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春秋论文_吴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十国春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春秋,十国,南唐,体例,太祖,史实,标点。

十国春秋论文文献综述

吴超[1](2018)在《实心着史 论道经邦——吴任臣《十国春秋》之经世实学思想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交际,私家修史之风大兴。在遭遇了改朝换代的历史大变故后,从晚明步入新朝的知识分子痛定思痛,将"国可亡,史不可亡"的历史文化传统视为己任,借修史以寄托追思故国的悲情。出于"经世致用"的现实目的,这一时期的私家史着大多以前朝史为叙述对象,但顺康年间发生的"《明史》案",使这一治史倾向出现转折。一大批知识分子迫于文字狱的严峻压力,(本文来源于《实学文化丛书——传统实学与现代新实学文化(四)》期刊2018-04-01)

吴超[2](2017)在《实心着史 论道经邦:吴任臣《十国春秋》之经世实学思想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交际,私家修史之风大兴。在遭遇了改朝换代的历史大变故后,从晚明步入新朝的知识分子痛定思痛,将"国可亡,史不可亡"的历史文化传统视为己任,借修史以寄托追思故国的悲情。出于"经世致用"的现实目的,这一时期的私家史着大多以前朝史为叙述对象,但顺康年间发生的"《明史》案",使这一治史倾向出现转折。一大批知识分子迫于文字狱的严峻压力,转而研治前古史,并借此远离明清易代这一(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二)》期刊2017-11-18)

吴超[3](2015)在《再论《十国春秋》的体例创新与史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吴任臣的《十国春秋》在史料编排、史实考证方面能考核众说,严辨真伪,除烦补阙,自成一家,体现出卓越的史学编纂才能,堪称清初学者编撰前古史的"先驱"之作。但由于该书搜集史料务求内容之繁博,因此后世有"稗贩"之讥。但这些评价多有歧误,吴书在凡例设计、人物归类、义理诉求等方面均有独到创新之处,其"史家义法"尤值得深察。(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魏俊杰[4](2013)在《萧方等《叁十国春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萧方等《叁十国春秋》采用编年体分国记事,为最早兼记两晋十六国史的史书。《叁十国春秋》"始存诸国名谥",能较为客观的看待诸并存政权,对《晋书》和《资治通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叁十国春秋》在明初尚存,可能在此后亡佚。(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06期)

胡小丽[5](2011)在《《十国春秋·南唐》征引书目考——兼论《十国春秋》的史料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国春秋》是记录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史籍。但是对于其史料来源及特点,学界一直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十国春秋》南唐部分直接征引书目范围的考察及其与相关重要史籍之间关系的考析,初步推断该书在史学研究上有保存资料线索之功,但在史料原始性的保存与延续上价值不高,不宜作为第一手史料在学术研究中征引使用。(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1年19期)

徐波[6](2011)在《读《十国春秋拾遗》札记一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昂《十国春秋拾遗》"闽"部有一条资料:"黄滔诗如:‘寺寒叁伏雨,松偃数朝枝’,‘青山寒带雨,古木夜啼猿’。又如《闻雁》:‘一声初触梦,半白已侵头。’与韩致光、吴融辈并游,未知疏是?滔以词赋名家,有《红芭蕉》、《黄蜀葵》诸赋,皆脍炙人口。"最后这句又被《全唐文纪(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1年04期)

魏俊杰[7](2011)在《汤球《叁十国春秋辑本》补遗》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前所撰十六国旧史均已散佚,清人汤球辑有《叁十国春秋辑本》,最近吴振清先生为《叁十国春秋辑本》作校注,并补汤氏失辑佚文36则,但仍有不少失辑,此补汤氏、吴氏失辑52则。(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1年13期)

王伯祥[8](2008)在《庋榢偶识(《十国春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仁和吴志伊(任臣)撰,乾隆癸丑,昭文周少霞(昂)校刻。民国癸未,倭难方殷,沪上百业凋敝,坊贾尤艰于图存,乃以庋阁旧籍,捆载以赴纸商熔炉。西谛知之,亟出资救之。便以此本及《水道提纲》见赠。近日《西谛藏书目》出(北京图书馆编印),后附题跋,竟遗此卷头语并《水道提纲》所题语未之及,因命湜儿加楮护之,志往事,念逝者焉。一九六四年一月十一日雪窗记。巽老人。附录西谛卷头题语:浩劫之后,继以焚毁,古籍之存世者鲜矣!近数月(本文来源于《郑振铎纪念集》期刊2008-09-01)

谭伟[9](2004)在《《十国春秋》标点辨误叁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国春秋》 (中华书局 1 983年 1 2月校点本 )卷九九《闽十》几处标点有误 :1 太祖常延义存与僧 ,备问达磨所传秘密心印……太祖又问 :“备此一真心本无生灭 ,今此一身 ,从何而有 ?”义存曰…… (《僧义存传》 ,第 1 4 1 5页 )(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期刊2004年03期)

郑颖[10](2004)在《《十国春秋》校读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国春秋》是清代吴任臣所着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成书于康熙八年,凡一百一十四卷。它采用《旧五代史》分代成书之体例,十国各自单独成书,有吴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叁卷,后蜀十卷,南汉九卷,楚十卷,吴越十叁卷,闽十卷,荆南四卷,北汉五卷。各部分均有本纪、列传。书末有综合十国内容的五种史表,即《十国纪元表》一卷,《十国世系表》一卷,《十国地理表》二卷,《十国藩镇表》一卷,《十国百官表》一卷。应该说,《十国春秋》对五代时期的十国史事作了比较全面的记载。五代时期各国战事频繁,朝代更迭纷乱,任臣以一己之力借助多方资料,广泛参考各种典籍完成作史任务,其中的错误、矛盾、冗杂在所难免。另外,史籍浩瀚无穷,任臣不可能遍阅群籍,更不可能见及后世出土的资料,因而《十国春秋》阙漏简略之处亦在所难免。所以对《十国春秋》的校正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本人不揣浅陋,拟对《十国春秋》作一番校订的工作,无力也不图作任臣之功臣,唯愿对五代十国研究贡献一点微薄之力而已。 本文以中华书局1983年12月版的《十国春秋》点校本为底本而参校他书。(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十国春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交际,私家修史之风大兴。在遭遇了改朝换代的历史大变故后,从晚明步入新朝的知识分子痛定思痛,将"国可亡,史不可亡"的历史文化传统视为己任,借修史以寄托追思故国的悲情。出于"经世致用"的现实目的,这一时期的私家史着大多以前朝史为叙述对象,但顺康年间发生的"《明史》案",使这一治史倾向出现转折。一大批知识分子迫于文字狱的严峻压力,转而研治前古史,并借此远离明清易代这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国春秋论文参考文献

[1].吴超.实心着史论道经邦——吴任臣《十国春秋》之经世实学思想探微[C].实学文化丛书——传统实学与现代新实学文化(四).2018

[2].吴超.实心着史论道经邦:吴任臣《十国春秋》之经世实学思想探微[C].第十四届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二).2017

[3].吴超.再论《十国春秋》的体例创新与史学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4].魏俊杰.萧方等《叁十国春秋》探析[J].兰台世界.2013

[5].胡小丽.《十国春秋·南唐》征引书目考——兼论《十国春秋》的史料价值[J].图书情报工作.2011

[6].徐波.读《十国春秋拾遗》札记一则[J].江海学刊.2011

[7].魏俊杰.汤球《叁十国春秋辑本》补遗[J].兰台世界.2011

[8].王伯祥.庋榢偶识(《十国春秋》)[C].郑振铎纪念集.2008

[9].谭伟.《十国春秋》标点辨误叁则[J].中国史研究.2004

[10].郑颖.《十国春秋》校读札记[D].南京师范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吴越都城杭州水陆交通格局(来源:基...六墓志拓片(l刀)地位、财富的象征-元代银箸地位、财富的象征-唐代银箸地位、财富的象征-唐代银箸地位、财富的象征-清代银叁镶紫檀箸

标签:;  ;  ;  ;  ;  ;  ;  

十国春秋论文_吴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