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奕[1]2003年在《吡啶基咪唑类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光金属有机配合物因其在电致发光材料中的潜在应用已成为当前国际上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咪唑、苯并咪唑、吡啶基咪唑类小分子作为配体形成得到有机金属配合物大多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在光电功能材料领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我们研究组已系统合成出该类金属有机配合物及衍生物,有趣的是,以Zn、Cd为中心金属的配合物中常有结晶水存在。我们知道有机金属配合物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先决条件是热稳定性和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而配位水是导致荧光物质量子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配位水在Zn、Cd的吡啶基咪唑配合物中的稳定性及其对光谱性质的影响均是感兴趣的问题。 选取[Zn(PIm)_2(H_2O)]、[Zn(PImH)_2(H_2O)]~(2+))、[Cd(PIm)_2(H_2O)_2]及[Cd(PImH)_2(H_2O)_2]~(2+)(PImH=(2-(2'-pyridyl)imidazole)、PIm=deprotonated(2-(2'-pyridyl)imidazole))等12个体系为模型分子,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使用6-31G*基组,在HF和B3LYP水平对模型体系进行构型优化。从稳定几何构型出发,定性分析配位水存在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具体探讨M-H_2O的结合能。模型分子中,去质子系考虑到分子间氢键(O-H…N)作用后,结合能数值接近质子系水平,配位水在分子中可以稳定存在。体系光谱计算采用时间依赖的密度泛函方法(TD-DFT)。计算结果表明:配位水使体系最大吸收光谱蓝移,同时S_0→S_1跃迁时,跃迁方式由配体内电荷转移改变为配体间电荷转移。
孙刚[2]2005年在《Alq_3接枝的PPV齐聚物和吡啶基苯并咪唑铍配合物光电性质的理论研究》文中指出1987 年美国 Kodak 公司的 C. W. Tang 等人以 Alq3作为发光层,TPD 做空穴传输层,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首次成功的制备了高效的绿色电致发光器件。此后,Alq3 就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理论和实验工作者通过改变配体以及中心金属原子改变其发光性质。1990 年,英国剑桥大学的 R. Friend 等人将聚苯撑乙烯(PPV)的预聚体制成薄膜,在真空干燥下转化成 PPV 薄膜,成功地制备了单层结构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由于聚合物材料的制作工艺、稳定性以及化学修饰性都比有机小分子更为优越,所以聚合物 PPV 以及 PPV 衍生物材料的研究进一步地推动了有机电致发光薄膜的研究,使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随着科技的发展,理论工作者对复杂的大分子体系的电子结构的兴趣越来越浓,比如说蛋白质,有机聚合物等。通常从头算和半经验方法只对小分子或中等分子的体系在计算上可以实现,因为计算机时与体系大小的指数呈线形关系:tcup∝N~x (tcup 表示计算机时,N 是电子轨道数量,X 通常是大于 1 的数值)。为了发展大分子体系的光学性质的计算,香港大学的陈冠华教授在线性标度基础上发展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定域密度矩阵方法(LDM)。它是通过将原子的价电子轨道定域在原子周围,观察轨道上电子的密度变化,来分析电子的性质的一种方法。本文在第叁章采用定域密度矩阵方法对含有 8 羟基喹啉或 Alq_3的 PPV 聚合物的分子在光谱结构,前线分子轨道,以及定域密度矩阵和共轭性质等的电子性质方面对其激发态进行了研究。在第四章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了 2-(2'-吡啶基)苯并咪唑衍生物及其铍配合物的电子跃迁性质。第叁章主要结论如下:1.体系的前线分子轨道,吸收光谱和定域密度矩阵对于激发态的电子性质的表现是一致的。按照 PPV-Alq_3,PPV-hydro 和 PPV 的排列顺序,最大吸收峰依次红移。2.对于主要讨论的 PPV-Alq_3 分子,当外电场在 3.00eV,峰出现在 413nm,大约是在紫光区,在 Alq_3 上的非主链的 8 羟基喹啉并未参与电子跃迁过程。而在 5.225eV下,出现了一个与其它分子不同的来自支链的 8 羟基喹啉在 237nm 的特征峰。说明了该分子的设计很有意义。3.随后通过延长分子的 π 电子的共轭长度在 LDM 方法下研究电子的性质, PPV-hydro3 拥有最低的能带在 2.77eV,发光范围在 447nm 附近,在蓝光区。第四章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简单增加 bmbp 中间的苯环来增加体系的共轭长度,尽管可以使吸收峰红移,但改变了苯并咪唑的发光机理, 2-(2'-吡啶基)苯并咪唑在发光中并不起到明显的作用。2.通过 π-π 堆积将两个分子 bmbp 堆积在一起研究发光性质,比较堆积后的吸收
焉保明[3]2013年在《水溶性卟啉的合成及其与咪唑轴向配位的光谱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机电致发光的目标是实现全彩显示,但是目前作为叁基色之一的红色发光材料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了全彩显示的实现。卟啉化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红光发光材料,具有大环共轭平面结构及特殊的光电性能,但卟啉又存在容易发生自聚而产生荧光淬灭,吸收范围窄,荧光量子产率较低等缺点。我们在卟啉上引入其他的基团作为能量供体,从而达到改善卟啉发光性能的效果。咪唑为含氮杂环,氮原子上具有孤电子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配体,容易与金属离子配位。其荧光量子产率较高,荧光发射光谱与卟啉的紫外吸收光谱具有一定的重迭,将吡啶盐水溶性卟啉与咪唑类配体通过轴向配位结合到一起,咪唑上的电荷通过Zn转移到卟啉环上,当受一定波长的光激发时,能量可由咪唑转移到卟啉上,从而改善卟啉的发光性能。本文研究了吡啶盐水溶性卟啉与咪唑的轴向配合物在水中的发光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对卟啉的合成方法以及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介绍了咪唑类化合物和咪唑卟啉在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2、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的吡啶盐水溶性卟啉,对合成的化合物用质谱、核磁氢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解析,并对合成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3、测试了吡啶盐水溶性卟啉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计算了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要低于TPP,主要由于四个吡啶盐取代基使卟啉的空间位阻较大,卟啉环平面发生扭曲。4、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吡啶盐水溶性卟啉与咪唑轴向配位后轴配物的性质,咪唑类配体与吡啶盐水溶性卟啉的轴向配位的配位数均为1,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了轴向配位的平衡常数,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降低。5、研究了轴配物的荧光发射光谱,探讨了吡啶盐卟啉的碳链长度、配体的浓度及结构等因素对轴配物荧光发光性能的影响。吡啶盐水溶性卟啉C1与2-甲基咪唑形成的轴向配合物具有最大的键合常数以及最强的荧光淬灭。
钟荣峰[4]2016年在《包含芴取代基的新型配体及其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芴由于其较强的可修饰性和吸光能力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喜爱。本文中将芴引入到含氮化合物中,制备了一系列的包含芴取代基的过渡金属铜配合物,并对它们的光学性能进行研究。首先,以1,10-邻菲啰啉(L0)为原料,引入咪唑环和芴基基团,制备了邻菲啰啉的衍生物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L1)和2-(9H-芴-2-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L2),通过对叁个配体的光学性能的测试发现,随着咪唑环和芴基的引入,使得配体的共轭程度增加,导致其紫外吸收图谱中最低吸收峰出现红移现象。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引入芴基对配体前线分子轨道组成和电荷的分布及电荷跃迁类型的影响。然后,以L0、L1和L2作为含氮配体,引入含P配体双(2-二苯基膦)苯基)醚(POP),与六氟磷酸四乙腈铜(Cu(CH_3CN)_4PF_6)制备了过渡金属铜配合物P0、P1和P2,并对其基本的光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各配合物的前线分子轨道的组成和电荷的跃迁性质,探索了芴的引入对它们的影响。同时芴基的引入使得配合物P2在可见光区的吸光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配合物激发态的荧光寿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51.23μs。最后,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合成了一系列唑类配体(2-吡啶基咪唑、2-(1H-1,2,4-叁唑-3-基)吡啶、4-(2H-5-四唑)-吡啶),然后引入含P配体POP制备了其对应的过渡金属铜配合物P3、P5和P6,之后又成功的将芴引入到配体2-吡啶基咪唑上形成新的配体L4,并合成了其铜配合物P4,之后对各配合物的光学性质进行了测试。由于N-H键的振动频率相对C-H键较弱,随着配体中N原子的增加,降低了振动所引起的发光淬灭,提高了配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及激发态寿命。在咪唑环上引入有机荧光基团芴后,能够增加MLCT跃迁几率,提高了可见光区的吸光能力,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了激发态的寿命。
郭荣芳[5]2007年在《系列2-(2'-吡啶基)苯并咪唑衍生物主链型聚合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设计合成新型和高性能光电材料为目标,通过分子设计,以Cu(Ⅱ)、Zn(Ⅱ)、Co(Ⅱ)、Ni(Ⅱ)为模板,以[2-(2′-吡啶基)苯并咪唑基]联苯(Bmbp)和1,3,5-叁[2-(2′-吡啶基)苯并咪唑基]苯(Tmb)为构件,合成了系列新的主链型聚合配合物。用相关分析测试手段对其组成与结构予以表征,并着重研究了它们的光电性质,具体内容如下:1、合适的反应路线,合成了两种含氮配体Bmbp和Tmb,并分别用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2、配体Bmbp和Tmb分别与铜、锌盐反应,合成四种新的聚合配合物,通过一系列仪器分析对其予以表征,测试了它们的固、液荧光性质,发现它们在固相发射蓝光。通过测试和比较不同金属相同配体间、以及不同配体相同金属间的发光差异,从机理上对其发光进行了研究。通过热重和差热测试表明,它们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具备了发光材料所需高热稳定性的特点。3、将配体Bmbp和Tmb分别与镍、钴盐反应,合成四种新的聚合配合物,通过一系列仪器分析对其予以表征。电导率测量说明它们有较好的导电性;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四种配合物均为两步一电子氧化还原,并且在溶液状态,四种聚合配合物具有不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热稳定性测试研究表明,这些聚合配合物都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作高温状态下的器件原料。
唐一梅[6]2014年在《N-乙烯基咪唑类磁性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文中指出离子液体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组成,-50~200℃下呈液态,几乎无蒸汽压,与有机溶剂相比,具有液态范围宽、导电性好、电化学窗口宽、不易燃烧等独特属性。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特殊的软功能材料,在新型功能材料、有机合成、分离提纯、生物催化等诸多领域有着非常突出的应用。离子液体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可设计性,通过改变或修饰阴阳离子的结构,能够设计合成出不同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离子液体,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作为一类新型的物质体系或软功能材料,离子液体的研究仍然处在初期阶段,基础数据不足,关于离子液体分子结构的解析、分子结构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子设计方法等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功能离子液体的种类及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更加缺乏,严重影响了离子液体这类新型功能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进程。本论文以设计、合成磁性及可聚合性的双功能离子液体为研究目标,从分子设计出发,设计并合成了新型系列N-乙烯基咪唑类卤离子液体、系列N-乙烯基咪唑类铁磁性离子液体及系列N-乙烯基咪唑类钴磁性离子液体,系统研究了分子微观结构与磁性、电导率、黏度、表面性质、溶解性等的构效关系,并将N-乙烯基咪唑磁性离子液体作为磁功能单体用于制备磁性离子液聚合物材料,为新型功能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以及磁性聚合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其主要研究内容有:采用微波合成方法,以直链卤代烷烃,氯代酯为烷基化剂,与N-乙烯基咪唑进行烷基化反应,合成出了新型系列1-烷基/酯基-3-乙烯基咪唑卤[RVIM]X功能离子液体(可聚合);以[FeX4]-及[Co(NCS)4]2-为目标阴离子,分别合成了可聚合的系列1-烷基/酯基-3-乙烯基咪唑四卤合铁[RVIM][FeX4]和1-烷基-3-乙烯基咪唑四异硫氰合钴(RVIM)2[Co(NCS)4]磁性双功能离子液体;首次获得了四乙烯基二异硫氰根合钴[Co(VIM)4](NCS)2金属有机配合物及晶体,通过晶体解析,证明了[RVIM][Co(NCS)4]双功能离子液体阴阳离子间的空间相对位置。采用B3PW91/6-311G(2d,p)密度泛函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N-乙烯基咪唑烷基化的反应机理,确定了其稳定的过渡态结构和产物结构。结果表明,直链卤代烷与N-乙烯基咪唑的烷基化主要以SN2亲和取代反应为主,并计算得到了相应的热力学函数,解释了直链卤代烷链长对[RVIM]X离子液体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原因,为[RVIM]X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DSC测定方法,成功测定、绘制了[BVIM]Cl—FeCl3二元体系相图,研究了[BVIM]Cl离子液体与FeCl3配比对[BVIM][FexCly]离子液体结构和组成的影响,如当[BVIM]Cl离子液体与FeCl3摩尔比为1:1时,能够合成出具有稳定性好、纯度高的N-乙烯基咪唑类铁磁性离子液体[BVIM][FeCl4],该相图为[RVIM][FexCly]磁性离子液体的合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采用UHF/6-31G(d)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对FeCl3及配位体系进行结构优化;通过B3PW91/6-311G(2d,p)密度泛函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拉曼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合成的[RVIM]X、[RVIM][FeX4]、(RVIM)2[Co(NCS)4]功能离子液体的结构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得到了[RVIM]X、[RVIM][FeX4]离子液体的微观结构及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偶极距、离子对相互作用能等重要参数。系统研究了[RVIM]X、[RVIM][FeX4]和(RVIM)2[Co(NCS)4]功能离子液体的磁性、电导率、溶解度、表面张力等性质。将分子结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建立了结构与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以(RVIM)2[Co(NCS)4]和[RVIM][FeX4]双功能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分别制备了磁性离子液聚合物和磁性离子液凝胶,制备出的离子液聚合物、离子液凝胶具有一定的磁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且随着聚合物、凝胶中磁性离子液体含量的增加,磁性能与热稳定性增强;磁性离子液体的参与,使得到的聚合物材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文为磁性功能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寇珊珊[7]2013年在《含咪唑基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与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设计以苯偶酰分别与5-硝基水杨醛,水杨醛,2-吡啶甲醛和2-噻吩甲醛反应得到一系列咪唑类衍生物,分别标记为L1,L2,L3和L4。对合成的配体进行了1HNMR表征,并用配体L1,L2,L3和L4合成了四个系列的配合物,分别标记为1-11,进行了FTIR表征,并得到了晶体结构,配体L1系列配合物1-5中,配合物1,2和4,5为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构型,配合物4为四配位的四棱锥构型;配体L2系列配合物6-8都为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构型;配体L3系列配合物9和10为五配位的变形叁角双锥构型;配体L4的配合物11为二配位的直线型构型。在此基础上,对配体和配合物做了一系列光化学,电化学和热稳定性研究。在紫外-可见光谱中,1,2和5-10分别在可见光区有吸收峰,归属为金属外层电子的d-d跃迁,这8个配合物对比各自的配体都产生了红移。配合物1-11在荧光发射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安特性,热稳定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性质。此外,对配合物1-8测定了非线性光学性质,L1系列的配合物1-5中,配合物3的非线性光学性质最好,其次是5,4和2,配合物1几乎无此性质;L2系列的配合物6-8中,配合物6的非线性光学性质最好,其次是8,配合物7几乎无此性质。另外,用DFT方法对配合物1-11的基态几何结构和前线分子轨道进行了理论计算。理论计算的键长和键角与实验值基本吻合。从HOMO和LUMO电子云分布数据分析,配合物1,2和4-11电子为M→L跃迁(MLCT)和L→L跃迁(LLCT),而配合物3则为L→M跃迁(LMCT)和L→L跃迁(LLCT)。
潘荣楷[8]2011年在《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Zn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在医药、食品、卫生、纺织和生物仿生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同时,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和多样性的配位构型,由它们作为配体得到的一些金属配合物,不但具有杀菌、抗癌、催化等活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在光电功能材料领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Zn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结构表征和发光性能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以邻苯二胺和2,6-二甲基吡啶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单苯并咪唑化合物,如2-(2-苯并咪唑)-6-甲基吡啶、6-(2-苯并咪唑)吡啶-2-甲酸、6-(2-苯并咪唑)吡啶-2-甲酸乙酯,通过红外光谱、1H-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2、以邻苯二胺、N-甲基邻苯二胺和吡啶羧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双苯并咪唑化合物,如2,6-双(2-苯并咪唑)吡啶、2,6-双(1-甲基-2-苯并咪唑)吡啶、4-羟基-2,6-双(1-甲基-2-苯并咪唑)吡啶及其O-烷基化苯并咪唑化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1H-NMR、13C-NMR等对产物进行表征。3、由上述苯并咪唑化合物与氯化锌通过液相反应,制备了一系列Zn(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运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它们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单苯并咪唑锌配合物和双苯并咪唑锌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都能发射出蓝光,其固态荧光发射波长在445~447nm,420~462nm之间;而O-烷基化的苯并咪唑锌配合物,其在EtOH溶液中的荧光发射波长为379~402nm。
毛妙付[9]2012年在《硼氟荧光材料的合成及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标记》文中研究说明氟化硼络合二吡咯甲川类(Boron-dipyrromethene,简称BODIPY)荧光染料是一类性能优异的新型荧光染料,具有窄的吸收和发射峰、较高的摩尔吸光系数及荧光量子产率、极好的光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但由于传统BODIPY荧光染料在应用上有一定的缺陷,如Stokes位移小,浓度致荧光淬灭等。本论文采取了多元杂环取代吡咯,致力于合成高荧光量子产率的、Stokes位移大的、固态发光的硼氟类染料,并用于天然产物或药物的荧光标记。采用核磁、质谱、紫外-可见、荧光等表征技术对合成的硼氟类荧光染料进行表征,通过对其光谱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的取代基对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所合成的荧光染料具有以下荧光特性:较高荧光量子产率、Stokes位移大(70nm以上)、在溶液、固态、晶体形态下均具有良好的荧光发光特性。为促进此类染料在化学分析检测以及生物标记等领域中的应用,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带长链端炔基(单边和双边)的硼氟荧光探针,成功实现了两种荧光染料对天然产物齐墩果酸的荧光标记。同时对带端炔基的荧光染料进行结构改造,连接上带长支链的端氨基,以利于硼氟染料应用于天然产物或药物的荧光标记。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章:综述了目前常用的荧光染料的种类、特点、以及硼氟荧光染料、生物标识用荧光染料和固态发光荧光染料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大Stokes位移的新型硼氟染料中间体的合成、表征及其晶体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研究。研究了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了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量子产率,并对染料的固体、晶体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和解析。第叁章: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具有新型母核的硼氟荧光染料,并研究了取代基结构(推拉电子及空间位阻效应)对染料光物理性质的影响,通过对化合物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从化合物的单晶结构、空间排列及分子间相互作用解释了化合物具有固态荧光发光的机理和主要原因。第四章:功能性硼氟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其对天然产物齐墩果酸的荧光标记。
秦勤[10]2015年在《膦杂吡唑和咪唑类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由于膦杂吡唑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金属有机络合物,他在药物和生物化学、超导和磁性材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3,5-二氢-1,2,4-二唑膦、吡啶亚甲基桥连膦杂吡唑配体和金属镍,钴,锌,镉,铜等金属盐为原料合成了金属有机配合物,并用核磁共振仪、红外分析仪器、XRD单晶衍射仪等仪器对其进行了测定。二、本文将大取代基团引入,合成了九种新的含有氮杂环卡宾的化合物。这类新型的化合物包含了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氮杂环卡宾前体。因此,它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相转移催化剂应用于有机化学反应中,并研究了其在Suzuki偶联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具体如下:(一)以咪唑为原料,通过取代反应合成了大取代基的氮杂环卡宾咪唑类化合物,并用核磁共振仪、红外分析仪器、XRD单晶衍射仪等仪器对其进行了测定。(二)制备了相应的过渡金属银、钯等金属络合物并用核磁共振表征了他们的结构。(叁)本文还详细地研究了用新类型氮杂环卡宾化合物在Suzuki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活性,验证了其在不同溶剂、碱、催化剂、反应底物和反应环境中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在以氢氧化钾为碱,DMF和水的混合液为溶剂的条件下,苯硼酸与溴苯Suzuki偶联反应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催化效果。本文的工作为将来进一步研究生物、药物、材料、催化领域提供了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 吡啶基咪唑类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D]. 廖奕.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2]. Alq_3接枝的PPV齐聚物和吡啶基苯并咪唑铍配合物光电性质的理论研究[D]. 孙刚.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3]. 水溶性卟啉的合成及其与咪唑轴向配位的光谱性能研究[D]. 焉保明. 湖南大学. 2013
[4]. 包含芴取代基的新型配体及其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特性研究[D]. 钟荣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6
[5]. 系列2-(2'-吡啶基)苯并咪唑衍生物主链型聚合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质研究[D]. 郭荣芳. 湘潭大学. 2007
[6]. N-乙烯基咪唑类磁性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 唐一梅. 西北工业大学. 2014
[7]. 含咪唑基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与理论研究[D]. 寇珊珊. 宁夏大学. 2013
[8].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Zn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D]. 潘荣楷. 湖南大学. 2011
[9]. 硼氟荧光材料的合成及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标记[D]. 毛妙付. 叁峡大学. 2012
[10]. 膦杂吡唑和咪唑类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 秦勤. 山西师范大学. 2015
标签:化学论文; 吡啶论文; 咪唑论文; 配合物论文; 苯并咪唑论文; 荧光量子产率论文; 荧光染料论文; 荧光材料论文; 荧光淬灭论文; 荧光分析法论文; 荧光寿命论文; 荧光检测论文; 乙烯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