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采样论文_蔡敏,王彦,陈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频采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频,接收机,多普勒,无线电,相移,波束,信号。

中频采样论文文献综述

蔡敏,王彦,陈智[1](2019)在《一种采样率可调的中频DQPSK调制方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中频传输的改进型全数字四相相对相移键控(differential quadrature reference phase shift keying,DQPSK)调制方案,该方案能够输出采样率可变的调制信号。对DQPSK调制的工作过程中变频模块进行了研究,其中插值模块的更改可以实现不同的速率变化。并重点描述了积分梳状滤波器(cascade integrator comb,CIC)及其补偿的办法,能使不同带宽的低速率信号实现上采样到载频输出调制信号,并给出了具体的性能仿真分析。(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宋金鹏[2](2019)在《基于零中频的频率交织采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采样技术要求模数转换(ADC)电路具有极高的瞬态性能,是太赫兹通信和雷达、高端测量仪器、毫米波脉冲成像等前沿应用的基础。频率交织技术(FI-ADC)能够突破时间交织架构(TI-ADC)在满功率模拟带宽和时钟稳健性方面的关键技术瓶颈,在未来超宽带采样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FI-ADC大多基于混合滤波器组,由于结构复杂、集成难度大,相关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鉴于FI-ADC内部存在多种电路非理想性,包括本振(LO)时钟引入的谐波失真和混迭,I/Q支路失衡造成的镜像误差,子带隔离不理想引起的频谱泄露与失配误差(频响失配和带宽失配),子ADC过采样率不足导致的频谱混迭,以及LO和采样时钟抖动与相位噪声等,为实现FI-ADC系统电路规模的大范围缩减和高密度集成,拟提出一种基于全数字实时样点重构的超宽带信号采样与测量框架,并针对该框架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FI-ADC中存在的频谱泄露与混迭、子带失配及时钟随机抖动等非一致性误差进行了系统级电路行为描述。将M通道的TI-ADC与FI-ADC分别简化并抽象为单通道的直接采样结构和基带采样结构,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总结统计特征,分析和讨论了两种结构的动态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 TI-ADC和FI-ADC系统的ENOB频率响应稳定性和时钟鲁棒性2)提出了基于Krylov子空间法的数字综合滤波器组优化设计方案以提高FI ADC系统的重构精度和效率。推导了频域均衡模型对应的矩阵描述,将失配误差的补偿问题转化为线性系统的求解问题;研究和比较了基于多种Krylov子空间法设计的综合滤波器组对于系统误差的补偿效果;提出使用Gauss-Seidel预处理技术以进一步优化算法的性能;通过构建子带间频谱泄露的数理统计模型,提出了基于自相关矩阵的频谱泄露误差量化体系,以更加直观地衡量FI-ADC系统中的子带交迭效应,以及合理地评价各综合滤波器组设计方案对频谱泄露的补偿性能。3)大范围缩减了现有FI-ADC系统的电路结构规模,省去了模拟混频器之后用于子带分解和抗混迭的模拟低通滤波器(LPF)组,以及用于各通道频率响应失配均衡的数字综合滤波器组。考虑到FI-ADC中的各种误差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提出在进行任何失配误差校准之前首先进行通道重组,随后利用全数字样点重构电路对所有误差进行统一修正的设计思想,称这种简化的频率交织架构为LPF-less FI-ADC。4)将镜像误差和LO谐波干扰加入讨论范围,并分别从理论和实际层面论证了上述几种误差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指出了对其进行同时统一修正的必要性。首先忽略谐波混迭,建立了LPF-less FI-ADC的频域误差模型;基于该模型分别推导了系统信噪失真比和镜像抑制比对于任意通道数M的封闭表达式,并据此详细分析了采样时钟抖动和LO时钟相位噪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基于自相关矩阵量化方法研究和分析了 LPF-less FI-ADC中子带交迭、带内混迭和带间混迭叁种交迭效应在频谱泄露和镜像误差中的传播规律和作用机理;重点研究了LO时钟谐波干扰对LPF-less FI-ADC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在每个模拟信号通路内仅使用单个由方波LO时钟驱动模拟混频器的全数字谐波抑制方案,大大简化了FI-ADC的射频前端电路。推导了在谐波混迭存在的情况下,LPF-less FI-ADC的频域误差模型。5)推导了M通道LPF-less FI-ADC的离散时间等效模型,及其相对应的矩阵描述;推导了2M周期时变(PTV)系统的频域模型和线性级联的PTV系统模型;推导了等效模型的矩阵形式;提出了基于坐标松弛迭代的实时样点重构框架以实现所有线性误差的在线统一修正。阐述了基于Richardson、Jacobi和Gauss-Seidel叁种松弛迭代重构方案的基本原理与收敛条件;分别对两种PTV数字滤波器在提出的样点重构框架中的实现方案进行了原理阐述和模型推导;并进行了相关的实现复杂度分析与比较。(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张伟[3](2018)在《雷达数字中频信号产生与采样存储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集成任意波形中频信号产生,中频信号采样及存储的雷达中频信号产生平台,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存储,试验完成后将存储的数据非实时地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仿真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23期)

王小虎[4](2018)在《雷达接收机中频处理及采样电路MCM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系统的数字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软件无线电是通信、雷达等无线电领域数字化的最终目标,其主要内容是让ADC或DAC尽可能的靠近天线,尽可能多地使用数字电路取代模拟电路,并搭建通用、开放的硬件平台,使用软件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并具备可编程、可升级的特点。接收机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数字化、小型化以及模块化。雷达接收机数字化的一般途径是使用ADC在中频或更高的频率完成采样,再输入FPGA进行下混频、信号处理等。相比传统的模拟接收机它的主要优势是分辨率高、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本文主要进行混频之后的中频电路部分和并行采样部分电路的集成化研究。并行采样电路将混频和IQ交调之后的中频模拟信号经过采样转化为高精度的数字信号,并完成后续对输出数据的打包传输。本文介绍了与接收机的中频采样电路相关的基本理论,如采样定理等,并对ADC的分类和原理进行简述和比较。介绍了信号完整性的相关理论,主要是传输线理论和差分对。根据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做了定量的分析,得到了传输线的关键物理参量,例如特征阻抗和传输延迟等。随后对传输线的反射和串扰的机制做了简要分析,给出了等效模型,并给出了常见的串扰的两种等效模型,对单根传输线的反射做了仿真分析,另外对差分微带传输线的串扰做了仿真与分析,直观地得到了反射和串扰对传输线的影响。同时介绍了高速及超高速电路中常用的差分对电路,分析并计算了差分对的阻抗,并给出了常用的差分对的终端阻抗匹配电路的结构。基于常见的四层PCB板的微带线-过孔-带状线-过孔-微带线结构在HFSS中进行建模和电磁仿真,并充分考虑了实际PCB中的焊盘和反焊盘的影响,得出了差模信号的S参数的仿真结果,做了相关理论的论证。根据接收机系统的技术指标提出了一种中频采样电路的设计方案,并完成了电路的设计。使用Cadence16.6中的PCB Editor工具实现对整个电路结构的布局与布线,并完成了高速串行数字信号的信号完整性分析,主要方式为利用Cadence中的SI工具,提取出ADC的高速串行信号,并结合ADC的IBIS模型,得到输出信号的波形曲线和眼图,进行分析,并验证了关键信号路径的布线方案,另一方面进行版图的仿真,从Cadence中提取出高速差分信号线所在的版图,将它导入到ADS中,进行仿真,最后得到输出信号的S参数,通过布线后的版图的仿真,对高速差分信号传输线的性能进行验证,并达到了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曾祥来[5](2018)在《基于140MHz中频采样芯片选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接收端信号为了更好的通过带通滤波器滤波,送至基带解调,频率范围在140MHz的中频采样方式对信号基带板的调制作用显着,针对信道中发射突发信号,信号的直流偏置突然出现,且幅值较大,对接收端的解调干扰严重,导致无法正常解调。采用非零中频接收机的解调方式能较好的解决该问题。(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3-22)

高翔[6](2017)在《中频采样的脉冲调频雷达波形发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波形发生器作为产生电磁波的仪器,要求具有高的可靠性和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但目前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的雷达波形发生器容易出现噪声和杂散。所以本文用中频采样的脉冲调频方法研究雷达波形发生器。主要从中频采样定理、传统发生器和运用中频采样的脉冲调频雷达波形发生器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7年07期)

王鸿曦[7](2016)在《AIS信号中频采样与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系统可以实时地接收并识别海上船舶的信息,以保障海上船舶的航行安全,是一个集成了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的接收处理系统。星载AIS系统扩大了 AIS信号的覆盖范围,实现了对大范围海域甚至全球海洋的监视,而在我国星载AIS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多普勒频偏、时隙碰撞、接收机性能较低等问题,因此对星载AIS接收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AIS系统入手,分别介绍了 AIS信号的特征、调制方式及工作频段,详细阐述了 AIS接收机的整体设计流程及硬件框架;针对AIS信号处理模块的射频直接采样、下变频、抽取滤波技术及帧头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还研究了 AIS基带信号的非相干解调技术,对两种非相干解调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对比,讨论了频偏估计技术、符号定时技术、NRZI解码,并对上述所提及的信号处理模块及基带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接收机系统的可行性。本文以Xilinx公司Artix7系列的FPGA及TI公司浮点处理器TMS320C6748为硬件平台,对AIS接收机进行了实现,其中还包括DSP和FPGA的外围硬件接口传输,如EMIF、UART等。最后对AIS接收机整体进行了测试,以验证其可行性和实时性,测试结果满足课题的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周荣花,李昕萌,梁丹丹,杜伟[8](2015)在《基于变频率动态采样的导航信号高精度多普勒频移中频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中频模拟器中时变系统采样间隔的高动态多普勒频移模拟方法.基于卫星运动模型研究了信号高动态频移特性,提出基于变频率动态采样的伪码和载波多普勒频率偏移模拟方法;给出高精度码多普勒频移模拟设计方案,通过省略传统方法中必需的码数控振荡器模块来降低系统实现的硬件复杂度;通过对伪码频率模拟误差精度的分析,推导了算法主要参数取值的闭式解.仿真结果表明,在接收信号频率具有有限二阶变化率的高动态环境下,该方法可有效提升多普勒频移模拟精度,并给出具有高稳定度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潘爱军[9](2015)在《数字阵列雷达中频采样与DBF电路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的数字阵列雷达具有动态范围大、可同时实现多波束、可以实现自适应干扰抑制等诸多优势。而将DBF技术和软件无线电(SDR)技术结合,构建一个灵活和开放的DBF平台,成为了DBF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以某数字阵列雷达研制为背景,使用ADI公司高性能A/D芯片AD9643、TI公司高性能A/D芯片ADS6444以及Xilinx公司Kintex7系列FPGA XC7K325T,开展并完成了多通道中频信号采集与DBF电路的研制和功能实现。主要工作包括:1.完成了多通道中频信号采集与DBF电路的硬件研制: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加工焊接和硬件调试等;2.完成了包括多通道宽带/窄带中频软件无线电功能、同时数字多波束形成功能在内的FPGA程序设计、调试和验证;3.完成了多通道中频信号采集硬件电路的性能测试,包括:A/D有效位数(ENOB)的测试、通道隔离度的测试、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的测试以及通道幅频响应的测试。4.通过系统实验,完成同时数字多波束形成功能和性能测试。实测和实验结果表明:A/D有效位数不低于11位,通道隔离度优于-63dB,无杂散动态范围优于-69dB,中频软件无线电通道的幅频响应正常,同时多波束形成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李冰蟾,毛波[10](2014)在《DAC欠采样实现高中频信号的直接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讨了DAC在低于奈奎斯特率的采样率下合成高中频信号的方法,提出了通过后端的运放、高速电子开关以及延迟电路,利用单个DAC实现高中频信号一个周期内的双相位输出,在第二奈奎斯特域直接合成高中频信号的方法,并且对产生信号的频谱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补偿方案,给出了仿真与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期刊2014年12期)

中频采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宽带采样技术要求模数转换(ADC)电路具有极高的瞬态性能,是太赫兹通信和雷达、高端测量仪器、毫米波脉冲成像等前沿应用的基础。频率交织技术(FI-ADC)能够突破时间交织架构(TI-ADC)在满功率模拟带宽和时钟稳健性方面的关键技术瓶颈,在未来超宽带采样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FI-ADC大多基于混合滤波器组,由于结构复杂、集成难度大,相关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鉴于FI-ADC内部存在多种电路非理想性,包括本振(LO)时钟引入的谐波失真和混迭,I/Q支路失衡造成的镜像误差,子带隔离不理想引起的频谱泄露与失配误差(频响失配和带宽失配),子ADC过采样率不足导致的频谱混迭,以及LO和采样时钟抖动与相位噪声等,为实现FI-ADC系统电路规模的大范围缩减和高密度集成,拟提出一种基于全数字实时样点重构的超宽带信号采样与测量框架,并针对该框架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FI-ADC中存在的频谱泄露与混迭、子带失配及时钟随机抖动等非一致性误差进行了系统级电路行为描述。将M通道的TI-ADC与FI-ADC分别简化并抽象为单通道的直接采样结构和基带采样结构,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总结统计特征,分析和讨论了两种结构的动态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 TI-ADC和FI-ADC系统的ENOB频率响应稳定性和时钟鲁棒性2)提出了基于Krylov子空间法的数字综合滤波器组优化设计方案以提高FI ADC系统的重构精度和效率。推导了频域均衡模型对应的矩阵描述,将失配误差的补偿问题转化为线性系统的求解问题;研究和比较了基于多种Krylov子空间法设计的综合滤波器组对于系统误差的补偿效果;提出使用Gauss-Seidel预处理技术以进一步优化算法的性能;通过构建子带间频谱泄露的数理统计模型,提出了基于自相关矩阵的频谱泄露误差量化体系,以更加直观地衡量FI-ADC系统中的子带交迭效应,以及合理地评价各综合滤波器组设计方案对频谱泄露的补偿性能。3)大范围缩减了现有FI-ADC系统的电路结构规模,省去了模拟混频器之后用于子带分解和抗混迭的模拟低通滤波器(LPF)组,以及用于各通道频率响应失配均衡的数字综合滤波器组。考虑到FI-ADC中的各种误差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提出在进行任何失配误差校准之前首先进行通道重组,随后利用全数字样点重构电路对所有误差进行统一修正的设计思想,称这种简化的频率交织架构为LPF-less FI-ADC。4)将镜像误差和LO谐波干扰加入讨论范围,并分别从理论和实际层面论证了上述几种误差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指出了对其进行同时统一修正的必要性。首先忽略谐波混迭,建立了LPF-less FI-ADC的频域误差模型;基于该模型分别推导了系统信噪失真比和镜像抑制比对于任意通道数M的封闭表达式,并据此详细分析了采样时钟抖动和LO时钟相位噪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基于自相关矩阵量化方法研究和分析了 LPF-less FI-ADC中子带交迭、带内混迭和带间混迭叁种交迭效应在频谱泄露和镜像误差中的传播规律和作用机理;重点研究了LO时钟谐波干扰对LPF-less FI-ADC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在每个模拟信号通路内仅使用单个由方波LO时钟驱动模拟混频器的全数字谐波抑制方案,大大简化了FI-ADC的射频前端电路。推导了在谐波混迭存在的情况下,LPF-less FI-ADC的频域误差模型。5)推导了M通道LPF-less FI-ADC的离散时间等效模型,及其相对应的矩阵描述;推导了2M周期时变(PTV)系统的频域模型和线性级联的PTV系统模型;推导了等效模型的矩阵形式;提出了基于坐标松弛迭代的实时样点重构框架以实现所有线性误差的在线统一修正。阐述了基于Richardson、Jacobi和Gauss-Seidel叁种松弛迭代重构方案的基本原理与收敛条件;分别对两种PTV数字滤波器在提出的样点重构框架中的实现方案进行了原理阐述和模型推导;并进行了相关的实现复杂度分析与比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频采样论文参考文献

[1].蔡敏,王彦,陈智.一种采样率可调的中频DQPSK调制方法设计[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宋金鹏.基于零中频的频率交织采样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张伟.雷达数字中频信号产生与采样存储模块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18

[4].王小虎.雷达接收机中频处理及采样电路MCM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5].曾祥来.基于140MHz中频采样芯片选型的研究[C].第十四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6].高翔.中频采样的脉冲调频雷达波形发生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

[7].王鸿曦.AIS信号中频采样与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8].周荣花,李昕萌,梁丹丹,杜伟.基于变频率动态采样的导航信号高精度多普勒频移中频模拟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5

[9].潘爱军.数字阵列雷达中频采样与DBF电路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5

[10].李冰蟾,毛波.DAC欠采样实现高中频信号的直接合成[J].电子技术.2014

论文知识图

实验系统组成图拟开发的信号处理模块几何外形上述模...带通采样后时域波形带通采样后的信号频域图解调后的信号接收机误码率

标签:;  ;  ;  ;  ;  ;  ;  

中频采样论文_蔡敏,王彦,陈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