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敬锋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义合小学710089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力求在课改的春风中寻求小学语文新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改创新
一、小学语文课堂创新
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
1.乐学新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
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让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要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
在自读后,要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自我回顾
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5.练习运用
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6.开拓延伸
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来自课外。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教师学生主客体的改革创新
1.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
师生交流的规格水平是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主动改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关系置换成“我们”。其次,要改变教学形式,教师由“独唱”转为“伴奏”。
2.注意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力。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与最高原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自发性学习过渡。
3.学贵质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并指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通过“读”与“思”,通过讨论交流,达到了释疑解难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高效优化
陶行知先生“教、学合一”的教学理论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采用的是点拨法、案例分析法、拟教法。
点拨法:在学生充分预习、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他们更快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案例分析法:使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结合得更紧密,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锻炼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方法,同时在拟教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教学角色。
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选择引入课题的材料,因为导入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序幕,要力求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如本节课给同学们讲《公鸡吃米》的故事:“1938年,教育理论家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作演讲。走上讲台,陶先生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讲桌上。陶先生按住公鸡头逼它吃米,公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公鸡挣扎着仍旧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公鸡放在桌上,不一会儿,大公鸡就开始吃米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陶先生用这个深入浅出的道理批评了生活中那种“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其实,学生学习就如同公鸡吃米,应该是自觉自动的行为。这就涉及如何处理“教”与“学”的问题,我们要做好哪些工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采用讲故事导入,达到了“有趣、生动、引起注意的目的”,同时又为学生的练作出了榜样。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拟教”。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和使用‘教学实施策略’”。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做到教法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填补教材的空白,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也达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最后以模拟教学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议,讲课者自评,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在“教、学、做”中把发现、感悟、交流、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王亚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注意的问题.《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4。
2.李莉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吉林教育》,2007,5。
3.李卫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福建教育》,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