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莹[1]2017年在《XX市国有土地出让金绩效审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的资金大头来源于土地,土地资源不可再生,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土地出让金管理正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为了监督土地出让金的有效征收和使用,促进叁农政策、国土政策的有效实施及维护财经法纪,XX市从2013年开始对土地出让金进行绩效审计。国家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到2012,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但针对我国国有土地出让金的审计绩效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太多经验可以借鉴。因此,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国有土地出让金绩效审计进行系统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今年某市组织开展的土地出让金审计的实践及绩效审计的有关要求,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对土地出让金绩效审计进行理论分析,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结合某市土地出让金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了该市土地出让金绩效审计在审计资源耗费、评价标准、方法技术等方面存在问题。例如审计资源耗费大,绩效审计方法技术有待加强,评价标准不完善,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不足等方面存在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切实可行的建议:(1)科学谋划部分审计工作外包,采取招投标方式选定具体的合作对象;(2)改进绩效审计方法,以调查研究为主,并适当运用实地勘查和追踪法等方法;(3)健全土地出让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适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绩效评价体系;(4)加强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与整合,建立审计人才库,培养成熟的审计人才。土地出让金绩效审计更具全面性、针对性、有效性,使审计更好地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服务。
侯玉辉[2]2016年在《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视角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中认为在20世纪70到80年代,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代表的公共管理理论变革风潮席卷了西方资本主义第一世界。"新公共管理运动"是种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公共服务质量为目的,运用商业运营模式、技术及手段同时引入市场化策略为特点的管理理论。但是在近十年以来,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思潮不断深化与发展,国际社会在国家行政的应用中遇到了诸多瓶颈,于是"后新公共管理运动"(以下简称"后新运动")这一概念就营运而生了。"后新运动"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即1990年至2000年这十年间。"后新运动"主要是针对前期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实施中出现的组织"零散化"和部门过度的本位主义倾向、各自为政现象明显,从而削弱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情况作出的调整性改革。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历史相对较短,相关的实践经验较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少之又少。一方面在理论上存在政府绩效审计内涵认识不全面、审计标准选择过于单一、审计评价缺乏相关理论支持等阻碍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的研究进程。另一方面,在审计实践当中政府的绩效审计事后追责与反馈工作有待加强,尤其在是对国家治理改进作用尚显不足的形势下,政府绩效审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被看作审计单位出具的一份具有可执行性建议,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实质性要求作用。放眼世界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监督的工作成果,我国确实应该借鉴它们的实践经验,同时根据我国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和归纳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政府绩效监督系统。鉴于以上要求,文章阐述了新公共管理运动至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过程与理论进步。详细的分析了后公共管理运动理论对政府绩效监督的相关影响。为了在总结国外政府绩效监督特点的同时,对后公共管理运动理论对政府绩效监督的影响进行分别阐述。笔者旨在通过文章来对国家绩效监督的进一步实证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借鉴与参考。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变化与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水平同时会紧跟世界政府绩效理论发展的步伐共同进步和提升。期望本文提出的关于新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开拓新的思维维度和方向。
孟银银[3]2013年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规范化研究》文中提出从2000年至今,我国的国家财政支出持续高位运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公共资金的使用长期存在着不重视经济效益,甚至严重浪费的现象,社会公众对政府责任及政府效能的关注度持续攀升。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处于初始阶段,实践中随意性大,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和效果,不利于绩效审计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主要限于绩效审计的程序方法、评价标准体系和组织实施等方面,较少涉及绩效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规划化建设问题。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综合述评,归纳了国外、国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的情况,并进行总体的评价,形成本文研究的理论前提。随后,阐述了政府绩效审计规范化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了美、英、瑞叁个代表性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现状和成果,总结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可借鉴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规范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典型案例介绍和分析,形成本文的事实依据。最后提出了绩效审计规范化的政策建议,包括审计组织规范化,绩效审计标准体系规范化,绩效审计行为规范化,工作流程规范化,评价标准规范化以及审计文书规范化等。
朱绪琪[4]2018年在《PPP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学术界针对于PPP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且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伙伴关系和管理模式。在PPP项目的操作中,经常由于项目数据测算不准确、运作模式不规范导致项目搁浅,通过对PPP项目监管,可有效解决或者环节上述问题,绩效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政府监管方式,可对PPP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管。目前,我国关于PPP项目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存在制度缺失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PPP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的研究,明确PPP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的审计内容,构建多种审计模式的PPP项目混合绩效审计机制,补充我国的PPP项目监管体系,形成PPP项目绩效审计点一览表、PPP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依据一览表、PPP项目绩效审计方法一览表,指导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在PPP项目中的审计实践工作,实现PPP项目真正的“物有所值”。通过大量文献分析,明确了PPP项目和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内容以及发展脉络。通过对新公共管理运动和内部控制理论综述研究,新公共管理运动和内部控制发展推动了绩效审计的发展,也使其从政治意义上的权利制约机制转化成为市场化的绩效评估工具和控制工具。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分析PPP项目绩效审计监督的必要性。对PPP模式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溯本清源,从本质上对问题展开研究。基于以上研究基础,本文进行如下研究。第一,PPP项目政府投资性质的确定。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明确PPP政府投资的项目性质。采用PPP模式可提高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这与公众需求和满意度挂钩,政府需要对其进行监管。绩效审计作为政府监管的一种有利方式,可以对PPP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管。最后,针对PPP项目构建审计委托关系,明确PPP项目绩效审计的参与主体。第二,PPP项目绩效审计内容的确定。在明确PPP项目审计动因和审计参与主体的前提下,对PPP项目的审计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法、文本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依托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和PPP项目合同范本,借鉴国外PPP项目审计内容,对我国PPP项目绩效审计内容进行识别。最后通过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识别的绩效审计点进行验证,形成PPP项目绩效审计点一览表。第叁,PPP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的构建。根据PPP项目的特性,进行PPP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的构建,包括审计目标、审计依据、审计指标和审计方式等内容。最终构建“叁位一体”PPP项目混合型绩效审计机制,并形成PPP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一览表、PPP项目审计方法一览表。综上,本文主要通过构建PPP项目绩效审计监管框架,对PPP项目的审计动因进行分析,然后对PPP项目绩效审计内容进行识别,最后构建PPP项目绩效审计机制,为PPP项目的审计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指导。
伊淑霞[5]2010年在《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国家开始增加对农村地区各项建设的投入。农村公共投资的增加能很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在投资过程也暴露出了诸如投资绩效不高、损失浪费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村公共投资的绩效水平,针对农村公共投资的绩效审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针对农村公共投资的绩效审计研究更少,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模式,现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论文将从与农村公共投资和绩效审计相关的理论入手,对山东地区的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情况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现实状况,总结出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借鉴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推进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发展的政策建议。这对促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和提高农村公共投资的绩效水平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引言。首先介绍了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介绍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首先介绍了农村公共投资和绩效审计的相关知识,然后介绍了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外部影响理论、资源有效配置理论,最后深入分析了在我国开展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必要性。第叁章,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对山东省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第四章,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从公众认识、法律规范体系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审计队伍、审计方法、审计责任追究等方面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五章,国外绩效审计经验借鉴。介绍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叁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和实际情况,提取出值得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借鉴的地方。第六章,推进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发展的政策建议。本部分内容从七个方面对促进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发展提出建议:做好绩效审计的宣传工作,深化理论研究;制定出与绩效审计相关的政府规范体系;进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审计机关独立性;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队伍专业素质;推行行政问责制,强化审计责任追究;探索审计方法的信息化实现方式;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绩效审计工作的透明度。第七章,结束语。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张清清[6]2012年在《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便是环境保护问题,其产生于经济活动,但市场规律却无法对其进行调节,同时,经济主体也无法通过自觉的行动加以解决。因此,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就必须承担起责任,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主导地位必须得到强化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然而在现实中,我国政府在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的活动中往往暴露出低效、力微等问题,并且往往过分注重经济效应从而造成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环境恶化速度的局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迫切需要对政府的环境管理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以使政府不再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能够充分地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并且切实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然而,我国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才刚刚开始起步,面临着审计依据不明确、审计评价方法不得力、审计结果不准确等迫切问题,致使无法准确衡量政府环境绩效,也无法充分发挥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我国必须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形成一整套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理论和实践体系,以使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基于这种状况,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相关问题尤其是方法进行研究,在选题和内容方面均有所创新,以期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指的是由国家审计机构对政府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环境治理行为开展全面的审查与分析,根据特定的标准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实施鉴定与审计评价,进而得出改善政府环境保护绩效的结论的审计活动。本文首先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基础理论,主体、客体与内容,目标与标准进行阐述,然后分析目前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指出现阶段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主要是由于审计评价方法使用不当造成的,而审计评价方法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关键,因此本文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相关问题的研究重点在审计方法上。政府环境绩效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传统的财务审计不能体现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政府环境管理的绩效,现有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特殊方法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审计评价,进而提出运用因子分析法开展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最后利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0》中我国31个省、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提出切实可靠的审计结论与建议。选择适当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对于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审计人力资源与成本、提出全面、准确的审计结果和建议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游园[7]2016年在《政府治理视角下绩效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治理理论对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未来治理理念将会在政府运作中得到集中体现,同时政府治理视角下,各级政府对于政府绩效及绩效审计更加重视。然而,从我国实践来看,政府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政府治理理论的角度出发,以H区为例,研究政府绩效审计相关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论文以H区为例,重点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问题、原因。其中,认为H区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大,促进了重大政策的落实,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从审计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在问题方面,主要是认为绩效审计在促进政府效率、政府效能、透明度、廉洁勤政等方面的作用不大。论文剖析了H区政府绩效审计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包括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重点领域审计不突出、指标内容不合理、过于关注事后监督、体系机制不完善、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不强、外部环境不理想等。同时,还对国内外的政府绩效审计经验做法进行了分析。论文重点提出了政府绩效审计改进的对策,主要是建议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政府绩效审计,明确政府绩效审计的重点领域,科学确定政府绩效审计的指标内容,实行全过程政府绩效审计,改革创新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政府审计机关的自身建设,营造良好的政府绩效审计外部环境。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H区为例,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做了创造性的分析,提出了H区政府绩效审计的具体对策与措施,特别是提出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技术指标体系,提出了营造良好的政府绩效环境等,许多思想和观点都具有创造性。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基础理论掌握不够深入,对于一些问题的分析还不够透彻,对于提出的对策与建议还不够具体,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祝玥[8]2018年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不断改革,职能不断深化,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透明性不断增强,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约束。传统的财政资金审计与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不匹配,因此地方政府绩效审计需要得到重视和不断发展。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家审计署在战略发展规划等方面都明确了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审计机关也在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部分地方政府审计机关也成为地方政府绩效审计领域的榜样。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的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有了一些制度的建立和业务的发展,但与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够健全和完善,不能满足社会监督需要。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南京市作为案例研究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由点及面研究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出发点、国内外研究情况、主要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及本文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介绍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审计、政府审计和政府绩效审计概念、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依据、详述政府绩效审计相关内容;第叁章介绍政府绩效审计发展阶段描述;第四章介绍南京市政府审计基本情况,并通过南京市审计局非税收入系统绩效项目为切入点,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包括研究时间较短,理论研究基础不够深入、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认识不足,审计队伍力量不足、审计独立性不足、缺乏有效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政府绩效审计结果运用方式有待发展;第五章介绍国外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以及通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案例,得出一些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启示;第六章介绍政府绩效审计相关问题的对策,主要分为政治法律对策、经济对策和技术对策;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
曲明[9]2013年在《政府绩效审计:沿革、框架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解决财政赤字、经济停滞以及公众对政府满意度逐渐降低等政府危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将私人企业的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引进政府管理,希望以企业的形式来改造政府,并逐步将其发展成为政府管理的一项工具和手段,这就是新公共管理运动!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蓬勃兴起,存在了近百年的传统政府管理模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它需要经历一个由权利至上发展到责任至上的进化过程,最终其核心特征就是要高度关注政府的绩效及其责任,即强调政府的透明度、民众的知情权及政府的问责性。政府管理引入了普遍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绩效审计这个工具和手段,也就意味着政府要注重绩效,着手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重塑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实践证明,管理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制度选择的优劣,一套好的制度安排能促进先进和合理行为的产生,同时降低和抑制落后和不合理行为的产生。审计作为一种制度选择,对加强政府权力的监督,约束政府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绩效审计是一种由审计机关对政府公共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检查其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原则,用以提高管理绩效,促进政府改善公共管理的审计活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我国的经济建设在经历多年持续、快速增长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长期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许多积累的问题,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浪费严重、收入分配不均、区域发展失衡等,上述问题严重威胁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和政府针对这种情况适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自主创新、环境友好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协调、落实、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政府审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职能,特别是要重视推进绩效审计的快速发展。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的高级阶段,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可以很好的促进政府公共权力的实施和应用,这恰好与我国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要求相吻合,政府绩效审计是实现政府治理最终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借鉴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好的做法,顺利开展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构建审计理论框架的视角来研究政府绩效审计。首先介绍政府绩效审计的历史沿革,接着聚焦到对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及框架体系的构建上,进而选取国外有广泛政府绩效审计经验的国家与中国进行比较,在学习和借鉴国外政府绩效审计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之路。针对存在的大量制约政府绩效审计健康发展的现实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查找缘由。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进行积极的展望。本文共分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提出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从政府面临如何确保最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以及如何使公众确信政府是对公共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方面入手,引出了本文的目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另外,本部分还简要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与框架结构,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从国外、国内两个方面分别对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职能、规范、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了多角度的文献综述。最后,对已有的文献进行了评述,并对文献进行了再思考,进一步确认本文的写作意义。第叁部分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国家治理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四个方面阐述了政府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政府绩效审计的历史沿革与动因。首先从全球范围内介绍了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接着介绍了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最后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动因。第五部分是构建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框架。首先,介绍政府绩效理论框架构建原则;其次,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环境和审计假设:接着,进行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界定;再次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功能进行了设定;最后从政府绩效审计的主体、客体、内容、准则、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政府绩效审计要素的设计。第六部分是政府绩效审计的准则。首先,简单介绍了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的制定情况;其次,将我国现行国家审计准则体系的情况与国外的准则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再次,制定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原则;最后,尝试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的内容进行设计。第七部分是政府绩效审计的标准。首先,简单介绍了政府绩效审计标准的含义与质量特征:其次,对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审计标准进行了评析;再次,介绍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标准的现状并进行了问题分析;再次次,分析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价标准的类型,制定了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原则;最后,系统阐述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标准的设计。第八部分是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与方法。首先系统的介绍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然后介绍了政府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并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第九部分是找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与展望。首先,介绍了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开展现状;其次,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挑战;最后,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前景进行了积极的展望。第十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在这里简单的概括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的创新观点和文中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本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陈洁[10]2015年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世纪之前,对政府机构的审计活动主要是以考察其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为主。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单纯的合法性审计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绩效审计逐渐发展起来,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政府能够节约地使用公共资金,同时也要确保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提高政府机构的公信力。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审计都先后走上了绩效审计的道路,并在实行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其国家节省了许多公共资金。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用一国是否已采用绩效审计来作为这个国家是否已经步入了审计现代化的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将政府绩效审计逐渐引入,但当时学者们研究的也多是别国的经验以及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实行的可能性。直到近十年,对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研究才逐渐开展起来,但大多是对于标准设置的原则、其他国家的经验等的探讨,真正的对评价标准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的并不多。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较为系统的层面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进行研究,构建一套较为全面的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从而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本文以受托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以及平衡计分卡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政府绩效审计及其评价标准进行了相关的概念界定。通过对国外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四个发展阶段的概括,分析了绩效审计发展的必要性和评价标准的重要意义,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找到可鉴之处。同时列举了审计署发布的一些推动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的规划,以及我国学者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的研究。阐述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和不足产生的原因。在阐述了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选择的原则之后,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对象进行了设定,分别是对政府机构进行整体层面绩效审计、对公共投资项目进行的重点层面的绩效审计以及对公共资源进行的单项层面的绩效审计,希望能够使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最后是对于评价标准中具体指标的选取。首先,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作为一级的评价标准,并对这四个维度进行了适用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解读,使之能够适用于政府绩效审计;其次,将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作为二级的基础性的标准,并将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由原来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3E”层面,扩展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和公平性的“5E”层面,从而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最后,将这两级的标准相结合,建立一个两级的标准体系,从而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使之更加系统。在文章的最后,笔者还列示了一些其他的保障体系,希望能在这些保障体系的共同作用下,促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建立。
参考文献:
[1]. XX市国有土地出让金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 陈望莹. 湖南大学. 2017
[2]. 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视角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 侯玉辉. 天津财经大学. 2016
[3].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规范化研究[D]. 孟银银. 山东财经大学. 2013
[4]. PPP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研究[D]. 朱绪琪. 天津理工大学. 2018
[5]. 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 伊淑霞. 山东农业大学. 2010
[6].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研究[D]. 张清清. 兰州理工大学. 2012
[7]. 政府治理视角下绩效审计研究[D]. 游园. 山东财经大学. 2016
[8].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 祝玥. 南京大学. 2018
[9]. 政府绩效审计:沿革、框架与展望[D]. 曲明. 东北财经大学. 2013
[10].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研究[D]. 陈洁. 河南大学. 2015
标签:审计论文; 新公共管理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工作绩效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