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养殖论文-何豪力

贝类养殖论文-何豪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贝类养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嵊泗县,台风影响,玛莉亚,办事处

贝类养殖论文文献综述

何豪力[1](2019)在《关于浅海贝类养殖理赔案件的若干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案件的基本情况2018年7月12日,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接到浅海贝类养殖会员A报案,称其位于嵊泗县枸杞海域内养殖的贻贝因"玛莉亚"台风导致损失。接到报案后,在枸杞乡驻点的舟山服务中心与嵊泗办事处查勘工作人员于7月13日赶赴会员出险养殖桁地进行实地查勘,检查养殖贻贝损失情况,详细地核实了该会员购买的苗种、养殖以及事故发生等情况,并对受损桁地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2019年11期)

陈静[2](2019)在《今年第二次贝类养殖生产区划型完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南宁讯 (/陈静)10月16日,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4个单位共同承担的2019年广西第二次贝类养殖生产区划型工作已于近日完成。根据安排,2019年我区继续实施贝类养殖生产区域划型工作,划型区域在合浦县廉州湾近江(本文来源于《广西日报》期刊2019-10-19)

陈瑜,金雷,朱敬萍,陈页[3](2019)在《养殖环境和降雨对海水贝类富集微生物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同一贝类养殖生产区域内,生长环境中影响贝类微生物富集的主要因素及持续降雨对贝类中微生物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水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贝类富集大肠杆菌,而底泥中微生物的变化对贝类富集大肠杆菌的影响并不直接;持续降雨后遇到晴天,泥蚶富集微生物的能力加强,贝肉内大肠杆菌群和菌落总数偏高;在持续降雨期间,缢蛏体内大肠杆菌群和菌落总数明显偏高,特别是在持续降雨后遇到晴天时菌落总数显着增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张鸟飞,穆卫华,陈雯,郑程,房海娜[4](2019)在《舟山嵊泗养殖贻贝中贝类毒素的监测与污染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和评价舟山嵊泗养殖贻贝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和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含量现状,并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舟山嵊泗养殖贻贝在不同月份均检出了腹泻性贝类毒素,部分月份检出了麻痹性贝类毒素,尤其在7月和8月检出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比例较高,但含量均小于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研究中还发现,嵊泗养殖贻贝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在不同区域中含量相当,未发现存在明显污染的区域。(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18期)

鲁小兵[5](2019)在《海水贝类养殖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养殖产业是一种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养殖业,近几年整体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如今海水贝类养殖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养殖的产业,在助推沿海经济建设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在当前的海水贝类养殖当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获得,而忽略生态效益和科学管理,导致最终的贝类产品质量与安全受到威胁,也给海水贝类养殖业的进步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将首先对海水贝类养殖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9期)

周智勤,王建国,王权,王洲,单喜双[6](2019)在《小龙虾-鳑鲏-贝类的生态立体养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小龙虾的立体生态养殖提供参考,利用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嘬食残饵的特性,以及河蚌(Anodonta woodiana)具有滤食净化水质,又是鳑鲏产卵孵幼伴侣的特点,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华鳑鲏-河蚌进行生态混养,667m2池塘(水深0.5m)分别放养平均体重(5.323 1±1.682 7)g的克氏原螯虾1万尾(低密度组)和2万尾(高密度组),均混养平均体重(1.325 6±0.212 6)g的中华鳑鲏0.5万尾,投放方形环棱螺250kg、背角无齿蚌100kg,以无鳑鲏组为对照,饲养130d,从饲养40d开始捕大留小,探究小龙虾与鳑鲏、贝类生态立体养殖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低密度克氏原螯虾组的平均体重显着(P<0.05)高于高密度组,但混养中华鳑鲏组和对照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混养中华鳑鲏,低密度组比对照组的虾产量提高9.23%,高密度组提高19.69%;高密度组虾的成活率比对照组高11百分点。低密度组比对照组的中华鳑鲏总重减少23.3%,高密度组减少35.8%,平均体重显着(P<0.05)低于放养前。混养中华鳑鲏的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显着(P<0.05)低于不混养池塘。克氏原螯虾-中华鳑鲏-河蚌生态混养模式能改善池塘环境,有利于小龙虾种群的生长。(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杜静,黄会,张华威,宫向红,张秀珍[7](2019)在《山东养殖贝类中有机氯农药与多氯联苯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山东沿海主要养殖区贝类[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decussatus)、长牡蛎(Ostrea gigas)等]体内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等1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含量,与国内外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污染物在贝类体内的残留水平、空间分布及季节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推荐的方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贝类中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HCHs)、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 trichloroethane,DDTs)、PCBs的质量分数分别为n.d.~17.6μg·kg~(–1)、2.68~66.7μg·kg~(–1)和n.d.~36.8μg·kg~(–1)(湿质量,下同)。所有贝类中HCHs均符合国家标准《海洋生物质量》中一类生物质量评价标准;73%的贝样中w(DDTs)介于一类标准与二类标准之间。所有样品OCPs和PCBs均未超过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标准限值。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没有接触风险。与国内外部分沿海海域贝类相比,山东沿海养殖贝类中HCHs、DDTs和PCBs的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梁艺[8](2019)在《獐子岛海域贝类养殖与营养盐限制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养殖贝类可以通过滤食、代谢和生物沉积等作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但是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观察到的生态效应却各不相同。乐观的观点认为贝类养殖可以作为富营养化修复的手段,悲观的则认为可以导致缺氧等负面生态效应。这种显性生态效应的变异性除了与养殖规模有关,还受海域的自然条件影响。本论文选择在我国典型的离岸贝类养殖海区—獐子岛海域,通过现场调查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底播养殖的生态效应。海域规律性的物理环境特征和较小的陆源影响有利于从复杂的环境背景过程中识别出贝类养殖的具体影响。本论文借助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对獐子岛海域进行周年逐月调查,在比较养殖海区和非养殖海区营养盐、叶绿素含量和浮游植物粒级组成的基础上,识别出贝类养殖的下行控制作用并提出春季硅酸盐限制是最重要的影响;通过2014年春季航次调查,分析了春季限制性营养盐种类和程度的变化,以及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研究春季营养盐、生物硅、叶绿素等生源要素的迁移转化特征来分析春季硅酸盐限制发生的原因。引入Unisense微电极的新方法,在2016年春夏季比较不同养殖海域、不同季节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变化,以揭示不同养殖海区沉积速率的差异,及其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贝类养殖的下行控制作用会增加无机氮和磷酸盐的消耗,并在外源输入较少的春季,加剧营养盐尤其是硅酸盐限制。根据2009年至2010年的周年调查结果,研究海域在6–10月份水体出现强烈的垂直分层现象,而在冬季温跃层消失,水体混合均匀;盐度的明显降低发生在6–8月份的上层水体中。得益于淡水输入以及温跃层消失过程中的补充作用,水柱平均营养盐浓度在7–12月呈现增加趋势。2010年2月至3月期间,伴随着叶绿素浓度的增加,营养盐浓度骤降,并在整个春季出现营养盐的净消耗。3月养殖海区的硅酸盐浓度在所有站位均降至浮游植物吸收最小阈值2μM以下,而在非养殖海区硅酸盐限制最早出现于4月份。养殖海区的无机氮和磷酸盐浓度在全年均低于非养殖海区(P<0.0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贝类养殖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作用降低营养盐的浓度,这种作用在没有外源输入补充时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导致了硅酸盐限制,进而引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伴随着春季硅酸盐限制,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由硅藻向甲藻转变。研究结果表明,獐子岛春季无机氮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3月平均值高达5.74μM,且随时间变化较小。而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低于浮游植物最低吸收阈值存在于整个春季以及各层水体样品中(磷酸盐浓度除了五月底层水体外)。3月,硅酸盐限制发生频率高达71.2%,水柱平均硅酸盐浓度低至1.7μM。3月至5月,上层水体磷酸盐浓度由0.12μM降至0.05μM,4月和5月77.3-90%的站位出现了磷酸盐限制。相应地,浮游植物丰度在春季急剧下降,从3月的7.16×10~4降至5月的1.70×10~4 cells L~(-1);浮游植物粒级组成的占比优势由小型浮游植物逐渐转变为微型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由硅藻向甲藻转变。从浮游植物种类鉴定结果可知,甲藻优势度和优势种群增加,而硅藻优势种群由3月的具槽帕拉藻变为5月的格氏圆筛藻。结果表明,硅甲藻优势地位的转变是由硅酸盐限制引起的,而磷酸盐缺乏进一步促进了优势种群由硅藻向甲藻转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是由营养盐的上行控制决定的,而不是贝类选择性滤食(下行控制)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春季硅酸盐限制的出现主要归因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对硅酸盐的消耗和本地再生补充的不足。春季昼夜连续观测结果显示,硅酸盐浓度呈现出白天低夜间高的特征,而无机氮和磷酸盐昼夜浓度基本稳定。水体中颗粒态生物硅含量滞后于溶解态硅酸盐,在4月份出现极低值,且底层富集特征不显着。从表层沉积物来看,獐子岛沉积物类型为粉砂质砂,有机质含量仅略高于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的莱州湾。与同样是底播养殖的胶州湾相比,獐子岛海域发生底层缺氧的风险更低,但是营养盐限制的可能性更高。结果表明,在獐子岛海域生物沉积物的矿化对水体硅酸盐的补充不能抵消浮游植物的消耗,这是由于贝类养殖并未显着加强生物硅向海底的沉积。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即便在相同的养殖规模下,贝类养殖的生态效应也因季节而异。夏、秋季贝类养殖可以消耗水体中过剩的无机氮和磷酸盐,而且不产生明显的负面生态效应;春季则会引发或者加剧硅酸盐限制,导致本论文中观测到的硅/甲藻优势地位的转换。无论是单纯的贝类养殖还是利用贝类养殖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硅酸盐限制和硅/甲藻转换的发生都是一个养殖规模确定的理想指标。基于这种春季“瓶颈期”的初级生产力和浮游植物供饵力水平,可以有效避免对海区生物承载力的高估,实现养殖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9](2019)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19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2019年海水贝类产品卫生监测和生产区域划型计划》《2019年水产养殖用兽药及其他投入品安全隐患排查计划》的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渔发[2019]10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厅(局、委),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有关水产品质检机构:为加强水产养殖用兽药及其他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提升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推进水(本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期刊2019年04期)

栗志民,申玉春[10](2019)在《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贝类增养殖学是海洋类高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阐述了该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特点,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3个方面分析了该课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模式3个方面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为复合型高素质海洋类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贝类养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南宁讯 (/陈静)10月16日,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4个单位共同承担的2019年广西第二次贝类养殖生产区划型工作已于近日完成。根据安排,2019年我区继续实施贝类养殖生产区域划型工作,划型区域在合浦县廉州湾近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贝类养殖论文参考文献

[1].何豪力.关于浅海贝类养殖理赔案件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产.2019

[2].陈静.今年第二次贝类养殖生产区划型完成[N].广西日报.2019

[3].陈瑜,金雷,朱敬萍,陈页.养殖环境和降雨对海水贝类富集微生物能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

[4].张鸟飞,穆卫华,陈雯,郑程,房海娜.舟山嵊泗养殖贻贝中贝类毒素的监测与污染评价[J].现代食品.2019

[5].鲁小兵.海水贝类养殖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家参谋.2019

[6].周智勤,王建国,王权,王洲,单喜双.小龙虾-鳑鲏-贝类的生态立体养殖模式[J].贵州农业科学.2019

[7].杜静,黄会,张华威,宫向红,张秀珍.山东养殖贝类中有机氯农药与多氯联苯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南方水产科学.2019

[8].梁艺.獐子岛海域贝类养殖与营养盐限制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

[9]..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19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2019年海水贝类产品卫生监测和生产区域划型计划》《2019年水产养殖用兽药及其他投入品安全隐患排查计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19

[10].栗志民,申玉春.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9

标签:;  ;  ;  ;  

贝类养殖论文-何豪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