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变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变,应力,隧洞,横隔,挠度,蒙皮,聚酰亚胺。
应变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朱少华,章征林,仇唐国,韩洪波,殷爱峰[1](2019)在《等强度梁表面应变分布光纤测量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原理的分布式光纤测量技术,研究聚酰亚胺光纤在等强度梁表面不同布线方式下测量应变的准确性。聚酰亚胺光纤分别与梁的长度方向平行、垂直、呈45°角及绕成直径为?50 mm的圆粘贴,测量梁表面应变分布,测量结果同时与应变片及理论值对比,研究光纤在非轴向应力作用和弯曲下的轴向应变分布测量结果,误差小于1%。实验结果表明,基于OFDR原理的光纤技术可实现结构表面应变分布式连续准确测量。(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6期)
杨刚,刘健[2](2019)在《石笋河四级电站长距离引水隧洞应力应变分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供石笋河四级电站长距离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稳定性依据,文章建立叁维数值模型,详细分析了开挖50m、200m、400m以及开挖完成后的应力应变以及沉降分布情况。计算结果显示,在整个开挖过程中,隧洞周围土体的应力值、衬砌应力值以及隧洞沉降值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王勇平,陈东亮[3](2019)在《T梁跨中横隔板对梁底应变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T梁跨中横隔板对梁底应变分布的影响,提高T梁静载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有横隔板和无横隔板的T梁模型,分析横隔板对梁底应变分布的影响,得到横隔板对梁底应变的影响范围为横隔板宽度的2倍,影响量为6.5%。此外,选取了9片40mT梁进行静载试验,将理论分析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得到的横隔板影响范围与理论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偏差,试验得到的横隔板影响量也大于理论分析结果。对T梁应变测点的布置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广东公路交通》期刊2019年05期)
张远明,宫鑫[4](2019)在《套筒灌浆对接接头纵向应变分布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灌浆料在预制装配式结构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9个钢筋套筒灌浆对接接头的拉伸试验,研究了套筒长度为350 mm,400 mm,450 mm系列典型试件套筒纵向应变沿套筒长度分布关系,为后续试验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8期)
孙凤菊,杨秀萍,朱松峰,刘清,张春秋[5](2019)在《猪腰椎间盘不同区域轴向应变分布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对猪腰椎间盘进行轴向压缩实验,研究正常椎间盘和去除髓核椎间盘不同区域轴向应变的分布及随载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应力的逐渐增加,椎间盘不同区域的轴向应变均随之增加,且变化具有不均匀性.纤维环(AF)在髓核(NP)区的轴向应变增量最大,背侧区次之,腹侧区最小;内侧的轴向应变增量均大于外侧.髓核摘除后,椎间盘腹侧区、NP区和背侧区的应变增加量均大于正常椎间盘,且纤维环内、外侧的应变增加量均大于正常椎间盘.(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鹏程,赵熹,郭拉凤,张治民[6](2019)在《基于应变分布均匀性的镁合金内环筋壳体旋转挤压成形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Z80镁合金内环筋壳体为研究对象,针对一种新型旋转挤压成形工艺,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热力耦合条件下成形过程中应变分布规律,以及在轴向、径向多运动复杂应力状态下工艺参数对AZ80镁合金内环筋壳体金属流动及应变分布均匀性的影响,获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建立基于累计分布概率的应变均匀性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AZ80镁合金内环筋壳体应变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速度和旋转速度为应变分布均匀性的显着影响因素;最佳旋转挤压工艺参数,挤压温度为380℃,下压速度为0.001 m/s,凹模转速为1 rad/s,径向挤压速度为0.01 m/s。模拟结果与实际成形尺寸匹配良好,成形后的AZ80镁合金内环筋壳体尺寸精度合格,环筋尺寸及质量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王维俊[7](2019)在《基于FBG宏应变空间分布的梁桥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桥梁使用年限的增加,桥梁的使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了解桥梁的使用情况,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桥梁监测中得到了运用。桥梁健康监测领域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归功于从业者对桥梁健康监测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光纤传感器新技术的出现。传统的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的运用不足之处逐渐暴露出来,在急需革新传感器的背景下,光纤传感器从实验室来到了现场。由于光纤传感器的众多优势,如高灵敏度和精度、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耐腐蚀性、可分布式测量、轻细柔软便于安装埋设,光纤传感器成为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理想的监测元件。在运用光纤传感器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全局监测,逐渐研究出了长标距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宏应变传感器,FBG宏应变传感器可以监测覆盖范围内的平均应变,扩大了监测范围,用少量的传感器就可以监测到结构的整体损伤情况。基于长标距FBG宏应变传感器的优势,文章针对长标距FBG宏应变传感器在健康监测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本文具体内容如下:(1)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运用;推导了光纤的传感原理以及FBG宏应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FBG传感的复用技术;研究光纤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叁种分布技术,并对这叁种分布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公式推导,为后面的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2)建立了单元抗弯刚度与应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图乘法进行了改进,使之能够与监测方法相结合。(3)对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做了试验研究,通过平行分布FBG宏应变传感器监测T梁的裂缝、曲率、刚度和挠度变化。分别用叁种方法(共轭梁、有限积分法、图乘法)计算构件的挠度值,与LVDT实测值比较,验证了叁种计算变形方法的可行性。(4)在T梁受扭的情况下,FBG宏应变传感器用交叉拓扑的方式监测翼缘以及前后腹板的斜裂缝的发展。实验结果表明,FBG宏应变传感器可以很好的监测构件的斜裂缝发展。(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新灵,陶春虎,王天宇[8](2019)在《夹杂物形状对夹杂/基体界面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夹杂物形状对粉末高温合金裂纹萌生具有明显影响,利用有限元模拟和弹性理论复变函数方法,研究了同一尺寸、位置下,不同夹杂物形状对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夹杂物为椭圆形时,随着平行于加载方向椭圆半轴增加、垂直于加载方向椭圆半轴减小,夹杂物/基体界面处的正应力明显增大,最大塑性应变位置向加载方向转移,最大塑性应变值也增大;当夹杂物为存在几何角点的非椭圆形状时,在几何角点处存在应力奇异性,此时需要用应力强度系数表征角点附近的应力场强。(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S1期)
顾叶青,马亚静,蔡建国[9](2019)在《基于应变分布的蒙皮天线位移场重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蒙皮天线变形实时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形函数的应变-位移转换方法,将结构变形测量问题转换为工程易实现的应变测量问题。首先,将挠度近似表达为位移的某阶多项式,结合边界条件,推导挠度与位移的形函数;为验证形函数的准确性,引入挠度误差;再基于薄板理论,由挠度形函数推导应变形函数;最后,以蒙皮天线缩比样件为例,在样件中布置光纤光栅测量应变场,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天线位移场重构;再进行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DICM)的位移直接测量验证,完成误差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5-17)
冯光[10](2019)在《流体微探应变原位统计分布表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硬度是材料抵抗弹塑性变形的能力,硬度测试方法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不可或缺的测试手段。现有硬度测试是利用硬质压头以准静态的方式压入材料表面测量卸载后的形变。传统宏观硬度测量及纳米压痕技术存在局限性,无法实现连续和高通量测量。本文研究并分析了等静压下材料微观组织经流体传压介质作用的形貌差异探测数据并探讨了与硬度间的相关性,建立了材料组织在流体微探下的应变量的差异响应与硬度的定性定量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流体微探应变技术测量表征材料不同组织间硬度性能的新方法,实现了微米尺度的连续塑性形变与组织、硬度映射的高通量表征,实现了宏观区域内微观组织、硬度和成分的连续映射统计分析,最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宏观-介观-微观的高通量、跨尺度、精细的流体微探应变原位统计硬度表征技术。利用高铬铸铁、不锈钢激光增材制造梯度材料中不同组织硬度的差异,完成了材料组织的流体微探应变硬度的连续高通量测量及微观结构的精细表征。论文中的大量数据均表明流体微探应变硬度与宏观维氏硬度、显微维氏硬度、纳米压痕硬度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最终达到了材料中成分、组织及硬度性能的高通量原位统计映射分布表征,为材料基因组中高通量硬度性能的连续测试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总院》期刊2019-05-01)
应变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供石笋河四级电站长距离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稳定性依据,文章建立叁维数值模型,详细分析了开挖50m、200m、400m以及开挖完成后的应力应变以及沉降分布情况。计算结果显示,在整个开挖过程中,隧洞周围土体的应力值、衬砌应力值以及隧洞沉降值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变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朱少华,章征林,仇唐国,韩洪波,殷爱峰.等强度梁表面应变分布光纤测量实验[J].压电与声光.2019
[2].杨刚,刘健.石笋河四级电站长距离引水隧洞应力应变分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3].王勇平,陈东亮.T梁跨中横隔板对梁底应变分布的影响[J].广东公路交通.2019
[4].张远明,宫鑫.套筒灌浆对接接头纵向应变分布规律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9
[5].孙凤菊,杨秀萍,朱松峰,刘清,张春秋.猪腰椎间盘不同区域轴向应变分布的实验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9
[6].高鹏程,赵熹,郭拉凤,张治民.基于应变分布均匀性的镁合金内环筋壳体旋转挤压成形工艺优化[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7].王维俊.基于FBG宏应变空间分布的梁桥监测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8].刘新灵,陶春虎,王天宇.夹杂物形状对夹杂/基体界面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9
[9].顾叶青,马亚静,蔡建国.基于应变分布的蒙皮天线位移场重构方法研究[C].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上册).2019
[10].冯光.流体微探应变原位统计分布表征技术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