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肿瘤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肿瘤,恶性肿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胃肠道。
肿瘤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朱永林,姜德国,王书凌[1](2019)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77例,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DVT分为DVT组(n=27)和无DVT组(n=50)。比较2组血浆NETs水平,病变静脉与外周静脉血浆NETs水平,肝素应用前和应用后0.5、 1、 2 h血浆NETs水平;并以HE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血栓中NETs相关情况。结果 DVT组血浆NETs水平高于无DVT组(P<0.05)。DVT组病变静脉血浆NETs水平高于外周静脉(P<0.05)。无DVT组PICC置管侧血浆NETs水平与外周静脉相比,差异无显着意义(P> 0.05)。肝素应用后0.5 h,血浆NETs水平高于应用前(P <0.05),应用后1、 2 h呈降低趋势。HE染色显示血栓中有大量白细胞与纤维蛋白网,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血栓中存在大量DNA网络、 NETs和中性粒细胞。结论 NETs在恶性肿瘤PICC相关DVT患者外周血与病变静脉中呈高表达水平,且DVT不仅含纤维蛋白原,亦含有NETs DNA网络等成分,可能成为血栓类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何玲娟[2](2019)在《预见性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行化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化疗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化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在化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化疗后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的发生率(P <0.05);化疗后7d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化疗后1d降低,但是实验组化疗后7d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化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显着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孙明军,文卫华[3](2019)在《砷暴露人群相关LncRNAs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机砷是一种广泛的环境有毒物质,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人类致癌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增加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等肿瘤发生风险,但其机制研究仍难以突破。研究者从多方面对砷的遗传毒性和致癌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职业砷接触代谢活跃人群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s)表达显着改变,提示存在肿瘤启动危险因素。该文主要综述了不同砷甲基化代谢模式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和比例,及其诱导Lnc RNAs异常表达在肿瘤中的作用。砷暴露人群相关Lnc RNAs作为原癌基因(MALAT1、HOTAIR)通过协调低氧诱导因子、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等促进肿瘤启动,作为抑癌基因(MEG3、Linc RNA-p21)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中发挥作用,Lnc RNAs也参与竞争性内源RNA或p53网络协同调控肿瘤发生发展。本文旨在为砷暴露高危人群筛查和相关疾病早诊早治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钱玲,甘秀妮,李源,唐玮[4](2019)在《Autar量表与Caprini评估模型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效果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Autar量表与Caprini评估模型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度。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2017年125例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置管资料。将确诊已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肿瘤类型相同采用1∶4配对方法,选取同期留置但未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Autar量表与Caprini评估模型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并分析2个量表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 Caprini评估模型最佳诊断界值为7分,灵敏度为0.661,特异度为0.724,曲线下面积为0.763;Autar量表最佳诊断界值为10分,灵敏度为0.642,特异度为0.555,曲线下面积为0.632。结论 Caprini评估模型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Autar量表,能够更好地预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风险。(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韩春艳,王丽丽,高秀云[5](2019)在《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口腔颌面的肿瘤患者接受临床手术治疗后下肢形成深静脉的血栓各方面危险因素。方法该次临床试验观察研究主要选取该院接受口腔颌面的肿瘤手术治疗后下肢形成DVT50例患者为实验组,并择取同期接受口腔颌面的肿瘤手术治疗后下肢并未形成DVT50例患者为常规组,综合分析口腔颌面的肿瘤患者接受临床手术治疗后下肢形成深静脉的血栓各方面危险因素。结果口腔颌面的肿瘤患者接受临床手术治疗后下肢形成深静脉的血栓危险因素与恶性肿瘤、高血压、术后的D二聚体、年龄等有着关联性。结论口腔颌面的肿瘤患者接受临床手术治疗后下肢形成深静脉的血栓各方面危险因素当中,易感因素包括恶性肿瘤、高血压、高龄,D二聚体针对患者下肢部位深静脉的血栓预警作用明显。(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22期)
林洋[6](2019)在《优质护理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后应用优质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自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并分别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例和1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无肺栓塞情况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2例肺栓塞和11.1%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的数量17例,满意度为9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例和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的形成,增加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与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22期)
[7](2019)在《神经元与癌细胞形成突触连接加速脑肿瘤生长速度和致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细胞转移是指由原发肿瘤细胞转移到相邻组织或远离初始部位或器官的过程,约90%与癌症有关的死亡是由肿瘤细胞转移导致的[1],因此肿瘤细胞转移并建立对应部位适应生长微环境的研究一直是肿瘤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脑肿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脑内这个近乎密闭具有血脑屏障的空间内,许多抗癌药物都会被拦截在外。脑肿瘤患者会有一系列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的症状,从头痛到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的异同取决于肿瘤类型、大小、位置和生长速度。因此,了解是什么控制了脑瘤的生长速度,才能使得(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刘世博,李刚,谢庆鹏,胡滨[8](2019)在《沉默IGF2R促进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及肿瘤形成的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IGF2R在膀胱癌5637细胞中的功能。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IGF2R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方法研究IGF2R在膀胱癌5637细胞中的定位情况。通过MTT法及体内裸鼠移植瘤的方法检测IGF2R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研究分子机制。结果:IGF2R在膀胱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P<0.05)。体外及体内实验证明,沉默IGF2R表达可以促进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P<0.05),并且敲减IGF2R后我们观察到了磷酸化AKT水平的增高。结论:IGF2R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个抑癌基因的作用。下调IGF2R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23期)
杨丽[9](2019)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方法选取了2017—2019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4例,探讨分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效果和防治的情况。结果在经过此次治疗后显示,此次观察研究的患者64例,治疗显效的有78.33%。治疗有效的有18.33%,在治疗3周后显示,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6%,在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有出血的情况,均顺利出院。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及早诊断和治疗防治,取得的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20期)
涂瑞霞[10](2019)在《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仪进行预防护理。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护理效果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快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着,可有效增加下肢血液流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利于患者转归。(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9期)
肿瘤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行化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化疗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化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在化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化疗后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的发生率(P <0.05);化疗后7d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化疗后1d降低,但是实验组化疗后7d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化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显着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肿瘤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朱永林,姜德国,王书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
[2].何玲娟.预见性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3].孙明军,文卫华.砷暴露人群相关LncRNAs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
[4].李钱玲,甘秀妮,李源,唐玮.Autar量表与Caprini评估模型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效果的对比研究[J].护理学报.2019
[5].韩春艳,王丽丽,高秀云.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
[6].林洋.优质护理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
[7]..神经元与癌细胞形成突触连接加速脑肿瘤生长速度和致死性[J].海南医学.2019
[8].刘世博,李刚,谢庆鹏,胡滨.沉默IGF2R促进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及肿瘤形成的机制探讨[J].现代肿瘤医学.2019
[9].杨丽.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防治[J].双足与保健.2019
[10].涂瑞霞.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