内信使物质的影响

邓元江[1]2004年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平滑肌及其细胞内信使物质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窦平滑肌舒缩活动、相关脑肠肽及细胞内信使物质的影响,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物质基础和针刺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 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阿托品组(B)、足阳明经穴组(C)、足少阳经穴组(D)、足太阳经穴组(E)。分组处理后,分离胃窦平滑肌细胞,测定细胞长度,检测血浆和胃窦平滑肌组织中脑肠肽胃动素(MTL)、P物质(SP)的含量以及细胞内信使物质Ca~(2+)、环磷酸腺苷(cAMP)、叁磷酸肌醇(IP_3)的浓度,分析电针足阳明经穴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将细胞长度与各指标作相关分析;并尝试将各组处理后的灭活血清与正常兔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作用,观察其对细胞长度和细胞内Ca~(2+)、IP_3、cAMP的影响。 结果:①阿托品组血浆、胃窦平滑肌组织中MTL、SP的含量低于生理盐水组或有下降趋势(P<0.05或P>0.05),而电针足阳明经穴组明显高于阿托品组和其它各组(P<0.01)。 ②阿托品组胃窦平滑肌的细胞长度长于生理盐水组(P<0.05),电针足阳明经穴组与阿托品组及其它各组比较均明显缩短(P<0.01),而B、D、E叁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 ③阿托品组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下降趋势(P>0.05),电针足阳明经穴组与阿托品组及其它各组比较细胞内Ca2+浓度均明显增高(P<0.01),而B、D、E叁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 ④阿托品组胃窦平滑肌细胞内IP3的含童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下降趋势(P>0.05),电针足阳明经穴组与阿托品组及其它各组比较细胞内IP3的含量都有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B、D、E叁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⑤电针足阳明经穴组胃窦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含量有升高趋势,但与A、B、D、E四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 ⑥胃窦平滑肌细胞的长度与血装和胃窦平滑肌中MTL、SP及胞内CaZ+、IP3均呈负相关(P<0.01),.其相关强度依次为:胞内CaZ+>胃平滑肌SP>胃平滑肌MTL>血浆sP>胞内IP3>血浆MTL,与胞内cAMP无相关(P>0.05), ⑦各组处理后的灭活血清与正常兔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作用,发现电针足阳明经穴组的细胞长度明显短于其它各组(P<0 .01)、胞内C扩+和IP3含量增加(P<0.01);生理盐水组胞内cAMP含量高于其它四组 (P<0.ol),而四组之间差异未见显着性意义(P>0 .05). 结论: ①五组胃窦平滑肌细胞长度比较,足阳明经穴组的细胞长度明显短于其它各组而B、D、E叁组间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提示足阳明经与胃有相时特异性联系. ②电针足阳明经穴可使血浆、胃窦平滑肌组织MTL、sP含童增高,MTL、sP的含量与胃窦平滑肌细胞长度呈明显负相关。MTL、SP是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重要物质基础。 ③电针足阳明经穴可使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扩+、护3含量明显升高,而对胞内cAN田的含量无明显影响;胞内c扩+、正3含量与胃窦平滑肌细胞长度呈明显负相关。针刺足阳明经穴影响胃运动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可能是通过护3一C扩+途径实现的。 ④采用针刺血清作用于离体的器官、组织、细胞来研究针刺的效应与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地探讨。

易受乡, 邓元江, 严洁, 林亚平, 郭晖[2]2006年在《电针足阳明经穴后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叁磷酸肌醇及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变化》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测定胃窦平滑肌细胞内信使物质钙离子浓度及叁磷酸肌醇、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窦平滑肌细胞内信息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5在湖南中医学院针灸基础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5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1只。①生理盐水组耳缘静脉滴注9g/L氯化钠溶液。②阿托品组耳缘静脉滴注0.25mg/L阿托品。③电针足阳明经穴组、电针足少阳经穴组和电针足太阳经穴组均在滴注阿托品总量的一半时,分别电针双侧足阳明经穴、足少阳经穴、足太阳经穴30min。各组分别处理后,分离胃窦平滑肌细胞,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测定胞内钙离子浓度采用荧光法;测定胞内叁磷酸肌醇含量应用蛋白质竞争结合分析法;测定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采用放射免疫计数法。结果:纳入家兔55只,每组11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动物数为:钙离子浓度分析55只,每组11只,无脱失;叁磷酸肌醇及环磷酸腺苷含量分析数均为45只,均脱失10只。①各组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比较:阿托品组、足少阳经穴组与足太阳经穴组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足阳明经穴组[(172.97±60.38),(203.57±72.20),(183.52±76.81),(321.22±55.36)nmol/L(F=9.37,P<0.01)]。②各组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叁磷酸肌醇含量的比较:阿托品组、足少阳经穴组、足太阳经穴组叁磷酸肌醇含量均明显低于足阳明经穴组[(21.87±10.16),(21.08±10.97),(23.81±12.06),(39.00±12.97)pmol/106(F=3.61,P<0.01)]。③各组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的比较:各组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可使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叁磷酸肌醇含量明显增高。脑肠肽是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重要物质基础,参与调节胃平滑肌运动的脑肠肽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与胞内钙离子、叁磷酸肌醇等信使物质有关。

邓元江, 易受乡, 严洁, 林亚平, 郭晖[3]2005年在《足阳明经穴针刺血清对家兔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足阳明经穴针刺血清对家兔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各9只。生理盐水组,耳缘静脉滴注0.9%NaCl溶液;阿托品模型组,耳缘静脉滴注以生理盐水配制的2.5mg/100ml的阿托品;足阳明经穴组,造模并电针双侧足叁里、天枢、梁门、四白穴;足少阳经穴组,造模并电针双侧阳陵泉、带脉、日月、阳白穴;足太阳经穴组,造模并电针双侧承筋、背下点、背上点、攒竹穴。分组处理后,颈动脉采血制备血清。另取正常家兔10只,制备正常兔胃窦平滑肌细胞悬液。取各组1:2稀释的血清与同体积的正常兔胃窦平滑肌细胞悬液作用,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阿托品模型组Ca2+浓度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足阳明经穴组Ca2+浓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足少阳经穴组、足太阳经穴组,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足少阳经穴组与足太阳经穴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足阳明经穴针刺血清使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具有经脉的相对特异性。

邓元江, 易受乡, 林亚平, 严洁, 郭晖[4]2004年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平滑肌细胞内第二信使Ca~(2+)的影响。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针刺足阳明经穴组、针刺足少阳经穴组、针刺足太阳经穴组,每组9只。分组处理后,取胃窦平滑肌,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针刺足阳明经穴组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i明显高于阿托品模型组(P<0.01),而其他各组间细胞内[Ca~(2+)]i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的影响与胃平滑肌细胞内Ca~(2+)释放有关

杨宗保[5]2007年在《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及其ERK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以中医经络学说中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为指导,观察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效应、大鼠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c-myc表达的影响,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多层次系统地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物质基础以及电针足阳明经(穴)参与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法(WRS)制作应激性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以电针足阳明经“足叁里”、“梁门”、“四白”穴为施治因素,按Guth等标准记录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胃黏膜细胞EGFR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水平;RT-PCR法检测胃黏膜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①经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最高,正常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最低,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说明造模是成功的;电针胃经组和电针胆经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电针胃经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最为明显,与电针胆经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②在电针足阳明经(穴)后提取的不同稀释度血清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差异影响中,1/10胃经血清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与1/2、1/5和1/20胃经血清组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强弱依次为:1/10胃经血清组>1/20胃经血清组>1/5胃经血清组>1/2胃经血清组;③在与电针足阳明经(穴)或足少阳经(穴)提取的血清孵育后,胃经组和胆经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及其基因的表达均明显增强,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胃经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及其基因的表达又最为明显,与胆经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④在与电针足阳明经(穴)或电针足少阳经(穴)提取的血清孵育后,胃经组和胆经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c-myc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胃经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c-myc基因表达升高最为明显,与胆经组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当用PD153035阻断EGFR后,胃经+PD153035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c-myc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与胃经组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①电针足阳明经(穴)可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对的特异性联系;②电针足阳明经(穴)后提取的不同稀释度血清皆能使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蛋白的表达增强,但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相关性,1/10稀释度血清的效应最为明显;③电针足阳明经(穴)后提取的血清可提高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及其基因的表达,EGFR是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重要物质基础;④电针足阳明经(穴)后提取的血清可提高大鼠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和c-myc基因表达水平,并且上述效应可随EGFR被阻断而减弱,EGFR是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调节位点,ERK和c-myc是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重要物质基础;⑤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细胞信号转导可能是通过激活EGFR及其ERK信号转导途径而实现的;⑥利用针刺穴位后所提取的血清与离体器官、组织、细胞相互作用,以探讨针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值得做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洪丽莉[6]2008年在《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障碍及其电针调整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究脊髓损伤后大鼠的胃肠动力的改变,初步探讨脊髓损伤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可能的发病机理。2通过检测电针足叁里前后胃内核素残留率、小肠推进率以及脑肠肽、脑肠肽受体、NOS等的改变,了解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胃肠动力障碍的调整作用,推断电针作用的可能途径和机制。方法:1脊髓损伤模型建立:用WD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采用BBB评分法,选择BBB评分0分的大鼠为造模成功。2大鼠的运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后CBS法进行动物运动行为评分,观察指标包括开放空间运动能力、脚趾伸展、触地反射、回缩反射、翻正反射、斜板试验。并且对大鼠双后肢的运动功能观察,采用BBB评分。3分组: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非经非穴组、电针治疗组和莫沙比利治疗组。①正常对照组:对正常的大鼠,每日固定30 min,但不行电针刺,连续14天。②模型对照组: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每日固定30min,但不行电针刺,连续14天。③非经非穴组: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每日电针治疗(选“足叁里”穴旁0.5 cm处,频率、强度同(3)组)30 min,连续14天。④电针治疗组: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每日电针足叁里治疗30min,连续14天。(穴位选双侧足阳明胃经上的“足叁里”穴)。⑤莫沙比利治疗组: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每日给予莫沙比利灌胃,连续14天。4取穴和针刺方法:“足叁里”穴,根据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研究会指定的“动物针灸穴位图谱”选取双侧足叁里穴(在大鼠膝关节后外侧,腓骨小头下约5mm处)。大鼠清醒固定,各电针组动物均在造模成功后一周开始针刺,足叁里穴直刺7mm,连接胃肠促动型医用数码电针治疗仪,参数选为:连续波,电针频率为3Hz,强度为2-3mA,针刺30min,每天1次。5胃排空和小肠推进比的检测:各组大鼠于造模后第7天和第21天时,随机抽取10只大鼠,每组灌服混有~(99m)碍-二乙叁胺五乙酸(~(99m)Tc-DTPA)0.05毫居(mCi)/10g和少量亚甲兰的营养性半固体糊标准餐20ml/kg,胃内核素残留率(%)=(胃内核素残留值/基准值)×100%,小肠推进比(%)=(幽门括约肌至色素前端的距离(cm)/幽门括约肌至回盲部的距离(cm))×100%。6脊髓组织病理观察:于造模后第1,7天,正常组和造模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处死,以T12为中心取长约1.0cm脊髓,以4%多聚甲醛固定24小时后,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片厚5μm,备用,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7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血浆、血清及组织标本在测定前混匀,4℃1500转/min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测定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的含量。8一氧化氮合酶的检测:于造模后第3周,大鼠处死,取1cm胃窦和十二指肠组织,于4.0%多聚甲醛中固定,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肠组织iNOS蛋白的表达,采用SABC(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并用RT-PCR测定胃窦和小肠组织iNOS mRNA的表达。9 MTLRmRNA和SSR mRNA表达:采用RT-PCR测定MTLR mRNA和SSRmRNA表达,用多媒体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计算各样本PCR产物的光密度值。计算各样本MTL-R1A mRNA及SSTR_2 mRNA与内参β-actin mRNA PCR产物的积分光密度比值,比值的高低反映了MTL-R1A mRNA及SSTR_2 mRNA在样本中表达量的多少。结果:1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各组大鼠CBS评分结果:正常组的大鼠脊髓神经的运动功能正常,模型组大鼠双后肢软瘫,肌张力低,损伤平面以下各种反射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第造模后第7天和第21天,CBS评分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降低,P<0.01。2大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实验1周后,即造模后,脊髓损伤模型各组,与正常组相比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均有显着差异(P<0.01);经过电针治疗后,即实验3周后,模型组胃内残留率仍比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而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3周后,小肠推进比模型组较正常组仍明显减少(P<0.01),而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组在电针治疗前后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有显着差异(P<0.01)。3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正常组术后24h脊髓HE染色结果正常;而模型组损伤后24h:HE染色可见损伤区及邻近区域脊髓组织丧失正常的结构,有明显的组织破坏、坏死、空泡形成。灰、白质内明显可见大量、弥散的红细胞。损伤后1周:损伤区及邻近区域脊髓丧失正常结构,灰、白质内可见到脊髓液化坏死,形成空泡,灰、白质内出血消失。同时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排列紊乱,神经元极少见到。4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的测定结果:①脊髓损伤可使大鼠血液及组织中的MTL含量降低;电针组可使大鼠血液和胃窦组织和十二指肠组织中MTL含量明显上升,作用与西药组的作用相当。②脊髓损伤可使大鼠血液及胃窦和十二指肠组织中的GAS含量明显降低,而电针组可明显增加血液中的GAS含量,而对胃窦和十二指肠组织中的GAS含量变化作用不明显。③脊髓损伤可使大鼠血液及胃肠组织中的VIP含量升高。电针足叁里能降低血液及胃窦组织中VIP含量,对十二指肠中VIP含量增高作用不明显;与莫沙比利相比较,电针足叁里对胃窦组织的作用优于莫沙比利。④脊髓损伤后大鼠血液及组织中的SS含量升高。电针足叁里能降低血液及胃窦和十二指肠组织中SS含量,作用相当于莫沙比利。5脊髓损伤大鼠NOS的改变和电针的调整作用:①iNOS在胃和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在正常组中,iNOS在胃黏膜上皮细胞浆中少量表达,而在模型组和穴旁组中,iNOS在胃黏膜的表达较正常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电针组和西药组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和穴旁组与正常组比较iNOS表达明显增加(P<0.01),经过治疗,电针组iNOS表达有所改善,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而西药组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②胃和肠组织iNOS mRNA:胃和肠组织中,模型组iNOS mRNA的表达增加(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和穴旁组相比较,iNOS mRNA的表达显着减少(P<0.01)。6脊髓损伤大鼠胃窦MTL-R1A mRNA及结肠SSTR_2 mRNA表达的改变和电针的调整作用:MTL-R1A mRNA中,模型组的光密度积分比值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电针组及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光密度积分比值均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SSTR_2 mRNA中,模型组的平均光密度比值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比值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大鼠MTL-R1A mRNA表达下调,电针足叁里上调MTL-R1A mRNA表达,作用相当于莫沙比利;脊髓损伤后大鼠SSTR_2 mRNA表达增加,电针足叁里下调SSTR_2 mRNA表达,作用优于莫沙比利。结论1根据改良的WD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模型组造模后第7、21天改良的CBS评分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组织学观察符合临床脊髓损伤患者的病理变化,证实建立的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是成功的。2脊髓损伤大鼠存在胃肠动力障碍,本实验中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功能的下降,因此,脊髓损伤后胃肠的动力下降;电针足叁里可以改善胃肠的排空率,促进胃肠的运动,因此,电针足叁里对胃肠动力有促进的作用。3脊髓损伤大鼠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和电针的调整作用:①血浆和组织中MTL的下降可能是造成脊髓损伤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MTL主要通过内分泌和局部神经分泌的方式影响脊髓损伤后的胃肠运动。电针足叁里可以通过升高血液和组织中的MTL,促进胃肠动力。②血浆和胃肠组织中GAS的下降可能是脊髓损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之一,GAS既可以内分泌的方式,也可以局部神经分泌的方式影响脊髓损伤后胃肠动力。电针足叁里可以通过升高血液中的GAS,以内分泌的方式促进脊髓损伤后胃肠动力。③血浆和组织中VIP的升高可能是引起脊髓损伤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电针足叁里对VIP的调整不仅以内分泌的形式起作用,其胃窦组织中VIP含量也下降,因而电针足叁里以血液循环和胃窦组织局部分泌的方式影响脊髓损伤后的胃肠动力。④血浆和组织中SS的升高可能是脊髓损伤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之一,电针足叁里后,可能通过降低抑制性脑肠肽SS的释放,以血液循环和局部分泌的形式调整胃肠动力的紊乱。4脊髓损伤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组织中脑肠肽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当对胃肠平滑肌细胞有兴奋效应的脑肠肽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或对胃肠平滑肌细胞有抑制效应的脑肠肽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上升时,则可能会出现胃肠动力障碍,MTL-R1A、SSTR_2的基因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SCI后的胃肠动力下降的发病;电针足叁里对脊髓损伤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可能通过受体的调节方式来实现,通过上调MTL-R1A、下调SSTR_2的基因表达,来调节胃肠运动,达到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5 NO能神经可能参与了脊髓损伤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病机制,脊髓损伤后可能通过iNOS蛋白和基因水平的上调导致胃肠动力障碍;而针刺足叁里治疗脊髓损伤后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可能与降低NO能神经兴奋性有关,针刺足叁里在胃肠动力障碍的状态下,可以下调iNOS蛋白水平和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胃肠动力;以上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NO的释放来实现。

邓元江, 严洁, 易受乡, 林亚平, 常小荣[7]2006年在《针刺影响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IP_3含量的经脉特异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对胃窦平滑肌细胞内IP3(叁磷酸肌醇)影响的经脉特异性。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组、针刺足阳明经组、针刺足少阳经组、针刺足太阳经组。分组处理家兔后,立即分离其胃窦平滑肌细胞,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测定细胞内IP3的含量。结果针刺足阳明经组胃窦平滑肌细胞内IP3含量为(39.00±12.97)pmol/106cell,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而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升高静滴阿托品后胃窦平滑肌细胞内IP3含量具有经脉的相对特异性。

王渊[8]2013年在《电针不同穴位对功能性肠病大鼠双向调节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针刺对机体的影响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同一穴位是否对同一器官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存在双向调节作用,也就是在激发机体自身固有的调节系统的前提条件下,可以起到这种疗法防治疾病、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我们从功能性肠病切入,以功能性腹泻和功能性便秘这两种相反病理生理状态的疾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针刺激可调节胃肠运动的穴位“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观察其对与大鼠胃肠运动相关的脑肠肽含量和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不同穴位对同一内脏活动的“双向调节机制”,系统探讨电针刺激穴位引起双向调节效应的作用靶点以及促使这种效应产生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本论文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理论研究部分是通过有关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FC)、功能性腹泻(FD)的古今文献、现代研究进展回顾、挖掘、分析,预期证实针灸是功能性便秘和腹泻的重要治法。实验研究部分首先采用番泻叶灌胃复制FD大鼠模型,冰水灌胃复制FC大鼠模型,在造模结束后,采用ELISA法及免疫印迹动态观察模型大鼠血清及组织中GAS、SP、 Ghrelin、VIP、SS、GAL及结肠组织c-kit蛋白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FD和FC发病中的作用。其次是在成功复制FD和FC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刺激不同穴位组合对FD和FC大鼠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FD和FC大鼠血清及组织中GAS、SP、Ghrelin、VIP、SS、GAL含量及结肠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电针双向调节功能性肠病的作用机理,探讨同一穴位是否对同一器官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存在双向调节作用的生物学机制。结果(1)采用番泻叶灌胃复制FD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随着造模时间不同其体质量增长率、腹泻指数、稀便率、稀便级,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呈负增长但趋势平缓,腹泻指数、稀便率、稀便级均较空白组显着性增多。模型大鼠结肠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可以呈现以下表现:结肠粘膜形态完好,粘膜下未现充血、水肿,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尚无炎性细胞浸润。采用番泻叶灌胃复制FC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随着造模时间不同其体质量增长率、24小时粪便粒数、24小时粪便质量、粪便含水量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但趋势平缓,24小时粪便粒数、24小时粪便质量、粪便含水量均较空白组显着性减少,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较空白组显着性增加。模型大鼠结肠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可以呈现以下表现:结肠粘膜形态完好,粘膜下未现充血、水肿,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尚无炎性细胞浸润。(3)对于FD大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均可使血清及组织中GAS、SP、 Ghrelin含量显着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1),同时模型组均可使血清及组织中VIP、SS、GAL含量显着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于FC大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均可使血清及组织中GAS、SP、Ghrelin含量显着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1),同时模型组均可使血清及组织中VIP、SS、GAL含量显着性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1)。(4)对于FD大鼠,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c-kit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对于FC大鼠,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c-kit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5)对于FD大鼠,在电针干预第11天,各电针治疗组均可使大鼠1小时内排便粒数、腹泻指数、稀便率和稀便级显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Ⅰ组对其改善最为明显。对于FC大鼠,在电针干预第11天,各电针治疗组均可使大鼠24小时粪便粒数、24小时粪便质量、粪便含水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Ⅱ组对其改善最为明显。(6)对于FD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治疗组均可使血清及绝大多数组织中GAS、SP、Ghrelin含量降低,VIP、SS、GAL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但均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电针Ⅰ组可使大鼠血清及绝大多数组织中GAS、SP、Ghrelin含量下降及VIP、SS、GAL含量升高并接近正常水平。对于FC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治疗组均可使血清及绝大多数组织中GAS、SP、Ghrelin含量升高,VIP、SS、GAI含量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但均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电针Ⅱ组可使大鼠血清及绝大多数组织中GAS、SP、Ghrelin含量升高,VIP、SS、GAL含量降低并接近正常水平。(7)对于FD大鼠,与模型组相比,电针治疗叁组可以使c-kit的蛋白表达减少,电针1组c-kit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电针Ⅱ组和电针Ⅲ组c-kit的蛋白表达减少不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Ⅰ组与电针Ⅱ组、电针Ⅲ组相比c-kit的蛋白表达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对于FC大鼠,与模型组相比,电针治疗叁组c-kit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电针Ⅱ组c-kit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电针Ⅱ组与电针Ⅰ组、电针Ⅲ组相比c-kit的蛋白表达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采用番泻叶灌胃可成功复制FD模型,冰水灌胃可成功复制FC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脑肠肽GAS、SP、Ghrelin、VIP、SS、GAL和c-kit蛋白的平衡参与了FD和FC的发生、发展。(3)对于FD和FC模型大鼠,其结肠组织中c-kit蛋白的表达与脑肠肽GAS、 SP、Ghrelin的表达之间均存在程度相等的效应关系,呈正相关,与脑肠肽VIP、 SS、GAI的表达之间均存在程度不等的效应关系,呈负相关。(4)电针“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均与相关脑肠肽含量及c-kit表达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天枢”、“大肠俞”对胃肠功能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胃肠运动,“曲池”、“上巨虚”对胃肠功能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胃肠运动。针刺上述穴位对胃运动的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脑肠肽对胃肠平滑肌细胞动力调节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调节c-kit蛋白表达而实现的。而且,在本研究中,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并不是按照传统的共识表现为同一穴位组合对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内脏器官存在着双向调节效应,而是表现为不同穴位的组合发挥综合的良性的调节作用。

李春华[9]2012年在《经穴/时机与针刺效应相关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实验性类痛经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子宫微循环为切入点,选择即刻及预先两个时机介入电针,比较不同时机电针相同或相近神经节段支配的胞宫相关经穴(叁阴交穴、血海穴)、非相关经穴(悬钟穴)及非经非穴对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子宫微循环以及子宫平滑肌舒缩物质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胞宫疼痛的作用机制,研究经穴与非穴、不同经脉的经穴、相同经脉的不同经穴调控胞宫效应的特异性以及介入时机对效应特异性的影响,为揭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应机制及经穴效应特异性影响因素提供依据,同时也为针灸临床取穴及择时提供科学指导。研究方法实验选用动情间期SD雌性大鼠192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即刻和预先盐水组、模型组、叁阴交组、血海组、悬钟组、非穴组,每组16只。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10天给予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制备类痛经大鼠模型,盐水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即刻电针组于第10d给予电针20min,共1次;预先电针组于第8d给予电针20min,每日1次,共3次;盐水组及模型组不予电针处理。实验一,即刻各组于电针同时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预先各组于末次电针后观察大鼠扭体反应。记录大鼠20min扭体潜伏期和扭体评分。实验二,即刻各组于电针同时观察大鼠电针5、10、20min时子宫微循环的变化,预先各组于末次电针5、10、20min时观察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变化。实验叁,记录完扭体反应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含量;观察子宫微循环后,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大鼠子宫ET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大鼠子宫NO的含量。研究结果1不同时机电针对类痛经模型大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即刻组: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扭体评分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叁阴交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各电针组扭体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各电针组之间比,扭体潜伏期、扭体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预先组: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扭体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扭体潜伏期、扭体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各电针组之间比较,叁阴交组的扭体评分较血海组、非穴组明显降低(P<0.05)2不同时机电针对类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影响即刻组: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微血管、毛细血管(cap)粗细不均,管径收缩(P<0.01),微血管、cap条数减少(P<0.05,P<0.01),微血管、cap清晰度明显降低(P<0.01),微血管颜色明显加深(P<0.01),血流减慢或停滞(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叁阴交穴20mmin时,微血管、cap管径均明显扩张,微血管、cap条数均明显增多,微血管颜色明显改善(P<0.05),电针叁阴交穴各时间段微血管、cap清晰度均明显改善(P<0.01,P<0.05,P<0.01,P<0.05),血流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悬钟穴20min时,微血管、cap清晰度,微血管颜色均明显改善(P<0.05),电针血海穴、非穴各时间段各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电针组之间比较,电针叁阴交穴5min时较电针血海穴、悬钟穴、非穴微血管清晰度明显改善(P<0.05,P<0.01),电针叁阴交穴20min时,cap管径较电针非穴明显扩张(P<0.05)。预先组: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微血管、毛细血管(cap)粗细不均,管径收缩(P<0.01),微血管、cap条数减少(P<0.01,P<0.05,P<0.01),微血管、cap清晰度明显降低(P<0.01),微血管颜色明显加深(P<0.01),血流减慢或停滞(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叁阴交穴各时间段微血管管径、cap管径(除5min外)明显扩张(P<0.01,P<0.05,P<0.01),微血管条数、cap条数(除5、10min外)明显增多(P<0.05),微血管清晰度、cap清晰度(除5min外)、微血管颜色(除5min外)明显改善,血流明显加快(P<0.01,P<0.05),电针悬钟穴各时间段微血管管径、cap管径(除5、10min外)明显扩张(P<0.05,P<0.01,P<0.05),微血管条数明显增多(P<0.05),微血管清晰度、cap清晰度(除5、10min外)、微血管颜色(除5、10min外)明显改善(P<0.01,P<0.05),电针血海穴10min时cap清晰度明显改善(P<0.05),电针非穴10、20min时微血管清晰度明显改善(P<0.05);各电针组之间比较,电针叁阴交穴、悬钟穴各时间段较电针血海穴微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1),微血管清晰度明显改善(P<0.01,P<0.05),电针叁阴交穴10min时较电针血海穴微血管条数明显增多(P<0.05),电针叁阴交穴各时间段较电针血海穴血流明显加快(P<0.05),电针叁阴交穴、悬钟穴各时间段较电针非穴微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1),电针叁阴交穴、悬钟穴20min时cap条数较电针非穴明显增多(P<0.05),电针叁阴交穴10、20min时较电针非穴血流明显加快(P<0.05)。3不同时机电针对类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平滑肌舒缩物质的影响即刻组:①血浆指标: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血浆TXB2的含量、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血浆TXB2的含量、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叁阴交组血浆6-keto-PGF1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②子宫指标: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子宫NO含量明显升高、ET/NO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除非穴组外)子宫NO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各电针组ET/NO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P<0.05)。预先组:①血浆指标: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血浆TXB2含量、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叁阴交组TXB2/6-keto-PGF1α匕值明显降低(P<0.05)。②子宫指标: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子宫NO含量明显升高、ET/NO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叁阴交组子宫NO含量明显降低,ET/NO比值明显升高(P<0.01),悬钟组ET/NO比值亦明显升高(P<0.01);各电针组之间比较,叁阴交组子宫NO含量较血海组、非穴组明显降低,叁阴交组ET/NO比值较非穴组明显升高(P<0.05)研究结论1即刻电针叁阴交穴、血海穴、悬钟穴、非经非穴均可缓解模型大鼠的类痛经反应,而叁阴交穴的缓解作用最为明显,初步表明了叁阴交穴具有缓解类痛经反应的相对特异性。2推测即刻电针可能是通过神经反射快速调节子宫平滑肌舒缩物质,缓解子宫平滑肌的痉挛状态,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3预先电针叁阴交穴、血海穴、悬钟穴、非经非穴对模型大鼠的类痛经反应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缓解效应,但叁阴交穴的缓解作用明显优于血海穴、非经非穴。4即刻、预先电针均可改善模型大鼠的子宫微循环状态,但预先电针的作用更为显着。5不同时机介入电针,叁阴交穴改善模型大鼠子宫微循环状态的作用均最为明显,且优于悬钟穴、血海穴、非经非穴。亦表明了叁阴交穴具有调控胞宫微循环的相对特异性。综上可认为,穴位及介入时机不同,对胞宫的调节效应及机制不同。叁阴交穴具有调控胞宫的效应特异性,该特异性是相对的;即刻电针对痛反应具有明确的缓解作用,而预先电针对子宫微循环的改善作用更为显着,表明介入时机对效应特异性具有一定影响。

钟艳[10]2009年在《不同配穴法针刺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他经配穴法”选穴观察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的保护效应,从胃黏膜的组织形态学、前列腺素E2(PGE2)、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比较不同配穴法针刺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差异。为经脉(穴)脏腑的内在联系及不同配穴法的针灸临床处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本经配穴组(C组针刺足叁里、冲阳穴),表里经配穴组(D组针刺足叁里、太白穴),同名经配穴组(E组针刺足叁里、合谷穴),他经配穴组(F组针刺承筋、京骨穴)。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作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按Guth法记录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PGE2、SS.MTL、TNF-α;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EGF和TGF-α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及各针刺组大鼠与空白组比较胃黏膜损伤指数升高,其中模型组、表里经配穴组、他经配穴组升高更明显(P<0.01或P<0.05);本经配穴组、表里经配穴组、同名经配穴组与模型组比较胃黏膜损伤指数显着降低(P<0.05),他经配穴组回降不明显;同名经配穴组与他经配穴组比较,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更明显(P<0.05)。②肉眼及显微镜观察大鼠胃黏膜,结果显示:本经配穴组、表里经配穴组、同名经配穴组胃黏膜色泽红润,略有少数点状出血,上皮基本完整,腺体排列较整齐,少量炎细胞浸润,胃黏膜无充血或充血较轻微。模型组及他经配穴组大鼠胃黏膜充血、水肿,可见点状出血和糜烂,上皮不完整,腺体受损,结构紊乱,细胞排列无序,胞核胞质模糊,毛细血管增生及出血,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③模型组、各针刺组大鼠与空白组比较胃黏膜及血浆PGE2含量无明显差异;各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仅见本经配穴组胃黏膜及血浆PGE2含量升高(P<0.05);本经配穴组与他经配穴组比较血浆PGE2含量升高明显(P<0.05),其他针刺组之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模型组、表里经配穴组、同名经配穴组、他经配穴组大鼠与空白组比较胃黏膜SS含量显着降低(P<0.01);本经配穴组、表里经配穴组、同名经配穴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胃黏膜及血浆SS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其中本经配穴组血浆SS含量升高明显强于表里经配穴组、同名经配穴组及他经配穴组(P<0.01)。模型组、各针刺组大鼠与空白组比较胃黏膜及血浆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本经配穴组、表里经配穴组、同名经配穴组大鼠与模型组、他经配穴组比较胃黏膜及血浆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本经配穴组、表里经配穴组血浆TNF-α含量与同名经配穴组比较降低更为明显(P<0.05或P<0.01)。各组胃黏膜及血浆MTL含量未见明显差异。④各组大鼠均可检测到胃黏膜EGF、TGF-α的表达,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胃腺部。本经配穴组、表里经配穴组均能上调EGF的表达,与空白组、模型组、同名经配穴组、他经配穴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本经配穴组能上调TGF-α的表达,与空白组、模型组、同名经配穴组、他经配穴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①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7d后,胃黏膜损伤指数升高,胃黏膜SS含量显着降低,胃黏膜及血浆TNF-α含量明显升高,提示上述物质的异常变化与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病理机制有关。②本经配穴组、表里经配穴组、同名经配穴组均能降低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改善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的病理变化,他经配穴组大鼠组织形态学变化不明显,说明叁种相关经脉配穴针刺均可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而他经配穴针刺作用不明显。③“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选穴针刺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TNF-α释放,促进内源性保护物质PGE2、SS合成、促进EGF和TGF-α在胃黏膜的表达有关且存在差异,他经配穴组的对上述调整作用不明显。本经配穴法的保护效应与这叁个方面均相关,表里经配穴法可能更侧重于调整TNF-α、SS的合成、释放及促进EGF的表达,同名经配穴法可能更侧重于调整TNF-α、SS的合成、释放。其作用差异机理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平滑肌及其细胞内信使物质的影响[D]. 邓元江. 湖南中医学院. 2004

[2]. 电针足阳明经穴后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叁磷酸肌醇及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变化[J]. 易受乡, 邓元江, 严洁, 林亚平, 郭晖.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3]. 足阳明经穴针刺血清对家兔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 邓元江, 易受乡, 严洁, 林亚平, 郭晖. 新中医. 2005

[4].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 邓元江, 易受乡, 林亚平, 严洁, 郭晖. 中医杂志. 2004

[5].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及其ERK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D]. 杨宗保.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7

[6]. 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障碍及其电针调整作用的研究[D]. 洪丽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7]. 针刺影响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IP_3含量的经脉特异性研究[J]. 邓元江, 严洁, 易受乡, 林亚平, 常小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06

[8]. 电针不同穴位对功能性肠病大鼠双向调节机制初探[D]. 王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9]. 经穴/时机与针刺效应相关性的研究[D]. 李春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10]. 不同配穴法针刺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钟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9

标签:;  ;  ;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平滑肌及其细胞内信使物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