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外交论文-章远

金融外交论文-章远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融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伊斯兰金融,伊斯兰银行,中东,马来西亚

金融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章远[1](2018)在《马来西亚与中东伊斯兰金融合作中的外交危机变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范围来看,伊斯兰金融的体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取得了极大的提升。伊斯兰金融中心不仅崛起于中东地区,还涌现在亚洲和欧洲地区,其中马来西亚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推动下,逐渐成为全球伊斯兰金融的重要核心。马来西亚与中东地区自古就有广泛的经贸合作。马来西亚独立之后能与中东地区保持长期有效的政治经济联系与伊斯兰因素息息相关。马来西亚与中东的伊斯兰金融合作既受到马来西亚政府对中东外交政策取向的影响,也与中东地区自身的政治局势变化有所关联。近年来的典型例证是卡塔尔外交危机之后,卡塔尔的伊斯兰银行积极拓展亚洲地区业务,以期缓解因断交国家对其实施经济制裁而产生的资本流动困境。尽管马来西亚政府试图逐渐弱化伊斯兰因素在国家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就伊斯兰金融领域而言,共同宗教规范下的金融体系是跨越政治危机障碍、增加经济交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来源于《宗教与美国社会》期刊2018年02期)

李杨,程斌琪[2](2018)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金融科技合作体系构建与金融外交升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常态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和繁荣。金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资金融通的重要桥梁,支撑着各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金融外交作为整体外交的重要一环,保障着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化和有效执行。作为金融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金融合作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中国深度参与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工具。当前,以分布式技术、互联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金融科技产业快速崛起,正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导者。在这一新浪潮中,应该厘清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分析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赵雅棋[3](2018)在《新时期中国金融外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和结构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同时,作为外交的一种新形式,金融外交的兴起与国际政治经济的权力博弈密切相关,也是为国家谋求外交关系利益中的金融手段。从当前的国际环境来看,一方面,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性,会将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转嫁到其他国家,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为了应对这样的风险,需要我们对当前的金融外交政策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弊端,所以,我国也需要通过研究金融外交来强化自身实力,从而谋求建立一个能为新兴经济体发声的新货币体系。而在国内,一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却并没有得到一个较高的经济地位。研究金融外交政策不仅能够让我过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经济权益,也进一步为我国争取到与经济地位相匹配话语权。另一方面,我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早期中国政府凭借资金优势开展的金融外交活动。但是,这样的政策在未来将不能再适应我国未来的经济环境。想要真正实现金融崛起,不仅需要我们自身埋头苦干,努力发展经济,也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新的外交手段来保障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为之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本文所选取的皆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金融外交政策,在这段时间也是我国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以货币合作为主的双边外交政策、围绕“一带一路”政策所展开的区域互惠政策以及致力于改革国际体系的全球外交政策。通过分析这些金融外交政策,探讨中国通过外交途径进一步扩展自身金融影响力并且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找到了中国崛起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求能够提高我国的危机应对能力,更好地把握新时期的发展机遇,为我国和平发展保驾护航。(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方柯[4](2018)在《繁荣与安全:2007/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对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政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至2008年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急转直下,各国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英国也不例外。2010年,英国新任首相卡梅伦向英国及世界宣告英国将“开放商贸活动”,这一宣言成为经济危机后英国寻求经济复苏的政策主旋律,也成为其外交转型的一大特色。全球化加速发展使得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世界范围迅速传播,然而它又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创造环境,使之在全球经济活动参与中日趋活跃,并在双边和多边关系中发挥着战略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推行经济外交政策成为英国对外政策的重点之一,政府通过外交手段以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抓住新兴大国发展机遇,拓展经济活动空间,以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联系,全方位发挥英国优势。2017年脱欧程序正式启动,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英国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外交关系的同时,英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外交在研究领域并非新概念,近年来,经济外交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具体实践研究较之以往更为全面和深入。由于新近研究中针对特定国家的经济外交政策研究较少,且金融危机后英国的经济外交政策更是缺少相关分析,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的理论成果,在Okano-Heijmans(2011)提出的经济外交定义及分析框架下,以政府及商业团体采取的经济外交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英国在贸易与投资、贸易协定、对外援助等经济外交领域的具体实践,并以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例,讨论了英国与具体对象国之间的经济外交互动。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2016年脱欧公投标志着英国发展走向重要转折,在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下,英国如何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保持更为长远的发展走势,实现经济繁荣及安全目的,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本文对于经济外交理论框架的实际应用和对英国实践的具体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金融危机以来,英国通过一系列全面而又深入的经济外交举措,促进贸易与投资,构建良好的经济伙伴关系,推广创意市场活动,加深对外援助活动等等,为英国经济复苏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以及外部环境,使得英国不仅与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也为寻求脱离欧洲之后的“全球化的英国”提供经验。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经济外交将为英国的繁荣及安全提供长远支持与保障。(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29)

阎岳[5](2018)在《易纲的金融外交有“看头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参加完4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之后,央行行长易纲就展开了忙碌的金融外交。从4月12日开始的11天时间里,易纲会见了多个国家的央行行长或政要,两个国际金融组织的行长,出席了叁次国际金融会议。笔者认为,易纲的这些金融外交对我国今后金融领域的改革(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8-04-23)

邢晓雪[6](2017)在《论中国崛起中的金融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为21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事件。崛起中的中国如何增强和运用实力改变国际体系,也成为国际上争论的话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众多举措正成为世界各国研讨中国崛起问题的一个焦点。中国的金融外交以及金融影响力,如何助推中国崛起、如何影响和改变现存的国际金融体系、如何变革和塑造新的国际政治权力格局等问题,已成为一个被国内外广泛关注和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仅凭政治力量和军事实力是远远不够的,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一国持久崛起的最稳定、最可靠的基础。在经济竞争力中,金融又是一国经济实力的核心支柱,是一国经济管控的中枢神经。金融力量是大国崛起不可或缺的战略手段,是大国崛起举足轻重的战略工具。国家如何将金融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安全影响力等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核心议题之一。相比于其他世界强国而言,中国的金融外交仍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金融外交在中国的兴起也是一个新事物。如何借鉴西方大国的成功经验,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金融外交之路,仍是崛起中的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如何运用金融力为中国的崛起奠定稳定根基,为中国的崛起提供持久的动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和战略问题被提上日程。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要达成这样的愿景并非轻而易举,崛起中的中国金融力要受到金融发展规律和国际政治规律的双重制约,将金融力转换为现实影响力的问题仍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有鉴于此,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探究了中国金融外交发展的动力和潜力,分析了中国金融外交的国际影响与制约,探寻了金融外交助推中国崛起的路径与方法。除绪论外,全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从理论和历史的视角,对金融外交及其对大国崛起的影响进行总体透视。主要以“币缘政治”的兴起为背景,对金融外交的发展进行论述,明确金融外交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以英国霸权、美国霸权为例阐明金融外交在西方强国兴衰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第二章主要对中国金融外交的形成、发展和变革进行了详细论述。从历史的视角,对中国开展金融外交的思想认识、基本政策、总体态势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解析了中国金融外交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特征;总体上阐明了中国金融外交从无到有、从被动到主动、从边缘到中心的变革历程。第叁章主要从传统国际金融秩序变革的维度,介绍中国金融外交近几年的主要举措及突出成就,这包括筹建亚投行、成立丝路基金、组建金砖银行等。着重分析这些机制建立的背景、动因以及战略考量,客观评价了这些举措对于打破西方国家金融垄断、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建构新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时代意义与影响。第四章主要从制衡美元霸权的角度,对中国金融外交进行了分析。重点从人民币的国际化、加入SDR、建立“超主权货币”等叁个维度,透视人民币的跨境结算、货币互换等问题,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国际货币体制、美元体制以及中美汇率战等的多重影响。第五章主要从金融外交对于中国未来崛起的战略作用评估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强化金融外交的路径和政策问题。主要从政治、经济、外交叁方面客观、理性地评估中国崛起中的金融外交力及其局限,探究中国强化金融外交、将金融外交转化为有效国际影响力的路径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4-01)

黄金老[7](2016)在《运用金融外交提升中国的大国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6月本书中译本出版之时,我以《探索中国的金融外交之道》为题作序,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资本流动、金融机构开放和储备资产运用等四个关键性的金融外交政策。大约8年时间过去了,世界与中国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世纪头10年,名副其实的"中国世纪",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中国商品畅行无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更加依赖中国。那10年,全球攻击中国(本文来源于《《IMI研究动态》2016年合辑》期刊2016-12-26)

杨其广[8](2016)在《中国金融外交的全球战略——写在G20第十一次峰会即将召开之际》一文中研究指出G20峰会,杭州准备好了。2 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是本次峰会的一大议题。G20峰会是国际金融外交最重要的平台。2008年1 1月首次召开的峰会,仅就各国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问题,就通过了47条金融领域改革行动计划。从2008年建立至今,已举行过十次峰会的G20合作机制,打破了"以邻为壑"的旧逻辑,联(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家》期刊2016年08期)

杨毅[9](2016)在《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中国金融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国际货币体系虽然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但美元主导的格局仍未改变,甚至形成了一种新的结构,迈克尔·杜利等人将之称为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该体系中,亚洲货币体系出现新的特征,汇率制度趋于灵活,"货币锚"发生变化,美元在亚洲的地位逐渐下降,亚洲国家(地区)选择一种更加多样化的外汇储备和贸易结算货币结构。中国作为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外围国的重要一员,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而中国运用金融外交在全球、区域、双边叁个层次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积极推动了区域金融秩序和全球经济体系的改革。(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张惠林[10](2016)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外交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是东南亚地区的大国,同时也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亚洲金融危机后印尼经济的发展日益引人注目。印尼与我国隔海相望,在我国的对外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在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合作伙伴中,印尼是重要的伙伴国。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但是中日因领土和历史遗留问题关系日趋紧张,双方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日本是战后较早与印尼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日本的印尼外交政策也收获了一部分成果。研究日本对印尼的外交政策,可以为我国发展与印尼的关系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在与日本在该地区的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信息。文章首先就日本对印尼的外交发展阶段做了简单的回顾和分析。截止到2015年底,日本的印尼外交政策基本上经历了“赔偿外交”阶段双边关系的恢复、“福田主义时期”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亚洲金融危机阶段出现的危机及化解。之后,文章着重分析了日本印尼外交政策的现状以及影响其政策的因素。目前日本的印尼外交政策的目标、侧重点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基本上保持一致,主要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能源资源,保障政治与安全合作,而日本国力的变化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日本与印尼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双方的资源禀赋是影响日本印尼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最后文章简要分析了日本的印尼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一方面,日本与中国在印尼的竞争日益激烈,日本拉拢印尼制衡中国的意图也在凸显;另一方面,日本对印尼的外交政策中出现的问题提醒我们要注意避免,而其成功的经验亦值得我国借鉴。(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5-01)

金融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常态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和繁荣。金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资金融通的重要桥梁,支撑着各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金融外交作为整体外交的重要一环,保障着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化和有效执行。作为金融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金融合作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中国深度参与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工具。当前,以分布式技术、互联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金融科技产业快速崛起,正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导者。在这一新浪潮中,应该厘清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分析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融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章远.马来西亚与中东伊斯兰金融合作中的外交危机变数[J].宗教与美国社会.2018

[2].李杨,程斌琪.“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金融科技合作体系构建与金融外交升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赵雅棋.新时期中国金融外交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4].方柯.繁荣与安全:2007/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对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政策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5].阎岳.易纲的金融外交有“看头儿”[N].证券日报.2018

[6].邢晓雪.论中国崛起中的金融外交[D].吉林大学.2017

[7].黄金老.运用金融外交提升中国的大国地位[C].《IMI研究动态》2016年合辑.2016

[8].杨其广.中国金融外交的全球战略——写在G20第十一次峰会即将召开之际[J].中国金融家.2016

[9].杨毅.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中国金融外交[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0].张惠林.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外交政策[D].兰州大学.2016

标签:;  ;  ;  ;  

金融外交论文-章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