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063000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科任教师身上,要求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的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导师如何创造更多更好的学生能接受的指导方式,使导师制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欢迎,是其取得成效的关键。
德育导师的主要工作是“导”,即疏导、指导和辅导。该过程实际上是导师与被带教的学生的一种互动关系。细节决定成败,互动中的微妙之处往往也决定了“导”的质量。为了使导师制更为充分地发挥作用,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个人认为,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导师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德育导师是把学生塑造成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工程师”,要想出色地完成德育导师工作,导师们必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德育理论,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引导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是习惯良好、做人正直、做事公开公正。比如对待工作,要严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无视学校纪律的老师没有资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再比如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不因学生的家庭背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差别对待;还有对待考试,绝不能为了自己班级平均分的优势而以各种方式透露考题。学生是很敏感的,他们会看、会听、会感受也会判断,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德育工作,导师有一件事情处理不当就可能让学生记在心里,从而失去学生的信任,哪怕这个学生是被老师特别照顾的。也许有些做法会让自己获得一时的荣誉,但是失去学生认可的老师,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是范”,作为导师只有提高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学生才会从心里信任导师、喜欢导师。
二、导师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和引导学生
每一位老师都会因为某些学生贪玩、违纪、不认真学习而烦心或是生气,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为避免这些学生由点及面造成更大的影响,老师们必须花时间去处理这些事情,常常为此感到头痛。其实,学生毕竟是孩子,是不可能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衡量的,成年人都难免犯错,何况是他们。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所以,对学生要做到宽容,宽容学生的缺点,宽容学生的不恭,宽容学生的失误,宽容学生的幼稚。曾经几个学生在我刚接班不久就开始不写作业,几次督促无效之后,我让他们每个人都写写自己对作业和学习的关系的理解,也算是对这些孩子另一个侧面的了解。不同的人,写下的文字给人的感觉不同,对待的方法自然不同。有的很幽默,看得出是外向的孩子,但是贪玩耽误了时间,需要多约束;有的对自己要求不高,觉得不如自己的人更多,需要帮他增加点紧迫感;有的把学习想象得太容易,觉得到高三再努力也不迟,需要时不时地拿危机意识来刺激一下……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男生,叛逆中带着自卑。自卑是因为家里期望值很高,而他自己的学习成绩始终没起色,因此他觉得自己肯定是学不好了,干脆破罐子破摔。叛逆的主因是他和一个女同学关系不错,放学路上经常一起走,本来是很单纯的可以说是无性别的友谊,却被父母认为是早恋,于是百般阻挠两个人的交往,甚至有些方式非常不可取。他很反感,没有沟通,而是变本加厉跟父母对着干。作为科任老师,我的注意力只能是集中在学生的心理和学业上,不可能管太多学生家庭的事情,因此,在他那段文字下面,我的批语是:至少我知道,你的歌唱得很好,吉他弹得很好,你也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二级运动员的考试。我相信,只要用心,文化课的学习你一样能做好。关于你父母的一些做法,我也不是很同意,但是,对着干除了误会更大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建议你找个合适的时间,静下心来和父母好好沟通,告诉他们真实的情况,相信会有很大改善。文字沟通之后,慢慢地,我明显感到不仅仅是这些孩子,连带着班里的其他孩子也跟我更加亲近了。
三、导师要正确运用和学生间的“吸引力”来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
由于与学生成长的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自然不同,稍不注意就会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受到所谓“代沟”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让自己跟得上时代,跟得上学生的思想,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和自己是亲近的。比如,平时和学生说话,包括布置一些任务,我都会说“咱们班怎么怎么样”、“孩子们,该交作业了”等等。再比如,有些孩子因为过度关注一些艺人影响到学习,我会用他的偶像的成长经历去教育他,知道人前的光鲜需要人后百倍的付出。
四、导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不能给受导学生贴“标签”
德育导师带教的学生,有些是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差的,作为教育者,绝对不能简单地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学习成绩虽然是衡量学生在校表现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但毕竟只是标准之一,如果仅仅因为学习成绩就被当作“差生”,是对学生很大的伤害。有很多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他们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活动积极;同样有很多学生,尽管怎么努力成绩都没有大的起色,但他们品行端正、不怕吃苦、懂得感恩。这样的学生,无论如何都不是所谓的“差生”,假以时日,他们的发展不会比任何人差。高考制度的存在,让太多的人过于看重成绩而忽视了其他,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承受的压力比一般人更大,更需要导师或是其他老师最真诚的关爱。所以,作为德育导师,平时的言行举止都要特别注意,多一些鼓励和引导,少一些冷漠和忽视,这些孩子,会有一个别样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