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江东中学任金贵
一、教学意图
年轮的知识点出现在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在茎的教学中涉及到,但教材讲述的内容比较简单。新的课程提倡开放的科学教学,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这一有限的空间。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知识的视野,就年轮这一知识点,我决定开展“先学后教”,以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生生的大自然中,用眼去仔细观察,用心去真切体验,到书籍、网络中寻找有关年轮的知识点。而年轮的知识点内容教学具有这样的优势,非常适合“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其实,这何尝不是给我自己提供了一次发现的机会?一般来说,教师拥有的年轮知识点能比学生多多少呢,放下教师的架子,蹲下来与学生一起发现探究,用眼睛去观察,与学生一起享受着由发现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内容布置
在开展活动之前,根据教材知识内容,教师精心选择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活动、去思考、去探究:①什么是年轮?②年轮形成的原因?③从哪些树上可观察到年轮?④年轮是一部历史书,从中我们可获取哪些信息?
三、学生活动
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分了小组,确定了组长,积极开展活动。
第1组组长张玲,本小组的任务是:到书籍、网络中寻找有关年轮形成的原因。
第2组组长张宁,本小组的任务是:到大自然中观察年轮,带回不同树的年轮标本。
第3组组长李庆,本小组的任务是:了解年轮与气候的关系。
第4组组长吴谦,本小组的任务是:了解年轮与历史突变的关系。
第5组组长杨庆,本小组的任务是:了解年轮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关系。
四、汇报交流
学生经过一个星期的精心准备,在汇报课上都跃跃欲试,各小组都进行热烈讨论,教师对各小组进行巡视,其中也参与学生的讨论。大约过了10分钟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用实物在投影仪上展示实验报告单,交流内容、现象和结论,对学生代表进行表扬,并征求学生有无意见……
第1组主要内容总结:春季,形成层恢复活动时,纺锤状原始细胞迅速向内分裂成大量的木质部分,此时分化的管胞或导管分子的直径较大,数目多,壁较薄,木纤维数量较少,因此材质显得比较疏松,这部分木材称为早材(或叫春材)。到了同年夏秋季节,形成层的活动逐渐减弱,原始细胞平周分裂的速度也相应减慢,分化的细胞直径较小,数量少,而木纤维的数量相应增多,这部分材质比较致密,称晚材(或称夏材)。在双子叶植物的环孔材(如栎树和白蜡树)中,早材部分的导管分子直径明显增大,而晚材的导管分子相当小。散孔材与裸子植物木材中,由早材至晚材的变化,一般是逐渐进行的,即没有显著界线。不过在上一个生长季的晚材与下一个生长季的早材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界线。从根与茎的木材横断面来看,这些界线成了一圈圈同心圆的环纹,每一个包括早材和晚材两部分的圆环,称为生长轮(或称生长层)。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木本植物,通常一年内只形成一个生长轮,特称年轮。
第2组主要内容总结:带回的有梧桐树横切茎、香椿树横切茎、冬青树横切茎、松树横切茎、柳树横切茎等。在课堂上学生仔细观察,热烈讨论,收获很大。
第3组主要内容总结:在雨量充沛和气候温暖的条件下,树木生长迅速,年轮的距离也较宽;相反,在寒冷与干旱的条件下,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显得较窄。树木年轮的宽窄真实地记载了各年的气候状况,故通过年轮的分析,可获得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气候演变规律,这对预测未来气候的变迁,制定比较长期的气象预报等也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如人们对西藏高原树木年轮的分析,初步了解到仅本世纪就有两次大的降温,目前该地区的气温正在明显回升;在本世纪20年代前后,降雨量也达到高峰,以后显著下降,目前又稍有增加。通过对年轮的分析还可以得出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大约二百年为一周期,其次还有110年、92年、72年以及33年的小周期变化。
第4组主要内容总结:大地震常常改变树木的生长条件,1889年,美国阿拉斯加发生过一次7.8级的大地震。科学家在研究地震裂缝周围的树木年轮后发现:地震前,树木生长缓慢;地震3年后,树木生长迅速。树木年轮的变化,为研究大地震周期提供了条件。
第5组主要内容总结:树木年轮的宽窄看来还受到太阳黑子周期活动的影响,这是由于当太阳黑子增多时,对气候的影响也很大,可以使太阳的活动剧烈增强,发射出的光与热也更多,从而大大促进了树木的生长加快,相应年轮的距离也增宽。通过年轮的分析也可发现:太阳黑子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左右。
五、课后反思
1.限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性,教师要能灵活处理教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的课堂知识,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灵活应用合作学习,避免消极合作。
2.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由浅入深地逐个提出问题并进行学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挥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