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退化评价论文-张平,孙强强,孙丹峰,孙敏轩,刘浩田

土地退化评价论文-张平,孙强强,孙丹峰,孙敏轩,刘浩田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退化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遥感,光谱分析,土地退化,标准光谱端元空间

土地退化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张平,孙强强,孙丹峰,孙敏轩,刘浩田[1](2019)在《基于遥感光谱的干旱区土地退化评价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区土地退化(荒漠化)作为全球面临生态环境挑战之一,对粮食安全、环境质量和区域自然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土地退化本质是人与自然因素协同作用下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数量、结构以及功能的改变而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降低,核心是土壤和植被的退化。一方面,人与自然共同作用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可以表征土地退化状态,另一方面植被-土壤生境时间序列相互作用过程进一步辅助土地退化过程诊断。因此,该文首先从覆被结构、退化类型和退化程度3个层次建立干旱区土地退化状态评价体系。其次,采用GF-1/WFV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基于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模型建立土地利用/覆被精细分类量化表征下垫面质量属性,并进一步利用植被-生境组分互动特征参数进行功能量化,综合评价民勤2015年退化类型和退化程度。最后,结合地面立地景观照片以及采样点实测数据,对土地退化状态评价结果进行绝对定标和交叉验证。结果表明:遥感评价识别土地退化类型和程度的能力分别为87.5%和78.7%。对于民勤旱地系统,沙化过程、沙-盐化过程是主要的土地退化过程,轻度沙化、中度沙化为主导退化程度。该方法为宽波段遥感国产高分1号卫星在旱地系统土地退化状态信息提取和深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研究。(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向锋[2](2017)在《1994-2014年共和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退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生态环境脆弱。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加之景观以高原荒漠景观为主,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和修复力较差,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草地退化和土地沙漠化等已成为影响当地居民生存发展的严重环境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运用RS与GIS技术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土地退化叁个方面对共和县的土地资源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该地区土地规划和退化防治提供合理依据。参考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并结合共和县地表实际覆被状况建立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运用目视解译法解译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数据,然后,结合LUCC模型分析共和县近20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景观指数分别从景观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探讨共和县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选取NDVI、植被覆盖度、陆面温度和地表反照率为评价因子,通过遥感反演获取评价因子数据,结合决策树分类模型实现土地退化的评价。研究得出,(1)共和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总体呈现草地退化减少,沙地增加的态势。(2)20a间主要地类中草地面积减少804.65km~2,但依然占据较大比重;水域面积少量增加了23.85km~2;耕地面积减少39.47km~2;沙漠化土地一直呈增加趋势,增加了174.08km~2;草地退化产生了561.91km~2的潜在沙地以及裸露土地。(3)共和县中部地区新增大面积沙地,也出现了大量的潜在沙地和裸地,中部地区水域面积减少,草地退化从中部向南北扩展。(4)共和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不大,草地景观依然占据绝对优势。主要地类内部出现相对明显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耕地、草场和建筑用地格局变化较大。(5)共和县在20a间土地退化持续加重,极重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土地面积共增加了1865.09km~2,西部盆地区域土地退化问题尤其严重;2004年以后,局部地区土地退化状况虽有所好转,但土地退化问题依然严重,北部青海湖附近的天然草地出现大面积的退化斑块,龙羊峡水库北部地区的低覆被草地也零星的转变为裸地和沙地,总体上,土地退化呈扩张态势。(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姚维岭,余江宽,路云阁[3](2016)在《基于ZY-3卫星数据的神东煤矿区土地退化人为影响因素调查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ZY-3卫星数据,建立煤矿区土地退化人为影响专题因素遥感解译标志,对神东煤矿区土地退化人为影响因素开展遥感监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退化人为因素影响强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分法计算研究区土地退化人为因素影响强度指数。结果表明:土地压占破坏是造成神东煤矿区土地退化的首要人为影响因素,人类矿业活动对该区土地退化的影响程度已达"强烈"级别。为定量估算神东煤矿区矿业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数量并预测矿区土地退化发展趋势,提出1种煤矿区土地占用破坏率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ZY-3卫星数据完全满足井工开采煤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对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需求。今后需加强煤矿开发秩序的有效监管和矿山环境遥感动态监测,以防人为因素对土地退化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孙斌[4](2016)在《退化土地遥感识别与评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土地退化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已经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粮食安全等问题造成了严重威胁,最终可能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遥感数据的不断丰富,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开展区域土地退化评价的重要工具和技术手段。基于遥感技术,构建时间序列植被数据集,通过分析时间序列植被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土地退化已成为区域土地退化评价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受气候特别是降水年际波动的影响,时间序列植被指标的年际波动很大,影响了对土地生产能力的准确判断。同时,评价指标纷繁错杂、评价“基准”不够明确、等级划分标准不一和难以重复性操作等也是成为土地退化评价的障碍。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以2001-2012年时间序列的MODIS NDVI为基础遥感数据,在借鉴国内外现有土地退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简单、实用、科学合理和可重复性操作为基本原则,重点围绕解决土地退化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哪里退化”、“退化到什么程度”以及“什么因素引起的退化”等问题,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我国内蒙古地区的土地退化遥感评价技术体系。基于该技术体系,对内蒙古近12年的退化土地范围、土地退化程度以及驱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对土地退化典型区进行了验证和分析,以期为内蒙古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土地退化监测和退化土地整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数据参考。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34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土地退化的气候类型背景,确定了内蒙古荒漠化潜在发生区范围约为75.8万km2,占全区面积的64.1%。采用Sen+Mann-Kendall及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全区近34年和近12年两个时间段的降水、气温和湿润指数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34年,研究区整体表现为干湿交替现象,波动明显。而近12年则受降水增加,温度下降的双重影响,研究区气候整体表现为逐渐变湿润。(2)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综合MODIS NDVI数据与同期的气象数据,构建了研究区2001-2012年年NPP数据集。经与实测数据验证,两者的相关性较好,R2=0.6029,RMSE=30.6。通过分析NPP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发现,在本研究区,降水与积温是影响干旱、半干旱以及干旱亚湿润区草地npp的限制因子,而对于森林,积温与太阳辐射是主要限制因子,降水不再是主要限制因素。新定义了一个植被变化参量—npp气候响应速率(mnpp),通过分析npp、mnpp与mi的响应关系发现,在干旱、半干旱与干旱亚湿润区,npp与mi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而在湿润区,随着mi的增加两者不再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而研究区大部分区域mnpp与mi表现出负相关性,其中显着负相关的占到了80.3%。(3)通过分析像元水平npp和mnpp的变化趋势以及npp和mnpp与mi的耦合关系,建立了退化和非退化植被变化的7种模式体系,构建了区域尺度退化土地范围遥感识别的新技术流程。(4)提出了一种npp标准化的方法,确立了土地退化程度评价的“相对基准”。基于npp数据与实测土壤养分指标som,分析了植被和土壤特征耦合关系,建立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退化程度阈值。(5)基于研究提出的土地退化遥感监测与评价体系对内蒙古自治区近12年的退化土地范围进行了识别和程度划分,选取典型区域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研究表明,在近12年中,总体上研究区表现为生态环境恢复,局部存在土地退化的现象,退化土地面积为40685km2,占全区面积的3.5%,以草地退化面积最多,为28972km2。恢复土地面积为120260km2,占全区面积的10.2%,以草地恢复面积最多,为60924km2。近12年,研究区退化土地经历了一个相对较为稳定到急剧退化的过程,在2001-2006年间,以轻度退化为主。2006-2012年间,退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总体上重度退化土地面积显着增加。经过土地退化/恢复的驱动力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为人为因素、人为与气候共同因素,土地恢复的主要驱动力因素是人为与气候因素、人为因素。气候单因素作用引起的土地退化或恢复较少。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退化土地遥感识别技术方法。提出并定义了表征植被生长特性的npp气候响应速率(mnpp)指标,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到了退化土地和非退化土地npp及mnpp变化模式体系,建立了一种退化土地遥感识别技术方法,有效解决了以往大尺度土地退化识别和界定的难点。(2)构建了土地退化程度评价“相对基准”。提出了土地退化评价“相对基准”的概念,确定了NPP标准化方法,并基于实测土壤特征参量与NPP耦合分析,确定了土地退化程度划分阈值,解决了土地退化评价“基准”缺乏的难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6-04-01)

高亚琪,杨艺渊,地力夏提·包尔汉,朱雅丽[5](2015)在《小尺度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土地退化有关概念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运用参与式方法、KJ法、德尔菲法等方法,建立小尺度范围、人为驱动力影响下的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耕作制度、耕作措施、土壤残膜污染、肥料污染、农药污染、灌溉方式、土壤含盐量、工程排碱措施、农田防护林、贫困状况共10项指标。该体系各指标具有可获取性,易于操作,便于土地利用者自我监测,减少人为不合理的农田土地利用活动,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可有效控制农田土地退化。(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5年07期)

李娜,沙新林,冯学军[6](2015)在《宁夏青铜峡市甘城子村退化土地林牧复合治理模式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灰色关联法和TOPSIS法分析了青铜峡市甘城子村林牧复合治理模式的优劣,为农业生产提供可供选择的示范模式,也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宁夏农林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杨艺渊,高亚琪,王蕾,罗磊[7](2014)在《农田土地退化监测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新疆北部博乐、精河、玛纳斯叁个代表性农业示范区的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状况。【方法】选择监测示范户381户,监测地块单元1 482块,监测面积1827.159 hm~2。采用详细调查的方法,于2011~2012年连续两年由土地经营者监测自己的土地退化程度,用10项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示范区的农田土地退化程度稍有加重。各程度的土地退化类型间相互转移,轻度退化土地面积减少6.55%,中度退化土地面积增加11.81%。【结论】适宜、合理、可量化的小尺度指标体系,其评价结果能够反映监测农田土地退化现实状况和动态变化及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丁洪美[8](2014)在《助推各国评价退化土地恢复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丁洪美报道 日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发布采伐迹地和退化土地“恢复机会评估方法”(ROAM)全新指南,书名为《在国家水平上的森林景观恢复机会评估》。这一指南有助于各国了解他们有多少土地具有恢复潜力,并据此(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时报》期刊2014-04-09)

高亚琪,杨艺渊,地力夏提·包尔汉,朱雅丽[9](2014)在《小尺度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土地退化有关概念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运用参与式方法、KJ法、德尔菲法等方法,建立小尺度范围、人为驱动力影响下的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耕作制度、耕作措施、土壤残膜污染、肥料污染、农药污染、灌溉方式、土壤含盐量、工程排碱措施、农田防护林、贫困状况共10项指标。该体系各指标具有可获取性,易于操作,便于土地利用者自我监测,减少人为不合理的农田土地利用活动,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可有效控制农田土地退化。(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张晓庆,李晓兵,张华堂,赵万奎[10](2013)在《甘肃省土地退化综合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甘肃省土地退化实际,从造成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出发,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利用土地退化的"压力—状态—响应"方式和相应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符合甘肃实际的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综合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甘肃林业科技》期刊2013年04期)

土地退化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生态环境脆弱。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加之景观以高原荒漠景观为主,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和修复力较差,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草地退化和土地沙漠化等已成为影响当地居民生存发展的严重环境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运用RS与GIS技术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土地退化叁个方面对共和县的土地资源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该地区土地规划和退化防治提供合理依据。参考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并结合共和县地表实际覆被状况建立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运用目视解译法解译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数据,然后,结合LUCC模型分析共和县近20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景观指数分别从景观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探讨共和县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选取NDVI、植被覆盖度、陆面温度和地表反照率为评价因子,通过遥感反演获取评价因子数据,结合决策树分类模型实现土地退化的评价。研究得出,(1)共和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总体呈现草地退化减少,沙地增加的态势。(2)20a间主要地类中草地面积减少804.65km~2,但依然占据较大比重;水域面积少量增加了23.85km~2;耕地面积减少39.47km~2;沙漠化土地一直呈增加趋势,增加了174.08km~2;草地退化产生了561.91km~2的潜在沙地以及裸露土地。(3)共和县中部地区新增大面积沙地,也出现了大量的潜在沙地和裸地,中部地区水域面积减少,草地退化从中部向南北扩展。(4)共和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不大,草地景观依然占据绝对优势。主要地类内部出现相对明显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耕地、草场和建筑用地格局变化较大。(5)共和县在20a间土地退化持续加重,极重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土地面积共增加了1865.09km~2,西部盆地区域土地退化问题尤其严重;2004年以后,局部地区土地退化状况虽有所好转,但土地退化问题依然严重,北部青海湖附近的天然草地出现大面积的退化斑块,龙羊峡水库北部地区的低覆被草地也零星的转变为裸地和沙地,总体上,土地退化呈扩张态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退化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张平,孙强强,孙丹峰,孙敏轩,刘浩田.基于遥感光谱的干旱区土地退化评价体系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9

[2].李向锋.1994-2014年共和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退化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17

[3].姚维岭,余江宽,路云阁.基于ZY-3卫星数据的神东煤矿区土地退化人为影响因素调查与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

[4].孙斌.退化土地遥感识别与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

[5].高亚琪,杨艺渊,地力夏提·包尔汉,朱雅丽.小尺度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5

[6].李娜,沙新林,冯学军.宁夏青铜峡市甘城子村退化土地林牧复合治理模式评价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5

[7].杨艺渊,高亚琪,王蕾,罗磊.农田土地退化监测评价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4

[8].丁洪美.助推各国评价退化土地恢复潜力[N].中国绿色时报.2014

[9].高亚琪,杨艺渊,地力夏提·包尔汉,朱雅丽.小尺度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J].江苏农业科学.2014

[10].张晓庆,李晓兵,张华堂,赵万奎.甘肃省土地退化综合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13

标签:;  ;  ;  ;  

土地退化评价论文-张平,孙强强,孙丹峰,孙敏轩,刘浩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