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帕金森病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李鹏[1]2004年在《帕金森病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利用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multi-voxel ~1H-MRS)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脑黑质、纹状体及丘脑NAA、Cho、Cr代谢变化,评价该技术用于帕金森病诊断及病理生理研究的价值。 方法:以29位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人(PD)和15位年龄相仿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患病组(A组)和正常对照组(B组)并对纳入的PD患者进行UPDRS评分。对PD患者及正常对照丘脑、黑质和纹状体进行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扫描,获取磁共振波谱信号,即NAA、Cho、Cr叁混合物浓度并计算NAA/Cr、Cho/Cr、NAA/Cho之比值。比较PD病人和正常人之间NAA、Cho、Cr和NAA/Cr、Cho/Cr、NAA/Cho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PD患者~1H-MRS改变及其UPD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所有检测对象左右侧脑组织代谢具有良好的对称性。PD患者丘脑和纹状体可以见到NAA/Cr明显降低(P<0.05);PD患者黑质和纹状体NAA、Cho明显降低(P<0.05);其余比值及绝对值分析没有发现病人与正常对照间的明显区别。PD患者UPDRS运动评分与脑内上述化合物变化没有明确联系。 结论:1.质子磁共振波谱是灵敏的颅内代谢改变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和疾病病理生理研究前景。

骆甜甜[2]2014年在《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代谢物NAA/Cr、CHO/Cr、NAA/CHO值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用于该病的诊断、病情评估、抗帕金森病药物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帕金森患者32例为病例组,对患者进行UPDRS评分,健康志愿者1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以双侧豆状核为感兴趣区,行单体素'H-MRS检查并由随机软件自动识别生成波谱图像并计算N-7,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和胆碱/肌酸(Cho/Cr)值。结果PD组病重侧对侧豆状核NAA/Cr值较同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病重侧对侧CHO/Cr、NAA/CHO较同侧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豆状核左右侧NAA/Cr、CHO/Cr、NAA/CH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病重侧对侧豆状核NAA/Cr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病重侧NAA/Cr及PD组双侧CHO/Cr、NAA/CHO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意义(P>0.05)。PD组服用多巴胺类药物患者豆状核NAA/Cr、CHO/Cr、NAA/CHO值与首次诊断未治疗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病重侧对侧豆状核NAA/Cr值与UPDR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1H-MRS可无创检测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NAA/Cr、CHO/Cr、NAA/CHO值改变,协助诊断帕金森病;PD患者双侧豆状核病理改变不一致,病重侧对侧豆状核神经元损害较同侧严重;目前尚不能认为1H-MRS可以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病情及多巴胺类药物治疗的效果。

邢永红, 张本恕, 张云亭, 安中平[3]2007年在《帕金森病患者壳核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壳核的代谢变化及意义。方法:PD患者46例和正常对照30例行1HMRS检查,测定双侧壳核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复合物(NAA/Cho)和胆碱复合物/肌酸(Cho/Cr)比值。结果:早期PD患者有症状侧肢体和中晚期PD患者症状严重侧肢体的对侧壳核NAA/Cr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未予多巴胺制剂治疗的PD患者症状严重侧肢体的对侧壳核NAA/Cr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HMRS检测到壳核的NAA/Cr比值降低,有助于PD以及早期PD的诊断;壳核NAA/Cr比值受多巴胺制剂治疗的影响,NAA/Cr可作为纹状体神经元功能异常的可逆性标志。

张尤桥, 吴焕泽, 关计添, 杨杰华, 张钦城[4]2016年在《帕金森病患者脑部氢质子MR波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脑部代谢物变化。材料与方法搜集PD患者42例、健康体检者20例临床资料,进行头颅磁共振(MRI)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测定中脑黑质、大脑苍白球、前额叶、海马区、楔回、背侧丘脑的脑代谢物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N-乙酰天冬氨酸/胆碱化合物(NAA/Cho)、胆碱化合物/肌酸(Cho/Cr)比值;比较两组代谢物的差异性以及代谢物变化与UPDRS评分、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1)PD组NAA/Cr、NAA/Cho在双侧中脑黑质、苍白球、前额叶、海马区、楔回、背侧丘脑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Cho/Cr在右侧海马区、右侧楔回、右背侧丘脑均高于对照组(P<0.05)。(2)PD组双侧黑质(左r=–0.324,P=0.036,右r=–0.399,P=0.009)、右侧苍白球(r=–0.353,P=0.022)、左海马区(r=–0.388,P=0.011)、左楔回(r=–0.325,P=0.036)NAA/Cho与UPDRS呈负相关(均P<0.05);(3)左侧苍白球Cho/Cr比值与病程呈正相关(r=0.327,P=0.034)。结论 PD患者脑部存在广泛神经元损害伴有部分胶质增生,脑代谢异常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并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王丽娟, 王丽敏[5]2006年在《质子(~1H)磁共振波谱与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异质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与帕金森病运动障碍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及运动障碍评分并进行临床分型,依据主要运动症状类型不同分为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4例)、混合型帕金森病 (3例)和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型帕金森病(8例)叁组,并对患者双侧基底节区进行1H-MRS检测,对比分析不同亚型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比值的差异。结果:8 例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型帕金森病基底节区NAA/Cr比值显着低于4例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P<0.05),Cho/Cr比值显着高于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P<0.05);而3例混合型帕金森病患者双侧基底节区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 (Cr)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比值介于震颤为主型和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型帕金森病两型之间。帕金森病患者MMSE评分与基底节区NAA/Cr比值下降的程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原发性帕金森病可以依据临床特征分为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型、混合型帕金森病和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叁种不同的临床亚型,1H-MRS是一种可以为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的神经细胞病理学改变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无创技术,从而为帕金森病的个体化治疗寻找理论依据。

王伟, 毛伯镛, 张跃康, 李鹏[6]2005年在《帕金森病丘脑和纹状体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 (Parkinson sdisease ,PD)病人丘脑和纹状体质子磁共振波谱变化 ,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用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和病理生理研究的价值。方法 采用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 2 2例帕金森病人与 12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双侧丘脑、纹状体NAA、Cho、Cr含量 ,分析比较NAA/Cr、Cho/Cr、NAA/Cho比值的变化。结果 PD患者丘脑NAA/Cr比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NAA/Cho、Cho/Cr无明显变化 ;患者纹状体NAA/Cho、NAA/Cr、Cho/Cr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明显区别。结论 NAA/Cr降低是评价PD患者神经元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 ,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帕金森病病理生理过程和诊断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付铁娟, 张丹木, 李贯绯[7]2009年在《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脑黑质质子磁共振波谱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观察帕金森病(PD)和帕金森综合征(PDS)患者中脑黑质内生物化学代谢物的变化,探讨1H-MRS在PD和PD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PD、PD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双侧中脑黑质区进行1H-MRS检测,对比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Cho/Cr、Cho/NAA比值的变化。结果PD、PDS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脑两侧黑质区NAA/(Cho+Cr)、Cho/Cr、Cho/NAA比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H-MRS尚不能为PD和PDS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韦一佛[8]2018年在《滋肾益髓方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病程进行性加重,不可治愈,后期有致残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证实:PD患者在症状出现前约80%的患者纹状体多巴胺减少,60%-70%的患者黑质神经元存在变性。因此,寻求临床应用便捷,灵敏度高的的早期诊断技术非常有必要。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可无创地观察人体分子层面的生化改变及组织代谢。针对氢质子的MRS被称作1H-MRS,它在脑组织的研究中应用更为广泛,可以检测的脑组织中的代谢物主要有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等,为PD病因研究、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进展监测、疾病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PD的经典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残存神经元内出现以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为关键成分的路易小体(Lewy body,LB)。α-syn是一种位于神经元突触前末端、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突变或过度积累导致α-syn形成寡聚体,可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因此探讨α-syn寡聚体形成及其降解途径成为的基础研究新热点,或成为突触核蛋白病潜在的治疗靶点。发生在溶酶体中的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途径(chaperone mediated autophagy,CMA)是哺乳动物细胞的蛋白水解途径之一,可以除去错误折迭的蛋白质。α-syn寡聚体可通过上述途径降解。其中,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已被证实可防止α-syn聚集和毒性;分子伴侣是一类介导协助蛋白形成与维持天然构象的重要细胞因子,可保证蛋白质的正确折迭与组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即属于分子伴侣的一种,目前研究发现其可以抑制α-syn的过度表达和聚集。PD治疗主要有药物与手术治疗两方面,除部分符合手术标准及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外,目前PD治疗多采取西药口服的方式。临床及文献中均表明,PD患者单用西药会出现药效减退、开关现象、异动症等副作用,并且西药对于PD非运动症状几乎无效。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等理论指导,可以辅助西药治疗,有效减少西药副作用,延缓疾病进展,整体调节患者身体状态。滋肾益髓方(楮实子、沙苑子、枸杞子、黄精、熟地黄、肉苁蓉、龟板)既滋肾阴,又补肾阳,佐以平肝健脾,具有补肾填精,益脑生髓之功,可以减低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中α-syn的表达,但其影响α-syn的表达机制尚不清楚;并可改善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尤其是对睡眠障碍、便秘、异常汗出、神经精神症状等非运动症状改善明显,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帕金森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初稿(PD-QOL))是在严格的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参照国际公认的量表研制方法建立的针对PD患者生存质量的具有中医特色的量表,对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治疗PD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滋肾益髓方对于PD患者生存质量以及脑内黑质区神经元活性的影响,为该方治疗PD提供影像学证据,并探究滋肾益髓方对于PD模型小鼠脑内a-syn寡聚体通过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的降解途径作用及其治疗PD可能的机制,本研究拟分为临床与实验两部分。临床研究以(PD-QOL)为评价手段,探究滋肾益髓方对于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以“磁共振波谱评价黑质代谢物主要变化”为切入点探讨滋肾益髓方干预方案对帕金森病患者黑质中主要代谢产物NAA、Cho、Cr表达的影响,拟证实该方对于PD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以CMA途径的关键酶CathD与重要分子Hsp70为靶点,探究滋肾益髓方对PD小鼠脑内溶酶体途径的调节的影响,明确对PD小鼠脑内a-syn寡聚体的降解作用的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方法临床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PD患者50例,以抗PD西药治疗为基础,加用中药滋肾益髓方治疗3个月,于入组时、治疗3月分别进行PD 一般资料收集,评定患者PD-QOL量表总分及Ⅱ、Ⅲ维度(PD-QOL-Ⅰ、PD-QOL-Ⅱ)得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总分及 Ⅱ、Ⅲ 维度(UPDRS-Ⅱ、Ⅲ)得分,以及Hoehn-Yahr分级、帕金森病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otor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 for Parkinson's disease,MDRSPD)、非运动症状调查问卷(Non-motor Symptoms Questionnaire,NMS Quest)、MoCA量表、疲劳量表、嗜睡量表、睡眠量表、便秘量表等得分,并通过MRS采集PD患者双侧(致病重侧与致病轻侧,相当于研究中的“患肢对侧”“患肢同侧”,以下简称为“病重侧”“病轻侧”)大脑黑质区NAA、Cr、Cho数值,计算出NAA/Cr、Cho/Cr比值。通过对比治疗前后MRS数据变化,探究滋肾髓方治疗PD的影像学依据,并分别对入组时前述量表评分之间及其与MRS数据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2、实验研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通过低剂量鱼藤酮长时间持续灌注法建立PD小鼠模型,后2组在造模后分别予美多芭及滋肾益髓方干预治疗。拟采用自主活动测试法观察小鼠行为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中脑黑质CathD、HSP70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经过滋肾益髓方治疗后,PD患者PD-QOL总分及PD-QOL-Ⅰ、PD-QOL-Ⅱ得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UPDRS总分及UPDRS-Ⅱ、UPDRS-Ⅲ得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 或 P<0.01)。入组时 PD 患者 UPDRS-Ⅲ、UPDRS 总分与 PD-QOL-Ⅰ、PD-QOL-Ⅱ、PD-QOL 总分,UPDRS-Ⅱ 与 PD-QOL-Ⅰ、PD-QOL 总分呈正相关(P<0.05);MDRSPD 得分与 PD-QOL总分呈正相关(P<0.05),NMSQuest、MoCA、睡眠量表、嗜睡量表、疲劳量表、便秘量表与PD-QOL总分及各个维度无明显相关性。病重侧黑质NAA/Cr值显着低于病轻侧NAA/Cr值(P<0.05),经过滋肾益髓方治疗后,PD患者黑质区上述MRS数据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入组时不同性别、分型与Hoehn-Yahr分级PD患者双侧黑质代谢物间无差异;PD患者年龄与病轻侧NAA/Cr有正相关性(P<0.05),其余黑质代谢物MRS数据与病程年龄均无相关性;PD患者病轻侧NAA/Cr与UPDRS-Ⅱ+Ⅲ及PD-QOL-Ⅰ、PD-QOL-Ⅰ+Ⅱ呈负相关,病轻侧 Cho/Cr 与 UPDRS-Ⅲ、UPDRS-Ⅱ+Ⅲ 及 PD-QOL-Ⅰ、PD-QOL-Ⅰ+Ⅱ 呈正相关(P<0.05);PD患者病重侧NAA含量、NAA/Cr含量与疲劳量表分值呈正相关(P<0.05);PD患者病重侧Cho含量与MoCA分值呈正相关,PD患者双侧黑质代谢物MRS数据与MDRSPD、NMS Quest无明显相关性。2、实验研究结果经过滋肾益髓方治疗后,中药组及西药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小鼠黑质区CathD表达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西药组小鼠黑质CathD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中药组小鼠黑质Cath D 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中药组小鼠黑质CathD阳性表达较西药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黑质区HSP70阳性表达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西药小鼠黑质HSP70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中药小鼠黑质HSP70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中药小鼠黑质HSP70阳性表达较西药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1、应用PD-QOL(初稿)量表作为评价手段,证实滋肾益髓方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说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与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密切相关,从而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推广提供了临床支持。2、应用MRS作为技术手段,证实滋肾益髓方可通过延缓NAA/Cr下降等途径,延缓PD患者黑质区神经元损害,保持神经元活性,为中医药治疗PD提供影像学依据,也为MRS评估对PD患者病情评估提供了支持。3、滋肾益髓方可通过增强PD模型小鼠脑内分子伴侣Hsp70与溶酶体中蛋白降解关键酶CathD含量,从而增强分子伴侣介导的的溶酶体途径,进而导致PD模型小鼠脑内α-syn寡聚体的降解,从而为该方治疗PD、降解α-syn寡聚体的可能作用机制提供了现代科学理论依据。

王艳艳, 王丽娟, 王丽敏[9]2008年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帕金森病和帕金森伴发抑郁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MRS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且同时探讨帕金森病伴抑郁症状者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神经生化的变化,从而进一部阐述其发病机制,评价MRS在PD伴抑郁症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2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纳入的PD患

李鹏, 王伟, 古艳, 李杨, 陈兢[10]2006年在《改良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内神经代谢的改变》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使用改良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内生物化学代谢物改变,并为该技术在帕金森病病理生理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4-01/2005-04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和住院部,依据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9例,作为帕金森病组。同期纳入年龄大于40岁的健康志愿者29名,为正常对照组。均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完成黑质磁共振波谱检测。帕金森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年龄、性别分布基本一致,除帕金森病外无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病史。所有受检者在参与实验前均被告知相关事宜并取得受检者同意。采用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两组脑黑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含胆碱化合物和肌酸浓度水平,比较两组间上述代谢物浓度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含胆碱化合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含胆碱化合物/肌酸比值的差别,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帕金森病病理及病理生理过程之间相关性。结果:58例实验对象的黑质磁共振波谱信息全部纳入结果分析。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含胆碱化合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含胆碱化合物/肌酸比值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和含胆碱化合物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5)。结论: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能够更准确检测活体内神经生物化学代谢改变,可为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生理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参考文献:

[1]. 帕金森病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D]. 李鹏. 四川大学. 2004

[2]. 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D]. 骆甜甜. 广西医科大学. 2014

[3]. 帕金森病患者壳核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J]. 邢永红, 张本恕, 张云亭, 安中平. 天津医药. 2007

[4]. 帕金森病患者脑部氢质子MR波谱研究[J]. 张尤桥, 吴焕泽, 关计添, 杨杰华, 张钦城. 磁共振成像. 2016

[5]. 质子(~1H)磁共振波谱与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异质性的研究[C]. 王丽娟, 王丽敏. 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6

[6]. 帕金森病丘脑和纹状体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J]. 王伟, 毛伯镛, 张跃康, 李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5

[7].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脑黑质质子磁共振波谱的研究[J]. 付铁娟, 张丹木, 李贯绯.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8]. 滋肾益髓方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韦一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9]. 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帕金森病和帕金森伴发抑郁诊断中的应用[C]. 王艳艳, 王丽娟, 王丽敏. 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8

[10]. 改良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内神经代谢的改变[J]. 李鹏, 王伟, 古艳, 李杨, 陈兢.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标签:;  ;  ;  ;  

帕金森病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