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染色织物对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因素

未染色织物对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因素

一、未染织物对紫外辐射透过的影响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孟花[1](2021)在《针织面料防晒衣的服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尹焱坤[2](2021)在《抗紫外、阻燃及疏水棉织物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户外用棉织物对其功能性要求较高,为了提高户外用棉织物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安全性,需要对棉织物进行抗紫外、阻燃和疏水改性。本论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棉织物进行改性,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单宁酸和铜离子来增强棉织物的紫外线防护能力本实验报道了以棉织物为基材,单宁酸与氯化铜络合形成金属酚醛网络,牢固地附着在基材表面,增强棉织物的功能。并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表面的形貌和元素进行了表征、Instron对改性棉织物进行了力学性能表征,在防紫外线透过及防晒保护测试系统上测量了棉织物的防紫外性能。探讨了不同金属离子、单宁酸和金属离子浓度对防紫外性能的影响。经过单宁酸和铜离子处理的棉织物的UPF值能达到172.1,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单宁酸与铜离子的络合物粉末、溶液分别进行了表征,进一步证明了单宁酸与铜离子螯合物的防紫外性能。(2)防紫外、阻燃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用二乙烯三胺对棉织物进行了胺化改性,再依次和单宁酸、植酸反应,制备一种防紫外、阻燃的棉织物,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棉织物的表面形貌和元素进行了表征。并对棉织物进行了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锥形量热测试,以评估棉织物的防紫外性能,并探讨了不同含量的阻燃剂对棉织物的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后的棉织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改性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34%,总热释放量为1.8MJ/m2,低于改性前的棉织物。最后,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燃烧后的棉织物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3)防紫外、阻燃、疏水性棉织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用二乙烯三胺对棉织物进行了胺化改性,再依次和单宁酸、植酸反应,然后在表面沉积了一层PDMS,制备一种防紫外、阻燃、疏水的棉织物,通过测量改性棉织物的静态接触角来评估棉织物的疏水性能,并探讨了不同浓度的PDMS对棉织物的疏水性能的影响。对棉织物进行了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锥形量热测试,以评估棉织物的防紫外性能。改性后的棉织物接触角为145.2°,极限氧指数为33%,总热释放为0.9MJ/m2,防紫外系数能达到147.6,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棉织物的表面形貌和元素进行了表征,并对改性后的棉织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样的,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燃烧后的棉织物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

周琪[3](2021)在《植物基天然媒染剂的开发及其在羊毛织物染色和功能整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天然染料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山顶洞人时期,历史悠久,然而自从1856年合成染料的出现,合成染料因为具有色谱齐全、色彩艳丽、色牢度优良和价格低廉等优点,逐步将天然染料取代。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需求的逐步提高,合成染料因为其毒性,部分合成染料还具有致癌、致畸变等危害,使得天然染料又重回人们的重视。天然染料具有低毒性、可再生、色彩独特、来源广泛并具有功能性等优点,然而天然染料在染色过程中,上染率低,因而需要添加媒染剂。常用的媒染剂是金属媒染剂,像铬离子、铜离子等金属离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不利,不符合环保的初衷。因此,本研究为了替代金属媒染剂,从农林废弃物中开发出4种天然媒染剂,并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和功能整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从废弃的乌桕叶中提取富含单宁的天然媒染剂来制备环境友好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羊毛纺织品。本次制备乌桕天然媒染剂采用的是水溶液体系。通过紫外光谱法对提取参数进行优化,用反射光谱法、K/S值法对染色参数进行优化。提取工艺和染色工艺参数包括p H值、温度、底物浓度和时间。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对乌桕天然媒染剂的官能团特征进行了测试,用热重分析法和差式扫描量热法对乌桕天然媒染剂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除此之外,对乌桕天然媒染剂的总多酚和类黄酮量通过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当量进行了分析。在国标条件下,应用两种金属媒染剂和一种天然媒染剂对织物进行了预媒染整理。结果表明,经过整理的羊毛织物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和很高的抑菌性能。天然媒染剂媒染是一种可以附加织物功能并且环境友好的整理方法。总的来说,本章工作制备的羊毛织物在健康和生物卫生材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艾叶是中国传统的食品着色剂,但很少用于纺织材料的着色。本研究着重提取艾叶的功能物质并将其用于羊毛织物着色和功能整理。本章研究了不同溶剂体系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用紫外光谱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法对艾叶天然媒染剂特征进行了测试。同时,用没食子酸和类黄酮当量法对六种溶剂下提取的艾叶天然媒染剂中的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试。在添加少许酸或碱、80℃、50%的乙醇/水溶液条件下艾叶天然媒染剂提取率显着提高。在不同溶剂体系下染整的羊毛样品都具有良好的色牢度并且颜色丰富。用亚铁离子和铝离子金属媒染剂对羊毛织物进行预媒染。经预媒染的样品,抗紫外性能和抗菌性能有所增强。用艾叶天然媒染剂整理的样品具有丰富的颜色,将来在纺织品天然着色和食品着色方面应用前景广大。3、在纺织品染整过程中,很少用废弃的果实种子来做原料。本实验在枇杷子皮中提取枇杷子皮天然媒染剂,并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羊毛纺织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提取工艺参数(溶剂体系、p H值、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元素分析仪、热重分析法和差式扫描量热法对枇杷子皮天然媒染剂的成分、表面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用三种传统的金属媒染剂(硫酸亚铁、硫酸铝钾和硫酸铜)和三种天然媒染剂(乌桕、艾叶和樟树叶)对染色织物进行了预媒染。结果表明预媒染样品色彩丰富、色牢度高并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菌性能。其中经富含单宁的乌桕天然媒染剂处理的样品具有最佳的色牢度和功能性,这是因为含有的多酚官能团能增加纤维和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为农业废弃物在纺织品染整中应用和高附加值绿色废物管理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4、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从银杏废料/落叶中提取天然媒染剂,开发防紫外线抗菌彩色羊毛织物,可以减少纺织工业对合成种抗菌剂的依赖。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银杏叶天然媒染剂联合氨苄西林对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新方法。在70℃、p H值为3的50%乙醇水溶液条件下提取60 min,得到银杏叶天然媒染剂。对银杏叶天然媒染剂进行了紫外光谱测试、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和热重测试。同时优化了染色工艺参数,探究了染色机理。结果表明准二级模型和sips吸附等温线拟合效果最好(R2=0.99)。国标条件下对有无媒染的羊毛样品进行了功能表征和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金属媒染剂和天然媒染剂能改善织物色牢度提升织物功能性。经银杏叶天然媒染剂处理的样品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和抗菌性能。银杏叶天然媒染剂和氨苄西林的协同作用可以显着降低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值。金属离子预媒染的样品与未媒染样品相比较,功能性较差,而天然媒染剂处理的样品抗紫外性能和抗菌性明显提高。

王佳为[4](2021)在《织物表面特性对灭火服外层材料热防护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消防灭火服是保障消防员在火场开展救援工作的重要防护装备,火场环境复杂恶劣,灭火服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火场中的热主要是辐射热,为更有效的避免织物对热射线的吸收,基于能带理论筛选用于灭火服外层材料的纤维种类,并将芳纶、芳砜纶以不同纱线比例和织物组织织造了九种织物,测试了各织物的热学、力学、透气透湿以及尺寸稳定等性能。然后对较优织物进行染色,测试了染后织物的K/S值、反射率以及热学性能等,并与未染色织物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开发的芳纶/芳砜纶织物相比于市售织物具有更加优良的热防护性,成本相比于芳纶更低,为灭火服外层织物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本质阻燃的芳纶1313的禁带宽度Eg为3.044 eV,芳砜纶的禁带宽度为2.710 eV,Eg值较好的避开了较长可见以及红外光区对应的范围(Eg<0.5 eV或者Eg≥2.5 eV~3 eV)。(2)芳纶/芳砜纶纱线比例为25%/75%、织物组织为1/3斜纹时,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力分别为1134 N、824 N,TPP值为359.43 kw·s/m2,透湿率为3457.64g/(m2·d),以上性能均为九种织物中最优。较优织物的撕破强力、阻燃性和尺寸稳定性也均满足行业标准(GA10-2014)要求,且隔热性能优良,透气率为127.11mm/s。(3)染色后织物的二级烧伤时间均高于未染色织物,并且染料分子结构影响织物对红外线的反射率。蒽醌结构不利于反射红外线,而基本骨架由苯并咪唑和苯并噻唑杂环通过次甲基连接而成的菁系共轭型结构、喹酞酮类结构以及双偶氮结构利于红外线的反射。此外,染色织物的热防护性能会因辐射热作用而降低,未染色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几乎不受辐射热影响。由试验结果可知,各织物热防护性能由高到低依次是:阳离子嫩黄7GL上染>Palanil yellow 3G上染>分散黄E-RGFL上染>分散红3B上染>分散蓝2BLN上染>未染色织物。(4)本文较优织物染色后的TPP值(463.6 kw·s/m2)最高比市售芳纶织物高21.2%,比市售芳砜纶织物高16.4%。

王丹妮[5](2021)在《芳纶纳米纤维对芳纶纸基材料耐紫外老化性能改善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芳纶纸基材料是由芳纶短切纤维与沉析纤维混抄而成,因其比重轻,比强度、比刚度高,抗冲击性强及优异的绝缘性能、热稳定性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国防军事等领域,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然而,在芳纶纸基材料使用过程中,由于芳纶纤维本身的光老化行为,使其在长时间户外环境下的耐久性急剧下降,从而大幅缩减了纸基材料的使用寿命,也限制了纸基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改善并提高芳纶纸基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迫在眉睫。芳纶纳米纤维(ANF)作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的一种高分子纳米纤维,兼具高性能芳纶纤维和纳米纤维双重优势。与宏观芳纶纤维相比,芳纶纳米纤维具有更好的紫外吸收性能和表面活性。因此,将芳纶纳米纤维引入纸基材料体系中,将有望改善其耐紫外老化性能。首先,利用DMSO/KOH/H2O体系溶解对位芳纶纤维制备ANF,通过真空辅助抽滤法将ANF分别与对位及间位芳纶短切纤维复合,探究ANF对两种纤维耐紫外老化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经长时间紫外辐射(168h)后,ANF纸的拉伸强度及模量分别由207.19 MPa、5.26 GPa降低为164.59 MPa、4.02 GPa,其保留率分别为79.37%、76.43%,由此可见ANF具有较好的耐紫外老化性能。将ANF分别与间、对位芳纶短切纤维复合,发现ANF的添加均可以提高间、对位纸基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但在复合过程中,由于对位短切纤维相较间位具有更高的刚性,酰胺键活性更低,因此对位短切纤维在ANF溶液中分散性相对较差,当材料中对位短切纤维的含量超过20 wt.%时,纤维在纸基材料内部发生明显絮聚,而间位短切纤维在材料中最高含量可达60 wt.%。其次,利用ANF溶液浸渍处理芳纶短切纤维,使ANF包覆在短切纤维表面。通过控制ANF的浸渍时间,发现当浸渍时间为10 min时,纤维的单丝拉伸强度达到最佳,为1.44 GPa,相比原短切纤维提高了 30.91%;对纤维进行紫外加速老化试验,发现经紫外辐射168 h后,经ANF包覆后纤维的强度保留率可达50.69%,相比原纤维提高了 17.96%,说明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单根短切纤维的力学性能,对纤维的耐紫外老化性能也有改善效果。此外,借助造纸湿法工艺将沉析纤维与包覆ANF后的短切纤维混合抄造成纸,发现经ANF包覆后纸基材料(AOP)的拉伸强度为9.41 MPa,相比原纸(OP)提高了 10.41%;经紫外辐射168 h后,AOP的强度保留率相比OP提高了 16.93%。表明ANF的处理对于单根宏观纤维及纸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紫外老化性能均有提升。为进一步提高芳纶纸基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在上一章基础上引入具有优异紫外光吸收性能的纳米ZnO,以ANF为模板,通过水热法使锌盐与带负电的ANF发生静电自组装从而合成ANF/ZnO复合物,对体系pH及ANF与Zn2+的比例进行调控,发现当体系pH为10且ANF与Zn2+的质量比为4:1时,ANF/ZnO的紫外光吸收效果达到最佳。将上述最佳效果配比的ANF/ZnO加入纸基材料中,结果表明当ANF/ZnO的添加量为15 wt.%时,纸基材料(ANF/ZnO(15%))性能达到最佳,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模量分别为 13.45 MPa,2.36%,0.88 GPa,相比较 AOP 分别提高了 12.45%,10.02%,33.33%;随紫外辐射时间的延长,ANF/ZnO(15%)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120 h时达到最高,分别为16.96 MPa,2.75%,相比未辐射前分别提高了 26.30%,16.53%;模量值则一直呈上升趋势,当紫外辐射达到168h时,ANF/ZnO(15%)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模量分别为16.73 MPa,2.7%,1.02 GPa,其保留率分别可以达到126.10%,114.41%,159.10%,表明ANF/ZnO的引入可以大幅提高芳纶纸基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左鑫[6](2020)在《蛋白质基碳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ZnO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半导体材料,其作为光催化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ZnO的缺点是带隙能量宽(3.37 e V),仅能利用占太阳光5%的紫外光部分,因此,对ZnO进行改性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课题采用碳材料对ZnO进行改性,首先研究了氧化石墨烯(GO)以及丝素蛋白(SF)碳材料改性ZnO制备工艺;其次对改性材料的光催化活性以及光催化降解机理进行探讨;最后将改性材料整理到棉织物上,对整理后织物的各项性能进行探究。首先利用水热法合成不同形貌的ZnO材料,通过噻唑蓝(MTT)降解试验表明,不同形貌ZnO对MTT溶液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棒状ZnO(83.6%)>花状ZnO(48.74%)>片状ZnO(25.46%),说明棒状ZnO可产生更多的超氧阴离子。利用GO对棒状ZnO进行掺杂,在可见光照射下,GO的掺杂使ZnO对甲基橙的降解率提高39.99%,带隙能量减小0.08 e V,证明碳材料的掺杂可以有效地提高ZnO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其次通过一步煅烧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丝素蛋白碳材料改性的ZnO(S-ZnO),当SF:ZnO=0.5:1,煅烧温度为700℃时,S-ZnO材料光催化活性最好,甲基橙降解率可达到99.67%。S-ZnO带隙能量较ZnO降低0.59 e V,与PVP-ZnO和PAN-ZnO对比,S-ZnO也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最后对S-ZnO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机理进行探讨,总结了S-ZnO光催化活性提高的三点原因:第一,丝素蛋白中C、N、S原子的掺杂改变了ZnO带隙能量;第二,ZnO表面的电子迁移至碳材料上,延长电子的作用时间;第三,碳材料可以吸附染料,增加ZnO与染料的接触。利用浸轧法制备出负载S-ZnO棉织物(S-ZnO/棉),并对织物防紫外线及其它性能进行研究。以紫外线防护系数为测试指标,筛选出制备S-ZnO/棉织物的最佳工艺为:浸渍时间为13 min,S-ZnO纳米粒子用量为7 g/L,粘合剂用量40 wt%,浸渍温度为55℃。最佳工艺下制备的S-ZnO/棉织物UVA透过率为3.96%,UVB透过率为0.72%,紫外线防护系数达到50+;经150 min水洗后紫外线防护系数仍能达到50+;经紫外光照射48 h后,织物的断裂强力为534.3 N,断裂伸长为31.6%,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整理后织物急弹回复角为140.4°,缓弹回复角为198.4°;整理后织物透气性能略有下降,但不影响日常应用。经试验验证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紫外性能、耐水洗牢度、力学性能、折皱回复性能和透气性能。将丝素蛋白碳材料改性的ZnO(S-ZnO)材料与疏水剂共同应用于棉织物上,制备出具有疏水性能的棉织物(LS-ZnO/棉)。以接触角为测试指标,筛选出制备LS-ZnO/棉织物的最佳工艺为:浸渍时间为7 min,S-ZnO纳米粒子使用的量为9 g/L,疏水剂用量为5 wt%,温度为55℃,在最佳工艺下制备的LS-ZnO/棉织物的静态接触角为144.9°,动态滑移角为9.7°;UVA透过率为2.96%,UVB透过率为0.52%,紫外线防护系数达到50+;经150 min水洗后静态接触角依然保持在136.7°;经紫外线照射48 h后,织物断裂强力为528.1N,断裂伸长为34.2%,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透气性能略微变化,不影响日常使用。所以LS-ZnO/棉织物不仅具有优良的疏水和防紫外线性能,还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透气性能和力学性能。

马志鹏[7](2020)在《卤胺抗菌防紫外棉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环境中存在许多病原微生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纺织品的多孔结构极易吸附和滋生细菌,有害细菌以纺织品为媒介,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的提高,抗菌材料、特别是抗菌纺织品的研究和开发受到广泛关注。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纳米材料、壳聚糖、季铵盐、季磷盐、卤胺化合物等抗菌剂应运而生。抗菌纺织品既要达到快速、持久的杀菌效果,又能在抗菌处理过程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卤胺抗菌剂以广谱抗菌、快速杀菌、抗菌功能可再生的优势,很好的迎合了抗菌纺织品的需要。卤胺抗菌剂在应用过程中,受紫外光照容易分解,造成活性氯含量损失进而导致抗菌性能下降。提高卤胺抗菌剂的耐紫外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选择有机类紫外防护剂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PTCD)、1,2,4-三氮唑-3-甲酸甲酯(BHMEC),分别和卤胺前驱体一起整理棉织物,来改善卤胺抗菌棉织物的紫外稳定性;选用无机类紫外屏蔽剂ZnO、AgCl纳米颗粒,分别和卤胺前驱体协同制备紫外稳定性能较好的抗菌棉织物。同时对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体系、紫外光接枝、电子束辐射接枝、硫醇-烯点击化学、等离子引发接枝的反应速率进行对比,以获得改性效率高、抗菌性能优异、紫外稳定性好的棉织物。以5,5-二甲基海因和二氯乙胺盐酸盐反应合成氨乙基海因(NDMH),核磁共振氢谱确定了产物结构。通过轧烘焙工艺将紫外防护剂BPTCD整理到棉织物上,在纤维表面引入了羧基,在DCC/DMAP体系下与NDMH发生酰胺化反应,经次氯酸钠氯化后得到卤胺抗菌织物。抗菌测试结果表明,卤胺改性织物可在10 min接触时间内杀死接种数量为9.70×106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0 min内杀死数量为5.20×106 CFU的大肠杆菌。改性棉织物UPF为42.25,在紫外光照射24 h后,保留了44%的活性氯,经过重新氯化,活性氯可以恢复到89%。改性织物经向强力保留率为81.6%,纬向强力保留率为76.4%。但是DCC/DMAP体系反应时间需要24 h,反应速率有待提高。以5,5-二甲基海因和烯丙基溴反应合成了3-烯丙基-5,5-二甲基海因(ADMH),核磁共振氢谱确定了产物结构。紫外防护剂BPTCD含有光敏剂二苯甲酮的结构,先将BPTCD整理到棉织物上,然后利用紫外光照射引发ADMH在纤维表面接枝共聚。制备的改性织物可在10 min接触时间内使10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失活。改性棉织物UPF为43.17,在紫外光照射24 h后,氯含量保留率达50%,重新氯化后氯含量可恢复至93%。改性织物经向强力保留率为72.4%,纬向强力保留率为67.5%。紫外光照射引发接枝反应只需25 min,反应速率明显提高,并且紫外稳定性也有一定提高。以BHMEC为紫外吸收剂、ADMH为卤胺前驱体,溶于丙酮形成整理液,棉织物在整理液中二浸二轧,采用电子加速器共辐射工艺,制备卤胺抗菌防紫外棉织物。所得改性织物可在10 min内杀死9.70×106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5.20×106 CFU的大肠杆菌,杀菌率100%。改性棉织物的UPF为46.95,紫外光照射24 h后,氯含量保留率达48%,重新氯化后氯含量可恢复至91%,紫外稳定性和可恢复性较好。整理后织物经向强力保留率为68.9%,纬向强力保留率为65.2%。电子加速器共辐射接枝实现了抗菌功能和防紫外功能的一浴法整理,反应效率较高,但强力损失偏大。考虑到紫外光辐照引发接枝和电子束辐射接枝对织物强力损伤较大,采用温和的硫醇-烯点击反应来制备抗菌防紫外棉织物。先用纳米ZnO溶胶处理棉织物,在织物表面引入ZnO;再用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棉织物,在纤维表面引入巯基;最后以安息香双甲醚为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巯基与ADMH发生硫醇-烯点击反应,在纤维表面接枝卤胺前驱体,接枝后的棉织物经次氯酸钠氯化后获得卤胺抗菌织物。点击反应接枝棉织物能在1 min内全部杀死1.13×106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5 min内全部杀灭2.67×106 CFU的大肠杆菌。抗菌棉织物UPF为42.65,经紫外光照射24 h,保留了47%的活性氯,重新氯化后可恢复至初始的93%。整理后织物经向强力保留率为80.8%,纬向强力保留率为75.3%。硫醇-烯点击反应只需光照10 min,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率较快。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应速率,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来制备抗菌防紫外棉织物。采用连续交替浸渍法在棉织物表面负载氯化银纳米颗粒,再将棉织物在卤胺前驱体ADMH的整理液里浸轧,室温干燥后,经等离子体引发接枝制得抗菌防紫外织物。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可在1 min接触时间内使10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失活,氯化银和卤胺化合物有较好的协同抗菌作用。改性棉织物的UPF为56.45,照射24 h后的整理布样仍然含有54%的活性氯,重新氯化后氯含量可恢复至92%。改性织物经纬向强力保留率分别为84.3%和80.2%。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反应仅需处理3 min,反应效率极高,织物强力保留率较好。综上所述:以上五种方案都制得了抗菌性能和紫外稳定性较好的棉织物。DCC/DMAP体系需先将BPTCD预处理到棉织物上,且与氨乙基海因酰胺化反应需要24 h,反应速率偏慢;紫外光引发接枝也要将BPTCD预处理到棉织物上,接枝反应只需光照25 min,但强力损伤较明显;电子加速器共辐射接枝实现了卤胺抗菌功能和防紫外功能的一步法整理,反应效率较高,但强力损失偏大;硫醇-烯点击反应只需光照10min,反应速率较快,强力保留率好,但需要分步将ZnO和巯基引入到纤维上;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需先将氯化银负载到纤维上,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只要3 min,反应速率快,织物强力保留率较好。

李春丽[8](2020)在《TiO2/苯并三唑抗紫外整理剂的合成及对涤纶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涤纶(PET)织物因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耐热性、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涤纶本身的紫外吸收能力不足,且其C-O键在紫外线、热、氧、水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容易被破坏,并最终导致大分子降解。涤纶大分子结构中缺乏反应性基团导致功能改性困难,从而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本文拟从合成的四种化合物中优选出2-羟基-4-(3-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氧基)苯并三唑(BTMA)作为有机紫外吸收剂,然后通过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将其和TiO2杂化并利用传统的轧烘焙(PDC)工艺方法应用于对涤纶织物的改性整理过程中,制备具有抗紫外、抗老化功能的织物。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设计合成了四种分子中带有双键的苯并三唑类型的紫外吸收剂,分别为2-羟基-4-(3-烯丙基氧-2-羟基丙氧基)苯并三唑、2-羟基-4-(3-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氧基)苯并三唑、2-(2-羟基-4-丙烯酰氧基)-2H-苯并三唑和2-(2-羟基-4-十一碳烯基苯基)-2H-苯并三唑,依次命名为BTAP、BTMA、BTHA和BTHU,并用于涤纶织物的抗紫外整理。通过核磁(1H NMR)和红外(FTIR)测试表征其结构,并测试单体的紫外吸收性能(UV-vis)。改性前后织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进行表征,结果证实紫外吸收单体成功整理到织物表面。通过对整理工艺的探讨发现,经四种紫外吸收剂BTAP、BTMA、BTHA和BTHU改性后的涤纶织物的UPF值在单体浓度为8 wt%、引发剂浓度为2%(对单体浓度)的条件下分别能达到(118±3)、(141±2)、(136±3)和(124±2)。经受50次家庭水洗后改性织物的UPF保留率分别为61.9%、70.2%、58.3%和58.5%,其中BTMA具有最佳的水洗稳定性。抗老化实验表明,经过100 h的紫外光辐射后,经BTAP、BTMA、BTHA和BTHU改性织物的强力保留率较改性前高,经向强力保留率分别为80.8%、70.4%、67.0%、72.6%,纬向强力保留率分别为70.2%、70.0%、80.0%、78.8%。第二部分将被?-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后的金红石型TiO2与紫外吸收单体BTMA共混用于涤纶织物的改性整理。通过SEM、EDS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对改性前后织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抗紫外整理剂被成功整理到织物上。通过对整理工艺的探讨发现当TiO2-KH570用量为2 wt%、BTMA用量为4 wt%、引发剂BPO(对单体质量比)用量为2%时,所制备的抗紫外涤纶织物的UPF值可达到(141±8)。经受50次家庭水洗后能保持61.7%的UPF保留率。经过100 h的紫外光照射以后,经纬向的强力保留率较改性前没有明显提高,分别为56.4%和60.8%。第三部分以钛酸四异丙酯为前驱体合成二氧化钛(TiO2)溶胶并与紫外吸收单体BTMA混合以形成杂化溶胶(TiO2/BTMA)用于涤纶织物的改性整理。通过SEM、EDS和XRD测试对改性前后的织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单体成功附着在PET织物表面。通过对整理工艺的探究发现当TiO2溶胶浓度为4 wt%、BTMA浓度为3 wt%时,改性涤纶织物的UPF值达到(136±4)。经受50次水洗循环后仍保持66.9%的UPF保留率。经过100 h的紫外光辐射后,经纬向的强力保留率较改性前高,分别为70.3%和82.3%。第四部分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基粘合剂,与商业用金红石型TiO2混合以制备TiO2杂化硅溶胶,添加紫外吸收单体BTMA后形成涂层溶液(TiO2杂化硅溶胶/BTMA),并用于涤纶织物的改性整理。通过SEM、EDS和XRD测试对改性前后织物进行表征,结果证实改性整理的成功实现。通过对整理工艺的探讨发现当TiO2杂化硅溶胶浓度为4wt%、BTMA浓度为2 wt%时,改性涤纶织物的UPF值能达到(135±3)。经受50次家庭水洗后仍能保持58.5%的UPF保留率。经过100 h的紫外光照射以后,涂有TiO2 hybrid sol/BTMA的涤纶织物的经纬向强力保留率较改性前高,分别为65.3%和66.1%。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整理方式均能使涤纶织物达到良好的抵抗紫外线的效果,TiO2/BTMA整理的织物更耐水洗,TiO2-KH570/BTMA次之,TiO2杂化硅溶胶/BTMA最差。从抗紫外老化效果来看,TiO2杂化硅溶胶/BTMA和TiO2/BTMA整理的织物经紫外光照射强力损失少,TiO2-KH570/BTMA较差。

张佳浩[9](2020)在《基于晶型调控的TiO2/伊利石复合紫外屏蔽材料制备与表征》文中研究指明紫外线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社会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制备新型紫外屏蔽剂至关重要。TiO2本身白度高、禁带宽度窄、高比表面积具有优良的光吸收和散射特性,是一种高效的紫外屏蔽剂。但是TiO2分散性差、光催化活性高,这也给TiO2在实际应用中对紫外线的防护带来了困难。TiO2具备三种不同的晶型,其中金红石型TiO2具备更窄的禁带宽度以及高折射率的特点,在紫外屏蔽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而锐钛矿型TiO2具有较低的折射率这使得其表现出相对较差的紫外屏蔽性能,而板钛矿型TiO2属于不稳定相,对此晶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着重探讨晶型对TiO2以及复合型TiO2紫外屏蔽剂的影响,分别以钛酸丁酯和钛酸乙酯两种不同的前驱体制备了伊利石负载不同晶型TiO2的复合材料,以获得具有优异紫外屏蔽性能的复合材料。首先我们以钛酸乙酯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伊利石负载单一晶型的TiO2复合材料,分析了不同的水热条件对复合材料的晶型和形貌的影响以及紫外屏蔽性能上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水热温度180℃、时间12 h、pH值为6时制备的金红石型TiO2纳米棒因具有最佳的纵横比,而表现出最佳的紫外屏蔽性能,几乎可以屏蔽100%的UVC、UVB以及85%的UVA。而对复合材料的分析发现,伊利石能够提高TiO2纳米棒的紫外屏蔽效果,伊利石负载金红石型TiO2纳米棒的复合材料在负载比例达到1:1时表现出最佳的紫外屏蔽性能,几乎可以达到与相同质量TiO2相同的紫外屏蔽效果,可以屏蔽近100%的UVC、UVB以及90%的UVA。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涂层能够使棉织物免受紫外线的损伤。力学测试结果表明,被负载比例为1:1的复合物涂覆的棉织物紫外光照8 h后其抗拉强度保持在76.8%,明显的提高了其抗拉强度,减缓了紫外线对棉织物造成的损伤。此后我们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伊利石负载锐钛矿/板钛矿型复相TiO2复合材料。分析了TiO2晶型比例、形貌的不同对TiO2紫外屏蔽性能的影响,以及负载比例、负载状态对复合物紫外屏蔽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为水热温度180℃、时间24 h、晶型导向剂NaCl溶液浓度为1 mol/L时制备的复相TiO2具备最佳的紫外屏蔽性能,此时锐钛矿约占70%、板钛矿约占30%。随后我们将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钛负载到伊利石片层表面,结果表明,当负载比例达到1:1时复合物表现出最佳的紫外屏蔽性能,所得复合物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实现了低成本而且具有更广的实用性。

代文月,刘蓉,于俊荣,王彦,诸静,胡祖明[10](2020)在《高红外透过性UHMWPE/锦纶复合微孔织物的制备》文中认为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ltrahigh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溶解后与锦纶6网格布热压复合,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得UHMWPE/锦纶复合微孔织物。研究了UHMWPE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分数对复合织物厚度、水通量、透气率和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复合织物对紫外光、可见光及红外光的透过性能,计算了复合织物对人体发射红外波段范围内的红外透过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UHMWPE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万或400万,质量分数为5%~10%时,其与锦纶6网格布复合形成的微孔织物在波长7~14μm内的加权平均红外透过率达95%以上,且均具有较好的透气性、透湿性和满足服用织物需要的力学性能,同时,该复合织物对紫外光和可见光均有较好的遮蔽性能,可用作凉爽织物。

二、未染织物对紫外辐射透过的影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染织物对紫外辐射透过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2)抗紫外、阻燃及疏水棉织物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防紫外棉织物的概述
        1.2.1 紫外光的危害
        1.2.2 织物的孔隙率和遮盖系数对紫外线防护的影响
        1.2.3 防紫外棉织物的制备方法
        1.2.4 防紫外棉织物的研究进展
    1.3 阻燃棉织物的研究进展
        1.3.1 阻燃试验的研究方法
        1.3.2 阻燃剂的种类
        1.3.3 阻燃机理
    1.4 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
        1.4.1 疏水材料简介
        1.4.2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2 利用单宁酸和铜离子来增强棉织物的紫外线防护能力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2.2.2 防紫外棉织物的制备
        2.2.3 防紫外棉织物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分析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3.3 力学性能分析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3.5 紫外线防护机制分析
        2.3.6 洗涤后的棉织物的紫外线防护
    2.4 本章小结
3 防紫外、阻燃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3.2.2 防紫外、阻燃棉织物的制备
        3.2.3 改性棉织物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分析
        3.3.2 锥形量热测试
        3.3.3 棉织物防紫外性能分析
        3.3.4 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
        3.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3.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3.7 热重分析
        3.3.8 残碳的表面形貌分析
        3.3.9 燃烧后样品的红外分析
        3.3.10 力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防紫外、阻燃、疏水性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4.2.2 防紫外、阻燃、疏水棉织物的制备
        4.2.3 改性棉织物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棉织物的疏水性能分析
        4.3.2 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分析
        4.3.3 锥形量热测试
        4.3.4 棉织物防紫外性能分析
        4.3.5 样品以及燃烧后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
        4.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4.3.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4.3.8 热重分析
        4.3.9 力学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植物基天然媒染剂的开发及其在羊毛织物染色和功能整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天然染料的简介
        1.2.1 天然染料的历史
        1.2.2 天然染料的分类
        1.2.3 天然染料的显色机理
        1.2.4 天然染料的提取
        1.2.5 天然染料的局限性
    1.3 天然媒染剂的简介
        1.3.1 媒染剂的分类
        1.3.2 媒染原理
        1.3.3 植物基天然媒染剂的开发
    1.4 纺织品的染色与功能整理
        1.4.1 纺织品的分类
        1.4.2 染色的基础
        1.4.3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
    1.5 研究意义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5.4 创新性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与测试
        2.3.1 天然媒染剂提取工艺参数的确定
        2.3.2 天然媒染剂的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及成分测试
        2.3.3 天然媒染剂的形貌测试和元素测试
        2.3.4 天然媒染剂的热稳定性测试
        2.3.5 天然媒染剂及羊毛织物的功能性测试
        2.3.6 染整工艺的优化
        2.3.7 媒染方法
        2.3.8 染整羊毛织物的颜色参数测试
        2.3.9 染整羊毛织物的色牢度测试
        2.3.10 染整羊毛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测试
        2.3.11 天然媒染剂提取液吸光度测试及染整动力学计算
3 去离子水提取乌桕天然媒染剂并对羊毛织物染色和功能整理的探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乌桕天然媒染剂提取参数分析
        3.2.2 乌桕天然媒染剂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及成分分析
        3.2.3 乌桕天然媒染剂热稳定性能分析
        3.2.4 乌桕天然媒染剂的抗氧化性能分析
        3.2.5 乌桕天然媒染剂的抗菌性能分析
        3.2.6 染整工艺参数对羊毛织物的影响
        3.2.7 染整羊毛织物的颜色参数分析及色牢度分析
        3.2.8 染整羊毛织物的功能分析
        3.2.9 乌桕天然媒染剂上染羊毛纤维的动力学研究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溶剂提取艾叶天然媒染剂并对羊毛织物染色和功能整理的探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艾叶天然媒染剂提取参数分析
        4.2.2 艾叶天然媒染剂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及成分分析
        4.2.3 艾叶天然媒染剂的热稳定性能分析
        4.2.4 染整羊毛织物的颜色参数及色牢度分析
        4.2.5 染整羊毛织物的抗紫外性能分析
        4.2.6 染整羊毛织物的抗菌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乙醇水溶剂提取枇杷子皮天然媒染剂并对羊毛织物染色和功能整理的探究
    5.1 引言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1 枇杷子皮天然媒染剂提取参数的优化
        5.2.2 枇杷子皮天然媒染剂的特征分析
        5.2.3 染整羊毛织物的工艺参数分析
        5.2.4 染整羊毛织物的色彩性能分析
        5.2.5 染整羊毛织物的色牢度分析
        5.2.6 染整羊毛织物的功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酸性乙醇水溶剂提取银杏天然媒染剂并对羊毛织物染色和功能整理的探究
    6.1 引言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2.1 银杏天然媒染剂的化学组成和热性能分析
        6.2.2 染整工艺参数的优化
        6.2.3 染色动力学分析
        6.2.4 染色热力学分析
        6.2.5 媒染结果分析
        6.2.6 染整羊毛织物的抗紫外性能分析
        6.2.7 银杏叶天然媒染剂的抗菌性能分析
        6.2.8 染整羊毛织物的抗菌性能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成果
    发表论文
    科研项目
    专着章节

(4)织物表面特性对灭火服外层材料热防护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灭火服外层用高性能纤维
        1.2.2 织物参数对织物性能影响
        1.2.3 染料结构对红外反射率影响
        1.2.4 染色研究现状
    1.3 现阶段存在的不足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能带理论开发消防服外层面料
    2.1 基本理论
        2.1.1 传热原理
        2.1.1.1 热传导
        2.1.1.2 热对流
        2.1.1.3 热辐射
        2.1.2 红外辐射
        2.1.2.1 红外辐射基本原理
        2.1.2.2 入射能的反射、吸收与透射
        2.1.3 能带理论
        2.1.4 染色
        2.1.4.1 芳砜纶特点
        2.1.4.2 芳砜纶分散染料上染原理
        2.1.4.3 芳砜纶阳离子染料上染原理
    2.2 灭火服外层纤维种类的筛选
        2.2.1 禁带宽度的计算
        2.2.2 利用能带理论筛选纤维种类
    2.3 消防服外层面料的设计与织造
        2.3.1 纱线
        2.3.2 织物经纬密设计
        2.3.3 织物组织设计
        2.3.4 织造
        2.3.4.1 整经
        2.3.4.2 穿综和穿筘
        2.3.4.3 上机织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织物参数对芳纶/芳砜纶灭火服外层面料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3.1.1.1 实验材料
        3.1.1.2 实验仪器
        3.1.2 织物参数
        3.1.3 织物组织系数
    3.2 性能测试
        3.2.1 测试相关国家标准
        3.2.2 力学性能
        3.2.2.1 断裂强力
        3.2.2.2 撕破强力
        3.2.3 透气透湿性
        3.2.3.1 透气率
        3.2.3.2 透湿量
        3.2.4 热学性能
        3.2.4.1 尺寸热稳定性
        3.2.4.2 阻燃性
        3.2.4.3 隔热性
        3.2.4.4 热防护性
        3.2.4.5 锥形量热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芳纶/芳砜纶纱线比例的筛选
        3.3.2 织物组织的筛选
        3.3.3 透气透湿性测试分析
        3.3.4 隔热性能测试分析
        3.3.5 尺寸稳定性测试分析
        3.3.6 芳纶/芳砜纶较优织物的锥形量热分析
        3.3.7 芳纶/芳砜纶较优织物其他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染色对芳纶/芳砜纶灭火服外层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4.1.1.1 实验材料
        4.1.1.2 实验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1.2.1 染色准备
        4.1.2.2 染色工艺
        4.1.2.3 还原清洗
    4.2 性能测试
        4.2.1 表观得色深度
        4.2.2 织物反射率
        4.2.3 热防护性能
        4.2.4 阻燃性能
        4.2.5 隔热性能
        4.2.6 热重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染料上染织物的染色性能
        4.3.2 不同染料染色对织物热射线反射率的影响
        4.3.3 不同染料染色对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4.3.3.1 仅辐射热源
        4.3.3.2 对流辐射组合热源
        4.3.4 不同染料染色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4.3.5 不同染料染色对织物隔热性能的影响
        4.3.6 不同染料染色对织物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4.3.7 不同染料染色织物热防护性能测试前后尺寸变化程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论文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芳纶纳米纤维对芳纶纸基材料耐紫外老化性能改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芳纶纸基材料
        1.1.1 芳纶纸基材料简介
        1.1.2 芳纶纤维的结构及性能
        1.1.3 芳纶纸基材料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
    1.2 芳纶纳米纤维
        1.2.1 芳纶纳米纤维简介
        1.2.2 芳纶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1.3 紫外屏蔽剂的研究进展
        1.3.1 紫外屏蔽剂简介
        1.3.2 纳米ZnO在增强材料耐紫外老化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课题目的及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1.4.3 课题技术路线
2 ANF对芳纶纤维耐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测试与表征
        2.2.1 芳纶纤维及纸基材料的形貌表征
        2.2.2 芳纶纸基材料的结晶结构表征
        2.2.3 芳纶纸基材料的化学结构表征
        2.2.4 芳纶纸基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
        2.2.5 芳纶纸基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芳纶短切纤维与纳米纤维的形貌表征
        2.3.2 芳纶纸基材料的表面形貌
        2.3.3 芳纶纸基材料的结晶结构
        2.3.4 芳纶纸基材料的化学结构
        2.3.5 芳纶纸基材料的力学性能
        2.3.6 芳纶纸基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2.4 小结
3 ANF包覆对短切纤维及纸基材料耐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方法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2 测试与表征
        3.2.1 ANF包覆短切纤维的表面形貌表征
        3.2.2 ANF包覆短切纤维的结构表征
        3.2.3 ANF包覆短切纤维的力学性能检测
        3.2.4 ANF-芳纶纸基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
        3.2.5 ANF-芳纶纸基材料的耐温性能
        3.2.6 ANF包覆短切纤维及ANF-芳纶纸基材料耐紫外老化性能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NF包覆短切纤维的微观形貌
        3.3.2 ANF包覆短切纤维的结构表征
        3.3.3 ANF包覆短切纤维的力学性能
        3.3.4 ANF包覆短切纤维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3.3.5 ANF-芳纶纸基材料的力学性能
        3.3.6 ANF-芳纶纸基材料的耐温性能
        3.3.7 ANF-芳纶纸基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3.4 小结
4 ANF/ZnO-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4.1 实验方法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2 测试方法与表征
        4.2.1 ANF/ZnO的物化性能分析
        4.2.2 ANF/ZnO-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表征
        4.2.3 ANF/ZnO-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结晶结构表征
        4.2.4 ANF/ZnO-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分析
        4.2.5 ANF/ZnO-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4.2.6 ANF/ZnO-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NF/ZnO的物化性能分析
        4.3.2 ANF/ZnO-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4.3.3 ANF/ZnO-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结晶结构
        4.3.4 ANF/ZnO-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
        4.3.5 ANF/ZnO-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3.6 ANF/ZnO-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创新点
    5.3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蛋白质基碳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ZnO纳米粒子的性质
    1.3 ZnO在染料降解方面的应用
        1.3.1 ZnO光催化降解机理
        1.3.2 提高ZnO催化降解活性的方法
    1.4 ZnO在紫外线防护方面的应用
    1.5 ZnO在疏水方面的应用
        1.5.1 Young’s方程
        1.5.2 Wenzel方程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
    1.8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改性ZnO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
        2.2.1 材料和仪器
        2.2.2 石墨烯改性ZnO粉体制备方法
        2.2.3 蛋白质基ZnO粉体制备方法
        2.2.4 测试与表征
    2.3 GO/ZnO测试与分析
        2.3.1 形貌分析
        2.3.2 活性氧含量分析
        2.3.3 带隙分析
        2.3.4 甲基橙降解活性分析
        2.3.5 循环稳定性分析
    2.4 蛋白质基ZnO测试与分析
        2.4.1 蛋白质基ZnO物理化学特性
        2.4.2 蛋白质基ZnO染料降解活性分析
        2.4.3 光催化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蛋白质基ZnO防紫外性能的应用
    3.1 引言
    3.2 试验
        3.2.1 材料和仪器
        3.2.2 试验方法
        3.2.3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棉织物防紫外线整理最佳工艺分析
        3.3.2 形貌分析
        3.3.3 防紫外线性能分析
        3.3.4 耐水洗性能分析
        3.3.5 力学性能分析
        3.3.6 折皱回复性能分析
        3.3.7 透气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蛋白质基ZnO提高织物疏水性能应用
    4.1 引言
    4.2 试验
        4.2.1 材料和仪器
        4.2.2 试验方法
        4.2.3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棉织物疏水整理最佳工艺分析
        4.3.2 形貌分析
        4.3.3 疏水性能分析
        4.3.4 防紫外线性能分析
        4.3.5 耐水洗性能分析
        4.3.6 透气性能分析
        4.3.7 力学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所发表论文
致谢

(7)卤胺抗菌防紫外棉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病原微生物
        1.1.1 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各种公共卫生事件
        1.1.2 病原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会引发各种“现代病”
    1.2 抗菌材料
        1.2.1 天然抗菌材料
        1.2.2 无机抗菌剂
        1.2.3 有机抗菌剂
    1.3 卤胺抗菌剂的分类
        1.3.1 环状卤胺抗菌剂
        1.3.2 非环状卤胺前驱体
        1.3.3 环状/非环状复合型卤胺化合物
    1.4 卤胺抗菌剂的应用
        1.4.1 抗菌纺织品
        1.4.2 空气净化
        1.4.3 水处理
        1.4.4 抗菌涂料
        1.4.5 其他方面应用
    1.5 卤胺前驱体与纤维材料的键合方式
        1.5.1 含羟基或羟甲基的卤胺前驱体
        1.5.2 含双键的卤胺前驱体
        1.5.3 硅氧烷卤胺前驱体
        1.5.4 环氧类卤胺前驱体
        1.5.5 均三嗪类卤胺前驱体
    1.6 卤胺抗菌材料应用中存在的紫外稳定性问题
    1.7 提高卤胺抗菌材料紫外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1.7.1 改变卤胺前驱体的结构
        1.7.2 紫外防护剂提高卤胺抗菌材料紫外稳定性
    1.8 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8.1 课题研究意义
        1.8.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BPTCD的抗菌防紫外棉织物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卤胺前驱体氨乙基海因(NDMH)的合成
        2.3.2 接枝BPTCD的棉织物的制备
        2.3.3 抗菌织物的制备和氯含量测试
        2.3.4 氨乙基海因的~1H-NMR表征
        2.3.5 织物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
        2.3.6 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2.3.7 织物紫外防护性能和活性氯紫外稳定性测试
        2.3.8 织物活性氯水洗稳定性测试
        2.3.9 织物活性氯储存稳定性测试
        2.3.10 织物断裂强力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氨乙基海因的结构分析
        2.4.2 织物红外光谱表征和扫描电镜分析
        2.4.3 BPTCD接枝棉织物的工艺探讨
        2.4.4 织物抗菌性能分析
        2.4.5 织物紫外防护性能和活性氯耐紫外稳定性分析
        2.4.6 织物活性氯耐水洗稳定性分析
        2.4.7 织物活性氯耐储存稳定性分析
        2.4.8 织物断裂强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紫外光照射引发接枝制备抗菌防紫外棉织物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3-烯丙基-5,5-二甲基海因(ADMH)的合成
        3.3.2 BPTCD整理棉织物的制备
        3.3.3 紫外光照射引发接枝制备卤胺抗菌棉织物
        3.3.4 ADMH的~1H-NMR表征
        3.3.5 织物红外光谱表征和扫描电镜表征
        3.3.6 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3.3.7 织物紫外防护性能和活性耐紫外稳定性测试
        3.3.8 织物活性氯水洗稳定性测试
        3.3.9 织物活性氯储存稳定性测试
        3.3.10 织物断裂强力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3-烯丙基-5,5-二甲基海因的结构分析
        3.4.2 织物红外光谱表征和扫描电镜分析
        3.4.3 紫外照射引发接枝工艺探讨
        3.4.4 织物抗菌性能分析
        3.4.5 织物紫外防护性能和活性氯紫外稳定性分析
        3.4.6 织物活性氯水洗稳定性分析
        3.4.7 织物活性氯储存稳定性分析
        3.4.8 织物断裂强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电子束辐射制备抗菌防紫外棉织物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抗菌防紫外棉织物的制备及活性氯含量的滴定
        4.3.2 织物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
        4.3.3 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4.3.4 织物紫外防护性能和活性氯紫外稳定性测试
        4.3.5 织物活性氯耐水洗稳定性测试
        4.3.6 织物活性氯耐储存稳定性测试
        4.3.7 织物断裂强力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织物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
        4.4.2 电子束辐射工艺探讨
        4.4.3 织物抗菌性能分析
        4.4.4 织物紫外防护性能和活性氯紫外稳定性分析
        4.4.5 织物活性氯水洗稳定性分析
        4.4.6 织物活性氯储存稳定性分析
        4.4.7 织物强力测试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硫醇-烯点击反应制备抗菌防紫外棉织物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纳米ZnO溶胶制备及棉织物的预处理
        5.3.2 巯基改性棉织物的制备
        5.3.3 基于点击反应的抗菌棉织物的制备
        5.3.4 纳米溶胶的表征
        5.3.5 织物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
        5.3.6 织物X射线衍射(XRD)测试
        5.3.7 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5.3.8 织物紫外防护性能和活性氯紫外稳定性测试
        5.3.9 织物活性氯水洗稳定性测试
        5.3.10 织物活性氯储存稳定性测试
        5.3.11 织物断裂强力测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纳米ZnO溶胶的表征
        5.4.2 织物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
        5.4.3 织物XRD分析
        5.4.4 织物抗菌性能分析
        5.4.5 织物紫外防护性能和活性氯紫外稳定性分析
        5.4.6 织物活性氯水洗稳定性分析
        5.4.7 织物活性氯储存稳定性分析
        5.4.8 织物断裂强力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等离子体引发接枝制备抗菌防紫外棉织物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和仪器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负载氯化银纳米颗粒的棉织物的制备
        6.3.2 等离子体接枝棉织物的制备
        6.3.3 织物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
        6.3.4 织物X射线衍射(XRD)测试
        6.3.5 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6.3.6 织物紫外防护性能测试和活性紫外稳定性测试
        6.3.7 织物活性氯水洗稳定性测试
        6.3.8 织物活性氯储存稳定性测试
        6.3.9 织物断裂强力测试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织物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
        6.4.2 织物XRD谱图分析
        6.4.3 等离子体处理接枝ADMH的工艺探讨
        6.4.4 织物抗菌性能分析
        6.4.5 织物紫外防护性能评价和紫外稳定性测试
        6.4.6 织物活性氯水洗稳定性分析
        6.4.7 织物活性氯储存稳定性分析
        6.4.8 织物断裂强力分析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7.3 主要创新点
致谢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的成果

(8)TiO2/苯并三唑抗紫外整理剂的合成及对涤纶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紫外线的简述
        1.2.1 紫外线的来源
        1.2.2 紫外线的危害
    1.3 保护材料免受紫外线辐射的方法
        1.3.1 无机紫外吸收剂
        1.3.2 有机紫外吸收剂(UVA)
    1.4 反应型紫外吸收剂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TiO_2的性质及溶胶-凝胶技术
        1.5.1 TiO_2的性质
        1.5.2 溶胶-凝胶技术
        1.5.3 TiO_2与苯并三唑紫外吸收剂的结合
    1.6 织物光老化
        1.6.1 光老化机理
        1.6.2 抗老化方法
    1.7 抗紫外整理的评价指标
    1.8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1.8.1 课题研究意义
        1.8.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苯并三唑紫外吸收剂的合成与改性涤纶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合成路线
        2.3.2 邻硝基苯胺的重氮化
        2.3.3 2-(2,4-二羟基苯基)偶氮基-硝基苯的合成
        2.3.4 2-(2,4-二羟基苯基)-2H-苯并三唑(BTDP)的制备
        2.3.5 2-羟基-4-(3-烯丙基氧-2-羟基丙氧基)苯并三唑(BTAP)的制备
        2.3.6 2-羟基-4-(3-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氧基)苯并三唑(BTMA)的制备
        2.3.7 2-(2-羟基-4-丙烯酰氧基)-2H-苯并三唑(BTHA)的制备
        2.3.8 2-(2-羟基-4-十一碳烯基苯基)-2H-苯并三唑(BTHU)的制备
    2.4 产物结构和性能表征
        2.4.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试
        2.4.2 红外(FTIR)测定
        2.4.3 紫外吸收性能测试
    2.5 制备抗紫外涤纶织物
    2.6 改性整理后涤纶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2.6.1 扫描电镜(SEM)测定
        2.6.2 X射线能谱分析(EDS)测定
        2.6.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6.4 抗紫外性能测试
        2.6.5 增重率测定
        2.6.6 透气性测试
        2.6.7 白度测试
        2.6.8 热重分析
        2.6.9 水洗稳定性测试
        2.6.10 断裂强力分析
        2.6.11 加速老化试验
    2.7 结果与讨论
        2.7.1 核磁分析
        2.7.2 红外光谱分析
        2.7.3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2.7.4 BTAP、BTMA、BTHA、BTHU浓度和BPO浓度的确定
        2.7.5 表面形貌分析
        2.7.6 EDS分析
        2.7.7 XPS测试
        2.7.8 增重率、透气性和白度测试
        2.7.9 TG分析
        2.7.10 水洗稳定性测试
        2.7.11 抗老化实验
        2.7.12 抗老化实验后的SEM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iO_2-KH570/BTMA改性涤纶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TiO_2纳米粒子的改性
        3.3.2 制备抗紫外涤纶织物
    3.4 改性整理后涤纶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3.4.1 样品结构及形貌测试
        3.4.2 抗紫外性能测试
        3.4.3 样品的增重率、透气性、白度、TG、水洗稳定性和断强分析
        3.4.4 加速老化试验
    3.5 结果和讨论
        3.5.1 TiO_2-KH570、BTMA和 BPO浓度的确定
        3.5.2 表面形貌分析
        3.5.3 EDS分析
        3.5.4 XRD测试
        3.5.5 XPS分析
        3.5.6 增重率、透气性和白度测试
        3.5.7 TG分析
        3.5.8 水洗稳定性测试
        3.5.9 抗老化实验
        3.5.10 抗老化实验后的SEM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iO_2 溶胶/BTMA改性涤纶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TiO_2溶胶的合成
        4.3.2 制备抗紫外涤纶织物
    4.4 改性整理后涤纶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4.4.1 样品结构及形貌测试
        4.4.2 抗紫外性能测试
        4.4.3 样品的增重率、透气性、白度、TG、水洗稳定性和断强分析
        4.4.4 加速老化试验
    4.5 结果与讨论
        4.5.1 TiO_2 溶胶和BTMA浓度的确定
        4.5.2 表面形貌分析
        4.5.3 EDS分析
        4.5.4 XRD测试
        4.5.5 增重率、透气性和白度测试
        4.5.6 TG分析
        4.5.7 水洗稳定性测试
        4.5.8 抗老化实验
        4.5.9 抗老化实验后的SEM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iO_2 杂化硅溶胶/BTMA改性涤纶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TiO_2杂化硅溶胶的合成
        5.3.2 制备抗紫外涤纶织物
    5.4 改性整理后涤纶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5.4.1 样品结构及形貌测试
        5.4.2 抗紫外性能测试
        5.4.3 样品的增重率、TG、水洗稳定性和断强分析
        5.4.4 加速老化试验
    5.5 结果与讨论
        5.5.1 TiO_2 杂化硅溶胶和BTMA浓度的确定
        5.5.2 表面形貌分析
        5.5.3 EDS分析
        5.5.4 XRD测试
        5.5.5 增重率、透气性和白度测试
        5.5.6 TG分析
        5.5.7 水洗稳定性测试
        5.5.8 抗老化实验
        5.5.9 抗老化实验后的SEM分析
    5.6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9)基于晶型调控的TiO2/伊利石复合紫外屏蔽材料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TiO_2 的概述
        1.1.1 TiO_2 的晶体结构及性质
        1.1.2 TiO_2 的紫外屏蔽应用
    1.2 TiO_2 的晶型控制
        1.2.1 温度对TiO_2 晶型的影响
        1.2.2 掺杂其它离子促进相转变
        1.2.3 酸碱性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1.3 伊利石概述
        1.3.1 伊利石组成成分及性质
        1.3.2 伊利石的应用
    1.4 紫外线特点与危害
    1.5 紫外屏蔽剂概述
        1.5.1 有机紫外屏蔽剂
        1.5.2 无机紫外屏蔽剂
        1.5.3 复合型紫外屏蔽剂
        1.5.4 紫外线的屏蔽机理
    1.6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2章 实验原料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伊利石原土
        2.1.2 原土伊利石的提纯
        2.1.3 纺织品的选择及预处理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1 实验药品和试剂
        2.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2.2.3染料防护实验
        2.2.4棉织物的光老化实验
        2.2.5 光催化性能测试
    2.3 样品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2.3.2 显微拉曼光谱仪分析
        2.3.3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分析
        2.3.4 紫外-可见光透射光谱分析
        2.3.5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3.8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3.9 全自动白度计分析
        2.3.10 力学性能分析
第3章 钛酸乙酯水热体系制备复合紫外屏蔽剂
    3.1 钛酸乙酯水热体系制备TiO_2
        3.1.1 水热温度对TiO_2 制备的影响
        3.1.2 水热时间对TiO_2 制备的影响
        3.1.3 晶型控制剂对TiO_2 制备的影响
        3.1.4 pH值对TiO_2 制备的影响
    3.2 钛酸乙酯水热体系不同pH值下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3.2.1 XRD分析
        3.2.2 XPS分析
        3.2.3 SEM分析
        3.2.4 TEM分析
        3.2.5 UV-Vis吸收光谱分析
        3.2.6 UV-Vis透射光谱分析
        3.2.7 伊利石负载TiO_2 复合物对染料紫外防护效果
        3.2.8 伊利石负载TiO_2 复合物对纺织品紫外防护效果
        3.2.9 光催化活性分析
    3.3 紫外线屏蔽机理探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钛酸丁酯水热体系制备复合紫外屏蔽剂
    4.1 钛酸丁酯水热体系制备TiO_2
    4.2 水热条件优化
        4.2.1 NaCl浓度对TiO_2 的影响
        4.2.2 水热温度对TiO_2 的影响
        4.2.3 水热时间对TiO_2 的影响
    4.3 钛酸丁酯水热体系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4.3.1 样品制备过程
        4.3.2 伊利石负载TiO_2 复合物的结构分析
    4.4 钛酸丁酯水热体系复合物的紫外屏蔽性能分析
        4.4.1 伊利石负载TiO_2 复合物UV-Vis吸收光谱分析
        4.4.2 伊利石负载TiO_2 复合物UV-Vis透射光谱分析
        4.4.3 伊利石负载TiO_2 复合物对染料的紫外防护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未染织物对紫外辐射透过的影响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织面料防晒衣的服用性能研究[D]. 孟花. 河北科技大学, 2021
  • [2]抗紫外、阻燃及疏水棉织物制备及性能研究[D]. 尹焱坤.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1)
  • [3]植物基天然媒染剂的开发及其在羊毛织物染色和功能整理中的应用[D]. 周琪. 西南大学, 2021(01)
  • [4]织物表面特性对灭火服外层材料热防护性能的影响研究[D]. 王佳为.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5]芳纶纳米纤维对芳纶纸基材料耐紫外老化性能改善的研究[D]. 王丹妮.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6]蛋白质基碳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D]. 左鑫.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7]卤胺抗菌防紫外棉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马志鹏. 江南大学, 2020(01)
  • [8]TiO2/苯并三唑抗紫外整理剂的合成及对涤纶的应用研究[D]. 李春丽. 江南大学, 2020(01)
  • [9]基于晶型调控的TiO2/伊利石复合紫外屏蔽材料制备与表征[D]. 张佳浩. 吉林大学, 2020(08)
  • [10]高红外透过性UHMWPE/锦纶复合微孔织物的制备[J]. 代文月,刘蓉,于俊荣,王彦,诸静,胡祖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标签:;  ;  ;  ;  ;  

未染色织物对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