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程龙(大名县龙王庙镇庙一小学河北大名056900)
1.习作起步,润物细无声
为了让学生从一进入校门就喜爱上写作,我从一年级开始就“潜移默化”地开始进行作文了。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我让他们在纸上画出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一个物体,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然后教他们如何在图画旁边配文字说明。等学生把图文并茂的习作交给我时,我会兴致勃勃地和学生一起欣赏。虽然此时的写作只是一两句话而已,但我感到欣喜,小心地呵护着他们的积极性,或加以赞赏,与学生一起感受他们的情感,分享他们的快乐;或装出一副不明白的样子,耐心地指导他们:“你写的我还不太明白,是不是……你能不能写清楚一点。”让学生把话说清楚,把语言写优美,把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渐渐地,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写作的能力也慢慢提高。我和孩子们共同感受着习作带来的快乐。
2.感受魅力,“作文漂流瓶”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这一方式运用到我们的“作文的漂流瓶”的活动中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二年级下学期,我在班中开展了“作文漂流瓶”活动。我把小朋友按五个一组分好,给他们一本作文本,让他们每天轮流写作。第一次轮到时先作自我介绍,给自己设计一张富有个性化的“名片”,再轮到时就写一篇日记,表达拿到“作文漂流瓶”后的感受。以后轮到时,内容可以自定,既可以在前一位小朋友习作的基础上作续编,也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但是有一点,就是拿到这本“作文漂流瓶”的同学先要欣赏前几位同学的习作,做做小老师帮他们修改一下,然后写写评语。也可请家长一起欣赏,一起点评。然后再动手写自己想写的。我坚持每天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和评赏,表扬那些用词生动能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每周评出习作小明星和优胜小组,给予奖励。“作文漂流瓶”在学生中传递,同学们捕捉信息的本领在互动中学会,习作的灵感在互动中萌发,习作的能力在互相欣赏中提高,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的欲望,“作文漂流瓶”带给学生的是无穷的写作魅力。
3.融入生活,寻找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叫他们拿起笔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桥流水、瓜果蔬菜——尽量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如2008年的第一场雪轻轻盈盈地飘落下来,整个校园白茫茫一片,已有好几年没见到雪了,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洁白的雪,很想去摸一摸,玩一玩,和雪来一个亲密地接触。于是我就带领学生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验。我让学生先站在四楼的走廊里观察,然后走进雪中去体会。上课了,学生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的感受。这种无拘无束的、有滋有味的、滔滔不绝的说话训练已经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像一堆方块字符号,显得空洞、乏味,如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
4.课外阅读,珍藏点滴积累
让学生们“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了读书,内化了语言。
在此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我把积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积累。自己可以在喜欢读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好段记录在“日积月累”本上,或是做成读书卡片,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再阅读,真正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与此同时,利用早自修、班队课的时间,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好词好句接龙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舞台。并在班内定期评比“阅读大王”、“积累小明星”,使学生在阅读积累中获得成就感,获得满足感。“我阅读,我体验,我积累,我快乐”,这是孩子们的心声。
丰富的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足够的“资金”。要使阅读得于升华,还得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勤加练笔。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渐加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所以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倾泻出来。在学了课文《丑小鸭》后,学生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读了一遍又一遍。借助学生的阅读热情,我引导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在课外阅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鹅》、《拇指姑娘》等。孩子们的心被童话占据了,他们的心情随着主人公的曲折命运时喜时悲。课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对自己喜欢的情节,讨厌或喜欢的人物高谈阔论,谈论得津津乐道。正当学生意犹未尽时,上课铃响了。于是,我便因势利导,适时地给学生一张纸,让他们用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地进入了老师创设的写作“圈套”,一篇篇充满生气的读书体会跃然纸上。课外阅读让学生发现了美,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在老师恰当地引导与点拨下,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阅读与写作和谐发展的桥梁。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人生“史记”。让孩子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达自己的理想、观点,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