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品种间杂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杂种,优势,甘蓝,油菜,亲和性,品种,距离。
品种间杂种论文文献综述
宋莫凡[1](2019)在《荞麦种间可杂交性及品种间杂种F1产量与性状优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栽培甜荞具有花柱异型的特点,在自然条件下自交不亲和,因此大大限制了栽培甜荞的产量。野生甜荞和苦荞为等花柱型荞麦,具有自交结实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杂交将野生甜荞和苦荞中的等花柱自交可育基因导入到栽培甜荞中,就能够大大提升栽培甜荞的产量。然而野生甜荞和苦荞为甜荞的远缘种,种间杂交由于亲本间的不亲和性等诸多原因,导致花粉管不能正常生长或杂种胚败育等障碍。本试验通过进行不同组合的栽培甜荞与野生荞麦及苦荞的种间杂交,观察结实率,选择出可杂交性强的杂交组合;通过荧光显微观察受精过程中花粉管的生长动态,探索荞麦种间杂交不亲和的机理;通过对杂交子房的离体培养,对即将夭亡的杂种胚进行胚拯救,并探索出合适的荞麦杂种胚胚拯救技术体系;同时,还对栽培甜荞品种间的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研究旨在探讨荞麦远缘杂交的授粉结实机制、远缘杂交胚拯救技术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44个杂交组合中只有定甜荞1号(长、短)×野生甜荞、北早生(长)×野生甜荞和TQ12-08(长)×野生甜荞4个杂交组合存在结实情况,占比9.1%,杂交结实率在11.8%-36.3%之间。其余组合均不能结实,能够结实的4个组合其父本都是野生甜荞,可以判断以栽培甜荞作为母本,以野生甜荞作为父本可能具有最强的可杂交性;重复授粉对栽培甜荞与野生甜荞的杂交授粉结实性的提高具有一定作用,但因组合而异。(2)以栽培甜荞为母本,以野生甜荞作父本的杂交组合杂交时,授粉后花粉管能够正常伸长并进入到胚囊内完成受精;其他苦荞材料作父本授粉后花粉管萌发后不久就会被抑制生长,只能延伸到大约花柱的1/3-1/2的位置。以栽培甜荞为母本,野生甜荞作父本时,虽然花粉管都能正常生长到胚囊内,但与不同母本间结实情况不同,表明荞麦远缘杂交具有受精前和受精后的不亲和性。不同的授粉方式中以栽培甜荞为母本,以苦荞(野生种或栽培种)为父本,重复授粉与授粉后1h用2,4-D处理柱头这两种方式作用不明显,花粉管没有更进一步生长;授粉前1h用2,4-D溶液处理柱头的方式能够使花粉管生长的更长,但依然不足以使花粉管伸长进入胚囊完成受精。(3)种间杂交后得到的杂种胚大多数都会夭亡,对即将夭亡的杂种胚进行胚拯救,最适宜的取外植体子房的时间为授粉后8d,最适宜的培养基成分为:MS+6.0mg/L6-BA+1.0mg/L IAA+3.0%蔗糖+0.7%琼脂;将定甜荞1号×野生甜荞杂交得到的杂种F1种子进行种植,成熟期观察植株形态及花器特征后,可以判定其为真杂种植株。(4)12个自交-杂交混合种(F1)在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花簇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优势表现不同,相比较在一级分枝和千粒重性状上优势较大。在综合比较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后,选出西农9978×北早生、西农9976×北早生、TQ11-6×定甜荞1号、定甜荞1号×西农9978四个组合为强优势杂交组合。(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振盼[2](2015)在《平欧杂种榛品种间亲和性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体培养法观察平欧杂种榛品种的花粉活力,利用荧光显微技术对平欧杂种榛品种间杂交和自交亲和性进行研究,统计其田间坐果率。结果表明:新鲜采集的花粉活力都很高,品种间花粉活力差异不大;供试品种均表现为自交不亲和,不同品种间存在杂交不亲和。荧光检测结果与坐果率调查结果一致。因此,荧光显微技术检测品种间的亲和性可代替传统坐果率调查方法。(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刘岱,李淑娟,张传利,朱海平,彭少丹[3](2014)在《云南主栽油菜品种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云南主栽甘蓝型油菜品种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8个主栽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田间表现的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杂交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显着。[结论]分子标记技术用于油菜杂种优势预测从而筛选亲本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4年11期)
朱海平,彭少丹,陈升位,王余花,邹正兰[4](2014)在《云南主栽油菜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8个云南主栽油菜品种为亲本配制56个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通过对其全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分别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表明这4个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杂种优势,亲本一般配合力大小顺序为花油3号、花油9号>花油7号>花油8号>花油5号>花油6号>花油早熟1号>云双油2号,综合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得到组合"花油7号×花油9号"的利用价值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的产量性状依次是全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比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杂种优势更紧密。因此,在进行甘蓝型油菜杂交亲本组配时应优先考虑杂交组合全株角果数的特殊配合力。(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戴茂华,刘丽英,吴振良[5](2013)在《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6个转Bt基因陆地棉作为亲本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 4)设计,从16个性状指标上对其品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具有明显的优势,测试的16个性状中有13个性状具有正向中亲优势,5个性状具有正向超高优势,14个性状具有正向竞争优势。通径分析表明:在增产因素中,株高、单铃重和衣分所起的作用大。配合力分析表明:16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产生于基因的加性效应,而籽棉产量、皮棉重、果枝数、单铃重、衣分、烂铃率、比强度和纤维长度的非加性效应也很强;冀棉616(P5)和衡棉4号(P1)是优良的高产亲本,冀棉228(P6)是良好的优质亲本;筛选出8个高优势组合,其中3个为丰产组合P1×P2、P4×P5、P1×P4,3个为优质组合P5×P6、P2×P5、P3×P4,2个为高产优质组合P2×P6、P3×P5。(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3年S1期)
刘振盼,解明,郑金利[6](2013)在《平欧杂种榛品种间亲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体培养法观察平欧杂种榛品种花粉活力,利用荧光显微镜进行了10个常见品种间杂交和自交亲和性研究,并统计田间坐果率。新鲜采集的雄性花粉活力都很高,品种间花粉活力差异不大。所试品种均表现为自交不亲和,不同品种间存在杂交不亲和。荧光检测结果与坐果率密切相关,因此用荧光法检测品种间的亲和性对田间授粉树的选择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1-29)
罗惠娣,毛杨毅,张亚萍,刘平国,刘晓妮[7](2013)在《无角陶赛特羊和地方绵羊品种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及品种间杂种优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无角陶赛特羊和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以期为种质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5个绵羊品种的遗传结构变异,根据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进行了群体遗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座位在5个绵羊品种中共检测到77.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10.0~20.0个;5个绵羊品种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6152~0.737 3,平均基因杂合度(He)0.671 1~0.782 0。无角陶赛特羊与广灵大尾羊的标准遗传距离(DS)最大(0.6631),其余依次为晋中绵羊(0.6400)、乌珠穆沁羊(0.3712)、小尾寒羊(0.3352)。说明5个微卫星座位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5个绵羊品种在5个微卫星位点遗传变异大、多态性丰富。据DS推测,无角陶赛特羊与广灵大尾羊杂交可望获得较大的杂种优势,与晋中绵羊的杂种优势次之,与乌珠穆沁羊的杂种优势较小,与小尾寒羊的杂种优势最小。(本文来源于《中国草食动物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顾慧,付叁雄,戚存扣,张洁夫,浦惠明[8](2011)在《SRAP标记预测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4份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系)做亲本,配置12×2组合,利用SRAP标记估算亲本间遗传距离,并于成熟期考查F1代杂种优势表现,将二者做相关性分析,探讨SRAP标记预测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的效率。结果发现,24个杂交组合F1代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生产力这一性状上。单株生产力的超亲优势变幅为-2.10%~111.80%,平均为51.17%,其中高于30%的组合数达20个,占组合总数83.33%;中亲优势变幅为4.00%~133.10%,平均为74.12%,其中高于30%的达22个,占组合总数91.67%。通过SRAP标记估算遗传距离,24个组合亲本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2305,最大为0.6480,平均为0.4526。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遗传相似性程度高的亲本基本来源于同一单位或同一地域。相关性分析显示,考查的11个性状中,超亲优势与遗传距离呈正相关的性状有: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全株有效角果数和硫甙,但都未达到显着水平,其他7个性状均呈负相关,11个性状中仅单株生产力超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相关系数达到显着水平(p<0.05),为-0.4262,但决定系数较低,为0.1816。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呈正相关的性状有:一次有效分枝数、全株有效角果数、硫甙,其他为负相关,11个性状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着水平。综上分析,对本研究所用的14个亲本,SRAP标记难以预测甘蓝型油菜品种间杂种优势。(本文来源于《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2-16)
顾慧,陈新军,付叁雄,戚存扣,张洁夫[9](2011)在《SRAP标记预测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4份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系)做亲本,配置12×2组合,利用SRAP标记估算亲本间遗传距离,并于成熟期考查F1代杂种优势表现,将两者做相关性分析,探讨SRAP标记预测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的效率。结果发现,在考查的11个性状中,仅单株生产力超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相关系数达到显着水平(P<0.05),为-0.426 2,但决定系数较低,为0.181 6,其他性状均未达到显着水平。表明SRAP标记难以预测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间的杂种优势。(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6期)
万艳霞,史立强,王士杰,赵红霞,朱继杰[10](2011)在《不同遗传背景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定了不同遗传背景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表现,试验结果表明自育抗虫亲本×长江流域棉区引进资源杂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突出,子棉总产和皮棉总产超对照邯杂306在5%以上的优势组合率均为100%,纤维品质符合审定指标组合率为100%,F1植株高大,结铃性强,衣分高,铃大,但萎病病株率和病指较高;自育抗虫亲本×自育抗虫亲本杂交组合子棉总产和皮棉总产的优势组合率分别为28.6%和14.3%,纤维品质符合审定指标组合率为57.1%,F1植株较高,结铃性一般,衣分较高,铃大,抗病性和早熟性好,但麦克隆值偏高;自育抗虫亲本×自育不抗虫亲本杂交组合子棉总产和皮棉总产的优势组合率分别为24.0%和4.0%,纤维品质符合审定指标组合率为88.0%,F1株高中等,结铃性较好,铃大,但衣分中等。(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8-07)
品种间杂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离体培养法观察平欧杂种榛品种的花粉活力,利用荧光显微技术对平欧杂种榛品种间杂交和自交亲和性进行研究,统计其田间坐果率。结果表明:新鲜采集的花粉活力都很高,品种间花粉活力差异不大;供试品种均表现为自交不亲和,不同品种间存在杂交不亲和。荧光检测结果与坐果率调查结果一致。因此,荧光显微技术检测品种间的亲和性可代替传统坐果率调查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品种间杂种论文参考文献
[1].宋莫凡.荞麦种间可杂交性及品种间杂种F1产量与性状优势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刘振盼.平欧杂种榛品种间亲和性检测方法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5
[3].刘岱,李淑娟,张传利,朱海平,彭少丹.云南主栽油菜品种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4
[4].朱海平,彭少丹,陈升位,王余花,邹正兰.云南主栽油菜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
[5].戴茂华,刘丽英,吴振良.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3
[6].刘振盼,解明,郑金利.平欧杂种榛品种间亲和性研究[C].第八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7].罗惠娣,毛杨毅,张亚萍,刘平国,刘晓妮.无角陶赛特羊和地方绵羊品种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及品种间杂种优势预测[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3
[8].顾慧,付叁雄,戚存扣,张洁夫,浦惠明.SRAP标记预测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C].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2011
[9].顾慧,陈新军,付叁雄,戚存扣,张洁夫.SRAP标记预测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J].江苏农业科学.2011
[10].万艳霞,史立强,王士杰,赵红霞,朱继杰.不同遗传背景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研究[C].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