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力维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力,人工林,混交林,马尾松,阔叶林,桉树,毛竹。
地力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曾宪成,李双[1](2017)在《维护土壤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地力之“芯”——建议国家全面推广农用腐植酸、腐植酸肥料》一文中研究指出腐植酸是土壤的核心物质,抓住她就等于抓住了地力之"芯"。当前,面对由化肥带来的土壤质量退化、农业面源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工业化制取的腐植酸之"芯",补土壤地力之"芯",对维护土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17年02期)
李明军,杜明凤,聂朝俊[2](2014)在《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力衰退与维护这一林业研究热点,文中从林分生产力、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自毒作用6个方面阐述了马尾松人工林的地力现状。众多研究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尚未出现地力衰退,其产生地力衰退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营林措施。同时从轮作、混交林、发展林下植被、林地施肥、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进展,并对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世界林业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吴晓丽,田绍东[3](2014)在《人工林地力维护与可持续经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内外人工林衰退情况进行了概述,综述了有关国内外对人工林地力衰退及可持续经营采取的措施,分析了贵州黔东南州森林资源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人工林地力衰退维护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4年15期)
蒋俊明,范少辉,官风英,陈秀明,何亚平[4](2012)在《毛竹地力衰退与维护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比较林地与农地立地条件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林地施肥种类的特殊性,通过对竹林输出养分研究,论述了竹林土壤加速酸化和退化成因;并根据毛竹生产需求,提出了相关的地力维护策略。(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2年06期)
叶充,胡庭兴,黄从德,蔡仕珍[5](2005)在《我国人工林地力衰退与维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育林措施、气候、土壤、人工林群落结构、树种等方面概述了引起地力衰退的主要因素和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05年04期)
张昌顺,李昆[6](2005)在《人工林地力的衰退与维护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林地力的衰退与维护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状况 ,从人工林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土壤微生物种群区系变化、植物自身毒素、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地力衰退产生的原因 ,同时提出了保护林下植被、调整林分结构、混农林业、混交、轮作与休闲以及林地施肥与土壤改良等措施维护地力 ,概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世界林业研究》期刊2005年01期)
李生文[7](2005)在《阔叶林改建菇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恢复与地力维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菇木林是解决林菌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对闽北常绿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菇木林后群落物种多样性恢复与地力维护的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择伐或皆伐人促方式 ,将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菇木林 ,经 7a恢复后 ,其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土壤肥力水平明显高于炼山造林群落 ,并接近于邻近天然次生阔叶林。(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05年01期)
易志军[8](2002)在《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林木生长、养分平衡与地力维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和揭示了桉树人工林及其退化土壤中林木生长、养分平衡与地力维护的相关理论和规律,重点阐述和验证了桉树人工林生态采伐的时期和季节;林木施肥的重要性与养分吸收的时段和各器官养分储量规律;空间和混交对林木生产力、养分分布及地力维护中时空差异规律;混交中抑制机理和调控措施等问题。并提出了复层混交生态采伐经营模型。 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桉凋落物叶是总凋落物的主要部分,其生物量节律呈双峰曲线。低温和低降雨量与树冠竞争的相互作用结果增大枝、叶凋落物量。冠幅扩展时凋落物量最小。在凋落物产生的林龄和季节高峰期之后采伐可通过凋落物归还林地部分养分。 2)树体器官N浓度显着差异规律是叶>枝,皮,根>干;P为叶>枝,皮>根>干;K为叶>皮,枝>根,干。总体上N、P和K浓度随林龄增大而递减,其时效对叶和枝最显着,反映早期N、P和K管理的重要性。同龄树木体内养分浓度近相同。每公顷养分储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在一个轮伐期内桉树养分吸收明显呈3个时段。 3)叶干重占树体总干重的比例随林龄增加而减小,其与干重相反。单株叶干重在2.5a后差异小。2.5a前地上部分NPK储量规律性可确定早期养分供应比例。3.5a前是快速N、P储存期。桉树施肥是维护林地养分平衡外部养分补偿的主要途径。防止地力退化所需养分量是地力养分亏损量;维持地力生产力则是地力养分亏缺量。地力衰退是亏损量不断增加。 4)空间效应对直径、高、单株生物量有促进作用。桉和相思混交抑制了桉树与相思生长,其抑制机理是①树冠不成层竞争导致光资源使用效率降低;②地下细根非协同性且无资源的供给关系。 5)增大空间增加了单株器官尤其是叶和根的生物量,相对降低了分配到干的生物量比例。混交增加单株叶量和每公顷叶量,降低其它器官尤其是枝的生物量;但对根生物量没有显着影响。空间对叶生物量的影响大于混交。 6)混交增加凋落物量;延长了凋落期;增加凋落叶量而减少枝量。混交对肥力参数具有正效应;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7)混交和增大空间均增加叶和根NPK含量、储量,但空间的效应比混交显着。混交降低了除叶外其它器官PK含量和储量。 8)空间增加了单株平均N、P、K浓度和林分每公顷平均储量;而混交则增加了N而降低了平均P、K浓度和每公顷平均储量。空间对N增加的效应比混交显着。空间增大易消耗林地养分而混交则节约养分。因此,可提出“隔年种植—萌芽—复层混交—生态采伐”经营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期刊2002-05-01)
马祥庆,叶世坚,陈绍栓[9](2000)在《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维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全国杉木中心产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调查 ,研究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养分分布规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轮伐期经营的杉木林林分生物量及其养分分配规律存在明显差异 ,随年龄阶段的提高 ,杉木枝、叶、根、边材及林冠所占比例逐年下降 ,干、皮和心材比例逐年增加 ,边材 /心材及林冠 /树干比例下降 ,轮伐期越短 ,每采伐单位杉木干物质所带走的养分越多 ,对地力的消耗越严重 ;同时短轮伐期还造成采伐、炼山及整地对林地的干扰频率增加 ,并不利于杉木林下植被发育 ,因此轮伐期是影响杉木人工林地力的重要因素 ,今后确定杉木轮伐期应考虑杉木的生态成熟龄 ,适当延长轮伐期 ,给林地以一定的养分生态恢复周期 ,减缓人工林经营对林地的压力(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0年06期)
孙翠玲,朱占学,王珍,佟超然[10](1995)在《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及维护与提高土壤肥力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山东,辽宁,河南,河北,北京等五个杨树(PopulusL.)栽培地区,抽样调查48块样地,并进行土壤养分化学分析,研究了杨树同代纯林,一代林、二代林生长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杨树与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L.)、混交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杨树同代林,随林木生长,土壤养分含量有下降趋势;连栽二代纯林比一代纯林,土壤养分含量及林木生长量有明显下降趋势;杨树与刺槐、紫穗槐、沙棘混交,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是维护与提高土壤肥力,防治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有效生物措施。(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1995年06期)
地力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地力衰退与维护这一林业研究热点,文中从林分生产力、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自毒作用6个方面阐述了马尾松人工林的地力现状。众多研究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尚未出现地力衰退,其产生地力衰退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营林措施。同时从轮作、混交林、发展林下植被、林地施肥、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进展,并对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力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1].曾宪成,李双.维护土壤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地力之“芯”——建议国家全面推广农用腐植酸、腐植酸肥料[J].腐植酸.2017
[2].李明军,杜明凤,聂朝俊.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4
[3].吴晓丽,田绍东.人工林地力维护与可持续经营研究[J].北京农业.2014
[4].蒋俊明,范少辉,官风英,陈秀明,何亚平.毛竹地力衰退与维护策略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2
[5].叶充,胡庭兴,黄从德,蔡仕珍.我国人工林地力衰退与维护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5
[6].张昌顺,李昆.人工林地力的衰退与维护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5
[7].李生文.阔叶林改建菇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恢复与地力维护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5
[8].易志军.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林木生长、养分平衡与地力维护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
[9].马祥庆,叶世坚,陈绍栓.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维护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0
[10].孙翠玲,朱占学,王珍,佟超然.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及维护与提高土壤肥力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