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

刍议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

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烟台264001

摘要:在我国的众多矿产资源中,金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能力。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作出具体研究,简要说明不同的基金矿形成的具体效果和过程,旨在提升读者对金矿形成的过程的认知和了解。

关键词:金矿;成矿规律;矿床类型;成矿地质特征

金具有自身的独特化学性质,金矿的形成过程也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在金矿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变质、岩浆、沉积、表生等地质作用互相影响和作用进而能够形成金矿。对于金矿床形成的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能够掌握我国地质变化的历程,并且能够根据研究成果合理开采我国的黄金资源,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金矿成矿的规律原理

金矿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变化和环境,对于化学反应、地质条件等具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对于金矿形成因素的相关分析能够有效对地下蕴含的金矿资源做出相应的判断,结合当地的地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了解其中的矿产资源情况,更加准确的认识到金矿所在地。为了能够在资源勘测和利用的过程中做出准确的判断,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地质工作者对于金矿形成和产生的过程进行如下分析。

二、金矿的成矿在形成时的规律

(一)时间规律

金矿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同类型的矿床在形成的过程中消耗的时间是不同的。例如,绿岩带型金矿在在太古时期已经形成,变质碎屑型金矿在中晚古时期形成。进而,在判断和勘测某一区域中是否存在金矿的基础上是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研究。

(二)地质规律

金矿的形成需要特殊的地质环境,在水流丰富并且具有湍急水流的区域内,水流能够将具有矿物质的金沙运输到地形平缓的地区,形成金矿。在有过火山爆发的地区,一部分地势的形状较为险峻,能够在侧面形成金矿。另外在边缘裂陷槽地区也容易形成金矿床。

(三)矿体规律

金矿的外表看来呈现红色,并且红色泥土覆盖的部分具有金矿床的比重较大。一部分地区中含有石英、硫化物、绿云母的地质中含有金矿床的几率较大,或者是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铀化物、钾元素的地区出现金矿的比重较高。

(四)蚀变规律

蚀变的规律指的是金属物质在与化学物质之间产生反应的表现效果。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是红土金矿床和铁冒类型的金矿床。在金矿和地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金矿呈现红色,或者是古铜色一类的颜色,这种特殊化学颜色的形成能够在地质勘探的同时有效判断出地下是否存在金矿。

三、金矿成矿的类型与地质特征

(一)矿金砂矿床

在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矿金砂矿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河流冲刷的影响,将富含多种金属因素的物质冲刷到地势较为平缓的地区,进而形成了矿金砂矿床。这种金矿中蕴含的黄金具有较高的纯度,在开采过程中较为便利,在世界范围内这种金矿的数量也比较多[1]。

矿金砂矿床的地质特征表现为上游具有含金量较高的金矿,河流的流动的过程中有极大的弯曲部分,能够有效推动金沙的流动,在较大弯曲部分结束之后呈现较为平缓的地形,能够有效聚集金沙。

(二)绿岩带形矿床

绿岩带矿形金矿床的本质是角闪岩或辉石岩、斜长角闪岩或辉石麻粒岩,在这一地区出现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喷发而出的火山岩浆与以上的众多岩石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以上的岩石出现相应的化学变化,例如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等,岩石呈现化学变化之后颜色呈现绿色。在长久的地质变化和时间作用之后形成金矿。

绿岩带形矿床的地质特征表现在周围具有较多的山峦,并且当地曾经发生过火山爆发的自然现象,外来物质和火山爆发产生的岩浆发生化学反应,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岩石的质地和颜色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并且逐步形成金矿[2]。

(三)变碎屑岩型金矿床

变碎屑岩型金矿床通常情况下的外在表现是硬砂岩、黑色岩、浊积岩等,其质地表现为板岩、片岩等粗质的岩石。这类岩石中的质地较为简单,并且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重金属物质,有助于金矿的形成和发展。

变碎屑岩型金矿床形成的位置中基本上具有大量的穹隆状、张裂状地形,岩层之间的空间呈现较为破碎的现象,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稀有金属和微量元素,并且具有酷热降解产物、热脱羧产物。形成变碎屑岩型金矿床的位置中发生过大规模的降水现象,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反应,受到地形、地质、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天然气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该地会出现地形硅化、云母化,进而产生石英脉,其中蕴含了大量的锑矿物质,岩石中重金属的含量较多,有助于金矿的形成。

(四)卡林型金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形成的过程是金属遭遇了碳酸盐侵蚀形成的,这种矿床的含金量很高,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在开采的过程中也具有自身优势。

卡林型金矿床形成的过程中具有众多形式,其中地特征的表现也十分多样。渗流热卤水的地质特征能够形成金矿,矿物卤水深入地下之后能够在地热深处不断流动,或者是处于某种特定的原因,卤水出现在地表位置,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沉积,并且能够有效改善地面,形成矿源层的岩质特征。吉尔斯和尼尔逊式、岩浆热液等的地质也能够在微量元素的相互作用下产生金矿,地热深处的矿物卤水与地热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崭新的地质特征,地质中的金属矿物与矿物卤水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金矿[3]。

(五)火山岩型金矿床

火山岩型金矿床在表现形式上分为陆地和海洋两种形式。在陆地上指的是地区内经过火山喷发之后,火山中富含金属元素的成分被喷发出来,覆盖在陆地表面,岩石呈构造角砾岩型或隐爆角砾岩石,进而形成金矿。在海洋汇总指的是太古时期中的绿岩带形成的海相火山石金矿床,受到侵蚀反应之后表面呈现绿色,并且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高浓度金矿。

火山岩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是在这一地带曾经发生过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之后这一区域中的大量成矿岩石与火山爆发中喷射出来的相关金属元素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形成了金矿[4]。或者是这一区域中具有大量的铁矿、银矿等金属矿,金金属与以上的众多金属或合在一起,由于金金属含量较多,进而形成金矿。

(六)风化壳形金矿床

风化壳形金矿床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分别是红土型金矿床和铁冒形金矿床,这两种金矿床形成的原因基本上是金属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化学反应,进而在地貌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使得金矿附着在发生变化的地表表面上。

风化壳形金矿床中红土型金矿床的地质表现是金金属与富含铝元素的金属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化学反应,并且这种化学反应生成物附着在地表。颜色上呈现红色,附着形状为孔状、豆状。铁冒型金矿床指的是金金属与铁元素和铜元素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在颜色上呈现铁冒色,分布情况为层状、带脉状[5]。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中对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等信息的分析能够帮助人们掌握金矿分布的情况和外在特点,有助于在地质勘测的过程中有效掌握金矿的形成过程和外在表现。在相关地质工作者进行考察的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根据相关的金矿外在特点进行有效寻找,提升金属勘探和开采方面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一潭.陕西太白地区典型矿床及其成矿规律研究[J].地下水,2018,40(6):133-135.

[2]陶平,陈启飞,祁连素.黔西南金矿区域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J].贵州地质,2019,36(2):110-119.

[3]眭照鹏.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浅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5):141,143.

[4]张权.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5):1611.

[5]舒成樑.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7):61-62.

标签:;  ;  ;  

刍议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