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层状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层状,离子束,光热,激光,模型,金相。
层状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周玲玲,孙威[1](2018)在《FIB加工、扫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复杂合金相层状组织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聚焦离子束(FIB)可集成为双束系统,实现微区形貌观察与样品加工一体化,同时也可实现截面薄样品的定位提取。利用该技术并结合透射电镜(TEM)技术研究了Al-Pd-Fe复杂合金系铸态组织中层片结构的构成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铸态Al_(75)Pd_(15)Fe_(10)合金中的层片组织由M-Al_(13)Fe_4相与准晶相构成。通过对比发现,相同层片组织在背散射电子像与透射电镜观察下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分布特征。结合扫描与透射电子显微学成像原理,阐明了SEM和TEM两种表征方式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指出了通过SEM,FIB以及TEM相结合对表征微细多相混合组织真实叁维空间分布特征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匡小围,李智,高琳洁,尹付成[2](2015)在《Al、Mg对热浸镀Zn-Al-Mg镀层中周期层状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向不同成分的Zn-Al熔池中添加一定量的Mg元素,研究了热浸镀Zn-Al-Mg镀层中周期层状组织的形成条件,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观察分析了各个样品的镀层组织。结果表明,在Zn-Al-0.5%Mg的熔池中,当Al含量为30%、45%、55%时,能够形成周期性的层片组织。随着Al含量的增加,FeAl_3与Al-Zn二元共晶并存的周期层状组织的形成也越明显。当Al含量较低时,Mg含量的增加会促进周期组织的形成;当Al含量较高时,随着Mg含量的增加,周期层状组织会逐渐消失,层片状FeAl_3组织转变为块状或者粗大条状组织。(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暨相图与材料设计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11-03)
王蕊宁,王兴,付文杰,谢英杰,李辉[3](2014)在《TA15钛合金片层状组织的球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原始组织为不同粗细片层组织的TA15钛合金板材在两相区进行75%的热轧变形,并用金相法观察变形后组织的球化行为,并分析变形机理。结果表明,晶内片层状α相随变形量增加发生球化,球化程度与片层状α相粗细有关,粗片层状组织发生扭曲和弯折,但等轴α晶粒较少;细片层状组织大部分发生球化,生成均匀细小的等轴组织,这说明原始组织片层状越细则变形后球化程度越高,组织更均匀细小。(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4年24期)
王蕊宁,王兴,邓家彬,谢英杰,李辉[4](2014)在《TA15钛合金片层状组织的球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原始组织为不同粗细片层组织的TA15钛合金板材在两相区进行75%的热轧变形,并用金相法观察变形后组织的球化行为,并分析变形机理。结果表明,晶内片层状α相随变形量增加发生球化,球化程度与片层状α相粗细有关,粗片层状组织发生扭曲和弯折,但等轴α晶粒较少;细片层状组织大部分发生球化,生成均匀细小的等轴组织,这说明原始组织片层状越细则变形后球化程度越高,组织更均匀细小。(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4年22期)
刘亮[5](2012)在《YSZ热障涂层的层状组织调控及其对热导率和寿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TBCs)在服役环境极端恶劣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当前的TBCs陶瓷层材料主要选择6-8wt%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TBCs勺组织、结构和性能依赖于其制备方法。喷涂制备的TBCs呈层状结构,结合性能一般,但热导率较低;EB-PVD TBCs则为柱状晶结构,具有优异的结合性能和良好的应变容限,但热导率偏高。如何有效降低EB-PVD TBCs的热导率一直是相关研究的热点。借鉴喷涂TBCs中的层片状组织结构有利于减少向涂层内部的热传导这一特点,尝试实现EB-PVD TBCs的多层化是其中新兴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设计并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低转速、以及沉积温度的高低交错等方法成功制备了多层陶瓷层和微迭层分层陶瓷层两种层状结构TBCs,对陶瓷层引入层状结构后的组织形貌及其对热导率和寿命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对离子源的工作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束流密度约为0-0.094mA/cm2的脉冲Ti离子辅助可获得微迭层分层陶瓷层TBCs;其他方法可获得横跨截面的多层陶瓷层TBCs,形成大量扁平带状的孔隙。微迭层结构TBCs伴随着大量的分层界面和相邻分层间的密度调制变化,同时柱状晶晶粒得到细化。离子辅助效应导致的微迭层分层和晶粒细化特征随着离子轰击水平的提升而进一步明显,但基体温度在原子迁移扩散和表面形貌控制上仍是更为重要的因素。离子辅助对成分影响较小,实际引入的Ti含量极低,且不会引起TBCs的致密化。两种层状结构TBCs仍呈现不可转变的四方相(t’)结构特征。离子辅助带来的额外能量可诱发占优取向从(100)逐渐变化到(111),]BCs内部织构变为{100}型和{111}型织构共存。引入离子与蒸气粒子以及蒸气粒子之间的碰撞导致了晶格重构和溅射,而占优取向的变化机制源于离子束导致的晶粒净生长速率和生长方向的调整以及表面粗糙度引起的生长不稳定性的共同作用。相对于常规TBCs,两种层状结构TBCs在相应温度下的热扩散系数和热导率都有所降低,其中离子辅助微迭层分层结构导致的热导率降低效果更为明显,室温热导率最高可降低约35%,其机制在于引入的分层界面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带来大量界面热阻,同时,细化的晶粒和由此而来的更多的晶界以及相邻分层间的密度调制共同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声子传热。两种层状结构形成的分层界面均有助于降低粘结层的氧化速率。依据这两种分层结构本身的差异及其位置的不同,低转速分层试样粘结层的抗氧化性能更好,但涂层寿命较差;而离子辅助试样粘结层的抗氧化性能稍优于常规TBCs(?),但涂层寿命较优,其机制在于两种分层界面在阻挡传热、增强抗氧化性能的同时,是否降低了YSZ柱晶的应变容限。总体而言,离子束辅助EB-PVD可作为TBCs的新型制备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2-03-12)
赵会娟,阎长斐,张顺起,关堂兵,缪辉[6](2009)在《基于微扰蒙特卡罗的薄层状组织光学参数重构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层状组织体的光学参数(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快速重构问题展开讨论.发展了基于漫反射测量的适合于胃、宫颈等内脏薄层状组织光学参数重构的微扰蒙特卡罗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漫反射光强重构临床应用范围内的光学参数,对单层模拟体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重构误差均不大于±3%,对双层模拟体的重构误差小于10%,且两参数的重构之间几乎没有互扰.使用固体模型对上述算法进行的实验显示,重构出的散射参数与真值的误差小于±10%.进行一组光学参数重构耗时不超过1 min.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重构光学参数,为内脏器官近红外早期癌症诊断的临床应用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期刊2009年03期)
方军,王克鲁,鲁世强,董显娟,杨化娟[7](2008)在《粗片层状组织TA15合金高温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试验机对粗片层状组织TA15合金进行了变形温度为750~110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的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应变对流动应力的影响,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合理地选取了影响流动应力的"最优"自变量子集,建立了合金的本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本构关系模型能够用来表征该合金热变形过程的力学行为;误差分析表明,该逐步回归法本构关系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指导粗片层状组织TA15合金热加工工艺制定,并可用于粗片层状组织TA15合金热变形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08年06期)
陈燕,牛燕雄,唐芳,杨会钗,张雏[8](2007)在《激光辐照活体皮肤层状组织的光热作用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一定强度的激光辐照皮肤组织时可造成组织的破坏。本文基于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机理,建立了激光辐照皮肤叁层组织的二维传热模型。在Pennes生物传热方程中采用更能反映活体组织真实情况的血液灌注率,并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了所引起的温度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对活体皮肤组织的热损伤最早发生在光束中心处,并沿着径向和轴向衰减,活体组织热物性的非均匀性考虑与否会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07年05期)
马宁,江世臣,李和杰,张学学[9](2003)在《激光对皮肤层状组织作用的非傅立叶效应及光致热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非Fourier效应对激光与人体皮肤组织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研究皮肤病激光灼伤疗法中的光致热损伤。方法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皮肤组织内的光子传播 ,将激光能量看作组织内热源 ,采用生物传热热波模型 (TWMBT)研究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皮肤层状组织中的瞬态温升过程、温度分布和皮肤的热损伤时间 ,由此探讨皮肤病灼伤治疗的时间阈值。结果研究表明 ,由于非Fourier效应的存在 ,皮肤组织各处的温升速率较低 ,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温度峰值 ,因此 ,非Fourier效应对预测皮肤组织的损伤时间阈值有着较大影响。结论关于激光与皮肤层状组织相互作用时的非Fourier效应的理论分析及相应的数值求解对准确预测皮肤组织内的热效应、控制皮肤病治疗时间和优化激光治疗参数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03年02期)
谢树森,杨洪钦,李步洪[10](2001)在《激光与皮肤层状组织的光热作用及其传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机理 ,对激光与组织光热相互作用形成的热源项进行拓宽理解 ,并分析了激光照射下组织光热性质的关联。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激光与皮肤层状组织相互作用传热模型。数值模拟获得的若干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道一致 ,方法为精确预测激光诱发的组织热响应提供有力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01年07期)
层状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向不同成分的Zn-Al熔池中添加一定量的Mg元素,研究了热浸镀Zn-Al-Mg镀层中周期层状组织的形成条件,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观察分析了各个样品的镀层组织。结果表明,在Zn-Al-0.5%Mg的熔池中,当Al含量为30%、45%、55%时,能够形成周期性的层片组织。随着Al含量的增加,FeAl_3与Al-Zn二元共晶并存的周期层状组织的形成也越明显。当Al含量较低时,Mg含量的增加会促进周期组织的形成;当Al含量较高时,随着Mg含量的增加,周期层状组织会逐渐消失,层片状FeAl_3组织转变为块状或者粗大条状组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状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周玲玲,孙威.FIB加工、扫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复杂合金相层状组织表征[J].电子显微学报.2018
[2].匡小围,李智,高琳洁,尹付成.Al、Mg对热浸镀Zn-Al-Mg镀层中周期层状组织的影响[C].第十七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暨相图与材料设计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5
[3].王蕊宁,王兴,付文杰,谢英杰,李辉.TA15钛合金片层状组织的球化行为[J].热加工工艺.2014
[4].王蕊宁,王兴,邓家彬,谢英杰,李辉.TA15钛合金片层状组织的球化行为[J].热加工工艺.2014
[5].刘亮.YSZ热障涂层的层状组织调控及其对热导率和寿命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6].赵会娟,阎长斐,张顺起,关堂兵,缪辉.基于微扰蒙特卡罗的薄层状组织光学参数重构技术[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9
[7].方军,王克鲁,鲁世强,董显娟,杨化娟.粗片层状组织TA15合金高温本构关系研究[J].锻压技术.2008
[8].陈燕,牛燕雄,唐芳,杨会钗,张雏.激光辐照活体皮肤层状组织的光热作用数值模拟研究[J].应用激光.2007
[9].马宁,江世臣,李和杰,张学学.激光对皮肤层状组织作用的非傅立叶效应及光致热损伤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
[10].谢树森,杨洪钦,李步洪.激光与皮肤层状组织的光热作用及其传热模型[J].光电子·激光.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