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生长因子系统论文_张竞泽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移生长因子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表皮,肿瘤,基因,肝细胞。

转移生长因子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竞泽[1](2015)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并发症,并且预示着预后不良。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这一部分病人时疗效显着,而且毒副作用较低。这使得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越来越具备吸引力。这篇综述的内容主要关于EGFR-TKI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应用,并将讨论以下问题:EGFR-TKI能否穿过血脑屏障?如何提高脑脊液中EGFR-TKI的浓度,从而治疗耐药性脑转移病灶?口服TKI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联合脑部放疗,能否提高疗效?哪些病人是EGFR-TKI治疗的最适人群?事实上,尽管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只有在达到有效的脑脊液浓度时才有较为确切的疗效,但是通过提高药物剂量以及联合脑部放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不出所料的是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仍然是关于治疗敏感性的最重要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5-05-01)

张伶俐,谢学建,周时远[2](2013)在《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反应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的风险比(RR)分别为1.46(P=0.02)和0.98(P=0.91)。结论:尽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不考虑治疗成本的情况下,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要优于标准治疗,临床上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3年06期)

毛琛[3](2011)在《预测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结局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两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人鼠嵌合IgG型西妥昔单抗和完全人源化帕尼单抗,被批准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虽然单克隆抗体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随机选择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仅有10%-20%的患者真正获益,很多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毒副作用。为了筛选出单克隆抗体可能的获益人群,最大限度的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治疗成本和副反应,寻找预测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EGFR下游通路的基因突变与单克隆抗体的临床效果相关。针对EGFR下游通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分子标记物: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上的KRAS基因突变、BRAF基因突变和PI3K-PTEN-AKT信号通路上的PIK3CA基因突变。目前,KRAS基因突变已被认为是预测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基于原始研究的结果,欧洲卫生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将单克隆抗体的使用限制在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然而,KRAS基因突变仅能解释30%-40%对单克隆抗体耐药的结直肠癌患者。我们不清楚为何还有大量KRAS野生型患者对单克隆抗体耐药。研究发现,在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和非选择性KRAS突变状态的患者中,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是单克隆抗体耐药的可能预测因子。但是,这两种生物标志物在应用于临床之前,仍需要进一步评估。随着新的研究的大量出现,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和肿瘤样本的异质性,有关KRAS、BRAF和PIK3CA预测价值的研究结果仍然不一致。通过初步的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大概有40篇有关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原始文献,没有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发表。为了确定这些分子生物标志物在预测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疗效中的价值,我们对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为:1)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的非选择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系统的评估KRAS, 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在预测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中的价值。2)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的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系统的评估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在预测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了全面的计算机文献检索。符合以下两条入选标准的研究将被纳入:1)研究KRAS, 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主要临床结局的关系;2)使用以下一个或几个临床结局评估肿瘤的反应和预后: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我们选择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作为主要临床结局。使用危险比(Risk ratio, RR)来评估KRAS, 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和客观反应率的关系。危险比的计算采用突变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除以野生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使用风险比(Hazard ratio, HR)评估KRAS, 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和生存指标间的关系。研究间同质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RR和HR的合并。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指标的合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检测改变入选标准时对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Begg's漏斗图和Egger's线性回归评估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发表偏倚存在时,采用Duval and Tweedie非参数剪补法计算无偏效应。结果25篇有关KRAS基因突变状态和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结局的文章被纳入meta分析。KRAS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为38%(894/2354)。与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相比,KRAS突变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着降低(客观反应率25 studies,2,321 patients; 14% vs.38%; RR 0.25,95% CI 0.17-0.38; P<0.001;无进展生存期:8 studies,755 patients; 3.0 vs.5.7 months; HR 1.94,95% CI 1.64-2.31; p<0.001;总生存期:5studies,502 patients; 6.9 vs.12.4 months; HR 2.21,95% CI 1.77-2.75; p<0.001)。11篇有关BRAF基因突变状态和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结局的文章被纳入meta分析。BRAF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为9%(48/546)。在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我们发现与BRAF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相比,BRAF突变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和总生存期显着降低(客观反应率:4 studies,376 patients; 0% vs.36%; RR 0.14,95% CI 0.04-0.53;p=0.004;总生存期:3 studies,297 patients; HR 3.11,95% CI 1.74-5.54; p<0.001);无进展生存期(2 studies,182 patients; HR1.79,95% CI0.96-3.34;p=0.068)有降低的趋势,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非选择性KRAS基因突变状态的患者中,BRAF基因突变对单克隆抗体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有所降低,RR和HR更接近于1(客观反应率:7 studies,520 patients; 29% vs. 33%; RR 0.86,95% CI 0.57-1.30; p=0.475;无进展生存期:1 study,95 patients; HR1.39,95% CI0.52-3.69;p=0.513;总生存期:1 study,95 patients; HR 2.31,95% CI,0.87-6.13;p=0.093)。10篇有关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和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结局的文章被纳入meta分析。PIK3CA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为12%(220/1764)。在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我们发现与PIK3CA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相比,PIK3CA外显子9基因突变型患者具有较低的客观反应率(4 studies,400 patients; 28% vs.38%; RR 0.79,95% CI 0.45-1.41; p=0.434); PIK3CA外显子20基因突变型患者具有更低的客观反应率(3 studies,377 patients; 0% vs.37%; RR 0.25,95% CI0.05-1.19;p=0.082),但是由于样本含量较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样本含量的增加,携带任何一种PIK3CA基因突变患者的客观反应率显着降低(6 studies, 540 patients; 21% vs.38%; RR 0.60,95% CI 0.37-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在非选择性KRAS基因突变状态的结直肠癌患者中,PIK3CA基因突变对客观反应率的预测价值有所降低,RR更接近于1 (PIK3CA外显子20基因突变:RR 0.60,95% CI 0.14-2.63; PIK3CA外显子9基因突变:RR 1.03,95% CI 0.56-1.89; PIK3CA所有外显子基因突变:RR 0.75,95% CI 0.44-1.28).一个提供生存数据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结果。这篇研究发现在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PIK3CA外显子20基因突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着降低(无进展生存期:HR 2.52,95% CI 1.33-4.78;p=0.013;总生存期:HR 3.29,95% CI 1.60-6.74; p=0.006)。PIK3CA外显子20基因突变对生存指标的预测价值大于所有外显子基因突变(无进展生存期:HR 1.30,95% CI 0.91-1.86; p=0.170;总生存期:HR 1.41,95% CI0.96-2.06;p=0.090)和外显子9基因突变(无进展生存期:HR 1.11,95% CI0.72-1.71;p=0.650;总生存期:HR 1.30,95% CI 0.82-2.05; p=0.280)。结论在接受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的非选择性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我们发现KRAS突变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着降低。一些原始研究还发现KRAS基因突变对预后的预测作用仅限于在接受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这些研究结果表明KRAS(?)基因突变是预测单克隆抗体临床疗效的特异性预测因子,可以用来筛选对单克隆抗体耐药的结直肠癌患者。据估计,38%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携带有KRAS(?)基因突变。在扣除14%的可能对单克隆抗体有反应的患者后,33%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可以从检测KRAS(?)基因突变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中获益。进一步的研究可能需要确定多种生物标志物组合的模式,以进一步确定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可能获益人群。在接受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的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我们发现BRAF基因突变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和总生存期显着降低;PIK3CA第20外显子突变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显着降低。然而,一些原始的研究发现这些基因突变似乎是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一般性生物标志物,并不仅仅对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疗效具有预测作用。所以,我们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BRAF和PIK3CA可以作为额外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来筛选对单克隆抗体耐药的结直肠癌患者。我们需要在KRAS野生型患者中和没有接受单克隆抗体治疗的患者中进行大样本的研究,以进一步确定这些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单克隆抗体临床疗效的关系以及这些分子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如果BRAF和PIK3CA的确是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疗效的预测因子,那么有多少患者可以从检测BRAF(?)阳PIK3CA的基因突变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中获益?据估计,62%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携带有KRAS(?)野生型基因,其中11%的患者携带BRAF(?)基因突变,3.2%的患者携带有PIK3CA外显子20基因突变。在扣除有可能对单克隆抗体有反应的结直肠癌患者后,7%的患者可以从检测BRAF基因突变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中获益;低于2%的患者可以从检测PIK3CA基因突变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中获益。(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1-05-01)

孙丽艳,赵咏桔[4](2008)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系统由具有特定功能的配体(IGF-I和IGF-II)、受体(IGFR)和结合蛋白(IGFBPs)组成,在促有丝分裂,细胞转化和抑制凋亡中起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由IGF-I受体介导。IGFBPs是IGFs活性的调节因子。近年来研究表明IGFs系统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国际内科学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谢斌,董家鸿[5](2005)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系统与肝细胞癌转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很强的刺激肝细胞增殖的丝裂原。HGF的单一受体c-Met是一跨膜蛋白,由原癌基因c- met编码。HGF激活c-Met,导致ras/致分裂素激活蛋白(MAP) 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信号转导途径的级联激活,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分散、细胞运动、侵袭、细胞迁移以及最终转移等。(本文来源于《中华肝脏病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王孟龙[6](2001)在《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胸苷激酶基因转移系统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 肿瘤自杀基因疗法是目前认为最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基因治疗策略之一,它要求自杀基因能选择性地在靶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以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最小限度地损伤正常组织。一个可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方法是利用肿瘤特异性基因调控元件驱动自杀基因表达。现已知道,肿瘤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生长、浸润、转移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复杂过程由肿瘤细胞分泌的血管生成因子引发,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起着关键作用。VEGF主要在肿瘤细胞以及受到肿瘤刺激的周围基质细胞中表达。浸润性肿瘤常常血供不足,导致有些区域缺氧。无论是在体外或是在体内,缺氧对VEGF基因表达均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缺氧首先诱导产生缺氧诱导因子HIF-1,后者与 VEGF 5‘侧区缺氧反应元件(HRE)结合,从而激活VEGF基因表达。因此有可能以VEGF基因启动子设计肿瘤自杀基因疗法,利用肿瘤特定的生存环境,如缺氧,来调控自杀基因选择性地在靶肿瘤细胞中表达,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本研究将建立一种由腺病毒介导的、受VEGF启动子驱动的自杀基因转移系统(AdVEGF-tk),利用该系统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和二乙基硝亚胺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进行治疗试验,期望VEGF启动子调控自杀基因HSV-tk在缺氧的肿瘤组织中特异性表达,成为一个可能适用于多种恶性实体瘤的基因治疗方案。{方法} 实验过程主要由叁个部分组成:一采用简化的腺病毒载体构建系统AdEasySystem构建携带受人VEGF启动子调控HSV-tk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tk。同时构建由巨细胞病毒(Cytomegaalovirus,CMV)强力启动子调控TK基因表达的腺病毒载体AdCMV-TK,用作对照。 二 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tk和AdCMV-tk感染肝癌细胞株Hep-G2和 中文扩要 一 正常肝细胞L02这两种细胞,经过缺氧和不缺氧条件培养后,再予以GCV处理 5天后,用MTh法检测受染细胞对GCV的敏感性,以了解VEGF启动子能否调 控HSV-tk基因表达以及这种表达是否具有肿瘤细胞特异性和缺氧特异性。 叁最后通过瘤内注射和肝动脉灌注法使重组腺病毒感染二乙基亚硝胺诱导 的WSfor大鼠肝癌,联合GCV处理,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变化和大鼠生存率,以 了解 VEGF启动子能否调控 HSV-tk基因/GCV特异地杀伤体内肿瘤。 {实验结果} 通过AdEasy System我们构建成功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rk和 AdCMV.h。在体外实验,携带受VEGF启动子调控HSV一比基因表达的重组 腺病毒载体 AdVEGF-h联合 GCV处理可杀伤在缺氧和不缺氧环境培养的肿瘤细 胞HepGZ而不杀伤在不缺氧环境培养的正常细胞L02,在缺氧条件下感染了 AdVEGF.tk的肿瘤细胞对GCV的敏感性明显要比不缺氧条件时高。在体内实验 中,瘤内注射腺病毒载体AdVEGF-tk,联合GCV处理可明显延缓大鼠肝脏肿瘤 生长速度;经肝动脉灌注AwEG卜比再加GCV处理,可明显减缓肿瘤生长并延 长大鼠的生存时间,也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反应。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所构建的腺病毒介导的VEGF1K基因转移系统联合GCV 处理可特异地杀伤体内、体外缺氧的肿瘤细胞,且没有明显的毒副反应。由于 VEGF启动子具有大多数实体瘤所特有的缺氧反应活性,因此这一探索性结果有 可能应用于各种实体瘤的自杀基因治疗研究。(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1-05-01)

刘革修,张彤,陈临溪,曹建国,廖端芳[7](2000)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合成N端含多个赖氨酸残基、C端为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受体结合的26肽(FDKg);经细 胞培养、基因转染、报道基因检测等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肽FDK9能通过电性中和与DNA分子结合,DNA凝胶阻 滞试验表明浓度为A=1的FDK9肽每4μL能与1μL萤火虫荧光素酶表达质粒pEBluc完全结合,核酸复合物直接加入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 48h后可从细胞裂解液中测出荧光素酶的显着表达,而缺乏 bFGF受体的 A431细胞 裂解液无荧光素酶的表达。表明已成功建立了bFGF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推测该系统可特异地将外源基因导入 FGF受体过量表达的再狭窄动脉壁。(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00年02期)

贡惠宇,吴小兵,舒跃龙,王海林,侯云德[8](1998)在《一种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发展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过量表达的肿瘤细胞的基因转移系统。方法人工合成了一种N端含多个赖氨酸残基,C端为人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受体结合域的33肽,此合成肽(K9E肽)既具有DNA结合活性,又能为细胞表面EGF受体所识别并内在化。K9E肽与萤火虫荧光素酶表达质粒pEBluc按一定比例结合形成核酸复合物,以此为基础,利用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组建了外源基因转移系统。结果核酸复合物直接加入于类上皮癌细胞A431的培养液中,48小时后可从细胞裂解液中测出荧光素酶的显着表达。结论该系统可特异性地将外源基因导入EGF受体过量表达的肿瘤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期刊1998年01期)

转移生长因子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系统评价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反应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的风险比(RR)分别为1.46(P=0.02)和0.98(P=0.91)。结论:尽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不考虑治疗成本的情况下,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要优于标准治疗,临床上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移生长因子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竞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中的应用[D].济南大学.2015

[2].张伶俐,谢学建,周时远.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

[3].毛琛.预测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结局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

[4].孙丽艳,赵咏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

[5].谢斌,董家鸿.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系统与肝细胞癌转移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

[6].王孟龙.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胸苷激酶基因转移系统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

[7].刘革修,张彤,陈临溪,曹建国,廖端芳.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的建立[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

[8].贡惠宇,吴小兵,舒跃龙,王海林,侯云德.一种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8

论文知识图

-I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100)-I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400)高校科学技术工作湖北高校获省政府颁发的科...高校科学技术工作湖北高校获省政府颁发的科...高校科学技术工作湖北高校获省政府颁发的科...高校科学技术工作湖北高校获省政府颁发的科...

标签:;  ;  ;  ;  ;  ;  ;  

转移生长因子系统论文_张竞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