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体积论文_颜俊文,颜小庚

导读:本文包含了脑梗死体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脑梗死,体积,动脉,白细胞,多普勒,脑中,因子。

脑梗死体积论文文献综述

颜俊文,颜小庚[1](2019)在《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中Hs-CRP、HGMB1与梗死体积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水平变化与脑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根据梗死体积分为急性脑梗死A组(体积<5 cm3)和急性脑梗死B组(体积>5 cm3),各20例,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康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入院后第2、4、7天血清中hs-CRP和HGMB1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入院后第2、4、7天血清中hs-CRP和HGM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和HGMB1水平均升高,且随脑梗死体积增大而升高,监测其水平可判断疾病预后。(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冯彩霞,王增帅,乌兰,高丽芝,王惠珍[2](2019)在《25羟基维生素D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 D]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74例,卒中筛查门诊资料完整健康中老年人186例。根据头部核磁梗死体积分为3组:小体积组(梗死体积≤1 cm3)、1 cm3<中体积组<20 cm3、和大体积组(梗死体积≥20 cm3)。分析3组之间在25(OH) D及外周血生化指标等方面是否有差异。以梗死灶体积分组为因变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组及血管狭窄分组作为混杂因素,25(OH) D分组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OH) D在3组之间(14. 51±4. 10 ng/L、12. 15±3. 30 ng/L、9. 67±2. 6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25(OH) D缺乏组、不足组与正常组相比,梗死体积增加一个等级的可能性分别是正常组的2. 826(P=0. 020)、1. 146(P=0. 764)倍。结论 25(OH) D的缺乏与患者的梗死体积的增大有关。(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梅育嘉,罗杰峰,胡瑞婷[3](2019)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各危险因素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因果关系,判断MPV增大是否为ACI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ACI的3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记录其MPV等临床信息,按照时间分组行多因素分析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判断与MPV相关的ACI危险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与MPV显着相关(P<0.05)的因素有:血小板计数(PC)、OCSP分型4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白细胞(WBC)计数。对定量指标MPV、WBC、PC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PC是MPV改变的格兰杰原因;WBC增高对MPV的改变有较强预测作用,可能是MPV改变的格兰杰原因。结论 MPV的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尚无证据证明血小板活化MPV改变是ACI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微创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丽芬,姚艳玲,崔景军[4](2019)在《针刺人中穴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针刺人中穴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16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50只)、针刺组(50只)、假手术组(5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针刺组、假手术组又根据术后3 h、12 h、24 h、2 d、3 d分为5个时相,每个时相9只。以MCAO模型为研究对象,用神经症状评分法(NSS)和TTC染色法评估大鼠脑梗死后不同时相的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神经功能正常,两组术后NSS评分均为(0.00±0.00)分。模型组与针刺组术后3 h的NSS评分最高,随着神经功能的恢复,NSS评分逐渐降低。针刺组各时相NSS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梗死灶;针刺组术后12 h、24 h、3 d的脑梗死体积均显着小于模型组(P<0.05);TTC显色结果及数据显示,早期针刺疗效较好。结论针刺人中穴能有效缓解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脑梗死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4期)

席周平,史淑慧,孙晓慧[5](2019)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探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长庆油田职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血清指标、神经功能评分(NHISS)、脑梗死体积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介素细胞-6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分别为(8.84±5.63) mg/L、(6.77±1.89) ng/L和(17.80±6.67)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0±8.97) mg/L、(8.33±2.73) ng/L和(31.63±7.45) 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和NHISS评分分别为(2.27±1.13) cm3、(2.54±1.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1.22) m3、(5.34±1.4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和MMP-9分别为(3.29±1.59) mg/L和(75.66±1.29)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4±2.31) mg/L和(88.64±1.73)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炎症反应、缩小患者脑梗死体积,临床治疗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15期)

韩佳霖,惠品晶,颜燕红,胡春洪,方琪[6](2019)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区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确诊为单侧CMCAO的患者4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软脑膜侧支(LMA)分级并将患者分为LMA良好组(26例,3~4级)和LMA不良组(17例,0~2级)。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测并记录健侧(c)及患侧(i)MCA平均流速(MV),计算健侧与患侧MCA的MV比值(MVcMCA/MViMCA)。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计算脑梗死体积,并将43例患者分为无梗死、小体积、中体积及大体积梗死组。分别比较LMA良好组与不良组之间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MCA流速及脑梗死体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CA流速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LMA良好组卒中比例显着低于LMA不良组[15(57.7%)vs 16(94.1%)],且无症状患者比例显着高于LMA不良组[5(19.2%)vs 0(0)]。LMA良好组的MViMCA显着高于LMA不良组[(40.15±12.32)vs(20.82±6.73)],MVcMCA/MVi MCA低于LMA不良组[1.38(1.12,1.65) vs 2.60(2.12,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00、Z=-4.434,P均<0.001)。LMA良好组无梗死及小体积梗死患者比例较高,LMA不良组中体积及大体积梗死患者比例较高,LMA良好组与不良组脑梗死体积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18,P <0.001)。脑梗死体积与MVi MCA呈中度负相关(r=-0.574,P <0.001),与MVcMCA/MViMCA呈中度正相关(r=0.615,P <0.001);LMA不良组脑梗死体积与MViMCA呈中度负相关(r=-0.621,P=0.008),与MVcMCA/MVi MCA呈高度正相关(r=0.721,P=0.001)。结论 MCA区域流速与脑梗死体积明显相关,可以通过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直接评估LMA逆向血流代偿以及MCA区域血流代偿情况,间接反映患者脑梗死病灶体积大小,从而为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患者随访提供可靠、实时、动态的评估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8期)

王金海,张婷卓,李兴兰,田亮,袁博[7](2019)在《头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头穴针刺干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β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探讨头穴针刺调节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作为正常组,3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及头针组,每组12只。药物组以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100mg·kg-1·d-1)腹腔注射,1次/d,共7d;头针组给予双侧"顶颞前斜线"快速透刺治疗,留针20min,1次/d,共7d。分别干预刺前和末次干预结束即刻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神经行为学评分(NS)。以2,3,5-叁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旁回IL-10、IL-6、IL-1β的表达。结果:与同组干预前比较,药物组与头针组大鼠NDS和NS均显着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DS和NS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1),海马旁回IL-10、IL-6、IL-1β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头针组大鼠NDS、NS及海马旁回IL-6、IL-1β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头针组IL-10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上调IL-10的表达,抑制IL-6、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头穴针刺调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楚宝[8](2019)在《单侧大脑中动脉病变患者侧支循环对脑梗死体积及预后情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单侧大脑中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以及对脑梗死体积的变化及患者的预后的研究。方法: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脑血管介入患者918名,其中大脑中动脉病变患者144名,按照纳排标准从中筛选出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慢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名。记录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入院一般资料及血管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等;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记录患者入院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7天内完善头颅DWI及MRI扫描。根据患者DSA资料评价大脑中动脉病变及侧支循环情况。根据患者大脑中动脉病变情况,分为狭窄组和闭塞组;根据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分为侧支循环优良(ASITN/SIR≥3分)组及侧支循环一般(ASITN/SIR≤2分)组。采用PACX软件,计算DWI影像上脑梗死体积。出院后6个月对研究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并进行mRs评分。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比较用t检验进行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M(Q1,Q3)]表示,差异比较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分析,二值变量与多个自变量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51例患者,其中男性32名(62.7%),女性19名(37.3%),年龄范围(22-74)岁,平均年龄(50.22±12.41)岁。有吸烟史患者21名(41.2%),有饮酒史患者15名(29.4%),合并高血压病33名(64.7%),合并糖尿病8名(15.7%),合并高脂血症14名(27.5%),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6名(50.9%)。侧支循环优良(ASITN/SIR≥3分)组及侧支循环一般(ASITN/SIR≤2分)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病史有统计学差异(P<0.05)。2.侧支循环比较: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组患者相比结果表明,大脑中动脉闭塞组患者侧支循环评分较高,两组侧支循环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3.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ADL评分及预后比较:与侧支循环优良组相比,侧支循环一般组的脑梗死体积大于侧支循环优良组,入院NIHSS评分高,入院ADL评分低,卒中后6个月复发率高,预后不良患者居多,两组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将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同型半胱氨酸、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作为做自变量,侧支循环优良和侧支循环一般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其余影响因素此次统计结果中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较狭窄患者的侧支循环开通良好,侧支循环开放级别高。2.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脑梗死体积更小,入院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更利于患者预后,复发率低。3.就此次研究入组患者而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影响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等因素与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无关。(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郭若一[9](2019)在《CD147、血细胞、血脂及纤维蛋白原与急性脑梗死灶体积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D147水平、血细胞、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与脑梗死灶体积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住院患者。采集入院次晨空腹静脉血检测CD147、血常规、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并于24小时内行头颅CT检查,3日内行包括弥散加权图像(DWI)序列在内的MRI检查。根据D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TIA组,并计算梗死灶体积,从而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各因素与梗死灶体积的关系。结果:共有137名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脑梗死组114名,TIA组23名,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1)脑梗死组与TIA组间及不同梗死体积亚组间血清CD147含量均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2)Spearman分析显示总胆固醇(r=0.253,P=0.007),LDL-C(r=0.263,P=0.005),apoB(r=0.187,P=0.047),纤维蛋白原(r=0.197,P=0.036),LDL-C/HDL-C比值(r=0.211,P=0.024)均与脑梗死灶体积成线性正相关;(3)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病史(P=0.031,OR=2.298,95%CI 1.077-4.904),LDL-C(P=0.008,OR=1.521,95%CI 1.113-2.079)及纤维蛋白原(P=0.025,OR=1.832,95%CI1.079-3.109)与梗死灶体积显着相关;(4)ROC曲线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达到了统计学显着性(AUC=0.631,P=0.049),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370。结论:本研究显示,血清CD147含量与脑梗死体积无明显相关性;总胆固醇、LDL-C、apoB、纤维蛋白原及LDL-C/HDL-C比值与非心源性脑梗死灶体积成线性正相关;经性别、年龄及糖尿病史校正后,高血压病史、LDL-C及纤维蛋白原与梗死灶体积独立相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脑梗死与TIA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付群,刘尊敬,崔丹[10](2019)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CL2、CCL3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CCL2)、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3(CCL3)的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7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Pullicino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组(n=56)、中梗死组(n=41)、大梗死组(n=27),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59)、中度组(n=37)、重度组(n=28),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CL2、CCL3水平,血清CCL2、CCL3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小、中、大梗死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中、大梗死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着高于小梗死组,且大梗死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着高于中梗死组(P<0.05);轻、中、重度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着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着高于中度组(P<0.05);患者血清CCL2、CCL3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分别呈显着正相关(r=0.349/0.481,P<0.05);患者血清CCL2、CCL3水平与NIHSS评分分别呈显着正相关(r=0.493/0.650,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CCL2、CCL3水平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1.912,1.624,2.272,2.082,95%CI=1.341~2.728,1.436~1.836,1.372~3.764,1.623~2.671,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CL2、CCL3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显着正相关,可作为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本文来源于《卒中与神经疾病》期刊2019年01期)

脑梗死体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 D]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74例,卒中筛查门诊资料完整健康中老年人186例。根据头部核磁梗死体积分为3组:小体积组(梗死体积≤1 cm3)、1 cm3<中体积组<20 cm3、和大体积组(梗死体积≥20 cm3)。分析3组之间在25(OH) D及外周血生化指标等方面是否有差异。以梗死灶体积分组为因变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组及血管狭窄分组作为混杂因素,25(OH) D分组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OH) D在3组之间(14. 51±4. 10 ng/L、12. 15±3. 30 ng/L、9. 67±2. 6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25(OH) D缺乏组、不足组与正常组相比,梗死体积增加一个等级的可能性分别是正常组的2. 826(P=0. 020)、1. 146(P=0. 764)倍。结论 25(OH) D的缺乏与患者的梗死体积的增大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梗死体积论文参考文献

[1].颜俊文,颜小庚.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中Hs-CRP、HGMB1与梗死体积关系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9

[2].冯彩霞,王增帅,乌兰,高丽芝,王惠珍.25羟基维生素D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

[3].梅育嘉,罗杰峰,胡瑞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分析[J].微创医学.2019

[4].王丽芬,姚艳玲,崔景军.针刺人中穴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5].席周平,史淑慧,孙晓慧.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

[6].韩佳霖,惠品晶,颜燕红,胡春洪,方琪.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

[7].王金海,张婷卓,李兴兰,田亮,袁博.头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9

[8].楚宝.单侧大脑中动脉病变患者侧支循环对脑梗死体积及预后情况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

[9].郭若一.CD147、血细胞、血脂及纤维蛋白原与急性脑梗死灶体积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9

[10].付群,刘尊敬,崔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CL2、CCL3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

论文知识图

叁组小鼠不同立体定位的脑切片上,中...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的代表性显微...不同给药时间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各组脑梗死体积的比较(TTC染色)对照组(A)的脑梗死体积(白色部分...

标签:;  ;  ;  ;  ;  ;  ;  

脑梗死体积论文_颜俊文,颜小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