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词照应论文_何乃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代词照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代词,理论,人称,单向性,叁人,组合,韩国。

代词照应论文文献综述

何乃平[1](2018)在《话语表达理论下英汉反身代词照应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意义理论下进行英语反身代词对比,运用话语表达理论(DRT)的动态语义方法对反身代词"自己"长距离照应关系进行研究,把传统模型论单句语义的静态研究扩展到句子序列,强调形式语义学不仅要研究语言形式与内在意义的联系,还要研究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如何去把握语言形式和内在意义的联系。(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姚从军[2](2018)在《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代词照应现象的组合范畴语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处理照应回指现象一直是范畴语法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近叁十年来,学者们在类型逻辑语法框架内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向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取得了可取成果。但由于类型逻辑语法缺少计算优势,因而没有受到计算机领域青睐,所以,具有计算优势的组合范畴语法CCG是目前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进行信息处理的最理想工具。在组合范畴语法CCG中增加关于照应的一些规则和省略槽规则,得到组合范畴语法CCG│,能巧妙地处理汉语的人称代词和部分反身代词照应现象;在CCG│中增加两条范畴转换规则,把"NP+自己人称代词本人"和"人称代词人家+NP"两类结构中"自己"的范畴由np分别转换为npnp和np/np,能有效地解决单凭照应范畴和照应规则不能处理的难题。(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冬冬[3](2017)在《泰国留学生代词照应的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词照应偏误是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中常见的现象,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院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泰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期中、期末考试命题作文、写作课的习作及口语语料进行考查,分析泰国留学生各阶段(初、中、高)汉语习得中的代词偏误现象。笔者将泰国留学生关于代词照应的偏误分为:零形式照应误用代词照应或者名词照应、代词照应误用为零形式照应或者名词照应、名词照应误用为代词照应或者零形式照应、其它的代词的错用等四大类。其中零形式照应误用代词照应或者名词照应又细分为:1.零形式照应误为代词照应;2.零形式照应误为名词照应。代词照应误用为零形式照应或者名词照应又细分为:1.代词照应误为零形式照应;2.代词照应误为名词照应。名词照应误用为代词照应或者零形式照应又细分为:1.名词照应误为代词照应;2.名词照应误为零形式照应。其它的代词错用又细分为:1.代词照应的人际关系角色不统一,造成人称混乱;2.人称代词照应数的不一致;3.代词位置不当;4.反身代词使用不当。本文在进行分类统计之后,对泰国留学生代词照应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在留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教材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今后对泰汉语代词教学工作有所裨益,以提高泰国留学生的语篇衔接表达能力。(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7-04-01)

宁倩倩[4](2017)在《韩国留学生汉语反身代词照应功能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中的反身代词包括简单反身代词“自己”和复合反身代词两类。作为照应语,按照其所处的具体位置有宾位、主位、领位照应叁种情况。另外,根据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语之间照应距离的长短,宾位照应涉及约束语域、句子及超句叁个语言层面;主位、领位照应则都只涉及句子及超句两个语言层面。根据我们梳理的本体规则,本文第二章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反身代词宾位照应用法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习得特点如下:用例数量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句子照应> 约束照应>超句照应。而且,照应距离的长短以及习得的正确率都与学习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就偏误用例而言,最多的偏误类型是误代,错序次之。误代和错序都包括反身代词本身的偏误以及其他成分的偏误两类。其中,前者属于语际偏误;后者主要是语内偏误。本文第叁章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反身代词主位照应用法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习得特点如下:用例数量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句子照应Ⅲ>句子照应Ⅱ>句子照应Ⅰ>超句照应。而且,反身代词与先行语之间的照应距离与韩国留学生的学习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习得的正确率与学习水平之间却是负相关关系。就偏误用例而言,最多的偏误类型是误代,错序次之。本文第四章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反身代词领位照应用法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习得特点如下:用例数量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句子照应用法Ⅱ>句子照应用法Ⅰ>超句照应。而且,照应距离的长短以及习得的正确率都与学习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就偏误用例而言,最多的偏误类型是误代,遗漏次之。本文第五章综合前文的考察结果,得出韩国留学生汉语反身代词照应用法的习得难度排序(由易到难):领位照应>主位照应>宾位照应。并且,对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中反身代词的设置情况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教学大纲、教材的编排以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2)

陶玥君[5](2015)在《英语中的“代词照应”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代词照应"(PRONOUN REFERENCE),是指通过代词的使用而构建起来的一种照应关系。"REFERENCE"一词有"所指"之意,属语义范畴。如果句子中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得到解决,而须从其所指对象中求答,这样就产生了照应关系。代词与其所指对象(即先行项)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照应关系。(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17期)

高刘鑫,张英[6](2014)在《英汉翻译中第叁人称代词照应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照应是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语言成分的关联点,英语中照应关联点是显性的,汉语是隐性的,但均可在语篇上下文中找到。本文以韩礼德照应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英汉语第叁人称代词照应衔接特点和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译者在英汉互译中第叁人称代词翻译策略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期刊2014年05期)

高芸,何向东[7](2011)在《从代词照应关系的角度看DRT》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表现理论(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简称DRT)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荷兰逻辑学家坎普(Hans Kamp)开创的一种动态语义学理论。DRT是一种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观,它的产生源于蒙塔古语法及其语义观。在对自然语义的解释中,格赖斯(Grice)等关联理论研究者都将常规意义从语用(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1年01期)

伍敬芳[8](2010)在《英—汉反身代词“照应”的句法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约束理论,从句法学的视角切入,对英语和汉语反身代词的照应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其中的差异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很有意义。但是,仅仅从结构角度进行考察,不可能充分描写和说明所有的反身代词的照应关系,还必须综合考虑语义、语境和语用等因素,才能从更深的层次全面地认识反身代词的照应关系及其本质特征。(本文来源于《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崔文尖[9](2010)在《英汉第叁人称指示代词照应功能研究——兼与黄碧蓉老师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人称代词照应功能包括前指和后指。对于前指,研究集中在解释照应为何能形成;而对后指是否存在则众说纷纭。本文从Ariel的可及性理论与语义学的结合上对前指照应进行阐释;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分析后指照应,指出:后指照应在英汉语言中属于特例,不足以证明英汉语第叁人称具备双向照应功能。(本文来源于《大家》期刊2010年10期)

侯瑞琴,贾秀英[10](2009)在《汉语第叁人称代词照应与法语相应结构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家Van Hoek通过对英语句子内部照应现象的分析,认为确定观念参照点的叁个因素中,显着性和观念联系性对句内共指的影响要优先于线性语序,而一些汉语研究者认为汉语严格遵守线性语序。文章从法语入手,对法语中的照应现象作一分析,检验Van Hoek的照应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法语中的句内及语篇照应现象。(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代词照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处理照应回指现象一直是范畴语法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近叁十年来,学者们在类型逻辑语法框架内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向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取得了可取成果。但由于类型逻辑语法缺少计算优势,因而没有受到计算机领域青睐,所以,具有计算优势的组合范畴语法CCG是目前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进行信息处理的最理想工具。在组合范畴语法CCG中增加关于照应的一些规则和省略槽规则,得到组合范畴语法CCG│,能巧妙地处理汉语的人称代词和部分反身代词照应现象;在CCG│中增加两条范畴转换规则,把"NP+自己人称代词本人"和"人称代词人家+NP"两类结构中"自己"的范畴由np分别转换为npnp和np/np,能有效地解决单凭照应范畴和照应规则不能处理的难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词照应论文参考文献

[1].何乃平.话语表达理论下英汉反身代词照应关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姚从军.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代词照应现象的组合范畴语法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张冬冬.泰国留学生代词照应的偏误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4].宁倩倩.韩国留学生汉语反身代词照应功能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5].陶玥君.英语中的“代词照应”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5

[6].高刘鑫,张英.英汉翻译中第叁人称代词照应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

[7].高芸,何向东.从代词照应关系的角度看DRT[J].哲学动态.2011

[8].伍敬芳.英—汉反身代词“照应”的句法学解读[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9].崔文尖.英汉第叁人称指示代词照应功能研究——兼与黄碧蓉老师商榷[J].大家.2010

[10].侯瑞琴,贾秀英.汉语第叁人称代词照应与法语相应结构的对比[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论文知识图

3不同正负例比例下事件代词的消解性能像上帝指引的那样完成他的责任兵。英语照应词管辖语域指示照应系统示如下:—480ms四种类型照应语位置上的平...

标签:;  ;  ;  ;  ;  ;  ;  

代词照应论文_何乃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