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杜猛[1]2003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观察,探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的有效途径。 方法: 选用1999.2—2002.10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经内科和外科特检确诊为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中西组),另一组为常规西医治疗组作为对照(简称对照组)。观察坏死性筋膜的恢复及创面的愈合情况。 结果: 1、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6.67%,两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 2、两组在溃疡面积愈合上有明显差异(P<0.05)。中西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两组在溃疡愈合的平均时间上有明显差异(P<0.05),中西组明显地缩短了溃疡愈合时间。 结论: 糖尿病坏死性筋膜炎是糖尿病足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在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的症状,更好的促进创面的愈合,降低了截肢率及截肢平面。

佚名[2]2007年在《《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说明:(1)本索引采用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的主题词作为检索词,优先选用疾病名。查找时请注意使用规范的主题词,如胃癌,应查找胃肿瘤;肺结核,应查找结核,肺。(2)本索引主题词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希腊字母开头的主题词,按其后的汉字排序;缩略词如LgC,按英文顺序排在各部之首。(3)述评、专题笔谈列入各主题词。(4)索引的着录格式为:主题词题名(作者)(期):起页。

王辉, 曲建辉[3]2018年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复方黄柏液创面灌洗促进创面愈合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复方黄柏液创面灌洗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36例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予切开广泛引流,实验组加用复方黄柏液创面灌洗。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7天、14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水肿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发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用复方黄柏液创面灌洗,可有效缓解其水肿和疼痛症状,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发热不良事件的发生。

杨海燕[4]2007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3例临床总结》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肢端坏疽)的治疗情况,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特点和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糖尿病足住院患者43例,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配合自制膏剂外敷。结果:此疗法总有效率为90.7%,治愈率30.23%。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肢端坏疽)疗效可靠。前言Catterall定义糖尿病足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发生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的破坏。糖尿病足并发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我国糖尿病人并发足坏疽约占0.9%~1.7%,而60岁以上则约占2.8%~14.5%,男女发病之比为3: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所有进行低位远端截肢手术的患者,有40%~70%与糖尿病有关。在我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我院血管外科共收治糖尿病足43例,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1临床资料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的诊断和分类标准,选取本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月糖尿病足住院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46岁,平均年龄66岁;病程最短叁天,最长九个月,平均病程72天。糖尿病病史最长20余年,亦有出现合并症而入院后才确诊为糖尿病的,其病史平均9.5年。其中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26例,低蛋白血证14例,周围神经病变7例,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12例,截趾(截肢)术后3例,离子紊乱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贫血7例,糖尿病肾病9例,糖尿病酮症1例,心衰2例。入院平均白细胞数11.6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91%。1.2分级按照wagner分级法将局部病变程度分为0~Ⅴ级;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但肢端无溃疡;Ⅰ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Ⅱ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蜂窝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Ⅲ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Ⅳ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Ⅴ级:全足坏疽。

田军军[5]2009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整体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湖北省中医院血管外科从2005年7月~2009年3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共64例(71条肢体),按随机化的原则,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病因治疗,并发症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内服,并根据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加以综合治疗。对照组以饮食、心理调节、药物控制血糖,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控制感染,扩血管,活血化瘀,改善循环,局部“鲸吞”与“蚕食”法清创换药,加上各种动脉重建手术,静脉动脉化手术为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总体疗效,治疗前后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测定值变化情况,创面愈合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总体疗效看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87.1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有效率67.74%。经统计学(秩和检验)处理,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BI及经皮氧分压测定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10%、67.74%,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为它除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合并感染的外科症状和体征外,同时常伴有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急、慢性并发症。因此糖尿病足的治疗必须在能有效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支持疗法等基础上,运用针对本病本虚标实的特点进行中医辨证整体治疗,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内外合治,方可大大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

王洪生[6]2015年在《再生疗法糖尿病足溃疡临床诊治规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制定再生疗法糖尿病足溃疡诊断与创面治疗标准。方法按照再生疗法(MEBT/MEBO)技术规范,对再生疗法治愈102例Wagner3~5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制定该规范。结果该规范有助于临床对糖尿病足溃疡做出正确诊疗。结论该规范有助于统一再生疗法糖尿病足溃疡临床诊治规范。

王政琨, 吕延伟[7]2006年在《糖尿病足中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WHO对糖尿病足(DF)的定义为:糖尿病(DM)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DM患者中>15%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足溃疡或坏疽[2]。近年来我国学者通过中医药治疗,明显减少DF的截肢率和死亡率

曹建春[8]2006年在《通腑汤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肠黏膜屏障的干预作用》文中指出1研究背景和目的肠道不仅是一个吸收和消化的器官,同时在机体非特异性抗感染防御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完整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是肠道多种功能得以正常维持的基础。在创伤和感染等应激情况下,肠道的屏障功能受到削弱或损害,就可使大量细菌和内毒素经由门静脉和淋巴系统侵入体循环,造成肠源性感染(Gut origin sepsis)和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并在一定条件下激发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的连锁反应,引起全身各器官的损害。因此,胃肠道被认为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动力部位”和靶器官。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时腹腔压增高,肠系膜动脉、肝动脉、小肠黏膜、肝脏微循环及门静脉血流减少,造成肠黏膜和黏膜下组织无氧代谢、酸中毒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起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因此研究腹腔压变化规律和腹内高压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探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状态下肠黏膜屏障的防护措施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腑汤是导师李乃卿教授的经验方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内制剂,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蠕动迟缓、以及麻痹性肠梗阻等方面,能够改善患者腹胀、腹痛、促进肠鸣音恢复和排便排气。本研究在导师多年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技术,对腹腔压变化的规律、腹腔压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腹内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的病理生理改变进行初步探索;与谷氨酰胺相对照,研究了通腑汤对腹腔压的干预作用、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肠黏膜通透性增高的干预作用、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干预作用;并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腹腔压变化以及通腑汤的临床疗效作了初步研究。2方法本课题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干预治疗和临床防治叁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腹腔压变化规律的研究;第二部分,通腑汤对大鼠腹腔压变化的干预作用;第叁部分,腹腔压变化对血压的影响;第四部分,通腑汤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干预作用;第五部分,通腑汤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干预作用;第六部分,通腑汤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腹腔压变化的干预作用。第一部分,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以氮气气腹法成功制作了腹腔压增高的模型。定时定量向大鼠腹腔内注入氮气。利用MP-100A-CE型生理监护仪即时监测腹腔压动态变化。取每组各时间点腹腔压的算数平均值,绘制腹腔压和氮气量的散点图,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腹腔压升高和降低的氮气量与腹腔压的函数关系。第二部分,腹腔高压造

参考文献: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观察[D]. 杜猛. 湖北中医学院. 2003

[2]. 《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实用医学杂志. 2007

[3].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复方黄柏液创面灌洗促进创面愈合临床观察[J]. 王辉, 曲建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3例临床总结[D]. 杨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7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D]. 田军军. 湖北中医学院. 2009

[6]. 再生疗法糖尿病足溃疡临床诊治规范[C]. 王洪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再生科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2015

[7]. 糖尿病足中医研究进展[J]. 王政琨, 吕延伟. 中国康复. 2006

[8]. 通腑汤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肠黏膜屏障的干预作用[D]. 曹建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