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急性分离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心肌,心室,电位,基因,大鼠,动作。
急性分离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范茁[1](2019)在《成年大鼠心室和窦房结细胞急性分离方法和动作电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急性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方法。通过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技术分别检测了窦房结细胞的自发动作电位和心室肌细胞的诱发动作电位,比较了二者动作电位波形在形态上的差异,并通过计算比较了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静息电位水平,分析了二者电生理特性差异形成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任静娜,马宏昕,饶本龙,许正新[2](2018)在《大鼠心肌细胞急性分离方法及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心肌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法对大鼠全心工作细胞进行酶解分离,分析分离过程中的诸多条件,从中优化最佳的分离方案,为膜片钳实验提供合格细胞。结果分离所用灌流液pH值为7.35~7.40,分离细胞的存活率最高。不同复钙方法对后续细胞存活有明显影响。叁步梯度复钙后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一步、二步复钙法。细胞分离时,灌流速度对细胞存活率有较大影响,3mL/min流速时细胞存活率最高,不同灌流流程对分离细胞的质和量较大影响。采用钙-无钙台氏液先后灌流后再行酶解分离方式可获得长杆状、棱角分明、立体感强的心肌细胞,该细胞复钙后存活率为(56.8±2.6)%;直接使用无钙台氏液灌流后再行酶解分离方法获得(57.2±3.3)%的心肌细胞,其复钙后存活率为(36.7±3.5)%,前述方法明显优于后者。结论灌流液的pH值、灌流速度、细胞分离后的复钙方法及不同的灌流流程等因素可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急性分离结果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张宏光,沙爱娟,关文雯,叶丹,王越[3](2016)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称为超声乳化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称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合并白内障术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 GCC)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收治的60例(60眼)P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0例(30眼)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30例(30眼)行超声乳化术。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m GCC的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6个月上方、下方、平均m GCC厚度值分别为(95.14±8.10)μm、(95.03±9.91)μm、(96.08±7.68)μm,观察组分别为(101.08±9.34)μm、(100.01±9.33)μm、(100.06±10.95)μm;对照组术后12个月上方、下方、平均m GCC厚度值分别为(83.16±11.81)μm、(89.60±11.38)μm、(88.68±10.67)μm,观察组分别为(96.08±9.59)μm、(95.06±9.60)μm、(95.08±9.75)μm。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上方、下方及平均m GCC厚度均较观察组变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优于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6年13期)
管倩楠,段斐,吴银玲,王玉娟,张雪娇[4](2016)在《用于钙信号研究的小鼠心室肌细胞急性分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可快速获取生理状态良好的用于钙信号研究的小鼠心室肌细胞的方法,同时比较两种细胞保存液对心室肌细胞钙信号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小鼠心脏,用改进的Langendorff心脏灌流系统行主动脉逆行灌流,利用酶联合法消化,取得心室肌细胞置于两种不同的细胞保存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检测其状态。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细胞内钙信号,记录钙火花。结果该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65%以上的长杆状心室肌细胞,细胞能够正常存活12~24 h,并且可以立即用于钙火花观测实验研究。比较两种保存液,细胞保存液A中富含高钾离子,细胞保存液B中含有正常的胞外钙离子浓度,观察到的钙火花细胞保存液B中比A液的频率高、幅度大,在达峰时间上比A液的时间短。结论通过严格控制各项实验条件,能够成功得到存活率高、纯度高、耐钙的可用于钙火花观测的小鼠心室肌细胞。细胞保存液中的钾离子含量少,并有适量的钙离子有助于观测钙火花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与教育》期刊2016年02期)
施光正,马丽娟,赵海军[5](2016)在《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的急性分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急性分离方法。方法麻醉大鼠后快速取心脏,为心脏先循环灌流无钙台氏液,后循环灌流酶液,酶解完成后取左心室,迅速置于含0.5 mg/ml BSA的KB液(恒温37℃)中拉碎,吹打数次后离心,去上清,温育在含0.5 mg/ml BSA的KB溶液中35 min,梯度复钙。结果首次分离细胞存活率在80%~90%,复钙完成仍有40%~50%的细胞维持杆状,横纹清晰且90%以上细胞处于静止状态。结论通过该方法可获得稳定、高比例的存活心肌细胞,能够为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及电生理学研究提供高品质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杜红蕾[6](2016)在《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纯化及其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修复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分离并大量培养能够稳定传代的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其生物学特点进行描述及鉴定;2应用差速贴壁法对所培养的小鼠ADSCs进行纯化,获得高纯度的ADSCs;3探究ADSCs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1在无菌环境下分离提取小鼠腹股沟区脂肪组织,应用眼科剪将其剪碎至1mm3小组织块,应用I型胶原酶及胰蛋白酶对其进行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按照一定细胞浓度分装于若干培养瓶中,加入适量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于标准环境下进行培养,定期换液,观察原代细胞形态并拍照。2待原代细胞爬满培养瓶底80%以上时,对其进行传代培养,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冻存及复苏,探究其生物活性。3验证成功培养的第3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应用MTT法绘制其生长曲线、通过加入含有地塞米松0.1umol/L,维生素C 50umol/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胎牛血清10%的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加入含有地塞米松10umol/L,胰岛素10umol/L,吲哚美辛200umol/L,IBMX500 umol/L,胎牛血清10%的成脂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探究其多分化潜能,应用流式细胞术方法验证其表面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情况。4应用差速贴壁法对所培养细胞进行提纯,应用FCM方法检测差速贴壁法培养组及普通培养法培养组细胞表面CD44表达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5取balb/c小鼠27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命名为A空白对照组、B模型对照组及c模型实验组,于d-1天,分别给予b、c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环磷酰胺浓度为10mg/ml,每只小鼠环磷酰胺用量为200mg/kg,即每只小鼠需要注入10mg/ml环磷酰胺量为v=20m,于d0天给予b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c组小鼠尾静脉注射adscs0.2ml,细胞数量约为1×10~6,分别于d1、d3、d7应用眼眶取血法取小鼠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lipocalin,ngal,又名载脂蛋白-2)水平,并留取肾脏组织,做肾脏病理及he染色,根据国际通用急性肾小管坏死程度的评分方法,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急性肾损伤进行评分,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成功从小鼠腹股沟区脂肪细胞培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呈梭形,聚集、漩涡状生长,在第2、3代具有较强生长能力,适于进行科学研究,4代以后细胞仍可传代,但是细胞形态较前有差异,细胞呈网状或铺路石样,在本实验培养条件下,最多培养10代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2成功诱导ad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经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证实,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所培养adscs具有多分化潜能;3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d45;4应用差速贴壁法所提纯细胞cd44表达率为72%,普通培养组cd44表达率为55%,两种培养方法具有显着差别(p<0.05),应用差速贴壁法可培养出较高纯度的adscs;5治疗第1天及第3天可见模型对照组、模型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病理形态未见明显差别,镜下均可见较清晰肾小球结构,肾小管排列规则,细胞排列较致密,而第7天所见模型对照组肾小球结构稍有破坏,肾小球中细胞排列紊乱,肾小管变形,细胞核排列疏松,模型实验组相对于模型对照组来说,结构稍有好转,对其肾脏病理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二组无统计学意义,只提示稍有差别,但所取3个时间段模型实验组ngal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第3天及第7天bun及Scr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结论:1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小鼠ADSCs,在本实验条件下可稳定传代至少7代,符合ADSCs形态学特点,具有多分化潜能,能够阳性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D45,与已有研究成果一致。2应用差速贴壁法成功培养出更高纯度的小鼠ADSCs。3 ADSCs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苏现秀,丁良[7](2016)在《酶消化法急性分离小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快速分离小鼠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CCAVSMCs)的实验方法。方法:分离小鼠颈总动脉,用酶液Ⅰ(木瓜蛋白酶等)、酶液Ⅱ(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取平滑肌细胞,并确定两步反应中酶各自的最佳消化时间,以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活性,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分离的平滑肌细胞数,酶液Ⅰ、酶液Ⅱ的消化时间分别为25min、45min时平滑肌细胞数量较多,达(50±1.3)个/低倍视野,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8%的台盼蓝染色细胞为活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为平滑肌细胞。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数量可观、形态佳、高纯度的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6年04期)
程俊,曾晓荣,谭晓秋,李鹏云,文静[8](2016)在《一种有效急性酶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及复钙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既简便又高效的急性酶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及有效复钙的方法,拟建立一种稳定高效分离大鼠心肌细胞且复钙后细胞成活率高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单个心肌细胞的各种生理机制等诸多实验提供有利的前提保障。方法:应用II型胶原酶于Langendorff灌流装置下进行恒压或恒流灌流,得到横纹清晰、立体感较强的大鼠心肌细胞,然后应用叁步法对心肌细胞进行复钙。结果:应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对大鼠心脏进行恒压或恒流灌流II型胶原酶,成功得到横纹清晰、立体感较强的大鼠心肌细胞,且复钙后在台式液中存活率仍然高达50%。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既简便高效又稳定的急性分离大鼠心肌细胞且复钙后心肌细胞成活率较高的方法,为今后研究大鼠心肌细胞舒缩功能及其基本生理特性提供良好的单个细胞。(本文来源于《泸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胡单萍,罗雪,刘诗亮,沈吟[9](2015)在《一种急性分离视网膜细胞的实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为视网膜细胞实验提供足量且活性高的视网膜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取3周的C57小鼠视网膜,用木瓜蛋白酶消化后并吹打,得到细胞悬液后用富氧的溶液灌流,待分离细胞静置沉淀后,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分析不同类型的视网膜细胞所需的最佳酶解时间和最佳酶浓度。结果:本实验在不同的酶解时间或酶浓度下使用木瓜蛋白酶对视网膜进行分离消化,得到的细胞数量不尽相同,通过统计得到针对每一种视网膜细胞的最优化分离条件。结论:本实验系统地研究并建立了针对分离不同视网膜细胞的最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梁亮,王巍,李庆华,文瑞婷,蔡静怡[10](2015)在《双色双融合及双色分离探针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及11q23/MLL基因重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 FISH)双色双融合及双色分离探针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CR-ABL融合基因及11q23/MLL基因重排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双色双融合及双色分离探针对105例初诊成人AL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及11q23/MLL基因重排进行检测。结果:105例初诊成人AL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为19%,MLL基因重排阳性率为4.8%,染色体核型分析仅检出5例Ph染色体异常和3例11q23染色体异常。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为50%,4例MLL基因重排阳性患者3例复发死亡。结论:BCR-ABL融合基因和11q23/MLL基因重排是ALL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常规染色体分析检出率较低,i FISH技术可以显着提高检出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5年03期)
急性分离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心肌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法对大鼠全心工作细胞进行酶解分离,分析分离过程中的诸多条件,从中优化最佳的分离方案,为膜片钳实验提供合格细胞。结果分离所用灌流液pH值为7.35~7.40,分离细胞的存活率最高。不同复钙方法对后续细胞存活有明显影响。叁步梯度复钙后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一步、二步复钙法。细胞分离时,灌流速度对细胞存活率有较大影响,3mL/min流速时细胞存活率最高,不同灌流流程对分离细胞的质和量较大影响。采用钙-无钙台氏液先后灌流后再行酶解分离方式可获得长杆状、棱角分明、立体感强的心肌细胞,该细胞复钙后存活率为(56.8±2.6)%;直接使用无钙台氏液灌流后再行酶解分离方法获得(57.2±3.3)%的心肌细胞,其复钙后存活率为(36.7±3.5)%,前述方法明显优于后者。结论灌流液的pH值、灌流速度、细胞分离后的复钙方法及不同的灌流流程等因素可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急性分离结果产生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急性分离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范茁.成年大鼠心室和窦房结细胞急性分离方法和动作电位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2].任静娜,马宏昕,饶本龙,许正新.大鼠心肌细胞急性分离方法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
[3].张宏光,沙爱娟,关文雯,叶丹,王越.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6
[4].管倩楠,段斐,吴银玲,王玉娟,张雪娇.用于钙信号研究的小鼠心室肌细胞急性分离的优化[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6
[5].施光正,马丽娟,赵海军.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的急性分离方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6].杜红蕾.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纯化及其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修复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6
[7].苏现秀,丁良.酶消化法急性分离小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实验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
[8].程俊,曾晓荣,谭晓秋,李鹏云,文静.一种有效急性酶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及复钙的方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6
[9].胡单萍,罗雪,刘诗亮,沈吟.一种急性分离视网膜细胞的实验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10].梁亮,王巍,李庆华,文瑞婷,蔡静怡.双色双融合及双色分离探针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及11q23/MLL基因重排[J].吉林医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