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教学时间的优化管理

浅析课堂教学时间的优化管理

赵凌媛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

【摘要】有关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对学生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由于教师原因造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是教学实践中一个突出问题,本文试以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分配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谈一些尚未成熟的看法,请教于大方之家,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时间合理分配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1-0149-02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它能否被有效地利用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并决定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原因,许多课堂教学时间被浪费了,其有效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推广。为此,本文试对新的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问题进行剖析,并就此问题的解决提出个人拙见。

一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问题的剖析

1.三维培养目标时间分配比例失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目标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以至分配到目标三个维度的时间比例失调,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总目标或阶段性培养目标,每节课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成效,但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侧重某一方面,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逐渐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这种观点总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却走向了极端。原本一节课可以同时进行这三方面的教学,但有些教师担心学生掌握不了,将其拆开,把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某一方面。结果教师对学生早已掌握了的内容仍不厌其烦地讲解,而课程目标的其他方面学生却未能领会,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可见,在教学中,由于三维培养目标的时间分配比例失调而造成的教学时间整体结构的破坏,影响了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的发挥,最终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比例失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要转变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发展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就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美国学者汉耐尔对中学物理课的课堂师生互动时间做过相关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他认为为了使课堂提问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将1/4的教学时间用于课堂提问。[1]也就是说,在45分钟的课堂中至少有11分钟的时间应该作为师生互动时间,这里的互动包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教师的反馈。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郭道胜和袁致伟通过黄金分割规律来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结果表明:课堂教学黄金分割时间为27∶18或28∶17,即教师讲解不超过半个小时,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时间为18或17分钟。[2]

通过以上两个试验,我们可以从中获取这样的信息: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注意合理地分配,即教师需注意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的比例分配。但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仍固守于传统狭隘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因而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目前,仍有不少学校热衷于进行“全天候”的上课、补课,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繁重,从而使制度化教学时间不断膨胀,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过分缩减,其结果必然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损害。有些教师虽能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在教学中留出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但却把学生的“自流”当作“自主”,对学生的学习不作指导、不提要求,更没有及时检查和反馈,很少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调控学习和提高时间管理能力,这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课堂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自我调控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质量,从而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

3.课堂教学时间的流失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他们所持的时间观念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关学者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总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有效教学时间越多,教学效率就越高,反之,教学效率就越低。增加有效教学时间需要强化教学时间意识,杜绝教学时间的流失。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的因素造成了教学时间的大量流失,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时间在教师烦琐的讲解分析中流失了

有的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时至今日,仍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讲堂,把学生视为听众和盛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解,美其名曰微言大义地分析,他们以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学会学好,而实际上却适得其反。

(2)教学时间在教师毫无意义的提问中流失了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言,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提问被用滥了、用歪了,失去了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有的教师时时设问、处处设问,但是在这众多的问题中,有很多是质量不高的,导向性和启发性不强的。可贵的教学时间就在这“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再问——学生再答”的怪圈中流失了。

(3)教学时间在教师安排的不尽合理的教学活动中流失了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活动目的和要求不明确,虽然花费了很多教学时间,但学生收效甚微。

(4)教学时间在教师整肃学生纪律、维持课堂秩序中流失了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师对违反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活动的现象加以批评、制止,是很正常的,本无可非议,但有的教师对时机、时间、方式把握失当,变手段为目的,因小失大,耗掉了本属于教学的大块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

二解决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问题的途径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在节约教育方面,再没有比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更有成效的了。”这实际上是为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即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时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树立时机观,优化教学过程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20分钟,该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若不能很好地把握该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抓住课堂教学时间并不等于满堂灌,但也不能松弛过度、紧张不足、一味提问、一味启发。两者都没有抓住学生学习的最佳时刻,因而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同样造成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极大浪费。

2.树立时效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容量,提高知识的有效率

课堂教学容量涉及到知识量、能力量、训练量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因此,首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容量确定的标准是课堂教学进度和课时教学目标、学生现有程度和实际接受能力、教学手段,根据这三个标准,对知识量、能力量、训练量整体把握,定量思维,精心算计,合理分配。其次,保证课堂教学足够的信息量,以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由于课堂教学中无效知识多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缺乏方向和深度,造成学生能力贫乏、创造力低下。所以,要尽可能传授有效知识,以防止在教学中因无用知识而导致的无效劳动。

3.强化学生自觉利用时间的观念

对每个学生而言,课堂时间都是一样的,可是听课效果却千差万别。课堂教学的真谛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需要与不足,形成各自的问题并探究问题解决的办法,使学生的意义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使课堂教学更富于创造性。因此,除了教师有效的管理时间外,还应向学生强调课堂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自觉利用时间的观念,而时间利用的自觉性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头脑中内化为需要时,才能产生自觉提高时间利用率的行为,否则只能是被动应付。

4.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学习策略教学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学习策略)。因此,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搞好课堂时间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总之,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推广,是教学的生命。我们要认真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予以解决,为新课程的顺利进行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潘苏东等.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情况调查研究[J].物理教师,2006(1)

[2]郭胜道、袁致伟.黄金分割规律与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J].教学与管理,1997(5)

标签:;  ;  ;  

浅析课堂教学时间的优化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