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巍[1]2004年在《大型综合性医院竞争力评价和培育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片面强调了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医院主要依赖国家财政补贴,使得医疗服务产品的再生产出现了“梗阻”,带来了以“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为特征的医疗供需关系紧张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改革后,各行各业发展变迁都充分体现市场机制的巨大作用,医疗事业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健康的向前发展。对医院竞争力的研究不仅能为医院提供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多元化经营的新思维,而且能使医院扬长避短迎接入世的挑战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竞争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提出医院竞争力是医院长期形成的,蕴涵于医院内质中的,支撑医院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医院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能力。基于资源观的竞争优势理论构建评价体系。医院竞争力由资源与能力两部分组成:资源包括有形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无形资源(技术资源);能力包括直接能力(医疗能力)和间接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选择的评价指标符合现行医院会计和财务制度,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重庆市叁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展开病床700以上,集科研,教学和医疗为一体的医院为大型综合性医院)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分析各医院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深入探讨了培养医院竞争力方法和策略,提出了要以医院创新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医院品牌、医院文化建设和造就职业院长队伍来提高医院竞争力,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冲破传统观念束缚、转变管理模式、适应医疗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杨春旭[2]2011年在《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规律在医院的发展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的定位也从单纯的社会福利型向公益经营型转变。医院自身的经营绩效和发展能力,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在医疗市场中的地位,还影响到整个医疗体系的运行效率,最终必将影响医院对社会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和量。所以,公立医院提高经营水平、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是维持和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不能将其看作单纯的“逐利”行为而加以限制甚至谴责。作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更应该学习卫生经济学,掌握公立医院的经营规律,尤其要研究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客观评价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从而制定出合符医院具体情况的有效措施,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只有实现良性的经营状态,才有可能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才有可能像国家希望的那样实现服务对象、医院和社会的叁方共赢。这是我们研究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动机。我国公立医院未来改革的趋势将表现在:一是按企业化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使公立医院享有经营管理的充分自主权;二是强化监管力度,除政府监管外,尤其要引入第叁方或民间组织的监管,使公立医院能够满足服务对象和社会对健康的需要。但外部管理体制变化和改革以及社会监督都只能作为外因,而医院内部的管理才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医院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在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医疗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等诸多背景下是更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和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而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将是实现医院、服务对象、社会叁方共赢的纽带。1996年以后,有关核心竞争力理论由国外传到国内经济界和管理学界,开始应用于国内企业日常运营、战略管理与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而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医院管理是在2000年以后。从2000年至2009年为止,用医院核心竞争力及医院核心能力为关键词检索到的相关研究论文,以发表在公开的学术期刊上为统计,共计952篇,可见研究十分活跃。2000年,朱玉章在《卫生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培养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医院发展》文章,是可检索到的最早论述医院核心竞争能力的期刊论文。作者基于医疗市场激烈竞争并结合当时国内医院运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观点,阐述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对培养医院核心竞争能力给出了4个途径。2003年,第二军医大学王向东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什么是医院核心竞争力”一文,对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理论探讨。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果,结合医院的行业特点,作者认为医院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使某一医院,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某一或某些领域实现持续竞争优势(表现为优质、高效、低耗的综合服务实力)的一系列互补的技术、知识以及医院内外部诸多资源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医院独有的能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包括:一是研究产生的背景是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二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总目标;叁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涉及一系列互补的技能、知识和资源(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如人力资源、组织管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运营能力等),不单是某种技术专长;四是整合性、增值性、领先性、异质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延展性、持续性和动态性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五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要以医院文化为基础。核心竞争力不等于核心技术;孤立的资源不代表能力,更不代表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研究近年主要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识别与评价;核心竞争力形成、发展及构建。从目前的文献资料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较为深入,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居多,缺乏实证和具体研究,特别是缺乏基于平衡记分卡原理的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财务及非财务指标)的构建及其测评方法研究。与医院核心竞争力有部分类似的医院绩效评价的研究中,尽管有些涉及财务分析,但又存在只重财务指标结果分析,而忽视对经营行为动因和结果过程的分析;重医院的短期绩效,轻医院持续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即便有一些非财务指标,但依然没有深度分析指标与战略之间的关联,如医院产品服务的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以及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等因素的分析。更多的是在影响医院核心竞争力单个要素层面上,从理论上论述其重要性和作用如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医院文化、管理创新、品牌、学习能力、冲突处理能力、打造优势学科、执行力、医患关系、战略联盟等等。研究目的总体目标是论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从医院角度实现服务对象、医院和社会叁方共赢的纽带;同时探讨综合而客观地评价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尝试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希望通过本研究初步建立更合理的有关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方面:1、分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外延(组成要素);2、研究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对医院管理行为、对医院的服务对象(患者、亚健康人群、有需求的健康人群)、医院绩效及社会利益、社会反应性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环节;3、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原理,尝试从财务视角,对医院核心竞争力进行量化研究,将核心竞争力评价与财务分析相结合,建立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4、通过对当地医院的个案及广西省内18家有代表性的叁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证研究,验证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样本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测评的价值;5、尝试建立医院核心竞争力与医院经营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完善现行的医院财务分析体系。研究内容和流程研究内容和流程如下图所示:研究方法(一)理论研究方法:基于战略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平衡计分卡原理,以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外延及其特性为主要线索,具体分析医院核心竞争力不同特性的内部决定因素和外在的财务与非财务表现,分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对医院的服务对象、医院及社会的影响;在进行具体指标分析时,结合医院的战略与总体目标,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提供新的途径。(二)实证研究方法:1、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文献回顾和理论证据的基础上,通过52名相关的自由列举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及30名医院管理及财务专业人员的筛选、总结,以及目前医院统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情况,从74个指标中,共得到61个可测评的评价指标。一级指标包括:(1)增值性、动态性、发展性或持续性指标;(2)整合、协调、平衡性指标;(3)异质性、难以替代性指标。二级指标包括:(1)财务指标;(2)非财务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下又包括若干个叁级指标。在构建叁级指标的过程中,融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即财务、客户、流程及学习与成长维度。2、数据的观测和收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问卷法:根据文献资料、具体的评价指标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填写;主要调查内容是医院学习能力、医院内部管理,…等等。(2)访谈法:根据具体情况,部分调查对象根据拟定的提纲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主要调查内容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构成要素,…,等等。(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研究报告、官方统计资料(全国人口普查、工业普查资料;各级政府和专业机构编制的年鉴、报告、报表等)、信息调查研究机构和咨询公司的数据库。3、数据分析方法:(1)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的建立方法——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法,秩和比法、TOPSIS法;(2)核心能力要素对医院绩效、服务对象及社会反应性的影响分析方法——X2检验、t检验、相关或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4、研究对象:(1)选取1家公立叁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案例研究;(2)选取广西省内18家床位在500张以上、公立、非营利性叁级甲等综合医院,其中大学直属教学医院3家、省级医院2家、地市级医院13家,共18家医院进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研究。5、研究的时间跨度:个案研究分析研究对象从2002年至2009年八年期间医院财务数据的变化情况,其它定性指标则用2010年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18家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则采用各家医院2007—2009年卫生统计数据及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一)某叁级甲等综合医院个案调查结果1、医院的学习能力被调查医院的九种学习能力最高的是反思能力,被75.46%的员工认可,最低的是发现能力,员工的认可率为64.13%,学习能力的平均认可率为69.83%,高于竞争对手,另外一家同类同级医院(55.77%)。2、人力资源结构调查发现,至2009年,被调查医院编制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卫技人员占53.99%、硕士占6.27%、博士占0.93%、正高职称人员占2.01%、专业荣誉专家占4.43%、非卫生技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3.33%。被调查医院自身对比,2005年至2009年5年期间,各级各类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5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博士56.51%,硕士36.99%,专业荣誉专家3.04%,本科学历人员11.19%,正高职称26.98%,非卫生技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9.42%。案例医院的人力资源结构(本科比例、硕士、博士及高级职称比例)处于当地医院的领先地位,高于2005年(无2009年的全国数据)全国平均水平。3、生产设备因素至2009年,调查医院50万元以上的设备台数为62台;被调查医院2002年至2009年医疗设备收益率波动很大,其中2002年和2005年出现了负增长,至2009年,医院的设备收益率(设备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0.15%增加到14.17%,环比增长速度为9446.67%。如果扣除2002年和2005年出现负增长的年份及2009年的影响,医院设备收益率的平均发展速度=36.81%,平均增长速度为36.81%—100%=-63.19%,即在2003、2004、2006、2007、2008年5个年度,医院医疗设备的收益以每年63.19%速度下滑,医疗设备资产的利用效率低,医疗设备资产的管理存在问题。而2009年则是一个转折年。4、品牌因素被调查医院在所调查的患者群体中的第一提及率高于当地的其他医院,为59.76%,而其他同类同级别医院最高为11.92%;提示知名度得分为154分,也高于当地同类同级别医院;提示后知名度为71.37%,高于当地同类同级别医院;品牌认知测量中,患者对被调查医院的品牌认知超过了七成,达到71.0%;患者对不同医院行为忠诚的比例也是被调查医院高于当地同类同级别医院,达到60.62%;而情感忠诚测量中,患者对被调查医院的情感认同为74.99%。以上的数据表明,被调查医院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该医院能够在当地保持强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其品牌知名度依然不稳固,只保持在70%左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进一步通过对医院的品牌的市场行为测量发现,被调查医院在长达8年时间里,其门诊的市场份额保持在17%-20%之间,没有明显的增减;住院病人的市场份额保持在23%一26%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增减。以上的结果提示,医院提高其市场份额的空间依然很大,开发市场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和同一个城市的同级同类医院(竞争对手)相比,并没有处于领先地位或有明显的优势。被调查医院的相对市场价格的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至2009年5年间,其门诊相对市场价格的均数为1.21,住院为1.20,非常接近,均没有超过该地区全年医疗服务平均价格的2倍。与企业不同,医疗服务价格由国家制定,同级同类医院的相同服务项目没有差异,为了吸引患者或服务对象,对大批量的服务群体,如体检人群等,服务价格有时还可能降低。医院的相对市场价格不高,一方面体现服务的质优价廉,让服务对象获得了超值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提示医院,在体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必须通过强化医院的成本控制、优化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等等一系列的内部管理策略及措施才能实现。医院的商誉价值调查显示,被调查医院的商誉价值在广西范围内为842273.62元。在柳州市范围内,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其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为:柳州市人民医院收入收益率分别为-0.61%和-8.35%,两年平均商誉价值为-6109505.38元;柳铁中心医院收入收益率分别为-0.22%和0.39%,两年平均商誉价值为-1341390.68元;柳州医专一附院收入收益率分别为-3.73%和-1.02%,两年平均商誉价值为-52143.37元。5、文化因素用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对被调查的医院文化的四个特征:参与性、一致性、适应性、使命等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参与性,涉及授权、团队导向和能力发展,平均满意度为56.55%,其中授权文化的满意度最低,为49.04%。一致性,涉及核心价值观、协调、配合与整合,平均满意度为56.88%,其中配合与整合文化的满意度最低,为49.94%。适应性,涉及创造变革、客户至上、组织学习,平均满意度为60.80%,其中,创造变革的满意度最低,为53.89%。使命,涉及愿景、战略导向及目标,平均满意度为64.91%,而且两个指标的满意度非常接近。6、管理因素管理体现出核心竞争力的协调性与整合性特征,医院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多个环节对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管理因素的主观测量指标一般用员工满意度进行测量。被调查医院总和评分式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对医院总的管理情况平均满意率为54.78%;对医院文化的满意率为44.09%;对医院制度的满意率为42.01%;对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前景的满意率为35.68%;对医院管理行为的公平公正的满意率为37.18%;对医院横向及上下沟通渠道满意率为36.93%;对医院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现状的满意率为31.63%。七个方面的员工满意度测量中,最高为54.78%,其它还不足半数,尤其对医院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现状的满意率为31.63%,表明被调查医院在管理方面还十分薄弱,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7、案例医院的经济效益分析(1)总收入与总支出情况被调查医院2002年至2009年八年间,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19.01%,总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7.52%。年均结余率为0.90%,其中医疗收支的年均结余率为-7.045,药品收支的年均结余率为4.35。(2)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情况被调查医院2002-2009年,有4年(2008、2007、2005、2002)业务收入低于业务支出,8年平均支出收入比为99.90:1,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盈余。2007年调查医院的支出收入比为1.02:1,高于同期全国综合医院0.976:1的平均水平。在业务收支中,医疗收入有6年一直低于医疗支出,到2009年,医疗支出与医疗收入比为0.899:1,再次产生医疗收支结余。8年平均医疗支出与医疗收入比为1.025:1。2002—2009年,调查医院药品收入与药品支出的比值呈下降趋势,2002年为1.12:1,2009年降为1.01:1,反映出药品收支结余的不断下降。这与国家药品政策(控制药品加成、药品占总收入的比例)的改变有关。(3)药品收入及医疗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情况调查医院2002年至2009年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8年的平均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3.45%。调查医院2002年至2009年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的加权平均值为55.47%(8年医疗业务收入总和/8年的总收入总和×100%)。(4)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情况调查医院2002年至2009年在职职工人均业务收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环比增长速度以2003年最快(28.35%),其次2009年、2004年、2007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26%,医院2002年至2009年在职职工人均业务收入的加权平均值为15.91万元。调查医院年总收入逐年增长,年总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9.09%。而同期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平均为28.30%)及人员经费占总收入支出比例(平均为27.50%)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5)案例医院的盈利能力1)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调查医院净资产收益率从2005年-1.89%提高到2009年12.42%,5年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为3.12%。调查医院的总资产报酬率从2005年的-1.13%提高到2009年的8.26%,5年平均总资产报酬率为2.47%。2)收入利润率调查医院连续5年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表明,尽管医院呈良性发展趋势,但主营业务获利能力不强,其中2005年、2007年、2008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分别为-3.60%、-2.66%、-4.86%,而同期业务收入增长率(见表9-21)则为10.52%、26.92%、12.99%。3)成本利润率除2006年、2009年业务收入成本率(业务支出/业务收入)低于1外,其余年度均大于1,说明医院每创造1元收入需要消耗大于1元的成本。全部成本费用总利润率、业务成本利润率(业务利润/业务成本)指标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如,2008年的业务成本利润率表明,医院每投入100元,就会导致4.63元的亏损,成本效益不显着,甚至呈现亏损状态,提示医院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是抓好成本控制。4)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及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调查医院2005—2008年的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及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均为负数,2009年由负数变为正数,净资产现金回收率达到6.72%,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达到3.85%。以上的两个指标数据表明,调查医院2005—2008年期间,不管是净资产还是全部资产,其获取现金的能力很差,与调查医院的净资产收益率及总资产报酬率相比,如2005—2008年期间,净资产收益率由负数变为正数,但数值很低,不超过5%(范围在0.11%--4.84%),调查医院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及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并没有相应提高。到2009年,虽然医院净资产现金回收率(6.72%)及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3.85%)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医院的净资产收益率(12.42%)及总资产报酬率(8.26%)提高而言,其提高并不显着,表明增加的收益能力并没有相应反映在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上,需进一步分析原因。(6)案例医院的营运能力1)总资产收入率调查医院2005—2009年总资产收入率差别并不明显,5年总资产的平均收入率为87.03%。提示医院的资产利用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总资产周转率及流动资产周转率调查医院2005—2009年总资产周转率差别并不明显,以2009年为最高。2005—2009年流动资产周转率在3.97—4.66之间变化,呈现相对稳定的趋势。3)药品周转率及耗材周转率调查医院药品周转率从2005年8.78提高到2009年10.5,对应的周转天数从41.5天缩短为34.7天,说明医院药品用到患者身上形成收入的过程较原来缩短,变现能力增强。药品周转速度虽增快,但幅度不大,从41.5天缩短为34.7天,说明药品从购入到变现需要在药库停留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药品库存仍占用医院大量流动资金。2005年药品库存占流动资金338.56%;2009年药品库存占流动资金73.62%。见表9—32。调查医院卫生材料周转率从2005年35.39提高到2009年70.93,对应的周转天数从10.3天缩短为5.1天,卫生材料周转速度快,说明其流动性好,变现能力强,利用效率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卫生材料的过度使用。2005年医院消耗卫生材料占当年医疗支出的31.62%;2009年消耗卫生材料占当年医疗支出的34.6%。4)应收账款周转率调查医院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05年19.61降至2009年9.77,说明市内医疗保险应支付款项及周边县份医疗保险应支付款(简称医、地保款)及农村新型医疗合作款(简称农合款)、患者欠款等占用医院资金的时间增长,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及偿债能力。由于医、地保款及农合款按规定期限结算,周转天数改变不大,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此类患者增多,医疗费用增大,医保按其评价指标考核后拒付款增多,从而加大医院应收医疗款余额。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的另一因素是患者欠款的增多,2005年至2009年患者欠款分别为:3,548,347元,4,439,440.84元,5,973,631.38元,7,456,014.69元,10,428,062.80元。5)流动资产周转加速对流动资产的影响调查医院2009年药品周转率为10.5,而2008年为9.99,2009年药品收入为165572687.7元,则2009年药品资金节约额为805015.21元。调查医院2009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9.77,而2008年为10.72,2009年业务收入为426,145,728.32元,由于应收账款周转率2009年低于2008年,导致了3865381.78元流动资金的浪费。6)流动资产周转加速对收入的影响调查医院2009年因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变化,由2008年的4.11降低为2009年的4.10,从而导致营业收入的变化=87769393.29(基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11(基期流动资产周转率))=-877693.9元。即因流动资产周转率的降低,2009年的营业收入减少约87万元。7)固定资产的收入率分析调查医院2005—2009年固定资产的收入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1%,固定资产的5年平均收入率为111.64%。固定资产的收益率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表明医院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呈现上升趋势,其稳定性和优势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7)案例医院的偿债能力1)营运资本分析根据资产负债表资料,调查医院营运资本五年均表现为流动资产低于流动负债的情况,表明医院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资金不充足,短期流动性风险较高,见表11-51。2)流动比率调查医院的流动比率5年来呈现递增的趋势,5年平均为56.78%,表明医院短期偿债能力在增强,但如果用2:1的标准衡量,则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依然很弱。3)速动比率调查医院的速动比率5年来呈现递增的趋势,5年平均为46.70%,表明医院短期偿债能力在增强,但如果用1:1的标准衡量,则医院的偿债能力依然很弱,需依赖借新债偿还到期债务。4)现金流量比率调查医院的现金流量比率2005年为2.02%,2009年提高到14.57%,但仍然很低。由于该指标小于1,表明医院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满足不了偿债的需要,须以其他方式取得现金,以保证债务的及时清偿。5)资产负债率调查医院资产负债率连续5年维持在40.97%左右略有下降,表明医院的长期偿债能力变化不大。见表9-34。资产负债率如超过100%,表明医院已资不抵债,达到了破产的警戒线。6)资产非流动负债率调查医院的资产非流动负债率2005—2009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5年的4.16%,降到2009年的0.99%,表明医院资产中,由非流动负债形成的比例很小,医院的长期偿债风险不大。7)业务收入利息比率及利息保障倍数调查医院业务收入利息比率2005—2009年五年期间稳定在1%左右,表明医院通过业务收入所得的现金用于偿付利息的比例小,医院的偿债压力小。调查医院2005-2009年的利息保证倍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由2005年的-0.13,提高到2009年的6.32,五年的平均利息保证倍数为2.66,表明医院生产经营所得能够满足支付利息的需要,是支付利息的2.66倍,见表11-53。8)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调查医院2009年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2005—2008年期间,基本为负数,表明医院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不足以偿付到期本金和利息。到2009年,虽然有所改观,但指标值依然很小(15.83%),该指标的比率远远小于1,表明医院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不足以偿付到期债务和利息支出,见表11-53。(8)案例医院整体发展能力一般而言,只有一个医院的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资产增长率、业务收入增长率、收益增长率保持同步增长,且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才能判断这个医院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调查医院的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从2005—2009年期间,呈现时增时减的情况,如资产增长率2005年为22.41%,而2009年降为20.25%,表明资产的增长不稳定,但均为正值,表明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资产一直在增加。但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2005—2007年为负值,呈现亏损状态,表明医院的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的上升超过了收入的增长,医院的经营盈利能力不强。2008年以后开始扭亏为盈,营业利润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均超过营业收入增长率。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根据卫生部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可以发现除2007年外,2005年、2006年的业务收入增长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业务利润的亏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由于没有其他指标的行业标准,故未能进行比较。2005年以来,调查医院的业务收入增长率略高于资产增长率,超出幅度不大,表明医院的业务收入增长主要依赖于资产投入的增加,这种增长的效益性不强,也表明业务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的比较。调查医院2005—2007年所有者权益增长率高于净利润增长率,表明这叁年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并非来自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的净利润,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但2008年以后,净利润增长率显着高于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表明所有者权益的增长主要来自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的净利润,是一个好的现象。但2008—2009年间,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之间出现较大差异,表明医院的净利润可能还用于弥补亏损等其他用途,需进一步分析两者出现较大差别的原因。净利润增长率与业务利润增长率的比较。医院的结余(利润)是医院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减支出后的余额。医院收入总额=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医院业务收入=医院收入总额—财政补助收入。医院总(业务)支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调查医院2005—2009年净利润的增长率,扣除2005年、2007年亏损年度,2006年及2008年均高于营业利润的增长率,表明医院净利润的增长主要不是来自营业利润的增长。2009年的营业利润的增长率(575.69%)首次增长幅度高于净利润的增长率(503.19%),表明医院的净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利润,医院开展的业务项目(产品)获利能力较强。营业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调查医院2005—2007年叁年营业收入的增长为正增长,但营业利润率则为负增长,表明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增加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长,营业收入增长的效益性很差。2008年以后,营业利润增长率大幅度超过营业收入增长率,表明营业收入的增长超过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增长,具有良好的效益性。通过以上分析,对调查医院的成长能力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即调查医院2005-2007年期间的发展能力较差,虽然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均为正值,但其效益性很差,表现为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均为负值。2008年以后,各项发展指标呈现良性增长势头,并具有良好的效益性,但其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观察。8、调查医院2005—2009年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因子分析结果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某叁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大致可由综合能力、盈利质量与偿债能力、营运与成长能力叁个部分构成。各年度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和2005年。其中2005—2007年叁年,综合得分为负值,提示低于五年的平均水平。进一步的分析发现,2009年医院在综合能力、盈利质量与偿债能力、营运与成长能力叁方面均优于其它年份;综合能力最差的是2005年;盈利质量与偿债能力最差的是2008年;营运与成长能力最差的是2006年。以上这些结论与单项指标的分析结论一致。(二)广西18家叁级甲等综合医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医院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1、评价指标根据核心竞争力及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平衡计分卡的原理,依据现有可以获得的统计数据以及综合企业、医院已有的研究结果,共选择了58个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涵盖了核心竞争力的几大特性。2、主成分因子的提取按照特征值大于1、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70%以上的原则,将原来的58个指标综合成8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64%,较好地解释了样本数据包含的信息。3、公共因子命名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医院竞争力评价的八个关键因子,即财务效率因子、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决定因素因子、盈利能力因子、短期偿债能力因子、长期偿债能力因子、服务效率、发展能力因子、领先性因子。进一步归纳,又可以将盈利能力因子、短期偿债能力因子、长期偿债能力因子归结为广义的财务效率因子;发展能力因子、领先性因子归结为动态性和可持续性因子。4、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在前六位的医院分别为医科大一附院、省人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桂林医学院-附院、贵港市人民医院。18家医院单个因子的得分及排名又各不相同,如F1因子(财务效率因子)排名在前叁位的医院分别是贵港市人民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而医科大一附院则位居第九名、省人民医院排名第14位。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排名靠前的各家医院各有所长,也各有欠缺,并非十全十美,提示各个医院必须根据各自的实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如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虽然综合排名第一,但其财务效率因子却位居第九名,表明其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及运营能力等尚有待提高,需进一步研究现行卫生经济政策下如何提升和改善医院的经营状况,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叁)广西18家叁级甲等综合医院基于TOPSIS、RSR分析法的医院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1.TOPSIS法对广西18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根据各评价对象指标值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Ci值的大小对评价对象的优劣顺序进行排序(具体的计算步骤及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参见第十一章),Ci值由大到小排序的结果如下: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3柳州市工人医院;4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5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6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7柳州市人民医院;8北海市人民医院;9广西民族医院;10贵港市人民医院;11河池市人民医院;12梧州市工人医院;13百色市人民医院;14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15广西南溪山医院;16桂林市人民医院;17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8柳州医专第一附属医院。2.秩和比(RSR)法对广西18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RSR指行(或列)秩次的平均值,是一个非参数统计量,具有0-1连续变量的特征。在综合评价中,秩和比综合了多项评价指标的信息,表明多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水平,RSR值越大越优。在具体的确定评价指标、确定每个指标权重、对各指标编秩(高优指标从小到大编秩,低优指标从大到小编秩。同一指标,数值相同者编以平均秩)、计算加权秩和比等的计算步骤及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参见第十一章。按RSR值对18个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优劣进行排序,从高到低分别为:1柳州市工人医院;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3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4贵港市人民医院;5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7北海市人民医院;8百色市人民医院;9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10广西民族医院;11河池市人民医院;12梧州市工人医院;13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14柳州市人民医院;15广西南溪山医院;16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7桂林市人民医院;18柳州医专第一附属医院。3.主成分分析法、TOPSIS法、RSR法对18个医院分析结果及其相关性分析利用SPSS13.0做等级秩相关分析得结果如下:f值与C值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64,P=0.000f值与RSR值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00,P=0.000C值与RSR值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5,P=0.000几种方法有显着的相关性,所得结果排序基本一致,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有科学性。实证研究的结论通过某叁甲综合医院的个案研究结果分析及广西区内18家公立叁甲综合性医院的研究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医院的显着增值性成正相关关系。个案医院五年的不同时期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及18家同级同类医院的综合评价均显示综合评分数值的高低与增值性指标有显着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5以上,增值性越大,核心竞争力越强;2.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局部优势性、异质性成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内部所拥有的优势均存在着差别,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医院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都优于竞争对手。这种局部优势性和异质性的特征,为医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的发展战略,确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重点提供了依据。本次研究发现,有些医院在技术指标方面具有优势,有些医院在流程的协调性方面具有优势,有的则在成本控制方面、服务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各不相同,这些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和结论。3.医院核心竞争力与医院内外部资源的管理、整合及其协调性成正相关关系。协调性体现在医院的营运能力,服务效率等诸多方面。协调性好,能使医院的各种优势产生合力,倍增产出的效益。研究发现,资产的周转率指标、盈利的质量指标,人均服务量,病人对服务流程的满意度(通过个案医院的问卷调查得到)等指标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有显着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4.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医院某一方面的领先度成正相关。本次研究发现,综合得分在前10名的医院,或多或少地在医院内部管理、服务质量、技术水平、财务效率、客户开发及管理等某一方面优于竞争对手,而且领先度越大,核心竞争力或综合得分越强。5.叁种不同的综合评价方法(因子分析、TOPSIS、RSR)对广西18家叁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表明,排名在前九位的医院趋势一致,表明本研究选择的指标及方法有科学性,值得进一步扩大范围,开展跨区域研究。主要创新点(一)理论研究的创新:1.提出共赢是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观点。医院、医院的服务对象(患者、亚健康人群、有健康需求的健康人群)、社会(政府、医疗机构的合作伙伴、普通民众)的多方共赢是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见论文1.4.2.3多方共赢的医院竞争战略思维pp22)2.提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医院层面实现多方共赢的纽带。医院构建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医院的服务对象、有利于社会及其医院的合作伙伴,也为医院实现和创造自身的价值提供了平台。(见论文1.4.2.4医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医院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pp25)3.提出医院的财务分析应密切结合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来进行。改变医院现行的财务管理及工作模式,使记账式财务管理、事后财务管理的模式改变为事前、责任、计划、控制、考核、评价模式。要改变质量与效益分离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改变只记收入不计成本,只管资金不管资产的经营管理方法和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做法。(见论文第叁章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表现分析pp52;第五章基于核心竞争力特性的财务指标分析pp61;第六章核心竞争力增值性特征的分析与评价pp63;第七章核心竞争力的协调性分析pp87;第八章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和持续性分析pp99;第九章核心竞争力的其它特性分析pp105)(二)提出了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评价方法,初步构建了更为客观的关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1、借助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及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以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反映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性指标、流程指标及服务对象(客户)为基础的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可以量化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来透视和评价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使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见第十章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pp111;10.3.2筛选后的评价指标pp118)2、提出叁种评价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即因子分析法、秩和比法(RSR)和TOPSIS法。(叁)实证研究及对构建的指标体系与模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价运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叁种评价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对案例医院及广西18家综合性叁级甲等医院进行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进一步验证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样本医院及其它医院进一步构建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线索。(见第十一章:公立叁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pp131)
李爱东[3]2000年在《大型综合性医院竞争力评价与开发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大型综合性医院竞争力的现状及发展,提出医院竞争力是由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部分构成,其实质是以优质、高效、低耗的综合服务实力为人民健康服务,稳定地超过对手,吸引更多的医疗消费者,占领更大的医疗市场能力。选择的评价指标符合现行医院会计和财务制度,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大连市八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竞争力评价,分析了医院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深入探讨了开发医院竞争力道路,提出要以医院创新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和造就职业院长队伍来提高医院竞争力,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冲破传统观念束缚,转变管理模式,适应医疗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顾培芬[4]2006年在《SXS医院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我国由政府直接举办医院并进行管理,导致现有的大部分医院都是公立医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行业的不断开放,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提高公立医院的竞争能力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战略管理、统计分析和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竞争力理论、创新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以及医院竞争力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医院竞争力评价的体系对SXS医院等四所大型综合性的公立医院进行竞争力的比较评价。第一,建立由医院环境、医院行为过程及医院资源构成的竞争力评价体系,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收集指标数据,并且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标化后的指标数据来进行四所医院的竞争力比较评价。第二,经过评价结果来分析SXS医院与其它叁所医院的竞争力差距,发现SXS医院在医院竞争资源及医院竞争过程方面竞争力较弱。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些差距的深层原因,认为制约SXS医院竞争力的因素有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最后,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SXS医院竞争力培育的途径,包括强化技术、推进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重视文化建设,另外还提出支持SXS医院竞争力提高所需的外部条件,其中有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在此前提下的医院机制建设。本文通过对SXS医院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研究,对SXS医院今后的管理工作有指导意义,也对其它的大型综合性的公立医院的管理有所帮助。
杨叔禹[5]2008年在《公立综合性医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医疗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继续深入,使得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核心竞争力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动力,医院只有迅速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持续的深化改革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章,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文献研究,其中包括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特征、分析和培育方法以及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殊性、医院价值链分析等。基于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本文紧密围绕A医院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这一研究内容,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收集等方法对A医院的发展环境进行了调研,第叁章,用五力模型和价值链模型等工具对A医院的宏观环境、医疗行业状况、竞争态势以及各种价值活动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A医院的现实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评价和研究,并利用SWOT、九宫图等模型指出“技术—管理—文化”为A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向。第四章,对培育A医院核心竞争力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技术创新,建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医院领导者的培育,经营创新,增强文化凝聚力。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应用,并对该理论在我国医院管理中的实践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不仅对A医院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对其他各级医院,尤其是公立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吴娅利[6]2013年在《“新医改”对重庆市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经费补偿机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医疗体制改革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难题,在中国同样是备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我国的医疗改革从1978年开始至今,历时30年,在取得成就、积累经验的同时,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概括地讲,即“看病贵”和“看病难”。2008年新一轮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明确了“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和八项支撑”的制度架构,逐步完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改变医疗服务付费方式及加强监管,推行“医药分开”等制度。2012年,政府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销售,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将公立医院补偿由医疗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财政补助叁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各省市探索通过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目前,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补偿包括以资金为主体的人、财、物的直接补偿和以政策为主体的间接补偿,采取财政预算补偿和市场经营补偿相结合的双重补偿模式。2013年,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各地公立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逐步完善医院补偿机制,主要措施:(1)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对医院基础建设、大型设备、离退休人员经费及公共卫生服务的政策性亏损进行补偿,并且建立监管机制;(2)改革医保支付方式,规范医保管理,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机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3)理顺医疗服务收费的价格体系,医务人员专业价值得到承认,依靠大型仪器设备开展的检查和治疗价格有所降低。重庆市试点区县公立医院补偿政策于2013年8月出台,明确了以药事服务费的方式对医院进行补偿,具体办法为:参照上一年度医院药品加成收入金额与门急诊及住院患者的人数比值,算出人均药事服务费的补偿标准,根据实际收治患者人数给予补偿。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方面未作调整。军队综合性大型医院受益于医疗市场化,面向地方开放,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对外医疗有偿服务,医院自身建设发展、为部队医疗服务和卫勤建设等开支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对外医疗服务,“新医改”政策实施后,其经费补偿机制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应对不当必将影响到医院保障职能的发挥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回顾性调查分析了我校叁所附属医院2010年至2012年的收入及支出真实数据,全面分析了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现行的经费补偿机制及经费来源,对国际上现行的各种医院补偿机制及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访谈了卫生事业管理和卫生经济管理专家,系统评估重庆市的“新医改”政策对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影响,创新性的提出了重庆市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补偿原则,并对补偿的措施提出一些具体建议。重庆市的“新医改”政策对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影响。积极作用:(1)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将引导军队医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缓解“过度医疗”现象;(2)推进医保制度改革有利于规范军队医院的诊疗行为;(3)推行分级就医服务模式将引导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更加清楚的认识自身的职能定位;(4)行业内竞争加剧,促使军队医院更加注重质量内涵建设。不利影响:(1)取消药品加成销售直接影响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的经济收入;(2)医疗服务收费体系不完善,医院实际消耗的服务成本未能得到合理补偿;(3)政府补偿项目不够完善,对医院基本人力成本未给予合理补偿;(4)军队医院由于经济收入锐减,将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5)军队医院核心竞争力下降,将影响重庆市的区域医疗竞争力;(6)军队医院经济收入减少,将影响到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和为部队服务质量。重庆市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补偿原则:“科学补偿”、“综合补偿”和“有效补偿”。补偿政策建议。地方政府对军队医院的补偿:(1)地方政府应给予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与地方公立医院现行补偿政策同等的待遇,包括按收治患者数量对军队医院给予补偿,按比例承担军队医院的硬件条件建设支出,给予军队医院学科人才建设公平发展的机会,对应急救援、公共卫生等专项工作给予补偿;(2)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包括改进“药事服务费”发放办法,完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体系,设立人力成本补偿基金,改进医保支付制度的实施办法等。军队对军队医院的补偿:(1)对为军服务开支足额补偿,包括改进按床位定额标准补偿医院军免患者开支的方式,将优惠医疗家属纳入地方医保体系;(2)对卫勤保障开支专项补偿,包括专项工作开支和卫勤队伍建设、装备经费;(3)对发展建设开支常规补偿,包括比例承担硬件条件建设支出,对学科人才建设成本的补偿;(4)取消上交军队经费。医疗机构自身补偿:一方面要开源,包括以自主创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管理机制来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节流,包括通过适度调控床位规模,实现边际效益最大化;推行HRP管理,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加强医保管理,减少拒付经费。
李丽清[7]2010年在《江西省叁级甲等综合医院竞争力评价与反馈动态复杂分析》文中提出健康是人类基本人权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医院是治病防病、保障人民健康的卫生医疗机构,是健康产业投资的主体。医院是公益性的服务行业,其宗旨是救死扶伤、普济天下百姓。医疗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主题。纵观我国医疗改革的二十多年历程,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是摆在我们面前不争的事实,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竞争强势的冲击迫使各级各类医院,都竭力地在激烈的竞争中培育自己的竞争力。尤其当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医疗市场一体化使我国医院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严峻,与国外医院相比,我国医院并非缺乏竞争条件和优势,而是缺乏有效竞争力。医院如果没有自身有效的竞争优势,就像没有了持续动力的一艘船,搁浅或沉没则是迟早的事。医院必须迅速、有序地提高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然而,医院竞争力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问题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既是一个社会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本论文利用评价理论、竞争力理论、医院管理理论结合具体的医院,找出影响医院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等理论知识对医院竞争力进行研究,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管理对策,不仅能为医院提供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多元化经营的新思维,而且能使医院扬长避短,更好地迎接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和挑战。本文的研究工作与主要成果有:1、构建基于江西省叁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以江西省叁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在对江西省十四所叁级甲等综合医院实地调研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江西省叁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现实情况并且运用SWOT工具分别从江西省叁级综合医院的优势、劣势、威胁、机遇及组合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通过对医院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结合江西省叁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实情从医院的资源能力、临床能力、管理能力叁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2、基于粗糙集约简理论构建医院竞争力评价模型,算出评价结果,得出医院排名顺序。论文详细介绍了粗糙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了将粗糙集理论应用于医院竞争力评价的可行性。基于粗糙集的约简方法对医院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了约简,分别得到了医院资源能力、医院临床能力及医院管理能力的关键指标,并利用粗糙集的重要度计算方法算出了这些关键指标的重要度及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医院竞争力评价模型,结合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江西省十四所叁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竞争力排序,排序结果符合江西省医院的实情,并将排序结果反馈到江西省相关卫生部门及医院,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另外,将粗糙集的逻辑推理理论应用于评价系统中进行决策规则的推理应用与研究,其思想仍然是在约简的基础上,提取关键指标,并根据其逻辑推理理论,得到医院竞争力决策规则的推理,降低了因评价医院竞争力指标过多而所需花费的代价,提高了医院竞争力评价的时效性。3、基于江西省典型医院实地调研分析并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九大系统基模。文章的研究必须将医院的实际与管理理论紧密结合,只有深入具体医院才能准确找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只有将医院的具体问题与管理学中的理论方法、系统方法结合,才能真正找到医院发展的对策与管理方针。为深入了解江西省医院的实情,作者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叁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昌市第叁医院、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九江中医医院、江西省职业病医院、宜春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余市人民医院、景德镇市人民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赣南附属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武警医院、南昌大学口腔医院、仁爱女子医院等进行为期五个月的实地调研,这些调研的医院中既有叁级医院又有二级医院,既有专科医院又有综合医院,既有中医医院又有中西医结合医院,既有公立医院又有私立医院,其用意在于更好地与论文研究的江西省叁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并对调研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借助彼得.圣吉的基模分析技术构建了这些医院实实在在存在的九大系统基模,分别对此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提升医院竞争力的发展策略。4、基于医院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SD入树基模生成集法分析。论文基于医院竞争力评价指标中的二级指标体系,结合系统动力学中的规范建模方法——入树基模生成集法,建立以二级评价指标为主导的九对流位流率系,系统分析各流位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画出九对流位流率系的二部分图,在二部分图的基础上构建九棵SD流率入树模型,定性分析各指标间的反馈动态复杂关系,结合流率基本入树的嵌运算生成极小基模,然后将极小基模按其关键变量进行分类,并结合江西省叁级甲等医院的实际情况,构建以关键变量为主导的增长上限反馈基模,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医院发展的对策。5、将SD反馈动态复杂分析中的反馈环条数计算方法与计算机知识结合,借助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visual c++6.0,实现计算机计算反馈环条数。反馈环条数的计算是系统动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医院竞争力系统是一个由许多反馈环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要对此系统进行动态性、复杂性分析,就必须确定其反馈环的集合,这对于结构分析、基模确立、模型调试、结果分析都非常重要。论文将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复杂分析中的反馈环条数计算方法与计算机编程语言结合,创新性地通过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visual c++6.0,编写反馈环计算方法的源程序,通过程序的运行,结合论文中医院竞争力系统的研究,实现计算机快速、准确地算出论文中九棵流率入树模型的反馈环总条数,进一步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反馈动态复杂关系。6、基于江西省九江中医医院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论文介绍了系统仿真的定义及仿真方程中流位、流率变量方程;辅助、增补、外生变量方程、内生变量方程;表函数及延迟函数。借助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方法,在对江西省九江中医医院进行全面调研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医院竞争力发展的SD仿真模型,并对每个模型的建立思路进行了阐述,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模型中各变量建立了各自的数学方程并对各变量进行了定义说明。将仿真模型与仿真方程输入到SD的仿真软件vensim中,进行系统流位变量的仿真结果分析,给出系统仿真趋势图,并结合论文中提出的管理对策,进行方案实施及相关参数调控后得到新的仿真结果,即预测医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的变化趋势,并与原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医院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及快速、有序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决策依据。
伍晶晶[8]2009年在《公立医院竞争力的基模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医疗保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9年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医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其中,公立医院试点改革为五项改革之一,而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及政策引导下的医疗资源重新配置,使公立医院周围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政策环境下保持有效的竞争力,这必将成为各个公立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首先对公立医院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阐述,利用SWOT法,找出公立医院的主要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制定了SO、ST、WO、WTOSW和TSW战略。其次,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分析法对公立医院、患者、医务人员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并利用基模分析法找出其杠杆解。最后,运用DEA方法建立了公立医院基于医疗产品生产层面的,不同评价目的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收集了江西省不同地区10所中医院的相关数据,利用DEA的C2R、C2GS2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求解出各评价单元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性排序,并对非有效DMU进行投影分析,从而得出相应改进目标值,为非DEA有效决策单元提供改进参考。
杨小东[9]2005年在《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定和不断完善以及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服务机构已经由过去“纯福利”型事业单位被推上了市场,市场经济规律在卫生服务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面对日益扩大的卫生服务市场,面对卫生服务市场供需关系的逐步变化,卫生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面临严峻的挑战,使得区域内外卫生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持的竞争理论,区域卫生行业正面临现有卫生机构之间、新进入卫生机构、替代品(如定点药店)、需方(如消费者)和供方(如医疗保险公司)5种力量的竞争。有竞争就有竞争力。竞争力(Competitiveness)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成果之一。竞争力理论在卫生服务领域的应用自本世纪初受到广泛重视,先后出现过医院综合竞争力、医院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研究。就卫生行业而言,如何利用卫生资源向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如何提高区域卫生行业的竞争能力,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提出并系统研究“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这一行业竞争力,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卫生服务需求,即一方面依靠优良的卫生服务质量为卫生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空间;另一方面是通过优质卫生服务产品赢得消费者和社会,以满足广大人群的多层次卫生服务需求,最终实现人群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这一终极目标。因而,本课题从竞争力理论这一全新的视角,立足快速提高区域卫生综合实力的角度,从满足区域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出发,将所研究的区域卫生置于一个更大的范畴(大区域卫生),运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判断一个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的相对优劣势,为科学制定区域卫生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介绍本项研究的立题依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相关名词概念、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系统分析框图。第二部分: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一是理论基础研究,包括卫生服务市场分析和竞争力理论研究。二是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的概念体系研究。
张瑞华[10]2004年在《成都市民营医院竞争力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被逐渐打破,民营医院、外资医院得到迅速发展,医疗市场呈现“叁分天下”的态势;在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和加入WTO后,医疗服务市场及保险市场全面开放,更为中外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和实施环境,民营医院的发展面临着历史性机遇。 但与拥有几十年积累的公立医院、拥有雄厚实力的外资医院相比,现阶段民营医院在诸多方面面临挑战。随着公立医院转型的逐步完成和外资医院的快速进入,民营医院将经受更严峻的考验。因此,研究民营医院的生存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新课题。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基础与源泉,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民营医院的竞争力水平与其发展休戚相关。但根据所查资料,目前尚未见有对民营医院竞争力的调查与研究。因此,本文对成都市部分民营医院进行了实地调查,深入剖析了成都市民营医院的竞争力状态,探讨了影响其竞争力水平的内外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成都市民营医院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填补了相关空白。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定义了本研究中民营医院的含义。第二部分,医院经营管理理论概述及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主要对目前日益受到重视的相关医院经营管理理论进行分析性介绍,为调查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对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背景与现状进行概要介绍,为本研究奠定实践基础。第叁部分,成都市民营医院竞争力的现状调查,主要介绍了对成都市9所民营医院竞争力进行的调查设计与实施过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程。第四部分,结果研究分析。通过对调查样本的分析研究,认为目前成都市大多数民营医院的竞争力水平处于一般竞争力阶段,少数处于核心竞争力开始形成阶段,现状不容乐观。第五部分,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结合调查资料探讨了影响成都市民营医院竞争力的内外因素,指出内部核心竞争力观念的缺乏、经营管理机制的束缚,以及外部政策导向、社会认知偏见等因素,制约了成都市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并据此提出了提高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所做工作的现实意义在于:第一,摸清了成都市民营医院的生存发展现状,剖析了竞争力水平,提出了培育竞争力的方法与途径,有益于成都市民营医院整体实力的提高;第二,探讨了民营医院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政策因素对民营医院竞争力的影响,可为相关部门制定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提供基础信息,为制订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第叁,事实证明,民营化将会是绝大多数国有医院的最后出路,正在进行改制的国有医院,也在观望民营医院的生存状态与发展前景,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可能影响它们的行为选择,故本文也可为国有医院的改革总结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第四,本文对准备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民间资本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成都市民营医院竞争力调研
参考文献:
[1]. 大型综合性医院竞争力评价和培育研究[D]. 赵巍. 重庆大学. 2004
[2]. 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 杨春旭. 中南大学. 2011
[3]. 大型综合性医院竞争力评价与开发研究[D]. 李爱东.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4]. SXS医院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研究[D]. 顾培芬. 西北大学. 2006
[5]. 公立综合性医院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杨叔禹. 厦门大学. 2008
[6]. “新医改”对重庆市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经费补偿机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吴娅利. 第叁军医大学. 2013
[7]. 江西省叁级甲等综合医院竞争力评价与反馈动态复杂分析[D]. 李丽清. 南昌大学. 2010
[8]. 公立医院竞争力的基模分析与评价[D]. 伍晶晶. 南昌大学. 2009
[9]. 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D]. 杨小东. 第叁军医大学. 2005
[10]. 成都市民营医院竞争力的调查与分析[D]. 张瑞华. 四川大学. 2004
标签: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论文; 因子分析论文; 发展能力论文; 医疗论文; 综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