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研究与策略思考

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研究与策略思考

王德伟[1]2007年在《建筑学专业建造课程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造作为一种学习建筑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院校的重视。在英国、美国、芬兰等西方国家,建造已经成为建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建筑院校也进行了建造课程的尝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逐步把建造课程引入到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建造课程一般是指那些在大学的教学环境下,将实际的建筑物作为教学手段的课题,使用真实建筑材料制作大比例模型或实际建造、注重现场操作体验的学习方式。建造课程的特点在于“通过建造活动学习建筑”,开启了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通过图画学习建筑”互为补充,是沟通经验世界和先验世界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换,为我们的建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在国内,建造课程主要以实验课程的方式展开,相关研究还很薄弱,特别是在课程理论方面。论文首先需要对建造课程的属性做出判断,并据此寻找相关教育理论,初步搭建研究的基本框架。其后,收集国、内外建造课程的相关案例,开展对比分析,力求为建造课程的编制方式提出具体的策略和建议。依据以上研究思路,论文共分五章。首先对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线路做出交代,而后通过对课程论和教学论的辩证思考,并结合建造课程自身的特点,指出建造课程是研究性学习在具体课程中的运用,以此作为建造课程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其后,论文从课程编制的四个主要方面,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近年来所实施的典型建造课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对建造课程在开设方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最后,作者结合自身所参与的建造课程教学实践,对建造课程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建议。

王琴琴[2]2012年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依据国内外研究者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在课堂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模式,结合已有常见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法与研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采用“引导、鼓励与监督”、“自主发展与创设积极合作环境”、“合作分组、建立积极相互信赖关系”和“交流协作与探索发现”等策略,将研究性学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课堂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在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可接受性程度及其教育目标达成程度来验证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性,并试图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自我管理训练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本论文共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就研究性学习与自我管理的已有研究成果做出了详细综述;第叁部分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并对整个行动研究进行了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的设计、研究的信度、效度和推广度、研究的伦理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对课堂中学生自我管理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进而探讨和拟定了具体的行动研究方案;第五部分是行动研究的实施,包括研究性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课堂相整合的教学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教学实施,后访谈与问卷分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论等;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反思,对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与模式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模式——阶段式-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模式,以及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原则,以期能够得到更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推广。

招清[3]2007年在《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面对世界改革浪潮的形势迅速做出应对的重大举措,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新课改倡导教师大力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探究式教学。那么,究竟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何在?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目前中小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和应对?这些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论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一方面从理论上对国内外目前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概述了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从本地的教育实际出发,设计并在一定范围内对中学教师实施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此了解当前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状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策略。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来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探究式教学当前的研究现状。本论文主要研究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首先在综述部分对国内外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在界定探究式教学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探究式教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括了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途径、类型并分析了影响探究式教学的几个基本因素。这些内容对教师理解和掌握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叁部分,淄博市中学教师探究式教学现状调查。以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设计了教师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淄博市中学教师实施了问卷和访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绝大部分教师支持探究式教学;(2)大部分教师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发展欲望;(3)教师的探究精神、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知识及能力均存在不足,探究式教学行为有一定的局限性;(4)教师的教学评价、合作关系及学校的领导方式、管理制度和文化环境是影响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因素;(5)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目前影响教师教学最直接的因素。第四部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根据对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1)树立长远的人才发展观念;(2)提高教师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素质;(3)完善学校的教师评价制度;(4)创建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最后指出我国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前景和根本意义,并对论文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及表明了改进的想法。

师葛莹[4]2018年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知识文化作为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课程改革首当其冲成为各国的重要战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致力于将传统教学转化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型模式,研究性学习作为重点推行课程,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研究性学习在打破学生思维定势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多年来,在教育学者们夜以继日的辛勤努力下,研究性学习已取得一些显着成效,但其中不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索解决。基于以上,本次研究通过走访调查伊宁市当地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对研究性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文章首先从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背景出发,说明了究性学习的课程目的,以及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意义。接着总结了研究性学习的国内外现状,国外主要围绕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情况进行说明;国内现状先以时间为主叙述,接着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选题、程序、评价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阐述。在理论基础部分,说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并总结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还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叁方面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然后利用调查问卷、访谈法对伊宁市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案例分析和课堂观察实录加以论证说明。主要分析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学校的开展现状,师生对课程的认知程度,课程学习的评价情况等,影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因素以及提出的改善措施,总结了伊宁市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现状。最后从学生、教师和学校叁个层次分析了影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因素,主要是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操作、学习评价等方面有提升空间;教师层次主要是教师的科学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学校的资源配备和课程管理监督方面还存在在漏洞。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建议,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理论教育,优化评价系统,加强教师团队力量,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和资源等。文章的最后总结了在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奋斗。

梁媛[5]2003年在《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研究与策略思考》文中提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不进入课程改革的层面,任何教育改革都是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的。研究性学习的倡导及其课程的设置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构成,为落实、推进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生长点。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研究历程较短。目前基本局限在对研究性学习内涵、特点的思辩性讨论及课程实施模式的经验交流层面,缺乏对其内涵的科学界定,缺乏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其课程实施状况的大范围考察,缺乏对其现状的分析与策略思考。本研究从课程与教学整合的角度对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予以明确的界定,并运用自编问卷,对天津市9所中学的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实证性调查与分析思考。本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天津市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处于低水平和不平衡状态。具体来讲,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具有孤立性;对研究性课程或持消极否定态度或存在很强的畏难情绪;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烈,学习动机以表层型学习动机为主;大多数学生否定研究性课程的开展改进了其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课程实施状况不理想,大多数学校没有很好地贯彻和落实,各个学校的研究性学习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未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缺乏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基于上述现状,笔者建议要切实发挥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适用性、普遍性和可持续性,就必须加大对课程实施的重视程度,对课程政策予以适当调试:必须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实现研究性学习的合理过渡。本研究在明确研究性学习内涵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性研究结果的支持,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富有实践价值的改进策略,为切实发挥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体系及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宋志慧[6]2008年在《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探究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出发,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从而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并从中培养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气质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近些年来,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创造性,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尚话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发展趋势。本文试从以下五个部分来探讨语文研究性学习: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上位概念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入手引申出语文研究性的含义和特点。第二部分论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革除传统语文教学积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实现教师职业成长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必要性所在。语文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语文学习与语文能力形成的实践性以及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使得语文学科具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第叁部分是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诸多问题。本节着重对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教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的欠缺,提出了第四部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第五部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第四部分的教学策略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论述。宏观教学策略包括民主性策略、合作性策略、生活性策略和活动性策略四种;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有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和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两种形式,微观教学策略即具体教学策略分别对两种形式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第五部分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入手,提出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四种评价方法。

郑威[7]2006年在《研究性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现已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亮点。培养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学生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新的教育目标。本文的写作是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目标,从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出发,结合国内外现阶段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现状,和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研究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结合研究性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践的教学案例,总结出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几种常见的模式。在几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点点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但是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中还存在大量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探讨之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得到了一点点经验和启示,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课堂的探究学习和训练,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功,学习探究的方法,形成探究的能力。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今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朱玲玲[8]2016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研究》文中认为研究性学习自提出以来,备受关注,这种学习方式对促进阅读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问卷调查法,首先对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等作了分析,发现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也是阅读教学的内在需要和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接着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详细探讨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策略: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叁主原则,依托思维训练为主的研究模式,辅以有效的评价方法。本研究还提出研究性学习对促进研究性阅读教学的作用,相信从根本上能提高高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张荣[9]2004年在《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兼论一种可行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21世纪之初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通过优质的基础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成了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谋求发展的战略。各国在基础课程改革中都重视开设研究型课程或同研究型课程类似的课程,这些课程是对学生真实的学习规律的追寻,代表了世界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变革的发展趋势。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的探索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本文以高中研究性学习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思想渊源进行综述;接下来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种类和特点;既而,针对高中研究性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高中研究性教学模式——双主体交互型研究性教学模式;最后,通过教学实验的方法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并对其做了进一步改进的探索。 本文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文献调研、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实验研究。

孙丹[10]2007年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切入点。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首次提出至今,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学科课程也需要研究性学习,因此中学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地理研究性学习具有充分的开放性、深刻的探究性和丰富的实践性特征,同时又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作指导。目前,全国各地高中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经验交流在不断的举行,为进一步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深层次的指导。本文通过对沈阳市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现状的调查,在参与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持续记载的基础上,对现状与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并以此为主攻目标,究其根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以及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的见解,论证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对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的应用不应只停留在课程设置层面上,应把它贯穿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笔者根据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经验与成效,提出了确实可行的具体教学对策。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为今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选题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建筑学专业建造课程的比较研究[D]. 王德伟. 重庆大学. 2007

[2].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D]. 王琴琴. 青海师范大学. 2012

[3].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D]. 招清.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4].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分析研究[D]. 师葛莹. 伊犁师范学院. 2018

[5]. 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研究与策略思考[D]. 梁媛. 天津师范大学. 2003

[6].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讨[D]. 宋志慧. 曲阜师范大学. 2008

[7]. 研究性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 郑威. 河北师范大学. 2006

[8].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研究[D]. 朱玲玲. 苏州大学. 2016

[9]. 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兼论一种可行的研究性教学模式[D]. 张荣. 辽宁师范大学. 2004

[10].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D]. 孙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研究与策略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