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果甘草论文_钟佳潭

导读:本文包含了刺果甘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甘草,黄芪,染色体,长白山,抗氧化,核型,蜀葵。

刺果甘草论文文献综述

钟佳潭[1](2018)在《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山刺果中的甘草成分分析,是现代植物资源开发主要分支,其主要成分——甘草,为现代药物研究、化工资源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开发的供应保障。基于此,通过对长白山刺果根茎部分的成分提取,分析长白山刺中酸性物质中,十六酸是其中主要的酸性成分;同时,也发现其中包含其他种类的酸性物质,通过这一实验研究,为现代化学产业中的物质资源深度开发提供了新的参考理论。(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8年06期)

李秀影[2](2016)在《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邻苯叁酚自氧化体系对O2-体外清除试验研究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抗坏血酸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效果略高于抗坏血酸。在0.005~0.025mg/ml浓度范围内清除率均随浓度增加而增强,0.025mg/ml的刺果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O2-的清除率是79.6%。(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6年10期)

林艳艳,杜广明,杨云贵[3](2016)在《东北地区刺果甘草生物学特性及种子萌发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刺果甘草作为饲草的价值及其对盐碱土地是否有改善作用,试验观察测定了天然刺果甘草生长情况、根入土深度、根水平分布范围、小叶数、叶长、叶宽等生物学指标;另外采用98%浓硫酸、20%Na OH溶液、50℃水浸泡的方式打破刺果甘草种子休眠,测定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结果表明:刺果甘草植株高大,30株平均高度达182.20 cm;叶量大;根系发达,入土深度平均为159.97 cm,其水平分布平均为97.60 cm,根固沙保土作用良好;采用98%硫酸处理刺果甘草种子8 min效果最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20%、15%。(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15期)

杨萍,郭晔红,史军周[4](2015)在《秋水仙素对刺果甘草染色体倍性诱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刺果甘草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05%、0.1%和0.2%的秋水仙素处理甘草种子16、20、24h,进行刺果甘草多倍体的诱导研究.结果表明:以0.05%秋水仙素处理16h刺果甘草染色体的诱变率最低为7.5%,0.2%秋水仙素处理24h时刺果甘草染色体诱变率最高,为88.64%;在0.1%秋水仙素处理种子24h得到刺果甘草四倍体(4n=4x=32),此时刺果甘草染色体诱变率可达42%.(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常桂英,孙立梅,赵雪[5](2015)在《长白山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优化与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白山刺果甘草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长白山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邻苯叁酚自氧化体系进行O2·体外清除试验,研究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与抗坏血酸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5h;在试验测定浓度范围内,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和抗坏血酸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对O2·的最大清除率分别是79.6%、75.5%,说明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效果略高于抗坏血酸。(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5年03期)

杨萍[6](2014)在《甘草核型分析及刺果甘草染色体加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草为甘肃省五大宗药材之一,同时,还是西部荒漠、半荒漠地区重要的固沙植物。近年来,甘草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而资源却因破坏严重和生产方式落后而日益紧张。为了追溯甘草属物种种源、寻找新种质资源,以期为缓解甘草资源紧张的局面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及刺果甘草为材料,主要做了以下几点研究:1.通过常规制片法对甘草(G. uralensis Fisch.)、光果甘草(G. glabra L.)、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及刺果甘草(G. pallidiflora Max.)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并以臂比值为参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和刺果甘草的核型公式分别为:k(2n)=2x=16=2sm+14m, k(2n)=2x=16=4sm+12m,k(2n)=2x=16=16m,k(2n)=2x=16=16m。光果甘草为四种甘草中较进化的类型,甘草与胀果甘草次之,刺果甘草为最原始的一类,即四种甘草的进化顺序由低到高依次为刺果甘草、胀果甘草、甘草、光果甘草。2.以刺果甘草下胚轴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NAA、2,4-D、6-BA、KT、ZT组合对刺果甘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用0.05%、0.1%和0.2%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16h、20h、24h,探讨了秋水仙素诱导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的倍性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MS+0.5mg/L NAA+0.8mg/L6-BA诱导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为90.45%,且质地疏松,生长状况良好,是培养刺果甘草下胚轴愈伤组织的最佳组合。用秋水仙素处理刺果甘草愈伤组织,其染色体最低诱变率可达76%,最高达100%。在一定范围内,高浓度、长时间的秋水仙素处理能够诱导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但并不呈倍性增加。3.以刺果甘草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05%、0.1%和0.2%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种子16h、20h、24h,进行刺果甘草多倍体的诱导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刺果甘草种子的处理,以0.05%浓度处理16h时诱变率(7.50%)最低,0.2%浓度处理24h时诱变率(88.64%)最高;并在0.1%浓度条件下,处理24h时得到刺果甘草四倍体(4n=4x=32),此时诱变率可达42%。(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常桂英,孙立梅,赵雪,韩旭[7](2014)在《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白山刺果甘草根为原料,用化学分析方法对长白山刺果甘草和甘草中所含粗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黄酮4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刺果甘草中粗脂肪含量2.310%,蛋白质含量6.125%,维生素C含量1.750mg/100g,黄酮含量2.544%;甘草中粗脂肪含量7.590%,蛋白质含量17.800%,维生素C含量4.170mg/100g,黄酮含量2.547%;t检验分析表明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中粗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显着,黄酮含量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4年10期)

赵月梅,侯香莲[8](2013)在《易混伪品刺果甘草与甘草、苦参和黄芪原植物的ITS2序列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刺果甘草属于甘草属,根在市场上常作为甘草、苦参和黄芪的伪品。笔者用ITS2序列来区分它们的基源植物,根据其药材的来源笔者研究选用了12条(3属6种)ITS2序列,用MEGA4.0计算种间的K2P距离并基于该距离建立了NJ系统树,结果表明种间最小的K2P距离(0.028880)大于种内最大的KSP距离(0.008081),构建的系统发育NJ树显示刺果甘草与苦参、黄芪和甘草可明显分开,其中甘草的不同来源的叁种植物也聚为了一支。表明基于DNA条形码的ITS2序列可区分甘草、苦参、黄芪和其常见伪品刺果甘草。(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王钰琦,李瑞明,马龑斌,李世良,梁耀荣[9](2013)在《黄芪与其伪品蜀葵、刺果甘草的鉴别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区别黄芪与黄芪伪品蜀葵、刺果甘草,以免药房中使用混淆。方法从植物来源、显微特征、功能主治、化学成分、理化特征等加以鉴别。结果与结论黄芪与其伪品蜀葵、刺果甘草,要着重于显微鉴别与理化鉴别,仅凭肉眼经验鉴别黄芪与其伪品蜀葵、刺果甘草存在困难,借助显微镜、理化鉴别,容易区别。(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3年16期)

黄冬兰,孙素琴,徐永群,陈小康[10](2009)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与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的分析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红外光谱的叁级鉴定法分析鉴别了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在一维红外光谱中,刺果甘草的1 737 cm-1C O伸缩振动峰,明显高于黄芪的1 737 cm-1特征峰,说明刺果甘草含有机酯类化合物的量相对高于黄芪。在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中,刺果甘草有明显的1 620,1 317,782和516 cm-1的草酸钙特征峰,而黄芪没有。此外,两者都存在1 463,1 511和1 596 cm-1的芳香类化合物的特征峰,不同的是刺果甘草的1 468 cm-1峰的右侧还有一个1 453 cm-1的小肩峰。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两者都存在1 070,1 095和1 140 cm-1的糖苷类化合物的自动峰,不同的是黄芪的1 140 cm-1的自动峰强度最大,但刺果甘草的1 090 cm-1自动峰强度最大。谱图的叁级鉴定验证了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在糖苷类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和有机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上都是不一致的。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还提供了两者的有机酯类化合物以及芳香类和糖苷类化合物具有很大差别的一些有用的结构信息。因此,运用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析和鉴定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09年09期)

刺果甘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邻苯叁酚自氧化体系对O2-体外清除试验研究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抗坏血酸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效果略高于抗坏血酸。在0.005~0.025mg/ml浓度范围内清除率均随浓度增加而增强,0.025mg/ml的刺果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O2-的清除率是79.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刺果甘草论文参考文献

[1].钟佳潭.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J].新课程(下).2018

[2].李秀影.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

[3].林艳艳,杜广明,杨云贵.东北地区刺果甘草生物学特性及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4].杨萍,郭晔红,史军周.秋水仙素对刺果甘草染色体倍性诱变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

[5].常桂英,孙立梅,赵雪.长白山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优化与活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5

[6].杨萍.甘草核型分析及刺果甘草染色体加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4

[7].常桂英,孙立梅,赵雪,韩旭.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J].北方园艺.2014

[8].赵月梅,侯香莲.易混伪品刺果甘草与甘草、苦参和黄芪原植物的ITS2序列鉴定[J].陕西农业科学.2013

[9].王钰琦,李瑞明,马龑斌,李世良,梁耀荣.黄芪与其伪品蜀葵、刺果甘草的鉴别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

[10].黄冬兰,孙素琴,徐永群,陈小康.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与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的分析与鉴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

论文知识图

1甘草苦参黄芪和刺果甘草种内种间...苦参和刺果甘草的粉末特征图 ...刺果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为黄芪与刺果甘草在甘草-【图片】(叁)药材鉴定概述

标签:;  ;  ;  ;  ;  ;  ;  

刺果甘草论文_钟佳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