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先国[1]2004年在《论当前黑恶势力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影响及对策》文中认为本文由导论和六章二十一节组成。 在导论中包括本文研究的缘由及研究宗旨,本课题理论研究现状综述,本文研究的内容、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概念、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意义、创新之处和不足。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黑恶势力影响基层政治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必须对此问题予以高度关注。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指导之下,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归纳的方法,研究我国当前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治影响的现状、原因及其对民主政治的危害,进而提出有效遏制黑恶势力,推进基层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有效对策,以进一步丰富政治学、行政学的基础理论,并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就基层民主问题决策时提供科学依据。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黑恶势力现象源远流长,不少中外学者对黑恶势力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其学术成果十分丰富,表现出研究内容的丰富性、研究队伍的互动性、研究方法的探索性以及差异性、政治学研究的缺憾性等特点。本文的核心概念是黑恶势力、基层政治、民主。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取“叁结合”,即政治学与法学、社会学相结合,实证与逻辑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政治学、行政学有关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实践意义在于为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就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决策时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其创新之处在于从政治学与法学、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当前黑恶势力对基层民主政治的影响,从政治学、行政学的角度提出的建议对消除黑恶势力影响,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特殊的意义。不足之处是有些结论缺乏数量统计分析。 在第一章,笔者以黑手党和青红帮为例,对中外黑恶势力的起源、蜕变、特征及对政治影响进行了历史考察。黑手党起源于土地转租者的出现,加之西西里社会国家统治力量的薄弱,使得土地转租者的活动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其势力的巩固和发展。青红帮起源于人口膨胀、土地减少、游民严重,加之中国人的“结帮”意识以及专制政权的严酷统治。黑手党蜕变的原因是庄园制度瓦解,土地转租不再存在,同时中央政府权威确立,黑手党成为公共政府的对立物,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黑手党开始追求实实在在的利益。青红帮蜕变为黑社会的原因是上海社会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帮会成员择业困难,上海半殖民地状况形成租界“叁不管”地区,为青红帮的蜕变提供了空间环境;同时传统的义利观念在近代上海社会遭到挑战,人们开始不择手段追求金钱。黑手党的特征是势力及活动地域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日趋完整和严密,崇奉暴力,利用非法手段攫取财富。青红帮的特征是势力发展异常迅速,遍及全国,组织体系严密,帮规会律
周英姿[2]2013年在《利益表达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文中提出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乡村治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为此,推进农村改革必然要解决乡村治理问题。怎样改革乡村治理,建立怎样的乡村治理模式,使国家意志渗透至乡村社会,政府权威得到重塑,乡村社会能稳步发展成为政界关注的焦点。而这些与国家紧密相连的乡村治理问题,也成为学者不可回避的研究领域。基于这些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在公平正义理论、代理理论、博弈论和治理理论等理论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历史时期的乡村治理模式及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当前乡村治理的现状并不是乡村问题的产物,它是乡村社会历史变迁与现代发展的结果。为此,分析当前的乡村治理状况,还需对乡村社会的历史变迁进行回顾,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了解乡村治理。历史时期乡村治理的研究主要以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发展展开,分别对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人民公社运动时期、改革开放后、税费改革后的乡村治理结构与农民的利益表达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乡村治理发展的规律及其未解决的问题。本文的选题,是在审视我国乡村治理面临新的困境并在一系列有关乡村发展的文献精神启发之下形成的,而从利益表达视角探讨乡村治理问题还鲜有人涉猎,这为本文提供了探索空间,也成为本文研究的一个主要创新点。从利益诉求的角度看,和谐稳定是乡村治理的终极诉求。为此,在新形势下,我国改进乡村治理的路径选择不仅关系到乡村治理的进程,而且会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甚至是国家的安定和谐。基于这个思考,本文最后从利益表达主体、利益表达客体、利益表达渠道、利益表达方式等方面对乡村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求能实现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周博文[3]2011年在《地方黑恶势力向农村基层政权渗透的若干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农村地区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涣散的影响,地方黑恶势力不断向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渗透,并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其存在和滋长造成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弱化,阻碍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严重危害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并极易诱发出现群体性事件。本文从黑恶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渗透的现状、危害及其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维护基层政权稳定提出建议与对策。
任永前[4]2015年在《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文中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控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为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控提出有效的措施,明确该类犯罪的特征、分析其成因,进而掌握防控对策之提出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尽管具有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一般特征,但是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独特的性质与形成原因。西北地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人均占有不均,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这一地区的民族成分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比较大。全国范围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西北地区同样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问题甚至比其它地区更为严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民族问题、发展不公问题以及社会腐败相结合,使得西北地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特殊的地域特点,研究这一地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稳定,当然也直接关系到西北地区人民生活的安宁和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和谐稳定。从组织形态上来看,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严密性相对较低,尚处于低级阶段,但是组织内成员较为稳定。组织构成人员的民族成分相对复杂,文化程度较低且经济状况较差。而且,近年来,未成年人参与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经济方面以资金来源的非法化、涉及行业的特定性以及以合法经营为掩护的模式基本成形为特征。该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多表现为暴力手段的犯罪,且多以牟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该类犯罪大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和一定行业内活动,犯罪成员多为主动参与犯罪。被害人方面,自然人和单位都是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侵害的对象。就自然人被害来说,分布于各年龄阶段。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被害人所受侵害具有多重性特征,但是,被害人所受损害的经济性特征明显。与受害状况相比,受害人所获补偿显得不足。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西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阶层的分化等原因,对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形成起到了共同的作用。此外,我国相关法律以及防控机制的缺陷也对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产生了消极影响。由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引发原因的极端复杂性,不但单一的法律措施很难奏效,即便是现行刑法规定,也存在诸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具体表现在形式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大的方面。作者在文中通过对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历史考察和现实调研,分析和总结了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以及引发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在借鉴美、日、意、德等国和国际社会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经验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从叁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林虬[5]2012年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犯罪作为社会发展的伴生物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产生了一些新型犯罪,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便是这一类新型的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前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犯罪,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践领域所研究的热点。本文的写作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进行比较实证研究,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的界定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产生的原因,预测今后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的发展趋势以及规律,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防范与打击对策。在此基础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的防控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的探讨,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决策提供参考。本文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就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阐述,指出理论界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公、检、法叁家以及律师界等司法实务人员对于具体的个案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述,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界定、特征进行论述,结合福州市公安局对“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践,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非法控制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第叁部分是探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趋势,从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失范、外来因素的影响等角度阐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形成原因;结合现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总结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将会进一步增强联合、进一步加快向经济领域渗透、更加深入地渗透到政治领域、手段和方式更加隐蔽、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强的发展趋势。第四部分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范与打击对策研究,阐述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需要用动态的思维来看待;从侦查、审判等角度来分析当前防范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存在的不足;借鉴发达国家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策略,提出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范与打击对策:贯彻落实“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和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活动的惩处力度;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依法进行社会治安综合坚持反腐败斗争,铲除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压缩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空间。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指出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斗争任重道远,必须通过立法、严格执法、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反腐和市场经济的规范等综合系统的工作,才能遏制乃至清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土壤。
刘义强[6]2007年在《民主和谐论》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基层民主和社会和谐的基本关联为研究对象。论文旨在同答这样一个问题,即在面临现代国家构建、市场体制扩展和社会阶层利益冲突增加等多重压力下的当代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国家构建、民主扩展和社会和谐的相融共生,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的现代民主发展道路,实现民主转型与社会和谐。论文通过对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经验的理论梳理和归纳,在结合民主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探求以民主构建社会和谐的理论架构。论文结合基层民主发展机制与社会和谐构建问题,建立了民主和谐论的理论命题。论文认为,社会和谐的实质是社会各主体权利的平衡和协调,治理导向的强民主是实现主体之间平等协商和沟通,实现治理优化的最优选择,发展民主则促进和谐。我们也将这一命题简称为民主和谐论。由此,我们提出以民主巩固解决既有民主机制中出现的问题、以民主创新突破僵化停滞的制度和规则、以民主治理改善国家与社会治理状况以及以民主共识形成社会和谐的凝聚力等四个中层命题,作为以民主构建和谐的基本机制。论文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在民主和谐论的理论命题之下,建构了民主巩固论、民主创新论、民主治理论和民主共识论四个中层命题,并结合基层民主发展的实际经验和案例对我国基层民主发展机制和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论文主张,在构建现代国家的进程中,通过国家能力建设与民主发展的结合,发展治理导向的强民主,是通过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选择。论文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途径是发展民主,基层民主具体机制的研究证明了通过发展民主促进社会和谐是可能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深刻理解所要推进的是什么样的民主、以什么现实机制推进民主,这才是民主和谐论的关键。
李志远[7]2017年在《长治久安目标下加强南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最有效、最直接的载体,也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石。占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新疆,幅员辽阔,区情复杂,民族与宗教众多、文化与利益多元,民族分裂与宗教极端思想长期渗透蔓延,且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因此,南疆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事关全疆乃至全国的稳定大局。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以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理论为指导,对南疆阿克苏阿瓦提县、喀什麦盖提县和巴楚县、和田墨玉县部分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从南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内部与外部两大视角出发,着重立足于南疆农村宗教、文化、经济情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权威格局、社会秩序状况等,将该地区政权建设置于这些外部客观环境中,探讨政权主体如何完善自身,以及协同多元主体的力量,共同加强政权建设,实现对南疆农村各方面事务的有效治理,继而促进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本文研究内容共分为五大部分,导论阐述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已有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一章界定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内涵、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的主要思想、论述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对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第二章主要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南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生产形式、政治制度、财税体制、社会网络等基础的变迁及其对基层政权的影响。第叁章从内部和外部视角分析了南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现状与困境,尤其是“叁非”的顽固存在、家族黑恶势力的滋生以及农村精英的流失对政权建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第四章基于南疆农村政权建设的社会基础、内部不足与外部危机,探讨了加强南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路径,最终认为南疆农村基层政权主体应强化乡镇党组织建设、发挥乡镇人大监督作用、提升乡镇政府服务意识与能力,同时,凝聚传统权威、“村两委”以及驻村干部等多元力量,坚持法治,获取民众认同,巩固政权建设。
高顺伟[8]2011年在《论村书记及其领导力生成》文中提出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力是党最基层的领导力,也是最根本的领导力。从党力布局来看,我国60.4万村党支部书记统御着60.4万个村庄,近8亿人口。然而,根据作者的调查,不敢说有50%,保守估计,至少有30%的村书记在“混日子”,他们不是在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忙,而是在为个人的“小金库”在忙;有10%-20%的村主任和村书记“比大小”,此情况在东部沿海先富地区及村主任“海选”竞争比较充分的地区尤其突出;村主任中不乏黑恶势力。一言以蔽之,村党支部书记及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严重弱化,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升村书记领导力重要而迫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必须着力提升村书记领导力。首先,科学认识“村书记”是前提。本文在理论反思与实践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村书记在日常工作中所扮演的10种角色、9种风格类型;从村书记的职业生命周期、心理发展、社会化、“关注”点、自我更新以及施加于村书记的综合影响六个视角出发,分析并建构了各个视角下的村书记职业发展框架,力图清晰、全面呈现“村书记”的形象。村书记领导力提升的根本在于执政惠民,富民才是王道。但关键在于民何以富?本文首先对西方经济与财富增进的理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国外农业农村发展路径进行了梳理,试图分析出增进财富、克服贫困恶性循环的规律与发展路径;其次本文重点描述了象山县农民(渔民)、村书记在发展集体经济与特色个私经济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以供借鉴;最后,在领导科学视角下,审视村书记在村庄经济发展中的应然自我定位。村书记领导力提升的关键并非仅仅在于个人魅力有多高,更重要的是村书记要有凝心聚力的胸怀,要有打造“团队集体战斗力”的才能。论及村书记如何增强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团队细分的理论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当前村书记领导的团队类型特点;其次,基于实践的调查研究,梳理并分析了当前村书记在村级团队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及创新性的应对措施;最后,基于领导学的理论基础,对村书记如何提升村级团队的集体领导力给出了对策建议。最后,本文对村书记的角色与领导力生成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村书记领导力叁角”理论,并针对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如何提升村书记领导力的问题,依据村书记的生命发展框架,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崔鹏飞[9]2010年在《家族势力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负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广大农村公民能够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效执行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一些农村家族势力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而极力干扰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效执行。因此,研究家族势力的问题并探索有效应对农村家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负影响的对策是本文的意义所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结构—功能法和走访调查法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对家族势力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界定;继而对与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相关的自治民主理论和参与民主理论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然后对家族势力影响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所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及原因进行了归纳;最后,本文提出了应对家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负影响的对策。农村家族势力的问题由来已久,应对其对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负影响不能一蹴而就。应对家族势力负影响的关键是对策须适用,本文在应对对策方面的研究较以往学者有所创新,望能对解决家族势力的负影响有所帮助,并对以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有所参考价值。
孙金轩[10]2010年在《浅论当前农村治安问题及农村警备室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叁农”问题,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由传统农村向新农村转变过程中,农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伴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引发农村社会治安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农村常见的社会治安问题仍然居高不下,新型违法犯罪不断渗透,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秩序出现危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治安问题不断演变。本文着重研究目前形势下农村出现违法犯罪的表现、原因及发展趋势,探寻治理农村治安问题的对策,通过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又要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农村警务室建设,探索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办法,不断开创农村社会治安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论当前黑恶势力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影响及对策[D]. 许先国. 武汉大学. 2004
[2]. 利益表达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D]. 周英姿. 湘潭大学. 2013
[3]. 地方黑恶势力向农村基层政权渗透的若干思考[C]. 周博文. 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 2011
[4]. 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D]. 任永前. 吉林大学. 2015
[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D]. 林虬.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6]. 民主和谐论[D]. 刘义强.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7]. 长治久安目标下加强南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 李志远. 石河子大学. 2017
[8]. 论村书记及其领导力生成[D]. 高顺伟.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9]. 家族势力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负影响研究[D]. 崔鹏飞. 东北大学. 2010
[10]. 浅论当前农村治安问题及农村警备室建设[D]. 孙金轩. 山东大学. 2010
标签: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 公安论文; 黑社会性质组织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基层民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