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醛论文_许桓,谭政,张艳,范为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饱和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饱和,催化剂,甲酰胺,选择性,氢键,吲哚,巴豆。

不饱和醛论文文献综述

许桓,谭政,张艳,范为正[1](2019)在《可见光催化α,β-不饱和醛及其衍生物的叁氟甲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α,β-不饱和结构出现在许多重要药物合成中间体中,且α,β-不饱和醛及其衍生物的叁氟甲基化产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具有活性的叁氟甲基酮结构,因此找到一种新型的,区域选择性高的生成α,β-不饱和醛及其衍生物的叁氟甲基化产物的方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反应条件的筛选,确定了一条温和,快速的方法,高区域选择性的合成了一系列的目标产物。该方法具有环保,适用范围广等优势。(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武文涛,支国,黄丽英,王廷河[2](2019)在《光照下非贵金属催化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光照下,异丙醇为氢源,非贵金属镍盐、钴盐催化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反应。考察不同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碱性添加剂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以Co(OAc)2为催化剂,Na2C2O4为添加剂,温度为293K,光照24h,具有较好的活性和C=O选择性,不饱和醛/酮转化率达60%,不饱和醇选择性达62%。(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张茜,王艳华[3](2019)在《温控相分离纳米Ir催化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温控相分离Ir纳米催化剂用于α,β-不饱和醛、酮的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系统考察了其催化加氢性能。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Ir纳米催化剂对α,β-不饱和醛的C═O键加氢选择性大于99%,对α,β-不饱和酮的C═C键加氢选择性大于99%。Ir纳米催化剂经简单分离可直接循环使用5次,选择性均大于99%。TEM表征结果显示反应四次后的Ir纳米催化剂的平均粒径变为(1.9±0.2) nm,比新制备的Ir纳米催化剂的平均粒径(1.3±0.1) nm有所增大。ICP-AES测试结果表明Ir流失低于仪器检测下限(检测下限为5μg/L)。(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罗伟,方镭,孟跃,薛继龙,陈涛[4](2019)在《α,β-不饱和醛在Ni-Pt(111)面上吸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巴豆醛和肉桂醛分子在Pt-Ni-Pt(111)面的吸附构型以及相关电子性质.吸附构型与吸附能结果表明,巴豆醛和肉桂醛在覆盖度为1/25 ML的条件下,以C=C和C=O双键协同吸附在Pt-Ni-Pt(111)面较为稳定,且肉桂醛与Pt-Ni-Pt(111)面的吸附能远大于巴豆醛.由Mulliken电荷布局和差分电荷密度可知,在吸附过程中肉桂醛分子向Pt-Ni-Pt(111)面上转移的电荷数较巴豆醛更多,相互作用更大.由电子态密度分析结果可知,不饱和醛与Pt-Ni-Pt(111)面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由于分子的p轨道电子与催化剂d轨道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苯基的存在使肉桂醛分子在Pt-Ni-Pt(111)面上的吸附更强,且平行于催化剂表面.(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阳[5](2018)在《有机双功能催化剂催化不饱和醛的不对称串联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对称串联反应是合成复杂多手性中心化合物的有利手段,在有机小分子催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有机双功能催化剂在发展不对称串联反应中具有独特作用,本论文分叁个部分阐述了双功能催化剂在不对称串联反应中的研究。第一章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不对称串联反应的发展历程。第一部分介绍手性胺催化剂通过烯胺亚胺活化模式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反应。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双功能催化剂在不对称串联反应中的应用。第二章介绍杂环芳香醛的苄位C-H不对称官能团化。我们采用非共价键催化的模式,通过双功能Br?nsted碱催化剂活化芳香醛的苄位,产生二烯醇中间体,与硝基烯烃发生不对称串联反应,实现醛的不对称γ-官能化,实现了苯并噻吩衍生物的高效不对称合成。第叁章描述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饱和醛的不对称官能团化是构筑碳碳键的有力手段,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氢键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反应,通过氢键作用活化醛羰基,酮羰基和硝基等官能团,促进反应的进行,可以有效地合成高活性的生物分子、药物分子等。在对不饱和醛的不对称官能团化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双功能奎宁方酸催化剂,设计发展了α,β-不饱和醛与吡喃酮发生不对称串联反应,发展了一种合成苯并吡喃酮类似物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崔静,闫江梅,王昭文,杨乔森,张之翔[6](2017)在《载体对不饱和醛/酮中C=O选择性加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载体活性炭对沉淀法制备的Pd/C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在不饱和醛/酮加氢反应中通过考察载体粒度和试剂改性等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以及C=O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粒度(100~200)目的活性炭在80℃的10%HNO_3溶液中浸泡120 min,洗涤干燥后得到活性炭载体制备的Pd/C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C=O选择性,不饱和醛转化率达95.2%,不饱和醇选择性达96.3%。(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7年05期)

李同同[7](2017)在《光催化芳香醇的氧化及不饱和醛的还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形貌的In_2S_3光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合成方法对In_2S_3形貌的影响,并研究其在可见光下选择性氧化有机物的光催化活性。通过简单的氨基酸分子辅助合成的方法合成了系列花状In_2S_3,比较分析了催化剂本体形貌以及氨基酸做为辅助试剂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分别采用XRD、UV-vis DRS、SEM、TEM、BET、XPS、ESR等表征技术对上述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氨基酸为结晶助剂得到了不同形貌In_2S_3。在可见光下选择性氧化芳香醇到芳香醛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甘氨酸做为修饰剂合成的In_2S_3相较于不加氨基酸合成的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较面积和较高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In_2S_3选择性氧化醇到醛在加入氨基酸做结晶助剂后较不加时转化率有所提高,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这种通过加入具有合适功能基团(如-NH2和-COOH)的氨基酸来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为实现合成有序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廉价,绿色,有拓展性的方法。在对In_2S_3的其他合成条件的探索中发现,不同硫源对In_2S_3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加入L-Cysteine后得到的样品结晶性较差,TU和TAA条件下合成的样品活性稍有提升。增加硫离子浓度对于In_2S_3的合成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探究合适的In/S比对于硫化铟的合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Pt/RGO催化剂,采用乙二醇做溶剂和还原剂,通过溶剂热的方法在还原GO的同时也还原了Pt粒子,使其均匀地分散在RGO表面,且这种合成方法得到的Pt粒子粒径相对均匀。在将其用于肉桂醛选择加氢反应中发现,通过金属Pt修饰剂修饰后的催化剂的具有较高的转化率,这可能是由于Pt粒子的加入后使C=O键得到了弱化。这一反应在光催化领域中还鲜有报道,更多的实验条件和反应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陈渊[8](2017)在《基于氮氧烯丙基正离子与不饱和醛、靛红和烯丙基亚胺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恶唑烷-4-酮的合成方法。恶唑烷-4-酮骨架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其合成方法引起了化学家们的普遍关注。文献报道了下面几种方法:1)氧吖丙烷与烯酮,吖内酯,胺内酯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2)α-酮酰胺的光催化反应;3)烯醇醚类与N-羟基-α-溴代酰胺的克莱森缩合反应;4)α-羟基酰胺与羰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本文研究了α-卤代酰胺与α,β-不饱和醛高区域选择性发生环加成反应,高效地得到了恶唑烷-4-酮类衍生物。在碱的作用下,α-卤代酰胺原位产生氮氧烯丙基正离子,氮氧烯丙基正离子与α,β-不饱和醛反应,得到恶唑烷-4-酮类衍生物,收率达到以(90-95%)。在最优条件下,对底物进行了拓展,通过单晶衍射,确定了产物的相对构型。本文还研究了氮氧烯丙基正离子与靛红的[3+2]环加成反应,以高达96%的收率得到螺环结构的恶唑烷-4-酮类化合物。通过筛选碱、温度和溶剂等,获得最优反应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对底物进行了拓展,底物具有较宽的普适性。通过单晶衍射确定了产物的相对构型。除此之外,本文还研究了氮氧烯丙基正离子与α,β-不饱亚胺的反应。以高达93%的收率得到3-吲哚甲酰胺类衍生物。通过筛选碱、温度和溶剂等,获得了最优反应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对底物进行了拓展,底物具有较宽的普适性,以高收率得到了3-吲哚甲酰胺类化合物。通过单晶衍射确定了产物的相对构型。(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董玉婷[9](2017)在《氮杂环卡宾催化α,β-不饱和醛的硫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基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能够有效的构筑碳-硫键。近些年来,化学家们对硫基化反应研究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有机小分子催化或过渡金属催化构建sp~3碳-硫键,而构建sp~2碳-硫键大多是通过过渡金属催化卤代芳烃、卤代烯烃的交叉偶联反应或者炔烃的加成反应得到,但大部分过渡金属价格昂贵、毒性较大。因此,发展绿色、经济、环境友好的构建sp~2碳-硫键的方法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包含叁章内容:第一章综述了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亲电硫试剂参与构筑碳-硫键的反应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不对称硫基化反应、不对称硫胺化反应、不对称硫醚化反应等,为合成高对映选择性的有机硫化合物提供了有效途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氮杂环卡宾催化α,β-不饱和醛的硫基化反应研究。我们发展了首个氮杂环卡宾催化的α,β-不饱和醛与N-芳硫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硫基化反应,有效的保留了醛基,为sp~2碳-硫键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新方法。该方法有良好的兼容性,各类底物均能达到较高的产率以及良好的Z/E选择性。第叁章主要研究了氮杂环卡宾催化烯酮与亚胺的环加成反应。我们设想使用手性氮杂环卡宾催化烯酮与亚胺醌环加成再异构化,得到手性吲哚酮类化合物。经过初步尝试,我们已得到了目标产物,但立体选择性控制不太理想,之后,我们将进一步尝试。(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3-01)

任新意,张磊,王正,夏春谷,丁奎岭[10](2016)在《铑催化炔烃氢甲酰化反应合成α,β-不饱和醛(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类BINOL衍生的双齿亚磷酰胺为配体,用于铑催化的炔烃氢甲酰化反应中.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于一系列对称的双芳基或双杂芳环取代的炔烃底物的催化反应,以较高的产率(最高94%)以及优秀的化学和立体选择性(E/Z>99/1)得到相应的α,β-不饱和醛.(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6年06期)

不饱和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光照下,异丙醇为氢源,非贵金属镍盐、钴盐催化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反应。考察不同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碱性添加剂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以Co(OAc)2为催化剂,Na2C2O4为添加剂,温度为293K,光照24h,具有较好的活性和C=O选择性,不饱和醛/酮转化率达60%,不饱和醇选择性达6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饱和醛论文参考文献

[1].许桓,谭政,张艳,范为正.可见光催化α,β-不饱和醛及其衍生物的叁氟甲基化反应[J].广州化工.2019

[2].武文涛,支国,黄丽英,王廷河.光照下非贵金属催化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反应[J].当代化工研究.2019

[3].张茜,王艳华.温控相分离纳米Ir催化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J].化工学报.2019

[4].罗伟,方镭,孟跃,薛继龙,陈涛.α,β-不饱和醛在Ni-Pt(111)面上吸附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5].王阳.有机双功能催化剂催化不饱和醛的不对称串联反应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8

[6].崔静,闫江梅,王昭文,杨乔森,张之翔.载体对不饱和醛/酮中C=O选择性加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工业催化.2017

[7].李同同.光催化芳香醇的氧化及不饱和醛的还原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8].陈渊.基于氮氧烯丙基正离子与不饱和醛、靛红和烯丙基亚胺反应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9].董玉婷.氮杂环卡宾催化α,β-不饱和醛的硫基化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7

[10].任新意,张磊,王正,夏春谷,丁奎岭.铑催化炔烃氢甲酰化反应合成α,β-不饱和醛(英文)[J].分子催化.2016

论文知识图

催化剂1催化吲哚与α,β~#...催化剂4参与的King的反应与设想的过渡...吲哚与4-羟基-丁-2-烯醛的不对称F-C反...四种咪唑啉酮催化剂在B3LYP/6-31G(d)水平下优化的反应物...在B3LYP/6-31G(d)水平下优化的反应物...

标签:;  ;  ;  ;  ;  ;  ;  

不饱和醛论文_许桓,谭政,张艳,范为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