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关联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帝内经,水浒传,中国共产党,英译,双关语,双关,词义。
关联论论文文献综述
陶家俊[1](2019)在《跨文化视阈中的文学关联——论萨义德、劳伦斯和卡桑诺瓦的文学关联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跨文化视阈透视历史、文化、政治、民族、地理等多纬度中独立的文学关联世界。比较分析爱德华·萨义德的跨文化连接论、帕特丽夏·劳伦斯的跨文化文学关联网络论与帕斯卡尔·卡桑诺瓦的文学世界体系论。他们对文学关联性的跨文化思考颠覆了文学本体论和文化本体论,表征着从本体认知模式向关联认知模式的知识话语转型。(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锋[2](2018)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关联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领导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可以从理论、历史、现实和未来等层面来审视。一是理论产生视域,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中国问题"的思想结晶;二是历史演变维度,中国共产党承载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叁是现实要求视角,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设伟大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四是展望未来层面,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践行执政为民的政治宣言。总之,中国共产党是建构和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本文来源于《南都学坛》期刊2018年06期)
邓景春,高瑞阔[3](2018)在《“内外有别”之关联论本体解析——以应用文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语言交际的关联理论用于指导应用文英译这种语际之间的交际活动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前者要求交际双方以明示的方式传达交际意图,保证命题与当前语境具有最佳关联性,并为非论证性推理补足前提命题,从而实现成功交际。因此,从关联论本体层面看,应用文英译应转变原文明示的方式,以适应外语受众的认知环境,以遵循交际意图为先,提供最佳关联和补足语境这叁项基本原则,才能避免语用失误导致的交际失败,满足"内外有别"的涉外翻译要求。(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阮礼斌[4](2018)在《顺应-关联论视角下误解发生的语言语境缘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误解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众多的语言现象之一。语言交际过程实质就是信息表达与接收的过程。由于在信息传递与接收过程中,信息表达者和信息接收者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与接收出现误差,从而导致误解的发生。本文以顺应-关联论为指导理论,从语言语境的语音、词汇、句法以及语篇四个方面来探讨误解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肖兰英[5](2017)在《小人物大关联——论《水浒传》郓哥、唐牛儿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郓哥、唐牛儿是《水浒传》中的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作者对他们着墨不多,但刻画得非常生动,尤其是在作品中所起作用至关重要。可谓是小人物大关联。他们人物虽小,却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改变了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恰如其分地衬托了主要人物形象;他们出入常人里巷,更能反映社会生活本色,起到拓展深化作品思想主题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菏泽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程刚[6](2017)在《关联论视域下汉诗英译中人称指示语的显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论提出明示—推理模式,区分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翻译可视为语际间的明示—推理活动,在源语和目的语语境中寻求最佳关联。在汉诗英译过程中,人称指示语使用广泛,对于语篇构成和信息传达都有重要作用。在汉诗中,人称指示语或明示、或隐含、或缺省,但在英语译诗中,则通常都以人称指示语译出。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在汉诗英译中呈显化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即为关联性。从关联论的视角对汉诗英译中的人称指示语进行探讨,既有助于了解汉英语言的差异,也对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张淼,白合慧子,潘玥宏[7](2017)在《关联论视阈下《黄帝内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而《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典籍,因此《黄帝内经》的翻译在中医文化乃至中国古典文化的对外宣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负载词作为承载中医文化的载体,其翻译对于是否能准确传达中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关联论的视角下讨论面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应采用何种翻译方法,以期对中医典籍的对外传播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7年10期)
赵建慧[8](2017)在《关联论与旅游文本英译的变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翻译是为了服务于旅游者,唤起他们旅游的热情和心中的美感,旅游文本英译要考虑旅游者的异域文化特性能否和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信息擦出火花。在以信息传递为目的的旅游文本英译中,关联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同等条件下,译者处理文本的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该文结合关联论,将变译手段分为文内变译和文外变译,通过实例阐释表明采用变译策略,译者可以将宣传文化和吸引游客的目标与目的语旅游者所期盼的文化感受达到最佳关联。(本文来源于《梧州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邱育虹[9](2017)在《李商隐诗中婚恋双关的关联论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公元836年–公元907年)诗人李商隐被公认为“朦胧诗之祖”。在李商隐的603首诗中,爱情诗有百十余首,占其全部诗歌的1/6。李商隐朦胧手法在其爱情诗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双关修辞,利用隐藏在表层含义后的深层含义来抒发他的情感经历。因此,判断一个双关“婚恋双关”与否,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爱情诗中的双关;2)此双关的深层含义作为交际线索引导读者解读诗人的情感经历。通过研究李商隐爱情诗中双关的使用来解读“婚恋双关”对李商隐爱情诗写作风格的塑造。Gutt(2004:191)认为翻译的传递性要求译文与原文在“相关方面足够相似”,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到他的译文在多大程度上与原文相似。至于如何判断译文与原文在相关方面相似度的大小,译者需要考虑到读者所收获的语境效果和所付出的处理心力之间的关系。赵会军(2012)提出双关语用翻译量化模型来计算原文与译文“叁个意义点”的重迭度,并根据重迭度的变化来判断双关翻译的对等程度。本文将关联度分为5档,分别为“不关联、弱关联、中关联、强关联和极强关联”。并尝试将关联度和量化模型中的“叁个意义点”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译文与原文“叁个意义点”的相似度来判断双关翻译对等程度的高低。关联度越高说明双关“叁个意义点”的相似度越高,读者越不需要花费多余的处理心力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认知效果。此外,通过确定双关“叁个意义点”的相似度,译者在处理李商隐诗中婚恋双关所采取的5种翻译方法分别为双关译为零、保留字面义、保留深层义、保留两层意义、双关译为同类型的相同双关。通过数据统计,我们得知大部分译者更倾向于在他们的译文中保留原文的字面义。相比之下,双关翻译的理想方法“双关译为同类型的相同双关”却只占3.2%。由此可见,大部分译者没有好好利用双关这个交际线索来重塑李商隐的爱情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文的修辞效果和诗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7-05-21)
郭淑婉[10](2017)在《论法律翻译中的语用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小论主张语言的逻辑形式与真值条件(最小命题)相互高度对应,认为语句构成成分的意义及组合性原则决定了最小命题。对此语境论提出质疑,认为最小命题实为违背语言直觉的多余概念。以关联论为代表的语境论认为,字面意义往往无法充分决定话语的直觉性真值条件,不同类型的语用过程(包括不受语言形式约束的自由充实)在复取直觉性真值条件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最小论与语境论对词义(语用过程的输入信息)的本质亦持不同看法。最小论认为词义所对应的具体概念独立于语境,其语用调适并不影响最小命题。部分语境论学者则提出词义仅提供了构建概念的模板,听者须借助于饱和语用过程构建具体语境中的概念,进而复取直觉性真值条件。意义取消论甚至否认词义的存在,认为词汇仅在特定语境中提供例型意义。关联论的早期观点普遍认为词义与大脑中的概念相互对应,近期以Carston为代表的学者则提出词义呈现非概念性特征,须借助于饱和语用过程形成具体语境中的概念。近年来,从关联论等语境论视角探讨法律文本的语义不充分决定性以及阐释者的语用推理已俨然成为当今语言(法)哲学界的关注热点。根据最小论的观点,语言责任尤其要求法律条款必须承载最小命题。语境论则指出,法律文本的字面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同样无法充分决定直觉性真值条件。以Carston为代表的学者探究关联论对法律语言的适用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仍非常欠缺。本研究旨在探究当代关联论对法律翻译的适用性,并以此为基础对关联论做出补充与修正。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须复取原文的直觉性真值条件并将其再现于译文之中,因此翻译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用过程的结果,为深入研究语用过程的本质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材料。通过系统考察叁部重要法律文件的译本,本研究指出法律文本中大部分词汇的意义对应具体概念,仅有极小部分词汇的意义呈现非概念性特征。若词汇的意义呈现非概念性特征,则相关法律条款无法确定完整命题。译者须借助于饱和语用过程将之形成具体语境中的概念,进而复取直觉性真值条件。另外,某些情况下法律条款表达完整命题,但立法者却无须为该命题承担责任。译者往往须借助于自由充实语用过程,复取立法者所表达的直觉性真值条件。法律翻译中涉及的主要语用过程包括解岐、饱和、复取未言说成分以及构建特定概念。这些语用过程均须诉诸立法意图以及译者推理,受制于关联论所提出的交际原则以及理解程序。法律翻译实例亦表明词组的语义不充分决定性。在理解及翻译一个无法体现完整概念的词组(如contempt proceeding)时,译者须诉诸饱和过程,为词组中各词汇之间的特定关系R确定语义值。该语义值的确定依赖于语境、立法意图以及译者的关联期待。另外,由原子概念组合而成的复杂概念同样可能成为听者推理过程中的输入单位,进行自由充实。其次,本研究以法律语境下情态翻译中的语用过程为例,深入探讨饱和与自由充实的本质区别。关联论认为情态动词的语义内容由两部分组成:逻辑关系R以及命题域D。即其语义内容大致可表达为:情态动词所在句子的命题p与命题域D之间的逻辑关系为R(必要性或兼容性)。Papafragou分析了最为常用的四个英语情态动词(can,may,must和should)的语义内容,认为must和may的命题域D的类型尚未确定,需经饱和过程确定类型后听者才能复取直觉性真值条件;相较而言,can和should的命题域D的类型已经确定(分别为事实命题域与规范命题域),仅需听者进一步收缩其范围,便可复取直觉性真值条件。本研究对这四个情态动词翻译中的语用过程进行考察后证实,对于复取源语法律条款的直觉性真值条件而言,译者确定命题域D的类型的饱和过程与收缩特定类型命题域D范围的自由充实过程至关重要。另外,本研究尝试分析中文情态动词“能”的语义内容,提出其语义内容大致可表达为:其所在句子的命题p与尚未确定类型的命题域D之间的逻辑关系为R(必要性或兼容性),具体语境中听者须对该语义内容加以饱和,才能复取直觉性真值条件。本研究发现“能”在不同语境中可翻译为may,must和be able to,取决于所确定的逻辑关系以及所选择的命题域D的类型。再者,本研究对关联论的核心概念关联期待原则加以细化,体现其在法律翻译语境下对语用过程的合理制约。该语境下的关联期待被细化为对客观化立法意图、法律知识(法律史、法律程序、法律行为以及其他法律知识)以及百科知识的叁重期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关联期待的解释力。结合Carston以及文本主义学者关于客观化立法意图的观点,本研究表明在字面意义无法充分决定法律条款的直觉性真值条件时,译者往往须诉诸客观化的立法意图才能复取直觉性真值条件。源语法律文本的客观化立法意图应由理性译者依据法律文本和充足的源语背景知识判断得出。本论文主要在以下叁方面对关联论做出补充与修正。首先,本研究表明法律文本的字面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同样无法充分决定直觉性真值条件,而是提供了一个命题模板,需要译者借助于不同类型的语用过程形成直觉性真值条件,从而反驳了最小论关于法律条款必须承载最小命题的观点。通过考察同一词汇在不同条款中的理解与翻译,本研究发现极小部分词汇的意义呈现非概念性特征,因而相关法律条款无法确定完整命题。译者须借助于饱和语用过程将这些词汇形成具体语境中的概念,进而复取直觉性真值条件。另外,某些情况下法律条款虽然表达完整命题,但立法者无须为该命题承担责任。译者往往须借助于自由充实语用过程,复取立法者所表达的直觉性真值条件。其次,本研究考察了关联论两个主要阶段的词义观对法律翻译的适用性。关联论的早期观点普遍认为词义与大脑中的概念相互对应,近期以Carston为代表的学者则提出词义呈现非概念性特征,须借助于饱和语用过程形成具体语境中的概念。通过对翻译实例的考察,本研究指出前一阶段的词义观适用于法律语境中大部分的词汇,后一阶段的词义观仅适用于极小部分词汇。在法律翻译中,对应概念的词汇意义往往通过自由充实语用过程得以调整,呈现非概念性特征的词汇意义则须通过饱和语用过程确定具体的概念。研究表明,饱和过程同样涉及对言者意图的语用推理,从而反驳了其他一些语境论学者的观点。再者,本研究对关联论的核心概念关联期待原则加以细化,体现其在法律翻译语境下对语用过程的合理制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关联期待的解释力。其中,客观化立法意图在法律翻译中的作用及定义亦得以合理界定。本论文对翻译研究亦有所启示。首先,探究关联论在法律解释与翻译中的适用性有助于我们洞悉翻译过程的认知本质、凸显译者主体性地位以及为相关翻译指导原则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关联期待原则的细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译者翻译过程中诉诸的各种法律知识,进而洞悉译者的能力构成。本研究得出的关于法律知识(尤其是法律程序知识)在法律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之结论,超出了不少译者、教师以及教材编撰者的普遍认知。(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3-01)
关联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领导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可以从理论、历史、现实和未来等层面来审视。一是理论产生视域,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中国问题"的思想结晶;二是历史演变维度,中国共产党承载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叁是现实要求视角,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设伟大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四是展望未来层面,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践行执政为民的政治宣言。总之,中国共产党是建构和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联论论文参考文献
[1].陶家俊.跨文化视阈中的文学关联——论萨义德、劳伦斯和卡桑诺瓦的文学关联理论[J].外国文学.2019
[2].刘锋.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关联论析[J].南都学坛.2018
[3].邓景春,高瑞阔.“内外有别”之关联论本体解析——以应用文英译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8
[4].阮礼斌.顺应-关联论视角下误解发生的语言语境缘由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8
[5].肖兰英.小人物大关联——论《水浒传》郓哥、唐牛儿的作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7
[6].程刚.关联论视域下汉诗英译中人称指示语的显化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张淼,白合慧子,潘玥宏.关联论视阈下《黄帝内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7
[8].赵建慧.关联论与旅游文本英译的变译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7
[9].邱育虹.李商隐诗中婚恋双关的关联论透视[D].华侨大学.2017
[10].郭淑婉.论法律翻译中的语用过程[D].上海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