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差异论文_高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西差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差异,英语,宙斯,苏格拉底,悲剧。

中西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高敏[1](2019)在《以“行”与“止”为切入点解读中西建筑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探析中西建筑差异性渊源,以"行"与"止"为切入点从哲学角度对中西建筑进行研究,对思想溯源、建筑材料、建造造型及空间秩序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得出不同的哲学观念是导致建筑形式差异的重要因素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1期)

何元国[2](2019)在《中西文明的差异和互鉴:从语言文字到思维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中华文明与其他几大文明的差异最为明显。文明之间最深刻的差异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而语言文字是其载体。西方文明的思维方式是概念思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象思维"。两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理论上,中西方文明可以互鉴;现实上,也有其必要。(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33期)

王涵羽,李德义[3](2019)在《英语教学中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研究——评《餐饮英语》》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英语教育发展过程中跨文化传播始终贯穿于英语教学中。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通常更加关注语言的表达与使用,如英语词汇的发音、词语含义的理解、语法结构的正确等等,没有将英语与英语文化相结合的,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在不同语言环境中,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人们常常难以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高度关注英语背后的跨文化教学。在庞大的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十分具有代表性,并且与西方饮食文化有着显着差异在跨(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姚慧敏[4](2019)在《从中西神话人物对比中看中西文化差异——玉皇大帝与宙斯》一文中研究指出神话是自远古时期由人民群众集体口头流传的故事,表现了先民对超能力的崇拜及对理想的追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和神话人物,这些人物和故事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想象力产生的,虽然大都不是真实发生的,但都承载了每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信仰,是每个民族文化的根源。本文将从人物的服饰、获得权力的方式和价值观叁方面对比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主——玉皇大帝与宙斯,得出中西文化的不同,从而更好地体会文化差异,理解他国文化,增进与西方人民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更加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杨昆丽[5](2019)在《中西文化差异下早期文学作品弃妇形象比较——以《氓》和《美狄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弃妇这个形象在几千年的文学作品中一直存在,不管是中国文学还是西方文学。虽然弃妇从爱情和婚姻来看是失败者,是男权社会下的一种形象,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文学中,特别在早期文学中,这个被抛去者的弃妇形象具有不同的表现。(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王肖婧,曹蓉,刘文瑞[6](2019)在《从《人物志》研究的中西差异看本土管理智慧的发掘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对传统经典《人物志》的研究,采用西方视角进行科学式分析无法探究真正的本土文化资源。通过比较中西方学术研究的思维差异及方法差异,说明西方范式主导下忽略或埋没中国智慧的原因。研究发现,在不同研究思路及研究逻辑支配下,发掘本土管理智慧遭遇了一系列问题:中国素材与中国智慧的混淆和误判、西方视角对中国智慧的遮蔽与淡化、中国管理研究的主体地位丧失,进而反映出本土学术思维的缺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智慧,需要用中国话语和中国视角去发掘,不能简单套用西方路数。在西方范式为主流的学术背景下,中国学术研究更需瞄准自身定位。(本文来源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贺婧[7](2019)在《略论中西文化差异之孔子与苏格拉底》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贤哲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不同,尤其是教育理念与教育目的不同,必然会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些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源。(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于国珍[8](2019)在《翻译视角下中西文化差异在小学生中的正能量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教学对小学英语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正面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从小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西方文化渗透的策略和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同行教师能够有所启发。(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9年21期)

吴昌林,于文静[9](2019)在《文化视野下中西悲剧女性的自救差异——以《窦娥冤》和《美狄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窦娥冤》和《美狄亚》是中西方戏剧史上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典型悲剧作品,二者均以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自救"为主题。因作者所处文化语境与历史观念不同,悲剧主体在自救意识、方式、结局上存在显着差异。比较中西方求善与求真文化、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文化及审美文化的不同,从中追溯中西方民族文化深层差异,可在文化视野中更好理解中西悲剧内涵,促进世界文明多元化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房加洲[10](2019)在《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古典悲剧比较品鉴——以《窦娥冤》与《俄狄浦斯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悲剧"概念是由西方国家引入国内,因此众多学者往往以西方悲剧的定义与形式为标准,衡量中国的文学作品,甚至偏颇地认为"中国文学缺乏悲剧"。而实质上,由于东西方传统文化、文学审美的差异性,导致"同为悲剧,却表现不尽相同"的尴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认知,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恶人大都会受到惩罚,而好人往往会平安喜乐、团圆美满,这恰恰是中国文学作品的显着特征,却不能成为认定"中国文学缺乏悲剧"的因素。基于此,笔者将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与索福克勒斯(Oedipus the(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中西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世界,中华文明与其他几大文明的差异最为明显。文明之间最深刻的差异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而语言文字是其载体。西方文明的思维方式是概念思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象思维"。两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理论上,中西方文明可以互鉴;现实上,也有其必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西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1].高敏.以“行”与“止”为切入点解读中西建筑差异[J].山西建筑.2019

[2].何元国.中西文明的差异和互鉴:从语言文字到思维方式[J].人民论坛.2019

[3].王涵羽,李德义.英语教学中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研究——评《餐饮英语》[J].食品工业.2019

[4].姚慧敏.从中西神话人物对比中看中西文化差异——玉皇大帝与宙斯[J].北方文学.2019

[5].杨昆丽.中西文化差异下早期文学作品弃妇形象比较——以《氓》和《美狄亚》为例[J].北方文学.2019

[6].王肖婧,曹蓉,刘文瑞.从《人物志》研究的中西差异看本土管理智慧的发掘理路[J].管理学报.2019

[7].贺婧.略论中西文化差异之孔子与苏格拉底[J].传播力研究.2019

[8].于国珍.翻译视角下中西文化差异在小学生中的正能量传播[J].东西南北.2019

[9].吴昌林,于文静.文化视野下中西悲剧女性的自救差异——以《窦娥冤》和《美狄亚》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房加洲.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古典悲剧比较品鉴——以《窦娥冤》与《俄狄浦斯王》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叁大区域人均GDP比较3 金融相关比例的东中西差异6 东中西差异对我国区域间不均等...金融相关比例的东中西差异东中西差异展览及藏品专题研究中国画生存与发展的宏观...

标签:;  ;  ;  ;  ;  ;  ;  

中西差异论文_高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