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芳烃硝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芳烃,土壤,硝基,机理,化合物,辣根,丁基。
芳烃硝化论文文献综述
姜新亮[1](2019)在《芳烃硝化装置废稀硫酸提浓过程及其故障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等温硝化工艺制取硝基苯(或硝基氯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稀硫酸真空提浓过程的原理及工艺进行简述,指出了废酸提浓需要控制的工艺条件。分析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和故障原因,针对性地制定消除和防范措施,从而保证装置长周期安全环保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硫酸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张国良,陈平[2](2019)在《硫代杯[4]芳烃磺酸催化甲苯的选择性硝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叔丁基苯酚和升华硫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首先合成了对叔丁基硫代杯[4]芳烃,然后与浓硫酸反应制得硫代杯[4]芳烃磺酸,将硫代杯[4]磺酸作为催化剂,催化甲苯与硝酸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硝基苯。研究了甲苯与硝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对甲苯硝化反应的影响,并进行硫代杯[4]磺酸催化剂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当n(甲苯)/n(硝酸)为1∶4、催化剂质量为0.100 g,80℃下反应6 h,甲苯的转化率为98.0%,邻位和对位硝基甲苯的质量比(O/P值)为1.3,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4~5次。(本文来源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会琳,路璐[3](2019)在《多环芳烃对不同类型稻田土壤硝化潜势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多环芳烃(PAHs)污染对我国不同区域稻田土壤氨氧化过程的影响,以8个省市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方式添加菲、荧蒽、苯并[a]蒽等3种PAHs进行28 d的培养实验,探究PAHs对不同土壤类型硝化潜势、氨氧化细菌(AOB)和古菌(AOA)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8种土壤的理化性质、PAHs降解行为以及AOA和AOB菌群结构和丰度都有所差异,PAHs对硝化潜势的影响也表现为因土而异.PAHs显着抑制了黑龙江(黑土)、山西(褐土)、安徽(黄褐土)和湖南(黄壤)等4种土壤样品的硝化潜势(P <0.05),显着促进了四川(石灰性紫色土)的硝化潜势,而对北京(潮土)、河南(潮土)和重庆(中性紫色土)土壤则没有显着影响.荧光定量PCR分析amoA基因的丰度结果表明,在添加PAHs后,AOB的丰度显着增加,而AOA的丰度显着减少.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AOA的丰度与硝化潜势的变化规律有显着相关性(P <0.05).除重庆和四川土壤外,PAHs的添加降低了AOA和AOB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分析发现PAHs的添加促进了隶属于Nitrosospira cluster 3的AOB相对丰度增加,而隶属于Nitosomonas cluster 7的AOB相对丰度则降低;然而PAHs对AOA群落结构则没有显着影响.综上所述,PAHs污染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的氨氧化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进而在宏观上影响稻田土壤的硝化能力.(图7表3参46)(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娜[4](2018)在《混酸体系氨基磺酸盐与芳烃硝化反应机理及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硝酰胺铵(ADN)是一种高能氧化剂类含能材料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固体火箭推进剂时具有成气量大、能量高、特征信号低、无氯等优点,在常规武器装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ADN通常是在硝硫混酸中氨基磺酸盐发生硝化反应来制备。然而,对ADN制备过程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一定程度上阻碍ADN的发展与应用。目前,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反应机理研究主要集中芳烃的硝化反应,而芳烃硝化反应机理是一个经典的亲电取代机理。作者所在的课题组前期在硝硫混酸体系硝化反应研究中,发现共存的硫酸氢根能够诱导促进目标硝化反应。此诱导效应可能也存在于硝硫混酸体系芳烃硝化反应过程。因此,系统地研究硝硫混酸体系中不同氨基磺酸盐制备ADN过程硝化反应与不同取代基芳烃硝化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性质,有助于更好地从微观上理解硝化反应,并能够为硝化反应制备工艺过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硝硫混酸中不同氨基磺酸盐硝化以及不同取代基芳烃硝化两个体系的反应机理。在所获得反应机理基础上,通过传统过渡态理论结合Eckart隧道效应方法计算了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讨论了两个体系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和反应底物的变化情况。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M06-2X/6-311G(d,p)方法研究了气相和溶剂相下四种氨基磺酸盐NH_2SO_3R(R=H、NH4、Na、K)制备ADN过程硝化反应的热力学、微观机理与动力学。在热力学上,气相和溶剂相中的最佳反应底物分别为NH_2SO_3Na和NH_2SO_3NH4,表明了溶剂化效应显着影响硝化反应的热力学,不容忽视。NH_2SO_3R硝化反应包括直接硝化、硫酸氢根诱导的先取代磺酸基硝化(通道A)和硫酸氢根诱导先取代氢硝化(通道B)叁种机理路径。与直接硝化反应相比,硫酸氢根诱导效应能够显着地降低NH_2SO_3R硝化反应活化能,从而促进了目标产物ADN的生成。通道A为优势NH_2SO_3R硝化反应通道,并且第一步硝基引入过程是通道A的速控步。对NH_2SO_3R硝化反应来说,动力学上NH2S03K是最佳的反应底物,此计算结果与实验一致,表明NH_2SO_3R硝化反应可能主要受动力学控制。气相和溶剂相中各路径物种的结构和各基元反应的活化能相差不大,因此表明溶剂化效应对硝化反应的影响并不显着。(2)采用M06-2X/6-311G(d,p)方法系统研究了在硝硫混酸体系中苯(-H)、给电子基取代芳烃(-NH2、-OCH3、-OH、-CH3)和吸电子基取代芳烃(-C1、-COOH、-CHO、-NO2)的硝化反应机理,明确了各取代基芳烃硝化反应过程中存在的硫酸氢根诱导效应,探究了各取代基芳烃硝化反应的活性以及邻、间、对位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硫酸氢根诱导效应也能够显着降低硝化反应活化能,促进硝化反应。在硫酸氢根诱导硝化反应机理下,当取代基为给电子基团时,硝化反应具有邻、对位选择性,间位硝化反应不容易发生;而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C1除外)时,硝化反应具有间位选择性。并且,随着取代基给(吸)电子能力的增强,芳烃硝化反应活化能逐渐降低(升高)。表明取代基给电子能力越强,硝化反应活性越高,而取代基吸电子能力越强,硝化反应活性越低。(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周生辉[5](2017)在《NO_2液相催化硝化芳烃制备芳香硝基化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烃的硝化反应是制备硝基芳烃化合物的重要有机合成反应,硝基芳烃化合物被广泛用作染料、医药、农药、香料、炸药及其中间体等化学品。传统的芳烃硝化工艺是“硝-硫混酸”法,尽管该工艺很高效,但是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酸,严重污染环境。因此,研究和开发工艺过程简单、资源利用率高、且对环境友好的硝基芳烃化合物绿色合成新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二氧化氮(NO_2)硝化法制备硝基芳烃化合物,从传统环境污染严重的“硝-硫混酸”工艺转移到环境友好的“NO_2-固体酸”新工艺,实施NO_2高原子经济绿色硝化技术。重点开展NO_2在固体酸催化下选择性硝化苯、甲苯等芳烃制备硝基芳烃化合物研究,设计和研究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固体酸催化剂,并探讨NO_2硝化芳烃机理,为硝基芳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本文首先考察了不同过渡金属盐作为催化剂在NO_2液相硝化苯制备硝基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金属盐中金属阳离子电负性高的盐如氯化铁、氯化锆、硝酸铁、硝酸铋、硝酸锆等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发现无水金属盐催化性能比含结晶水的金属盐要高。另外,考察了无水FeCl_3催化下不同反应条件对硝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苯与NO_2的摩尔比为1:5、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催化剂加入量0.06g时为最佳的反应条件,此时苯的转化率达99%,硝基苯的选择性达99%。此外,我们对催化剂进行了回收,并推导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制备了不同固载量的固载型催化剂,并对比了不同类型催化剂在苯与NO_2硝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优化了反应条件。得到苯的转化率为99%,硝基苯的选择性为99%。考察了FeCl_3-SiO_2催化剂和无水FeCl_3在苯液相硝化中的回收性能。并对FeCl_3-SiO_2进行了催化剂的表征,如BET、XRD、TG-DTG、NH_3-TPD、FT-IR、UV-vis DRS、Raman spectra和SEM等。对比了不同芳烃底物的硝化反应,得出硝化反应难易程度从易到难为:苯酚>甲苯>苯>氯苯>硝基苯。接下来考察了在不同分子筛催化下,甲苯与NO_2的硝化反应,结果表明HZSM-5的择形效果较好,当甲苯与NO_2的摩尔比为10:1,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0.5h,得到NO_2的转化率为16.4%,对硝基甲苯的选择性为57.6%。对不同分子筛以及反应回收后的催化剂进行了XRD、BET、NH_3-TPD、FT-IR等表征。结果表明回收的催化剂其表面酸量下降,致使反应过程中甲苯的转化率下降,而其择形性能基本不变。通过XRD,BET可证明反应前后其催化剂结构和孔道大小均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6-05)
姚炎红[6](2017)在《土壤反硝化微生物对多环芳烃污染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种由2个或2个以上苯环以线状、角状或簇状组成的烃类化合物,因其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较大危害。微生物去除PAHs具有快速、低价、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土壤PAHs去除的主要途径。硝酸盐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势,即可以为土壤微生物生长提供所必须的氮源,又可以作为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的电子受体。土壤中的反硝化微生物在70多个属中均有分布,且早有研究表明,土壤中PAHs的降解可以与反硝化细菌所驱动的反硝化过程相偶联,但目前土壤反硝化微生物对PAHs污染的响应机制还少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具有50多年历史的江汉油田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从该油田的油井口附近采集9个土壤样品,编号为JH-1至JH-9,测定各土壤样品的基本理化性质及PAHs含量的同时,以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K(Cu-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和nirS(细胞色素cd1-亚硝酸还原酶基因)为分子标识,通过荧光定量-PCR和限制性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erminal-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的方法来检测各样品中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及群落结构,进而探讨土壤反硝化微生物对土壤环境因子及PAHs含量的响应机制。随后,通过厌氧微宇宙培养实验进一步研究反硝化细菌活性与丰度对典型PAHs(芘)污染的响应,并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的方法研究添加硝酸盐和芘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全面探讨土壤反硝化细菌对PAHs污染的响应机理,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究PAHs污染与土壤反硝化过程的相互关系打下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江汉油田区直接采集的农田土壤样品的调查结果表明,土壤PAHs含量在0.21~8.10mg·kg-1之间,污染程度较低。定量-PCR的结果表明,PAHs含量最高的土壤样品(JH-4)中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的丰度也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油田区土壤中narG型微生物丰度与土壤PAHs含量成正相关关系(R2=0.58,P<0.05);与此相反,PAHs含量最高的土壤样品(JH-4)中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和nirS的丰度均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irK及nirS基因的丰度均与土壤PAHs含量呈显着负相关(nirK:R2=0.54,P<0.05;nirS:R2=0.58,P<0.05)。克隆文库及T-RFLP的结果则表明,该油田土壤中nirK基因的群落组成在不同样品间的变异较大,且PAHs含量最高的JH-4中该基因的群落组成与其它各样品有明显的不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除有效氮、有效磷外,土壤PAHs含量也是影响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因子。相较于nirK,该油田区土壤中nirS基因的群落组成在不同样品间的差异较小,但发现nirS型假单胞菌的丰度与土壤PAHs含量呈正相关,表明具备较强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假单胞菌属可能在该区域土壤PAHs的反硝化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2)在研究内容1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相对干净的土壤样品(JH-9)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硝酸盐和芘(典型的4环PAHs,常被作为检测PAHs污染的指示物和其它PAHs生物降解的模型分子)的微宇宙培养实验,进一步研究土壤反硝化细菌的丰度和活性对PAHs污染的响应。本实验设置添加30 mg·kg-1硝酸盐(N30)和不加硝酸盐(N0)两个处理,每个处理包含3个不同的芘浓度(0,30,60 mg·kg-1,分别用P0,P30,P60表示),共6个处理,分别用N0P0,N0P30,N0P60,N30P0,N30P30和N30P60表示,在厌氧条件下培养45天,并在培养第3,14,28,45天取样测量土壤的PAHs含量,N2O,CO2产生速率和相关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后期(45天),土壤中芘的总降解率在26.14%~43.03%之间,且芘的初始浓度越高,其降解率也越高,但在厌氧培养过程中硝酸盐的添加对芘的降解无显着影响。此外,对土壤N2O产生速率的研究表明,各样品只在培养初期(3天)检测到N2O的释放,其含量在122.82~379.22μg·kg-1·h-1之间,且硝酸盐的添加对土壤N2O的产生速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对微生物活性的测定表明,在培养第3,7和14天的CO2产生速率在各处理土壤间无显着差别,但在培养后期(45天),添加硝酸盐的处理中CO2的产生速率显着高于未添加硝酸盐的处理。此外,定量PCR的结果表明,在培养过程中,反硝化相关基因的丰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硝酸盐和芘的添加对反硝化功能基因的丰度无显着影响。3)为了进一步研究厌氧条件下添加硝酸盐和芘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在研究2的基础上,选择微宇宙培养45天的4个代表性土壤处理((N0P0、N0P60、N30P0、N30P60),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解析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添加硝酸盐和芘的处理中土壤的多样性指数(Chao1,shannon)均略高于未添加硝酸盐和芘的处理N0P0。在门水平上对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发现,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细菌为本研究土壤的优势细菌类群。进一步分析发现,未添加硝酸盐的处理(N0P0、N0P60)有相似的细菌群落组成,但与添加硝酸盐的处理各细菌门在丰度存在明显不同。与不添加硝酸盐的处理相比,添加硝酸盐使放线菌门的细菌丰度显着减少,而变形菌门细菌的丰度增加。对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细菌在属水平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这4个处理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属水平上具有相同的细菌种类,但是添加硝酸盐和未添加硝酸盐的处理在各细菌属的比例上却有显着差异。由此可见,在厌氧条件下,芘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着影响,但硝酸盐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12)
姚炎红,王明霞,左小虎,李振轮,罗锋[7](2016)在《典型油田多环芳烃污染对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区土壤具有潜在的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污染风险,而以硝酸根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作用可能在PAHs的厌氧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具有50多年历史的江汉油田区域为对象,从该油田的油井口附近采集了9个土壤样品,编号为JH-1~JH-9,以反硝化相关的nir K(Cu-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和nirS(细胞色素cd1-亚硝酸还原酶基因)为分子标识,通过定量PCR及克隆文库结合T-RFLP(terminal-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的方法,研究典型油田区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并探讨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油田区土壤中nirK基因的丰度高于nirS基因,PAHs含量最高的土壤样品(JH-4)中反硝化功能基因nir K和nir S的丰度均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ir K及nirS基因的丰度均与土壤PAHs含量呈显着负相关(nirK:R2=0.54,P<0.05;nirS:R~2=0.58,P<0.05).克隆文库及T-RFLP的结果则表明,该油田土壤中nirK基因的群落组成在不同样品间的变异较大,且PAHs含量最高的JH-4中该基因的群落组成与其它各样品有明显的不同,RDA(redundancy analysis)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除有效氮、有效磷外,土壤PAHs含量也是影响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因子.相较于nirK,该油田区土壤中nirS基因的群落组成在不同样品间的差异较小,但发现nirS型假单胞菌的丰度与土壤PAHs含量呈正相关,表明具备较强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假单胞菌属可能在该区域土壤PAHs的反硝化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12期)
柏葳[8](2016)在《芳烃硝化反应机理的研究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硝基化合物作为重要的中间体,但对于硝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在传统实验理论研究方面,证明了硝酰阳离子作为中间态的反应机理;在量子化学的理论方面,业已阐明了在亲电取代过程中无同位素效应的实验事实。研究工作者应在注重传统实验条件优化的同时,应多关注新技术与新应用。本文通过对硝化反应机理研究进展的介绍,希望能够为研究者找硝化反应过渡态提供帮助,为硝化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6年11期)
孔明明[9](2015)在《过氧化物酶催化芳烃化合物硝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硝基芳烃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经典的化学硝化合成法即硝硫混酸硝化法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环境友好的酶催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学合成过程中。然而进行有机物的生物转化或催化存在着一大难点即底物的溶解度问题。底物浓度过低影响酶催化效率,而高浓度底物又可能抑制酶的活性,甚至使酶蛋白变性失活。本论文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非水相体系进行过氧化物酶催化硝化反应的研究,解决了有机物底物不溶解于水及易产生副产物等问题,确立了生物酶催化硝化反应的有机溶剂-缓冲液双液相体系。针对该体系首先初步开展了反应条件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苯酚硝化反应影响的研究,确定了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25°C、pH7;并且发现当H2O2加入量与苯酚相同时产物量最高,过量加入H2O2会抑制酶活;NaNO2加入量至少为苯酚10倍以上时,硝化产物量最高,此时无明显底物苯酚聚合现象,同时双液相体系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量底物加入对反应的抑制作用。双液相酶催化苯酚硝化反应在1个小时以后就几乎终止的原因是酶失活和H2O2消耗,试验中一次性加入12mM的苯酚到反应体系中,通过每隔1h补加与首次等量的过氧化物酶和H2O2的方式连续反应15h后,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总产量可达到70%以上。在上述建立的双液相酶催化硝化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对HRP催化芳烃化合物硝化的底物广谱性开展了研究。通过对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当苯环含有取代基-NH2或-OH时,该芳烃化合物则易于被HRP催化硝化。进一步对HRP催化硝化得到的硝化产物鉴定分析发现,苯环上取代基的邻位和对位是最易于被硝基取代的位置,这与通过密度泛函计算方法得到的苯环上各碳原子所带的净电量分布特点相似,因此生物酶催化硝化类似于化学硝化反应的选择性。为了进一步了解过氧化物酶催化硝化反应的机制,本论文还对HRP催化苯酚硝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依据过氧化物酶催化硝化反应机制,建立了双底物乒乓机制动力学模型。通过考察底物浓度与硝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发现存在H2O2抑制现象,而无底物抑制的反应过程依旧符合双底物乒乓动力学机制,由此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Km H2O2=1.09 mM,Km PhOH=9.45 mM,Vmax=0.196 mM·min-1,进而得到动力学方程。最后将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进行拟合发现,模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其拟合度R2=0.98732。(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董甜姿,张玉玲,李睿,徐文彦[10](2014)在《石油污染地下水中芳烃降解菌的反硝化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芳烃降解菌,通过反硝化培养基进行富集、分离、纯化,获取能够进行反硝化作用的芳烃降解菌,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反硝化作用的芳烃降解菌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及菌种反硝化作用动态规律研究,并对菌种进行基因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属和戴尔夫特菌属在降解芳烃的同时,具有反硝化能力,并且降解规律与反硝化规律呈现正相关性。研究成果为芳烃降解菌在石油污染地下水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机制提供了辅助的分析依据,为进一步的完善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生物修复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4年08期)
芳烃硝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对叔丁基苯酚和升华硫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首先合成了对叔丁基硫代杯[4]芳烃,然后与浓硫酸反应制得硫代杯[4]芳烃磺酸,将硫代杯[4]磺酸作为催化剂,催化甲苯与硝酸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硝基苯。研究了甲苯与硝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对甲苯硝化反应的影响,并进行硫代杯[4]磺酸催化剂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当n(甲苯)/n(硝酸)为1∶4、催化剂质量为0.100 g,80℃下反应6 h,甲苯的转化率为98.0%,邻位和对位硝基甲苯的质量比(O/P值)为1.3,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4~5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烃硝化论文参考文献
[1].姜新亮.芳烃硝化装置废稀硫酸提浓过程及其故障处理[J].硫酸工业.2019
[2].张国良,陈平.硫代杯[4]芳烃磺酸催化甲苯的选择性硝化[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9
[3].李会琳,路璐.多环芳烃对不同类型稻田土壤硝化潜势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4].刘娜.混酸体系氨基磺酸盐与芳烃硝化反应机理及动力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8
[5].周生辉.NO_2液相催化硝化芳烃制备芳香硝基化合物研究[D].湘潭大学.2017
[6].姚炎红.土壤反硝化微生物对多环芳烃污染响应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7
[7].姚炎红,王明霞,左小虎,李振轮,罗锋.典型油田多环芳烃污染对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6
[8].柏葳.芳烃硝化反应机理的研究的进展[J].广州化工.2016
[9].孔明明.过氧化物酶催化芳烃化合物硝化反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10].董甜姿,张玉玲,李睿,徐文彦.石油污染地下水中芳烃降解菌的反硝化能力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