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平维
(资中县新桥镇中心学校资中641200)
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情感意志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陶冶爱美的情趣。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可以说其中的美育因素是非常丰富的。
那么,教材中究竟有哪些美育因素呢?怎样培养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我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从语言文字看
小语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自然之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因素,而语言文字之美就是发掘教材中美之因素的核心。就古诗而言。诗人用优美的词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指出了春天的妩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给出了夏日的浪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道出了秋天的意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冬天的秀美。这些诗句不仅语言艺术炉火纯青,而且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反复吟唱,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极易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教材中许多散文也有着优美的语言风格。如《可爱的草塘》中“浪花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发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草塘的动态美,使学生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这美妙的境界中,对祖国的北大荒油然而生爱意。
教材中美的语言无处不见,只要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在授课中加以正确点拨,启发学生体味课文中美的语言文字就能激发起学生心灵深处美的浪花,达到知、情、意的统一,进入一个崭新的审美意境中去,使他们尽情地去感受美、鉴赏美。
二、从内容情感看
凡是谈到《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被那儿独特的自然风光所陶醉。文中写道:“奇、秀、险”的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水,反过来,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交融,风景的确很美了,而且在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这样的点缀,为文章更增添了美的色彩,使人们感到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甲天下真是名不虚传。作者借景抒情,主要是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来抒发自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学生们阅读这篇文章时也会觉得身临其境,由文生情,激发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像以上文情并茂的课文,教材中还有许多许多,不仅需要我们去认识探寻,而且需要我们教师指导学生仔细去品味,去感悟。
三、从表达方式看
语文教材中每位作家所描写事物的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有的修辞手法描写得栩栩如生,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又一幅美的画卷。如老舍笔下的“林海”,他在描写“落叶松”时用“海洋”来比喻它的多;在写“白桦”时用海边上的“浪花”来比喻它的美丽。《可爱的草塘》用“芦苇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显得更蓝了……显得更白了”这组排比句,描绘出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所呈现的美景。也有的借奇特想象渲染烘托美。如贺知章的《咏柳》诗,作者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沐浴在春风之中的柳树想象成经过巧手剪裁的艺术品,生动地描写出柳树之美,春风之媚。又如《草原》一课,老舍把草原上的羊群想象成“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渲染出草原的静态美;把线条柔美的小丘想象成“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以显示草原浓润的色彩美……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美,内容情感之美,表达方式之美,都是我们广大师生审美的源泉。“教师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孩子美育的启蒙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美育因素,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培养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
1、创设氛围,培育鉴赏能力。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心理发展的一个基础时期。教师应创设美的教学氛围,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培养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要给课堂创设宽松、融洽、默契的良好氛围,使儿童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亲切和蔼的教态,朴素大方的衣着,礼貌平等的手势,无疑会给师生之间带来美的享受。
2、创设情境,感受形象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要充分调动儿童审美主体各个感官的分析器,其中主要是“耳朵感受音乐美;眼睛感受形象美。”通过音乐渲染、图画再现、动情的语言描述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入境悟形。
3、披文入境,体验情感美。教师要紧扣教材,把握作者情感脉络,通过移情渲染,使儿童的感情与作者共鸣、共振、共起伏。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生动地描写了五壮士在完成掩护任务后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教师在悲壮而激昂的情感语言氛围中引导儿童进入情境,想象五壮士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让儿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五壮士为祖国的独立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大形象就能深深铭刻在儿童的脑海中,震撼儿童的心灵,使儿童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4、理清思路,领略结构美。课文作者为更好地表情达意,在文章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课文《鸟的天堂》、《鸬鹚》教师所展示的是文章的静态美、动态美,教师应引导儿童积极思维;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结构美。
5、美读课文,神游文章妙境。“移情离不开移声。”很多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描绘了或恬静的、或明朗的、或悲壮的、或激昂的、或朦胧的艺术境界,可通过指导儿童“美读”课文神游文章妙境。《金色的鱼钩》、《五彩池》等课文美读时应以声宏读出喜悦、激昂、愤怒、刚毅的语气;《十里长街送总理》等应以声沉读出忧伤、深沉、思别、缅怀的美韵;《小站》、《过桥》等课文应以声柔读出爱慕缠绵、甜蜜的韵味。《荷花》、《浪花》等课文应以语速读出短暂、悠长、急切、舒缓的底蕴。“美读”要读在激情处、隐情处。以获得“语悟其神、目视其文、耳醉其声、心同其情”的美感效果。
语文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儿童初步的审美能力;激发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提高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