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谷文岳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谷文岳

谷文岳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的住院儿科患儿10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为主的沟通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非语言沟通,患儿出院后由其父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恰当的非语言性沟通方式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儿科护理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

近年来,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非语言性沟通也越来越得到医疗界的重视。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对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温柔的眼神、轻柔的抚触和温和的笑容使患儿产生信赖感和舒适感。非语言性沟通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对相关非语言性沟通的护理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不断提升护理水平。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的住院儿科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100例患儿,男52例,女48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6.5±4.2)岁,住院天数为5-12d,平均(7.8±2.4)d。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4±4.1)岁,住院天数平均(7.8±2.3)d;观察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4.4)岁,住院天数平均(7.9±2.5)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语言性沟通为主的护理方式;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方式。

(一)、表情

护士的表情是其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体现,对患儿的心理影响十分重要。护士的表情亲切自然,特别是微笑服务,可使患儿有愉快和安全之感,进而缩短了护士与患儿之间的距离。患儿入院后护士带着真诚的微笑,轻巧而勤快地来往于病床旁,患儿就会感到亲切愉快、心情舒畅,对患儿的精神安慰可能胜过良药,相反如果护理过程中,护士始终保持严肃的表情,会使患儿感觉不适,从而产生内心的恐惧,以至拒绝接受治疗,从而造成病情的延误,同时会增加护士与患儿家长之间的距离,不利于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形成。

(二)、身体姿态

身体姿势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自我感觉,情绪状态及身体健康状况等[3]。适当运用身体姿势非常有利于临床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临床收集患儿病史资料时,常与患儿家属进行互通信息性的交谈,交谈过程中,灵活运用手势或点头等动作,能维持和调节交流的进行。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护士要特别注意自己行为举止,保持从容镇定,动作迅速敏捷,举止有条不紊,这时候,如果护士行为慌乱,必然会导致患儿或患儿家属的紧张和恐慌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三)、眼神与目光

护士可以通过目光表示倾听患儿的叙述和对患儿的痛苦表示同情,使患儿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亲切友善的目光可以给患儿带来良好的心境,甚至有时护士还可以通过目光来稳定患儿的情绪。例如,在患儿进行注射治疗时,护士肯定和鼓励的眼神能够使患儿的心情放松,较好的配合治疗的完成。

(四)、抚触

抚触是一种能增加舒适感的实用护理技术,全身或局部的抚触不仅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能促进孩子与家人的亲情交流。当新生儿的皮肤感受到温柔的抚摸,可增加患儿安全感,改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尤其是腹部抚触,可刺激消化功能,促进吸收和排泄。

(五)、病房环境

儿科病房的环境对于患儿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装饰、通风、光线等。不良的环境会使患儿烦躁、淡漠甚至影响身体的恢复。因此,要为患儿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流通的病室,并保持安静,光线柔和、清洁、干燥,同时在病房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或者壁画,让患儿消除对病房的恐惧感,稳定患儿的情绪。

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两组患儿出院后,由其父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可见,对照组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为76.0%,观察组为90.0%;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分别为80.0%和92.0%。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非语言性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的交往[3]。非语言表达往往比语言表达的信息更接近事实。非语言性交流可表达出情感,调节互动,维护自我形象,使互动中的双方有效分享信息。护士可通过观察病人面部表情、姿势、手势等来评估病人状况,病人也可通过护士的非语言暗示了解信息。

护士注意外在形象及语言态度。任何人之间都是友善、相互需求的关系,病人住院后希望得到良好的诊断、治疗、护理。从住院开始就在认真观察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作风,考察他们的服务和技术水平。护士则要履行其职能,了解病人的需求,观察病人的表现。在工作中要把自己的言行作为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注意自己的言行效果,采用征询的态度和目光全神贯注的倾听,以关心、感兴趣的态度与病人交谈,与病人保持一致,不走神,不要打断病人谈话,增加信赖感,使病人更愿意与护士合作,有什么心里话和要求都会找护士商量,以期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语言沟通技巧的训练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抓紧点滴时间学习社会学、心理学、人文学等科学知识以塑造高尚的护士形象。

正确运用手势和面部。以手势配合口语提高表现力和感应性,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如病人高热时,在询问病情的同时,用手触摸前额更能充分体现关注、亲切的感情。当病人在病室内或走廊里大声喧哗时,护士做示指压唇的手势凝视对方,要比用口语批评更为奏效。面部表情在非语言性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最有效的面部表情是微笑。病人焦虑时,护士面带微笑与其交谈,本身就是“安慰剂”;病人恐惧不安时,护士镇静从容不迫的笑脸,能给病人以镇静安全感。其次是眼神,恰当的运用眼神,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如在巡视病房时,尽管不可能每个床位都走到,但以眼神环顾每位病人,能使之感到自己没有被冷落。

适当的运用触摸。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触摸可以交流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在不适宜用语言表示关怀的情况下,可以用轻轻的抚摸来代替。如对听力、视力不佳的老年人,给予轻轻的搀扶,对哭闹的儿童抚摸头部,紧紧握住手术病人的手等都会给病人以巨大的安慰和支持,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良好的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可以增加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对护士的信任,拉近护士与病人的距离,使病人在住院期间感受到在家同样的温暖,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霞,李力.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医学,2011

[2]季爱琴,徐玲芬,谢波,等.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

[3]田桂萍.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河北中医,2013

[4]刘桂珍.浅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

[5]王慧.儿科护士的沟通技巧[J].齐鲁护理杂志,2010

标签:;  ;  ;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谷文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