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模式论文_白硕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开发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地,模式,矿产资源,矿业,紫金,土地开发,矿业权。

土地开发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白硕[1](2019)在《土地开发中利益博弈与空间治理模式演变分析——以欠发达地区兰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地调研访谈探讨兰州市雁滩土地征收后长时间尺度的空间治理模式演变、动力机制以及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渴望增加中国欠发达地区城市的"西部经验"。主要结论如下:兰州市雁滩的空间治理模式划分为2002~2007年政府主导型空间治理模式、2007至今村委会-市场合作型空间治理模式两个阶段,虽然与东部地区土地开发中的空间治理模式演变路径大致相同,但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存在着时间错位;失地农民缺乏市民身份认同感是在当下治理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在未来的空间治理转型中,政府或村委会应由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转变。(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期刊2019-10-19)

何振华[2](2019)在《基于土地出让模式创新的存量开发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更新的本质是对土地权益的整合、分配和交易,如何拿到土地开发权是存量开发的核心问题,土地出让模式的创新探索对存量开发的规划编制、建设实施和管理调控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定地价竞容积率"出让模式进行博弈策略分析和影响评价,并基于出让模式创新提出相关规划实施思考。(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熊浩,刘晓妮[3](2019)在《公共利益视角下土地二次开发中的土地整理模式研究——以珠叁角地区的实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土地资源紧缩的背景下,城市开发对象从增量土地向存量土地转移。存量土地权属复杂、空间碎片化、利益主体多元,传统的土地储备模式往往难以整合土地资源,如何在存量土地上落实城市规划战略、保障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建设成为一个难题。土地整理是存量土地二次开发的关键,土地权属明晰和空间划分合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存量土地成片连片开发,更好地落实保障公共利益目标。本文希望通过梳理珠叁角城市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中土地整理的实践案例,从目标、机制、绩效叁方面详细解析"叁旧"改造模式,"土地整备"模式、"土地重划"模式,"国有与集体用地的整体统筹"模式,基于此,提出基于公共利益落实的土地整理模式路径选择和改进建议,以期在土地二次开发中落实整合土地资源、保障公共利益、实现规划目标。(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陈琳,王宇飞[4](2019)在《日本新干线车站周边土地开发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新干线首条线路在1964年正式开通运行,它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旅客运输的高速铁路系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系统之一,新干线线路也基本覆盖了整个日本。相应的,新干线车站及周边城市空间发展、土地利用经过岁月的变迁也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我国的高速铁路自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开始了迅猛的发展,高铁站的建设也如火如荼。随着新时代下国家对于"高铁经济"的重视以及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秉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高铁站周边的土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日本相对成熟的车站周边的土地开发模式也许能给我国带来一些启示。本文梳理各车站周边的土地开发模式,并做归类与分析。同时选取比较典型的案例——博多站做详细的研究。通过对日本新干线站周边土地开发做较为直观和具体的介绍,以期为我国的高铁站周边开发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田唯,李阳,周莎丽[5](2019)在《基于全域信息模型的城市土地一级开发建设设计管理模式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土地一级开发通常因建设体量大、建设时间集中、建设时序复杂、开发强度高、地质条件和边界条件极其复杂、参建单位多等特点,导致整体统筹协调难度大,风险高,数字化工具正是解决城市土地一级开发建设中难题的重要手段。在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土地一级开发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具应用的角度提出全域信息模型的理念,以此实现设计流程智慧化管理。首先,该文给出全域信息模型的定义,其次,介绍了全域信息模型的构建方式和主要特点,阐明了基于全域信息模型的设计管理模式,最后结合应用实例从接口管理、出图计划制定和数字交付叁个方面对该设计管理模式进行描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吕洪荣,欧冬冬[6](2019)在《全力做好生态环境大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省龙岩市自然资源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进制度、机制和政策“叁创新”,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积极探索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与土地开发利用新模式,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交出了令群众满意的答卷。为建立矿山恢复治理长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9-08-30)

颜文涛,邹锦[7](2019)在《趋向水环境保护的城市小流域土地利用生态化——生态实践路径、空间规划策略与开发断面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析城市小流域土地利用与河流水环境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土地利用规划与水环境管理的内在关联,为趋向水环境保护的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梳理前人实证性研究的相关结论,本文总结凝练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水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性认知;探讨水环境管理目标对土地利用的约束和引导;提出整合水环境管理目标的城市小流域生态实践路径;从城市小流域的土地利用规模控制、类型引导和形态布局叁个方面,提出提升水环境绩效的空间规划策略;针对强约束、中等约束、弱约束等叁种不同约束类型的城市小流域,采用断面梯度分析法,提出从河源到河口纵向梯度的叁种典型的城市小流域开发断面概念模式。探索将量化水环境目标转译为空间规划策略,可为改善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提供空间框架,有助于采用规划手段有效地应对城市水环境问题。(本文来源于《国际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3期)

宋敏云,李如静,王军[8](2019)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项目特征与管理模式研究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是现今我国土地工作当中的重点内容,在本文中,将就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项目特征与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6期)

刘文慧[9](2019)在《集体土地参与田园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结构出现新的特征,中低龄老年群体比例凸显、养老需求激增且出现回归、尊重、价值实现等高级层次需求。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城市老人选择到近郊生态基底条件优越的乡村开展田园养老活动,这种现象已经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田园休闲养老是一种新市场和新事物,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方向,国家对康养、旅游的大力支持,吸引了一批批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养老地产项目的开发也逐渐地渗透到乡村社区,田园养老地产成为养老模式的一种补充。与此同时,在中国乡村的土地上进行的休闲养老项目因土地获取、开发运作模式和利益问题导致的社会冲突也层出不穷。因此,本文围绕(闲置)集体土地参与视角下促使田园养老地产开发的动因、合作开发模式和利益机制等问题展开研究,以期对我国田园养老地产项目开发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1)首先通过文献和案例分析,对我国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和用地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在政策环境支持和制度变迁下,集体土地以其价值显化、供应量、成本等优势成为养老地产的一个选择方向。结合目前乡村田园养老的发展趋势,提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下以股份合作的路径实现村集体组织、农民的权能合力建设,以此为基础同社会力量进行养老地产开发的适用性和创新实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2)结合驱力理论,从系统的整体性、有机关联性以及结构层次性出发,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形式对促进田园养老地产开发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认识性系统构建,分析阐释了需求、供给、支持、中介等四个维度下的要素构成,合并优化为19个因素指标。然后利用ISM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了田园养老地产开发驱动系统的层级结构图,并结合MIAMAC象限图分析驱动因素之间的传递路径和协同交互机制,总结出市场推力、供给拉力、支持和中介系统辅助联结的作用机理,得出供给维度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和组织合作对田园养老地产的主导激励和传递作用,以此展开利益相关者共生合作模式的研究。(3)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协同共生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田园养老地产开发运作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识别和核心界定,从决定开发模式构建的关键——核心利益相关者组织合作入手,分别按照共生组织模式和共生行为模式结合田园养老地产开发的特点加以分析和比较,提出核心利益相关者一体化互惠共生的利益共生机理,构建了以开发运营企业、集体组织、农民和当地政府为核心网络层的共生网络关系概念模型。(4)以保证田园养老地产一体化互惠的效益最大化为前提,提出以“企业主导+集体组织协同+农民、政府参与监督”的多主体运作模式,完善复合地产开发、养生养老服务、休闲农业创新等丰富的养老产品和多元化服务体系,并考虑到权属问题采用“使用权出租+服务费用”的盈利模式。其次,根据核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设计分析基于Shapley值法的田园养老地产开发合作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将资源贡献、风险分担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叁个影响因素作为分配修正指标,构建了组合因素下的适合田园养老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修正模型。最后,选取与本研究的核心理念和运作模式较为一致的乌托邦共享田园疗养村实操项目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对其运作模式和内容、利益主体共生模式等进行分析,利用上文构建的Shapley值修正模型对利益进行优化分配,结果表明一体化互惠共生合作下的利益分配更能促进项目长期稳定发展和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25)

魏薇[10](2019)在《基于PPP模式的土地开发项目风险分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险分担作为风险管理中必要的前期工作,对于PPP融资模式下的土地开发项目尤为重要。为明确PPP模式的土地开发项目参与方风险承担意愿,本文通过分析PPP模式的合作方式,研究以往资料,系统识别土地开发项目中的风险指标,构建基于线性规划的风险分担模型,满足各方风险分担最大满意度。最后依据模型,得到PPP模式的土地开发项目的风险分担结果。(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14期)

土地开发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更新的本质是对土地权益的整合、分配和交易,如何拿到土地开发权是存量开发的核心问题,土地出让模式的创新探索对存量开发的规划编制、建设实施和管理调控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定地价竞容积率"出让模式进行博弈策略分析和影响评价,并基于出让模式创新提出相关规划实施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开发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白硕.土地开发中利益博弈与空间治理模式演变分析——以欠发达地区兰州市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2019

[2].何振华.基于土地出让模式创新的存量开发探索[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3].熊浩,刘晓妮.公共利益视角下土地二次开发中的土地整理模式研究——以珠叁角地区的实践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4].陈琳,王宇飞.日本新干线车站周边土地开发模式分析[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5].田唯,李阳,周莎丽.基于全域信息模型的城市土地一级开发建设设计管理模式研究及其应用[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吕洪荣,欧冬冬.全力做好生态环境大文章[N].中国矿业报.2019

[7].颜文涛,邹锦.趋向水环境保护的城市小流域土地利用生态化——生态实践路径、空间规划策略与开发断面模式[J].国际城市规划.2019

[8].宋敏云,李如静,王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项目特征与管理模式研究经验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

[9].刘文慧.集体土地参与田园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10].魏薇.基于PPP模式的土地开发项目风险分担研究[J].居舍.2019

论文知识图

基于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的政务办...新滩滑坡灾毁土地开发模式土地开发模式比较3.3-1:南沙区黄阁镇新海村金叶物流...公交导向的片区土地开发模式4-19 公交导向的片区土地开发模式

标签:;  ;  ;  ;  ;  ;  ;  

土地开发模式论文_白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