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1]2004年在《眼底病专题》文中研究说明S1-01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治疗新进展严密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眼科S1-0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Shikun He(何世坤)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Ophthalmology,Keek School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Doheny Eye Institute,Los Angeles
刘仁义[2]2014年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和其患者外周血清中Heparanase的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1.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资料。2.制定问卷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查所有病例的一般情况和病史资料。3.确定诊断标准,对所有病例各项检查进行分析,确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例组,并按照同样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对照组资料进行匹配。4.整理所有病例的病史、全身检查及眼科检查资料,归纳病因。5.将所有病例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病例组8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男性:44例,女性:36例,男女比例为1.22:1,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分别占:46例(男24例、女22例)和34例(男20例、女14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比例:1.35:1。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体重指数增高者,容易发病,两者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眼轴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否发病则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眼轴值越大,越不易发病(P<0.05),并且高血压史、高血脂史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其他检测因素如:糖尿病史、青光眼史、尿酸、甘油叁酯、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在本研究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组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之间所有检测因素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的眼底血管性病变。本研究显示:1、高血压、高血脂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的危险因素。2、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短眼轴、体重指数也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发现糖尿病史、青光眼史、尿酸、甘油叁酯、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不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的危险因素。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外周血清中Heparanase的表达,探讨Heparanase的表达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关系。方法:6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和60例非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病例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分A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组30例和B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组30例);第二组,对照组:非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60例),病种包括:白内障、眼外伤、孔源型视网膜脱离;收集所有受试对象120人的外周血6m1(经枸橼酸抗凝),然后通过离心机分离外周血中血清和血细胞。应用RT-PCR、ELISA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的Heparanase的表达以及不同组间heparanase的酶活性。结果:mRNA水平,RVO组和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均检测到Heparanase的mRNA表达。经定量分析后,RVO组、CRVO组、BRVO组患者外周血清中的Heparanase的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Heparanase的mRNA表达的3.12倍、7.58倍、1.15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VO组Heparanase的mRNA表达较BRVO组更显着,具有显统计学差异(P<0.05)。蛋白水平,使用ELISA方法分析后,RVO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到Heparanase的蛋白表达,RVO组、CRVO组、BRVO组患者分别与对照组Heparanase蛋白表达的3.24倍、3.77倍、3.36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VO组和BRVO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酶活性检测结果,RVO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到Heparanase酶的表达,RVO组、CRVO组、BRVO组分别是对照组的酶活性检测的3.45倍、3.66倍、3.3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RVO组和BRVO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从RNA、蛋白水平以及Heparanase的酶活性检测到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外周血清Heparanase表达增高,提示Heparanase可能参与了视网膜静脉阻塞疾病的发生。
李爱荣[3]2004年在《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在病程的不同时期采取的主要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2年6月至2004年1月间收治的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RVO早期因视网膜出血遮蔽荧光致无灌注区显示不良者,应用单纯药物治疗共21眼,总有效率为61.9%;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眼FFA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在10DD以上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眼无灌注区在5-7DD以上时应用激光治疗,共11眼,总有效率为72.7%;有大量玻璃体积血、发生了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倾向的患眼行玻璃体切割加眼内光凝术,共6眼,总有效率为100%。结论:RVO病程冗长,应定期随访观察,根据视网膜静脉阻塞在病程中的不同时期,需分别采取以药物、激光光凝、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
黎周[4]2008年在《活血化瘀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因动脉硬化等因素,导致视网膜静脉受动脉物理性压迫,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腔狭窄,血液流变性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形成血栓的一种视网膜血管病,属中医“暴盲”、“视瞻昏渺”范畴,属眼科“血证”范畴。西医认为其病因复杂,机理未明,药物治疗并不满意,激光治疗仅能针对其并发症;中医认为本病病因诸多,证型各异,主要病理环节为血瘀,活血化瘀是各型各期均不可缺少的疗法。本研究对临床上62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最近7年来的住院病人,进行辨证分型、疗效的调查,对比运用直流电离子导入法与未使用的病例,通过观察视力、眼底及眼底血管造影的改善效果,来证明离子导入法联合活血化瘀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第一部分文献研究一、中医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论述。中医认为气与火是血脉运行紊乱的主要因素,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因诸多,但最终都导致血脉运行不畅,目络不通,属于血瘀证。治疗方面以辨证分型、分期治疗为主,血瘀始终贯穿RVO全过程,无论辩证为哪一型或辨病属哪一期,均应加用活血化瘀药。二、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现代研究进展。西医认为RVO发病机制复杂,全身因素有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局部因素有眼局部解剖结构、视网膜动静脉交叉类型、屈光状态、眼轴长度、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治疗方面主要有激光光凝与手术减压。叁、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出血性病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眼部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是利用直流电场作用和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使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药物离子、带电胶体微粒进入眼内,起治疗作用。实验和临床上均有较多研究。第二部分川芎嗪注射液直流电离子导入的实验研究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兔眼房水、玻璃体中的川芎嗪的含量,了解川芎嗪注射液直流电离子导入后,其有效成分在兔眼房水、玻璃体中的吸收、分布及代谢的情况。方法:兔眼离子导入川芎嗪注射液后,选择不同的时间点,抽取兔房水及玻璃体,进行涡旋震荡及离心等处理,取上清液进样,用高效液相法检测房水及玻璃体中川芎嗪的含量。waters公司symmetryC18(5um,4.6×150mm),流动相:甲醇:水=40:60,1000ml中含SDS0.9130g,磷酸二氢钾0.6770g,冰醋酸1ml,检测波长:294nm,流速:1ml/min,室温操作。结果:在1.25ug/ml-36ug/ml范围内,房水中川芎嗪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74。平均回收率均在80%左右,日内精密度在5%左右,日间精密度在10%左右;在0.3125ug/ml-10ug/ml范围内,玻璃体中川芎嗪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464。平均回收率均在80%左右,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均在10%左右。结论:建立了简便、灵活的HPLC检测法,为进一步研究探讨川芎嗪在眼内作用的机理打下了基础,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眼部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叁部分活血化瘀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评价目的: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RVO,通过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改变,评价其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00年1月—2007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内科降血压、降血糖等治疗的基础上,全身应用中药及眼底激光治疗,按有无使用川芎嗪或丹参注射液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被分为离子导入治疗组与非离子导入对照组,从视力、眼底及FFA等方面进行分析,用SPSS 11.5及Epitable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结果:1.共观察62例64只眼,患者的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30例,阴虚阳亢型8例,痰瘀互结型12例,心脾两虚型12例;2.离子导入组共38例(38只眼),除5例治疗前后无变化,3例治疗后视力有下降外,其余各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非离子导入组共24例(26只眼),6例治疗前后视力无变化,1例治疗后视力下降,其余19例21只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3.大多数病例在治疗期间眼底出血、视网膜水肿及渗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减轻。结论:直流电离子导入联合活血化瘀药物,对视力提高有帮助,对视网膜出血、渗出的吸收和消散具有促进作用,可减轻视网膜的水肿。离子导入组与非离子导入组治疗后视力及眼底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张海宁[5]2008年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远期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长期随访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通过测量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观察视网膜黄斑水肿的变化情况,比较叁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的疗效,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方法:将门诊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3组,激光光凝术治疗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组,前两种方法的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25人。在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6、12个月、2年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及视力的变化。将联合治疗组按照治疗间隔时间的不同分成激光光凝术治疗后1个月内采取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与激光光凝术治疗1个月后采取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两小组,通过比较分析出最佳治疗时机。结果:1.激光光凝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黄斑水肿高度为602.20μm±302.40μm,治疗后1、3、6、12个月及2年随访的平均黄斑水肿高度为585.67μm±252.19μm、561.90μm±229.68μm、518.72μm±301.12μm、368.11μm±112.27μm、339.50μm±258.89μm,治疗后不同时期与治疗前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随访末次视力提高者14例。2.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黄斑水肿高度为625.95μm±231.98μm,治疗后1、3、6、12个月及2年随访的平均黄斑水肿高度为300.00μm±207.72μm、376.18μm±256.84μm、408.22μm±274.10μm、401.33μm±299.81μm、399.00μm±310.59μm,治疗后不同时期与治疗前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随访末次视力提高者14例。3.激光光凝术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黄斑水肿高度为624.09μm±207.64μm,治疗后1、3、6、12个月及2年随访的平均黄斑水肿高度为513.59μm±223.93μm、325.08μm±214.62μm、385.00μm±200.50μm、247.15μm±153.06μm、235.60μm±159.49μm,治疗后不同时期与治疗前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随访末次视力提高者16例。将联合治疗组按照治疗间隔时间的不同分成激光光凝术治疗后1个月内采取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与激光光凝术治疗1个月后采取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两小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说明激光光凝术治疗后1个月内采取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治疗的患者长期疗效较好。4.3组治疗方法的长期随访结果比较:将激光光凝术治疗、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联合治疗随访末次黄斑水肿高度进行比较, 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长期的随访观察比较,3种治疗方法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长期疗效有差别,且联合治疗组的长期疗效较为显着。结论: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长期随访观察及比较,叁种治疗方法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是联合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疗效及视力的提高作用比较显着,且激光光凝术治疗后1个月内接受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对黄斑水肿的长期疗效更加显着。
董阳杰[6]2017年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与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疾病相关的视网膜病也逐渐增多,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2位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是眼科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目前多种方法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其中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是近年的热点,给眼底疾病的治疗模式带来了变革。康柏西普(conbercept)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VEGF药物,但目前用于RVO继发黄斑水肿治疗的临床观察报道尚不多。目的评价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前瞻性临床自身对照研究。选择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ME)的36例(36眼)患者,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观察其疗效、分析其影响因素。所有患者均用眼科常规检查方法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等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并对年龄、病程及CMT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半年后检查BCVA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视力稳定16例,视力提高有效20例;治疗前平均BCVA(LogMAR值)为1.01±0.46,治疗后半年平均BCVA(LogMAR值)为0.66±0.45,(t=7.6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CMT均不同程度变薄,治疗前CMT 595.39±200.94μm,治疗后CMT 268.36±84.86μm,(t=11.6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治疗效果与发病时间呈负相关(r=-0.573,P<0.05)。CMT平均减轻厚度与治疗前CMT呈正相关(r=0.909,P<0.05)。3.治疗过程中未见药物相关副作用和全身不良反应,未见眼内炎、视网膜撕裂、白内障等玻璃体腔注射相关的眼部并发症。结论1.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安全有效;2.发病时间越短,视力改善越明显;治疗前黄斑水肿越明显,其促进水肿吸收的效果越好,但长期治疗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李金全[7]2017年在《不同原因黄斑水肿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引起黄斑水肿常见眼病的文献资料及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黄斑水肿的中医病证规律及诊疗思路,为中医治疗黄斑水肿提供依据。方法:1.现代中医文献的回顾性研究:整理分析现代中医文献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黄斑水肿的证型、用药特点及疗效。2.中医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收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黄斑水肿的临床病例40例,分析并比较其证型、用药特点、疗效差异。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黄斑水肿以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阴阳两虚证以及痰瘀互结证为主,而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多以气滞血瘀证、阴虚火旺证、痰瘀互结证及气虚血瘀证为主。利水渗湿、活血化瘀贯穿黄斑水肿全过程;两种疾病疗效无显着差异。结论:黄斑水肿应从“虚”、“实”两个方面进行辨证,虚证多表现为“气虚”、“阴虚”,实证多表现为“气滞”、“痰瘀”、“血瘀”。同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多为虚证,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多为实证。健脾利湿、行气活血为治疗黄斑水肿的主要治疗方法,虚证多配合补气滋阴,实证多配合化痰散瘀,治疗效果显着。
高征[8]2018年在《视网膜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与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动力学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视网膜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动力学相关因素研究研究目的:通过探究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眼底改变和全身血液动力学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眼底血管与心、脑血管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通过眼底血管改变推测全身病变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眼科门诊就诊的诊断为视网膜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共349例698只眼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基本信息、病史和血液动力学相关检查。研究结果:(1)高血压病程小于5年其中眼底出现工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最大;病程5到10年其中眼底出现Ⅱ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最大;病程10年Ⅱ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最大;(2)规律使用药物的控制血压者其中眼底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不规律使用药物控制血压者Ⅱ级所占比例最大;(3)高血压病程小于5年且规律用药控制血压其中眼底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不规律用药控制血压者其中眼底动脉硬化Ⅱ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病程5到10年且规律用药控制血压者其中眼底动脉硬化Ⅱ级所占比例最大;不规律用药控制血压者其中眼底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病程10年以上且规律用药控制血压者其中眼底动脉硬化I级所占比例最大;;不规律用药控制血压者Ⅱ级所占比例最大;(4)高血压1级患者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2级患者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3级视网膜动脉硬化Ⅱ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属于低、中、高危者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很高危者Ⅱ级所占比例最大;(5)合并高血压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脑梗死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Ⅱ级所占比例最大;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其中ⅡⅡ级所占比例最大,Ⅲ级明显升高;(6)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属于非杓型和超杓型者视网膜动脉硬化Ⅱ级所占比例最大;节律呈反杓型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节律呈杓型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7)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且出现ST段改变者比无ST段改变者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Ⅱ级、Ⅲ级所占比例大;(8)高血压合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者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合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者Ⅱ级所占比例最大,Ⅲ级所占比例较前升高;(9)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其冠脉处于随着狭窄程度地增加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也随之加重;(10)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并出现心脏结构异常者无心脏结构异常者Ⅱ级、Ⅲ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高;(11)将合并高血压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按照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不同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不同时期血压变异性、负荷、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Ⅰ)、阻力指数(RⅠ)之间的差异性,发现在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和负荷以及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Ⅰ)、阻力指数(RⅠ)上各级视网膜动脉硬化间比较P值<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高血压患者规律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可以延缓其眼底动脉硬化进展,而当高血压患者眼底出现不同级别动脉硬化时,我们不仅要考虑眼底的改变,更应该由眼底的改变考虑到全身的变化,从而减少因诊断治疗不及时造成病情的恶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对人体的损害;(2)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和负荷、昼夜血压节律的变化、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和冠脉狭窄程度,故其为靶器官损害情况和心脑血管病变程度的预测提供无创性眼底血管参数指标;(3)脑部血管在血流速度、顺应性及弹性上出现异常改变时,眼底的血管也可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高血压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对于预测脑血管突发事件有一定临床意义;(4)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样本量的限制,观察时间短,设计中很多混合因素暂时还不能完全排除,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地设计和大样本的研究。第二部分视网膜静脉阻塞与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找中医辩证与西医辨病之间的结合点、探讨眼底病理改变与心脑血管病变及中医病因病机之间联系。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82例共194只眼,行眼科检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心脑血管病史和中医四诊资料。研究结果:(1)视网膜静脉阻塞患病总人数182人,单眼患病占93.41%,视网膜静脉阻塞患病总眼数194只,其中视力0.01~0.1占34.02%;(2)按照阻塞部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占总眼数的23.71%,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占总眼数的76.29%。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中阻塞部位为颞上占81.76%;颞下占14.19%;鼻上0.68%;黄斑区占2.03%;颞上合并黄斑区占1.35%;(3)在182例患者中仅合并高血压36例,占19.78%;仅合并冠心病36例,占19.78%;仅合并脑梗死33人,占18.13%;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9例,占4.95%;合并高血压和脑梗死31例,占17.03%;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5例,占2.75%;(4)RVO合并高血压病史者有36例,其中比例最大为阴虚阳亢证有14例,占38.89%,合并冠心病病史者有36例,其中比例最大为痰浊痹阻证有16例,属于44.44%,合并脑梗死病史者有36例,其中比例最大为气虚血瘀证18例,占54.55%。研究结论:(1)RVO以单眼患病为主,以颞上分支静脉阻塞为主;(2)RVO合并高血压者以阴虚阳亢证为主,合并冠心病者以痰浊痹阻证为主,合并脑梗死者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全身血液循环是一个整体,其气血痰湿变化亦可影响眼底血管产生相应病理改变。
孙爽[9]2008年在《穴位注射源洛欣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严重的视网膜循环障碍疾病,对视力影响较大。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男女无明显差异,常为单眼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已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颇多,但疗效多不稳定,为探索一条简、便、廉、验的中医治疗方法,而开展了此项课题。本文采用针刺与药物结合的方法,即穴位注射源洛欣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将4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用源洛欣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用源洛欣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1次/d,10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d,共3个疗程。经观察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缺血型与非缺血型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后者疗效均优于前者。可见,穴位注射源洛欣注射液治疗RVO行之有效,且简便、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莉莉[10]2009年在《Avastin(Bevac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常见眼部新生血管主要包括虹膜新生血管(NVI)、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等,许多眼部病变与新生血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新生血管性病变多与眼的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有关。因新生血管不具备血管的正常结构,通透性高,常导致出血、渗出。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眼新生血管性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抗-VEGF成为目前治疗眼新生血管病变的研究热点。本课题将探讨抗VEGF药物Avastin(bevacizumab)在新生血管性眼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第一部分目的比较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Bevacizumab)联合改良黄斑部格栅样光凝和单纯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激光组)37例52眼和对照组(注药组)36例50眼。试验组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1.5mg/0.06ml,3周后黄斑格栅样光凝:对照组仅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1.5mg/0.06ml。比较分析随访期间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LogMAR视力)、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和注药次数,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2.27±1.90个月。激光组在注药后2周、3周、1个月和3个月BCVA分别为0.79±3.39,0.57±0.26,0.63±0.28,0.68±0.35;注药组在注药后2周、3周、1个月和3个月BCVA分别为0.82±0.41,0.54±0.31,0.58±0.31,0.64±0.32。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9,0.65,0.34,0.52)。注药后6个月和12个月激光组BCVA是0.69±0.33,0.68±0.32;注药组是0.80±0.33,0.84±0.38,两组相比较,6个月时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9,0.006)。激光组在注药后2周、3周、1个月和3个月CRT分别为269.12±90.96μm,210.62±45.49μm,221.85±46.59μm,228.52±52.91μm,注药组CRT为254.16±67.92μm,199.06±21.93μm,217.30±24.65μm,224.88±32.02μm,两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51,0.108,0.542,0.677);注药后6个月和12个月,激光组CRT为233.21±52.15μm,226.71±47.68μm,注药组CRT为255.32±45.61μm,267.48±53.24μm,两组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00)。激光组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平均2.85次,注药组平均注射3.50次,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2.40,P=0.016)。两组病例在治疗中未出现明显全身和眼部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后行改良式黄斑格栅样光凝比单纯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更好地改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和减轻黄斑水肿,并且减少注药的次数。第二部分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Bevacizumab)对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顽固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伴有顽固性黄斑水肿患者36例36眼,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1.5mg/0.06ml,注药2周后行视网膜光凝治疗,随访中经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检查复发者重复注药。通过对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LogMAR视力)、非接触性眼压(NCT)、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随访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1.11±1.81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最后随访BCVA分别为0.49±0.36,0.59±0.35,0.46±0.31,0.44±0.32,0.46±0.34,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_1=12.09;t_2=8.85;t_3=10.58;t_4=8.67;t_5=9.55,P值均为0.000)。注药后1个月CRT 230.75±71.01μm,3个月CRT 248.86±105.18μm,6个月CRT 206.75±60.96μm,12个月CRT199.03±33.00μm,最后一次随访CRT202.53±53.24μm,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t_1=11.46;t_2=10.72;t_3=10.97;t_4=9.33;t_5=11.59,P值均为0.00)。FFA检查在注药后3个月时(n=36)9例9眼显示荧光渗漏基本停止,19例19眼显示荧光渗漏不同程度减少,8例8眼没明显改变。12个月时(n=29)17眼显示渗漏停止,8眼显示渗漏明显减少,4眼显示渗漏无明显改变。治疗前眼压13.85±5.37mmHg,最后随访眼压13.29±3.49mmHg,两者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74,P=0.463)。随访期间未发现眼或全身明显副作用。结论Avastin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有快速显着的疗效。有规律的OCT检查指导下的重复治疗有一定可行性。第叁部分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Bevacizumab)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20例20眼的临床随访资料。对比分析注药前后NCT、BCVA(LogMAR)、CRT、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等结果。在随访中如有复发者给予重复注药。结果随访12.02±8.75月。术前BCVA0.71±0.55,术后第1天、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BCVA分别为0.61±0.52,,0.42±0.42,0.28±0.40,0.16±0.30,0.18±0.32;术后6个月、12个月BCVA分别为0.13±0.25,0.08±0.2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虽有视力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8),术后第1,2,3,6,12个月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注药CRT为271.55±148.68μm,术后1天、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CRT分别为281.75±142.29μm,213.30±63.89μm,189.10±57.38μm、187.35±60.61μm、188.80±65.11μm、177.60±53.88μm、163.56±25.50μm,术后第一天CRT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_1=0.628),其余随访的CRT与术前相比较,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2=0.024,P_3=0.005,P_4=0.015,P_5=0.016,P_6=0.005,P_7=0.004)。FFA和ICGA检查:注药后12个月(n=18)治愈16眼(89%),好转2眼(10%)。随访期间无明显全身和眼部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能相对快速使CNV静止,改善视力,缩短病程。第四部分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Bevacizumab)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闭角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0例22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1.5mg/0.06ml,待虹膜新生血管(NVI)消退或萎缩后,再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通过观察Goldman压平眼压变化、滤过泡形态、BCVA等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复式小梁切除术后随访12.91±3.82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虹膜新生血管(NVI)平均消退时间4.14±1.78天。最后一次随访眼压10.0~19.0mmHg,平均13.18±2.61mmHg。与小梁切除术前相比,眼压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t=8.312,P=0.000)。在22眼中19眼眼压≤21mmHg(86.36%),3眼(13.64%)需加用药物或睫状体光凝术控制眼压≤21mmHg。术后BCVA比术前提高1行以上者14眼(63.64%),8眼视力无变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末次随访,形成Ⅰ型滤过泡6眼(27.27%),Ⅱ型滤过泡13眼(59.09%),Ⅳ型滤过泡3眼(13.64%)。全部病例均未观察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可使虹膜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或萎缩,再联合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益于保护残留的视功能。
参考文献:
[1]. 眼底病专题[C]. 佚名. 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4
[2]. 视网膜静脉阻塞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和其患者外周血清中Heparanase的表达[D]. 刘仁义. 昆明医科大学. 2014
[3]. 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临床分析[D]. 李爱荣. 新疆医科大学. 2004
[4]. 活血化瘀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黎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5].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远期疗效观察[D]. 张海宁. 山西医科大学. 2008
[6].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董阳杰. 新乡医学院. 2017
[7]. 不同原因黄斑水肿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 李金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
[8]. 视网膜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与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动力学相关因素研究[D]. 高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9]. 穴位注射源洛欣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D]. 孙爽.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8
[10]. Avastin(Bevac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系列研究[D]. 刘莉莉. 暨南大学. 2009
标签:眼科与耳鼻咽喉科论文; 视网膜论文; 视网膜静脉阻塞论文; 视网膜动脉硬化论文; 黄斑水肿论文; 眼底病变论文; 黄斑病变论文; 高血压论文; 眼底检查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 avastin论文; 血瘀论文; 玻璃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